贺铸词以善喻为人所称道,他英雄豪侠肝胆与怨结衷肠柔情并存

贺铸词以善喻为人所称道。他既有慷慨任气的侠士风范,又有缠绵悱恻的婉娈柔情。关于贺铸其人,他的朋友程俱在《北山小集贺方回诗序》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概括,姑引于此,诸公共飨:

“方回之为人,盖有不可解者方回少时,侠气盖一座,驰马走狗,饮酒如长鲸;然遇空无时,俯首北窗下,作牛毛小楷,雌黄不去手,反如寒苦一书生;方回仪观甚伟,如羽人剑客;然戏为长短句,皆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方回慷慨感激,其言理财治剧之方,有序,似非无意于世者;然遇轩裳角逐之会,常如怯夫处女。余以为不可解者此也。”

贺铸词以善喻为人所称道,他英雄豪侠肝胆与怨结衷肠柔情并存

贺铸词意境

这段画像式的描写,可以使我们对贺铸的秉性品格大致可窥一斑。他就是这样一个英雄豪侠肝胆与怨结衷肠柔情并存的异人。提到贺铸的词,人们就会自然联想到他的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同时也会联想到“贺梅子”这个雅号,这正是词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所取得的艺术效应。“贺梅子”这个雅号,最早见于周紫芝《竹坡诗话》有这样一段记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这是一个很高的社会赞誉,它意味着贺铸艺术创作的巨大成功。姑引《青玉案》全词如下: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路,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词以善喻为人所称道,他英雄豪侠肝胆与怨结衷肠柔情并存

宋词艺术

先说比喻。“”不过是一种情绪,看不见,摸不着,无影无形。怎样表达才能让人感受得到呢?用比喻。比山、比水,重峦叠嶂、江河湖海皆可喻愁之多、之深、之长,本来十分生动形象。但是大家都这么说就成了陈词滥调,了无新意了。必须翻新出奇,另找喻象,才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贺铸这几个比喻正是具有创新的意义。细加体味,觉得有这样几个特点:其一是采用呼应句式,以增强语感力度,把句意立刻激活,引起读者警觉,这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同一手法。其二是取喻新奇。他是有意独创新境的,他不想重复李煜以江水喻愁的老调,曾说:“漫将江水比闲愁,水尽江头愁不尽。”(《木兰花》)

贺铸词以善喻为人所称道,他英雄豪侠肝胆与怨结衷肠柔情并存

水尽江头愁不尽

认为江水喻愁虽好,但已成旧调,且终有尽头,故不能足以表现愁之深长。因此,他另觅喻体,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作为愁情的意象。其三是抓住“物征”。愁情的总体特性是忧郁凄婉迷离、茫然无绪,而这三种喻象:烟草凄迷、飞絮纷繁、梅雨连绵,既可以表现愁情的总体特征,又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回味。不仅如此,三种喻象还把愁情之多、琐细、深长这三个具体特征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了。单独看,每一种喻象又有不同的侧重:“一川烟草”是表示“闲愁”的迷茫和充塞于天地之间一多;“满城风絮”是表示“闲愁”的杂乱纷繁烦乱;“梅子黄时雨”是表示“闲愁”的绵长无尽——深长。当然侧重一点并不排除其他,“

”、“”、“”这三个特征,在每一种意象中都可以包含,三者有机结合,这“闲愁”就更多、更乱、更长了。其四是运用博喻。

贺铸词以善喻为人所称道,他英雄豪侠肝胆与怨结衷肠柔情并存

闲愁

李煜只用一个喻象喻愁,贺铸却用三个喻象喻愁,以三喻一,是为博喻。钱钟书先生说:“

所谓博喻或者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士比亚式的比喻,一连串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仿佛是采用了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连一接二的搞得那件事物应接不暇,本相毕现,降伏在诗人的笔下。”贺铸此词正是如此。其五是比中有兴。宋人罗大经评价此词说:“盖以三者比之愁多也,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兴有多种,唐王昌龄《诗格》例举兴之十四体,亦恐未全。此词之“”应为“景物入兴”体,是把情感化在景物之中,即寓情于景。此词为怀人之作,以“思美人”之“闲愁”为全词主线脉络。经三次转折,愈转愈深:先由凌波佳人之不至感发“闲愁”;再转而推想佳人寂寞独居而加深“闲愁”;又转入驻足“蘅皋”,怅望凝想之“闲愁”;

贺铸词以善喻为人所称道,他英雄豪侠肝胆与怨结衷肠柔情并存

景物入兴

最后才点明“闲愁”并将其化入三喻,化情入景,此时之景已经是情充于中了。还是钱钟书说得好:“要须流连光景即物见我,如我审我,体异性通。物我之相未泯,而物我之情已契。”当然,关于此词作者“”之所至,很多人并不以“

思美人”为然,而认为“虽写了相思,却并非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这又是更深刻的理解了。贺铸词运用比喻追求新奇是表现于很多地方的。其《芳心苦》(即《踏莎行》)通首咏荷花,以“当时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之句喻荷花,是通过红莲之“”倾诉出来的,孤立地看,这是拟人手法,以物拟人。其实这首词通篇都是用比喻手法。词云: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诉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贺铸词以善喻为人所称道,他英雄豪侠肝胆与怨结衷肠柔情并存

鸳鸯

词咏红莲,用比兴寄托,物象寓意幽深。红莲这一主体意象,即是作者自己形象的化身,亦莲亦人,处处双关。“绿萍涨断”以喻自己仕途被遮断之苦闷;“蜂蝶”不慕以喻疏远俗人,衬出莲之芳洁幽香,不同凡俗等辈;“芳心苦”以莲子喻自己志不获展之苦;“返照迎潮”三句,言世之可与莲语者唯“骚人”而已,是由《离骚》“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引发而来,显有生不逢时之叹;结二句更见高妙,这里的“春风”、“秋风”都是喻体都暗喻一种人,是以莲花的口吻倾诉说:她不肯在春风中开放是不同于凡花竞闹、争宠献媚、趋炎附势的高洁品格,故曰“当年不肯嫁春风”;可是,她独行特立于夏日开放,却被秋风摧残,落得“

红衣脱尽芳心苦”的悲剧结局,故曰“无端却被秋风误”。

贺铸词以善喻为人所称道,他英雄豪侠肝胆与怨结衷肠柔情并存

春风吹过

红莲的满腹委屈就是作者的内心独白,红莲的不幸遭遇也正是作者的不幸遭遇。这首词之所以感人至深,正是作者巧妙运用比兴手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刘永济先生对此词结二句有过一段见地深刻的解说:“

言贤者不肯轻慕荣华,亦如荷花之不开于春风桃杏竞放之时,此从贤者立身高洁者言之也。若不考其人之生平果贤否,而以为此等语言正其慕荣华而不得者之表现,则亦恐厚诬古人。盖贤者非不欲上进,非不欲用世,但不愿轻于上进,亦即不愿趋附显贵以求上进。必在上者亦为贤者,又能知贤善任,而后可以身相许也。……是以身许国也。”这段分析很透彻,尤其是“不愿趋附显贵以求上进”的评价,对我们理解这词结句乃至全词的内涵有很大的启发意义。贺铸于仕宦连蹇,累遭罢逐,与其耿介不阿、侠肝义胆的性格确有很大关系,二十六岁罢大名临城酒税,三十岁罢官河北阳都作院,三十五岁解徐州宝丰钱官。

贺铸词以善喻为人所称道,他英雄豪侠肝胆与怨结衷肠柔情并存

春风吹过花儿开

这样动荡不定的仕宦使他看清了官场的冷酷,也明确体会到自己孤傲不群的个性与官场时宜的格格不入,他写过《留别张谋父》诗云:“三年官局冷如冰,炙手权门我未能。”正是他那股“不愿趋附显贵以求上进”的耿介之气的自白。总之,以新奇的比喻寓含深沉的情感,是贺铸运用比兴乃至寄托手法的基本特点。这一手法的巧妙运用,不仅使东山词具有了蕴含幽深的骚人风旨,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东山词艺术审美的价值,使贺铸在大家林立的北宋词坛独领风骚,名满天下。黄庭坚深服贺铸词之抒情手段,常手写贺方回之《青玉案》词置于几砚间,时自玩味。所以在秦观死后,他在鄂州怀着悲痛的心情写诗寄给贺铸,诗云:“少游醉卧古藤下,谁与愁眉唱一杯?解作江南断肠句,只今唯有贺方回。”诗中所谓“断肠句”正是指贺词《青玉案》中“彩笔新题断肠句”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