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出山的時候,沒有任何軍政實操經驗,劉備何以敢於把實權交給他呢?

夢中窮人77019246


這的確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對於諸葛亮來說,在劉備去請他出山之前,他確實沒有任何軍政經驗。

但是為什麼劉備還敢冒著大風險把大權交給他?

諸葛亮生於公元181年,諸葛氏在琅琊郡陽都縣算是當地的名門望族,諸葛亮的父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但是在諸葛亮很小的時候,其父母就雙雙喪命,諸葛亮跟隨自己的叔父諸葛玄勉強度日,

公元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在南陽隆中幹農務,平時沒事就喜歡背背《梁父吟》,還常常以管仲、樂毅自比。但是身邊的人都笑話他,認為他這是自吹自擂,只有好友徐庶、孟建等人肯定他的才能。並且諸葛亮還和當時很多德高望重的人有所交集,比如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等,就這樣“臥龍”這個稱號就慢慢傳開了。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娶了醜女黃月英為妻子,而黃月英恰恰就是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雖然醜陋但是才華不是尋常女子可以比擬的。諸葛亮當年答應迎娶黃月英的時候,還被四里八鄉的人嘲笑:

“莫作孔明擇夫,正得阿承醜女。”

說到這裡我們把話題延伸一下,大家印象裡的諸葛亮應該是不追求名利,不想要走仕途的那麼一個人,但是我認為並不是這樣的。諸葛亮既然以樂毅、管仲自比,又迎娶在荊州德高望重的黃承彥的醜女,自薦和他薦都兼顧了,我怎麼想都覺得諸葛亮是想要出人頭地建立功業的。

只不過諸葛亮眼光高,他看不上荊州的頭頭劉表,在《魏略》中提到:

“劉表性緩,不曉軍事。”

也就是說,諸葛亮還沒出山的時候就已經給劉表定性了,不是他想要追求的明主,所以諸葛亮雖然名聲在外,但是一直沒有出山進行實際工作。

後來就是我們熟悉的三顧茅廬了,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在拜訪司馬徽的時候,司馬徽說:

“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唯有伏龍、鳳雛。”

於是劉備經過徐庶的指引屈尊前去請諸葛亮,對此關羽和張飛還頗有怨言。

前面我們說了,諸葛亮連劉表都看不上,怎麼可能答應依附於劉表的劉備呢,事實也的確如此,劉備登門拜訪了好幾次,諸葛亮都給打發走了,連一塊地盤都沒有這不是浪費我時間嗎?等到第三次劉備去親自拜訪的時候,關羽和張飛已經對諸葛亮非常不滿了,但是劉備依舊讓他們二人在門外候著,自己進門,先生長,先生短的一頓奉承。

諸葛亮這塊硬石頭還真被劉備給磨軟了,這也是劉備能耐的地方,為什麼後世說劉備仁德,能臣巧將願意為他所用?

就是因為劉備在面對那些有能耐的人的時候,放得下身段,讓人受寵若驚,不答應你還覺得不太好意思。於是兩個人在小草屋裡,討論天下形勢,隆中對出鍋了。劉備越聽越覺得諸葛亮是字字真金,給自己指了一條明路,對諸葛亮那是視如珍寶。

但是諸葛亮這個人非常謹慎,在行軍作戰上面常常和劉關張產生衝突,所以劉備給予諸葛亮的是內政大全,軍隊方面並沒有完全依照諸葛亮的意思來。劉備行軍作戰時只有遇到實在處理不了的問題的才會請教諸葛亮,諸葛亮運籌帷幄,深謀遠慮不打沒有把握的仗,貢獻的計策往往會有奇效,赤壁之戰之後劉備基本上已經對諸葛亮充分認可了。

那麼沒有任何軍政實操經驗的諸葛亮,劉備何以敢於把實權交給他呢?首先我上面也提到了,對於這個問題我要更正的一點是,劉備交給諸葛亮的是內政大權,軍事大權並沒有完全賦予諸葛亮,在這個共同前提下,這個問題我認為無非就是以下幾點:

一、諸葛亮的確身懷大才,並且劉備壓根就沒得選擇。隆中一對十分對劉備的胃口,一個領導如果非常喜歡一個屬下的建議,那麼他勢必會下放權力給予屬下讓他去執行。在加上劉備前期身邊全是武夫,徐庶還讓曹操給逼走了,無人可用,就這麼一個諸葛亮能頂起來,管你有沒有實際經驗,大家都不行,就你會說,不聽你的聽誰的?

二、劉備當時一窮二白,窮到什麼地步,他連個官職都沒辦法給下面人封,因為沒這個實力。全員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今天能依附劉表能片瓦遮身吃口飽飯,劉表一完蛋自己又得露宿街頭。劉備這個階段就是創業初期,還是沒有資本,白手起家的那種。此時的劉備什麼都缺就是不缺嘗試,因為他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了,最差也就是這樣了。

你說曹操所有的權力是整個北方,孫權所有權力是整個江東,劉備所有權力是啥?除了那幾千個一觸即潰的兵,就剩陪你吃陪你睡聽你話對你好,給就給了,抱大腿求發育唄。創業前期,幹就完了,劉備沒有什麼後顧之憂,所以敢於把大權交給諸葛亮。

你看看劉備入川立業以後,隨著法正、龐統、董和、蔣琬這些人出現,劉備還事事都聽諸葛亮的嗎?入川把諸葛亮留在荊州、漢中把諸葛亮留在益州、夷陵之戰也沒讓諸葛亮指揮軍隊,這也充分說明了在劉備眼裡,諸葛亮內政之才無可比擬,但是軍事之才的確不是登峰造極的水平。

三、諸葛亮當時的名望和關係,是劉備可以利用的。

我們知道不光是徐庶和司馬徽對諸葛亮的評價高,還有很多荊州地區德高望重的人都很佩服諸葛亮,這就相當於劉備手裡捏著一封舉薦信,能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再加上諸葛亮去了黃月英,岳父黃承彥是荊州六大豪族就不必說了,而黃承彥的老丈人蔡諷也是荊州有名的望族,劉表手下的重要政臣蔡瑁是蔡諷的兒子。有了諸葛亮在荊州地區龐大的關係網的幫助,很快讓劉備拉攏了很多士卒,讓劉備在荊州的聲望迅速攀升,這對於建立荊州根據地有很大的意義。

所以諸葛亮本身就身懷大才,再加上劉備走投無路無人可用,以及諸葛亮龐大的關係網讓他可以在荊州奪的一席之地,這等血賺不虧的買賣,劉備怎麼可能不抓住呢?

所以委以實權肯定是劉備經過充分考慮的結果,歷史不也證明劉備是對的嗎。

楊角風發作


劉備從來沒有把”實權”,特別是軍權交給諸葛亮,因為他深知諸葛亮的才能僅僅侷限於後勤內政方面,于軍事並不擅長,雖然,諸葛亮誇誇其談,好論軍計,但是在縱橫四海,久經沙場的劉備眼裡,諸葛亮跟紙上談兵的趙括並沒有什麼區別,而且,當時劉備的軍隊不過幾千人,他自己完全有能力親力親為,還有關羽張飛協助他,所以他絕不會把僅有的這點兵力拿給諸葛亮這個書呆子去練手。

劉備看中諸葛亮的是他身後的姻親世誼關係網,諸葛亮的大姐嫁的是蒯氏家族的蒯祺,二姐嫁的是龐家的龐山民,他哥哥在江東已經混的不錯了,諸葛亮自己是黃家的女婿,連帶著成為蔡家的姻親,同時跟劉表也成為親戚,如此,荊州地區的蔡,蒯,龐,黃,習,馬等七大士族,的諸葛亮基本上都有姻親世誼的關係,作為劉備結交荊州士族的紐帶,諸葛亮是最合適的人選,劉備得到諸葛亮之後,確實是“如魚得水”,很快就跟荊州在野士族融為一體,在他們的協助下,收編沒有“著籍”的“浮戶”,擴充了軍隊,在赤壁之戰以前,劉備的兵力達到了二萬人,成為跟劉琮,劉琦鼎足而三的軍閥集團,如果劉備在當時沒有這個規模的實力,孫權也根本就不會找他進行聯盟,任憑你諸葛亮把天吹破,你沒有一點實力也無法跟孫權平起平坐,劉備所說的“得水”,實際上指的是得到了荊州士族這個“水”,而把這股“水”引來的是諸葛亮,這就是諸葛亮對於劉備最大的貢獻,而不是搖著鵝毛扇子,裝的跟大尾巴豬一樣的指揮關羽張飛去打仗,劉備關羽張飛在幾十年的實戰中積累起來的經驗和軍事知識,除了曹操以外,還很少碰到對手,夏侯淵,李典就曾經在博望坡被劉備打的大敗,在徐州時期的劉岱,王忠甚至被劉備生擒,劉備自己就曾經說過,除非曹操親自出馬,就你們這樣的(指劉岱,王忠)來上十個八個的都不在話下,所以,劉備根本就不需要把軍事指揮,把集團的命運委託給諸葛亮這樣沒有絲毫軍事實踐的書呆子,諸葛亮在劉備集團一直就是一個客卿,參謀,直到赤壁之戰後,劉備有了荊州五郡之後,才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負責徵收荊州南部三郡的賦稅,實際上就是一個稅務局長,荊州最富庶的南郡,襄陽地區以及集團的軍隊依然是由劉關張三人自己掌握,而且,諸葛亮的職務官爵遠遠低於蕩寇將軍,襄陽太守,漢壽亭候關羽和徵虜將軍,宜都太守,新亭候張飛,跟龐統“併為軍師中郎將”,而沒有機會參與任何軍事行動,劉備後來的入川和漢中等重大戰役,參贊軍機的是龐統,法正,諸葛亮是“在荊州不得予入川之計,在益州不得聞漢中之謀”,直到劉備集團的人才凋零殆盡,不得以要親征孫權的時候,劉備都不讓諸葛亮染指軍隊。

諸葛亮從建安十二年投靠劉備以來直到建安二十六年,除了在荊州擔任稅務局長一職以外,一直都沒有多高的地位,也沒有多大的實際權力,荊州時期劉備凡事都親力親為,到了劉備入川,關羽主持荊州,諸葛亮依然沒有什麼實際權力,劉備定益州,大封功臣,諸葛亮也不過是“軍師將軍,屬左將軍府事”,除了官職爵位方面,蜀漢政權中當時實權在諸葛亮之上的有關羽,張飛,法正,到了劉備稱王的時候,法正更是在官職,爵位,權力方面遠遠超過諸葛亮,不僅僅是劉備的謀主,還是蜀漢實際上的丞相,而諸葛亮僅僅是負責主持制定蜀漢政權的法律法規《蜀科》,當然,我不否認負責制定法律法規是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這也說明劉備對於諸葛亮治國才能的認可和倚重,但是如果說劉備信任諸葛亮則不然,至少從建安十六年到劉備稱帝的這十年中,諸葛亮的地位是非常尷尬的,除了因為諸葛亮不擅長軍事,劉備也在刻意培植龐統,法正,劉巴,馬良等人,避免蜀漢出現諸葛亮一家獨大的局面,實際上作為帝王跟臣子之間是沒有什麼絕對的信任的,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是一種相互需要,帝王需要臣子效忠,拿出他們的能力和才智來成就自己的帝業,臣子需要帝王給他們提供平臺來展現自己的才華實現自己的價值,臣子貢獻自己的忠誠和能力,帝王給他官職爵位進行獎賞,帝王用人,有用其才,也有用其忠,還有用其勇,甚至可以用其過。兼收幷蓄博採眾長,他們不會對哪個臣子過分信任,任其一家獨大,也不會壓制臣子間的派系爭鬥,甚至會刻意的鼓勵這種派系爭衡,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帝王才能夠遊刃有餘的掌握一切,那些說劉備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聽之任之的人,實際上是用平民的思維去衡量帝王心術,完全是兩個世界的思維。

在法正,劉巴活著的時候,劉備一直都刻意壓制諸葛亮,讓他們之間相互制衡,如果法正能夠多活幾年,不僅僅蜀漢可能會避免荊州之失,即使是劉備託孤的時候,也不會出現除了諸葛亮無人可託的地步,即使如此,劉備在託孤的時候,還是把軍權委託給了李嚴,這實際上就是對諸葛亮不放心的表現。


狼的影子716


只有從真實的歷史中,才能獲取真實的經驗。

劉備並沒有一開始就對諸葛亮委以重任。他對諸葛亮的任用是務實、謹慎的,對諸葛亮的建議也是三思後行的。

諸葛亮,也並非一開始就什麼都會,他也是從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幹出了幾件漂亮的活,才一步步成長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

如魚得水,不授實權

諸葛亮歸順劉備後,劉備極為重視。劉備大小事務,常與諸葛亮商討,甚至公開對關羽張飛這些老兄弟宣稱:我得孔明,如雨得水。

可是,日夜討論,卻未授予實權。


劉備此時就一個小小新野,有什麼實權能給諸葛亮的?

諸葛亮利用自己的特長,找到了兩件事,開始了自己的正名之路。

整頓戶籍,擴充實力

對劉備來說,最急切的問題是:地盤狹小,兵微將寡。


劉備深得民心,但前提你要有民可治呀!

關羽張飛有用兵之能,但前提要有兵可用呀!

諸葛亮開始出面解決這個問題了。

他整頓戶籍,把許多從北方逃難過來的流民登記入冊。這樣,納稅的人多了,劉備有錢了;可以徵的兵也多了。

簡單嗎?不簡單!

首先,荊州不是荒地,流民進入荊州後,無地可耕,一般都是依附到士族門下,給士族莊園幹活。


因此,諸葛亮要整頓戶籍,勢必要處理好與這些世族的關係,難度不亞於“舌戰群儒”。

其次,諸葛亮還招募了許多流民到軍隊中。

這些人原來就是逃避戰亂來到荊州的,自然很難是“踴躍參軍”的!

但是,諸葛亮依然成功地完成了工作,劉備的實力得到增強,兵力達到萬餘人。

未完成的和平演變,奠定了劉備根基

《隆中對》中,諸葛亮說,要先取荊州。


如果只是《隆中對》裡那幾句話,不過就是空話罷了。荊州是人家劉表的地盤,你劉備那幾個人,拿什麼去“取荊州”?

諸葛亮當然不是個放空炮的,他有實際辦法:和平演變。

荊州是劉表的,也是眾世族的,諸葛亮利用自己在世族中的關係網,積極開始了”和平演變“的工作。

其中,最為重要的工作是:搞定劉琦。

諸葛亮利用劉琦害怕遇害的心理,讓他外出江夏,擔任江夏太守。


隨後,劉備集團利用與劉琦的關係,讓關羽在江夏操練了一支萬餘人的水軍。

由於劉表死去,劉琮投降,這次“和平演變”未競全功。

但是,僅僅是這“未完成”的和平演變,卻給劉備留下了後來崛起的基礎!

劉備在長坂坡幾乎被打光了。他可以和孫權“聯盟”(而不是投奔),就是因為他有兩樣東西:劉琦的地盤,以及關羽那萬餘水軍。

而這些,都是諸葛亮“和平演變”的結果。

拒絕諸葛亮不當建議

儘管諸葛亮用實際行動證明:他是個人才。

但是,劉備依然沒有盲目任用。

劉琮投降後,劉備趕緊收拾東西跑路。跑路的時候,要經過劉琮所在的襄陽。


諸葛亮建議:抓緊機會,把襄陽打下來!擁立劉琦!我們來守荊州!

襄陽哪有那麼好打!就算劉琮、蔡瑁是草包,襄陽讓你打下來了。曹操也馬上就要到了!就劉備那麼幾號人,拿什麼守住襄陽?

劉備拒絕了。不過,劉備還是要給諸葛亮留點面子的:都是姓劉的,算了!

看來,劉備看出:在軍事領域,諸葛亮當時確實還不夠成熟。要用好諸葛亮,還是要用他擅長的領域!

無可奈何的全權委託

劉備對諸葛亮的使用,一直集中在政治、經濟、外交等領域,在軍事上,只是讓諸葛亮參與議論,一直沒有委以重任。


劉備取西川、攻漢中,身邊帶著的是龐統、法正,諸葛亮的工作就是在大本營發展。

終劉備一生,他幾乎都是親力親為,除了關羽,他沒有對任何人“委以實權”。

到劉備去世前,他才給諸葛亮實權。

劉備知道:諸葛亮的才幹,是不可能同時擔負起蕭何、張良、韓信三人的工作的。

問題是:“劉邦”沒了。

劉備死後,劉禪不可能像他一樣,親力親為,把握大局。而蜀漢那點底子,又沒資本玩什麼“分而治之”。


弱小的蜀漢,必須保持一個統一、穩定的領導集團,才可能生存下去!

這種情況下,擅長協調關係、擅長經濟、政治、外交的諸葛亮,才被全權委以實權了。

可以說,劉備對諸葛亮的使用,是嚴謹、務實的。他並沒有一開始就委以重任,而是讓諸葛亮在擅長領域充分發揮!假如一開始就讓諸葛亮在自己還不成熟的領域發揮,那諸葛亮可能早就不會成為後來的諸葛亮了。

這種務實、嚴謹的用人態度,才是對自己、對人才負責的態度。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問到了點上。

在劉備集團,諸葛亮並不是一出山就成為丞相的,他是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

剛出山的時候,諸葛亮並沒有明確的職務,他只是劉備身邊的重要謀士。由於諸葛亮才華橫溢、見識出眾,在長期接觸中,劉備對他越來越信任、越來越倚重。



以致引起了關羽張飛等人的不悅,需要劉備親自做工作才得以化解。

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但是不管怎麼樣,此時,劉備並沒有任命諸葛亮實質性的職務。一方面他自己都寄人籬下,只有小小的新野,實在沒有什麼官可以封給諸葛亮。另一方面,劉備也是要考察諸葛亮。



此時的劉備集團,一切都掌握在劉備關羽張飛手裡。劉備管全面,軍隊由關羽張飛統領,趙雲率領精銳騎兵保護劉備。諸葛亮想指揮他們,是不可能的。他指揮不動。

沒過幾個月,曹操大軍南下,征討荊州。劉備在長坂坡一敗塗地。危機時刻,諸葛亮站了出來,主動請纓聯絡東吳共抗曹操,為赤壁之戰立下大功。


劉備趁機收復長江以南的荊州各郡。然後論功行賞,封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

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諸葛亮的主要任務是搞好三郡的治理,徵調賦稅糧草,保證軍需。實際上就是劉備的丞相,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類似於劉邦的蕭何。

說明經過赤壁之戰這樣的大考驗,劉備已經對諸葛亮充分認可。知道他不僅能坐而論道,更善於實幹。

後來,劉備徵益州,諸葛亮關羽張飛留守荊州。我想一定是諸葛亮主管行政、關張趙雲管打仗。

再後來,奪取益州,諸葛亮就到了成都,還是搞行政治理。

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當了軍師將軍以後,諸葛亮的地位,在名義上已經略微高於關羽張飛了。但是關羽張飛作為統領重兵鎮守一方的大佬,根本不會鳥他。


劉備當皇帝以後,封諸葛亮為丞相。

先主於是即帝位,策亮為丞相。
亮以丞相尚書事,假節。張飛卒後,領司隸校尉。

諸葛亮當了丞相,還假節。張飛去世以後,還當了司隸校尉。這個司隸校尉可不是簡單,他可以彈劾百官,非常重要。所以劉備讓張飛當司隸校尉,就是要張飛替他盯著百官。

關羽張飛,都掛了,就剩下劉備一個,諸葛亮成為了蜀漢集團名副其實的二把手。

等到劉備去世以後,連軍隊也歸諸葛亮管了。諸葛亮真正從幕後走到了歷史舞臺的前臺。


上將噯福斯


其實劉備也不是一開始就把什麼軍政大權都交給諸葛亮,而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

都知道,諸葛亮追隨劉備時,劉備只是依附劉表,據新野小城,兵不滿萬,將不過關張趙,哪來的什麼“大權”?而且根據記載,劉備得到諸葛亮後,雖“猶魚之得水”,整天拉著諸葛亮瞎嘮嗑。但實際並沒有把軍政之權交給諸葛亮,只是把他當做謀士來用,偶爾出謀劃策而已。比如說諸葛亮勸劉琦離開襄陽,外駐江夏,還有南撤途中勸劉備奪取襄陽等。最明顯的是,赤壁之戰前派遣諸葛亮出使東吳,聯絡孫權共抗曹操。如果諸葛亮真的掌管著軍政大權,劉備是不可能讓他輕易離開的,此時的諸葛亮其實更像一個“客卿”。

諸葛亮真正開始掌管軍政之權,應該是在赤壁之戰後。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劉備趁曹操北歸之機,聽從諸葛亮之計,平定荊南四郡,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督令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負責調整賦稅,充實軍資。此時劉備將手頭僅有的四郡中的三郡,政權交給了諸葛亮,足見器重。究其原因,一則之前諸葛亮勸說劉琦外駐江夏,使得劉備在曹軍南下之際,得以根基所存。後續出使江東聯吳抗曹,也算圓滿成功,功勞不小,足見其能力了。二則,劉備此時手下也沒幾個能臣幹吏了,原先劉表的手下又信不過,這麼些地盤總不能沒人打理吧?只好死馬當做活馬醫了。。。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在張松的慫恿下,派法正到荊州請劉備率兵入,保護益州安全。諸葛亮認為機不可失,勸說劉備應允。諸葛亮便與關羽、張飛、趙雲等鎮守荊州,劉備親自率軍在謀士龐統的陪同下進入了益州。

此時諸葛亮權力進一步加大了,根據先主傳推測,劉備以諸葛亮和關羽為首鎮守荊州,應該是以關羽掌軍事,諸葛亮掌政事。此時諸葛亮執掌劉備所有地盤——荊州五郡的錢糧政事,儼然已是文官之首,能與武將之首的關羽平起平坐了。

建安十九年,諸葛亮聽聞劉備攻打成都,且軍師龐統中流矢身亡。留關羽留守荊州,與張飛、趙雲率兵溯長江而上,攻克巴東,與劉備會師成都。至江州,打敗並生擒了巴郡太守嚴顏。劉璋被迫出城投降。成都攻下後,諸葛亮受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並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益州之戰,這是史書明確記載的諸葛亮第一次執掌兵權!而且根據蜀書傳六記載,此次入川支援,張飛趙雲皆歸諸葛亮率領,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劉備平定蜀中後,任命諸葛亮為軍師將軍看起來不咋地。但更重要的是——署左將軍府事!也就是說,如果左將軍劉備外出不在的時候,由諸葛亮代理處理一切軍政要務!

漢中之戰後,劉備稱王,群臣勸進表中,除了前面幾個掛名的虛職外,就數諸葛亮排最前面了,關羽都要跟在後面。雖然名義上還只是個軍師將軍,但實際權力已經一人之下了。

漢延康元年,曹丕篡漢自立。魏黃初二年,群臣聽到漢獻帝被害的消息,勸已成為漢中王的劉備登基為帝,劉備不答應,諸葛亮用耿純遊說劉秀登基的故事勸劉備。於是劉備才答應即帝位,是為蜀昭烈帝。劉備任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同年張飛被害,諸葛亮領司隸校尉一職。

丞相意味著什麼,相必不用說了,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有意思的是,在張飛死後,諸葛亮還兼任了司隸校尉一職。這個官職看起來地位低,但其實很牛逼的存在,具有監察百官的權力!相當於後世的錦衣衛頭頭。劉備在稱王之前也曾名義上兼任司隸校尉,稱帝后又讓最信任的張飛兼任,為的就是讓張飛制衡諸葛亮,足見重要性!劉備讓早已一人之下的諸葛亮兼任司隸校尉,可以除了皇帝,說真的是沒人動得了諸葛亮了!

章武三年二月,劉備病重,召諸葛亮到永安,與李嚴一起託付後事。延至四月,劉備逝世,劉禪繼位,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設官府辦公。不久,再領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務,劉禪都依賴於諸葛亮,由諸葛亮決定。

政無鉅細,鹹決於亮!此時的諸葛亮是真正的大權在握了,幾乎和皇帝沒什麼區別了。

一路捋下來,不難看出,諸葛亮並非是一出山就掌握大權的。從諸葛亮出山一年後才初掌政權,到六年後第一次掌兵權,再到十三年後一人之下,最後出山十五年後才掌握所有權力。

所以諸葛亮並非一出山就掌管了劉備的所有軍政大權!





網絡水軍大都督


其實,諸葛亮並非一出山就掌握軍政大權的,有這種感覺的完全是受三國演義影響。我們從諸葛亮的履歷中可以看出,諸葛亮也是一步步爬上來的:

1.建安十二年,諸葛亮出山第一年:沒有職務。除了安排劉琦駐守江夏外,期間也沒有什麼成績,估計就是和劉備聊天。這一年,可以看作諸葛亮的實習期。

2.建安十三年,諸葛亮出山第二年:沒有職務。曹操大舉進攻,劉備戰敗,期間諸葛亮建議劉備進攻劉琮的襄陽,沒有被採納。這一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說服孫權聯盟,算是他完成的第一項工作。鑑於當時魯肅已經提出聯盟的申請,也不算特別難的工作。而且後期鄧芝也有類似的成果。

3.建安十四年,諸葛亮出山第三年:職務為軍師中郎將。劉備平定荊南四郡後,他負責管理零陵、桂陽、長沙三個郡的賦稅。這個是他第一個職務,看起來雖然大,等於管轄現在三個地級市。但當時荊州的重心在長江北,這裡不太重要,所以也算不上軍政大權,只能算是初步掌握行政權。

4.建安十六年,諸葛亮出山第五年:軍師中郎將。劉備入蜀了,諸葛亮作為關羽的副手留守荊州,職務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由於關羽是一把手,諸葛亮權力應該是隻管行政。

5.建安十七年,諸葛亮出山第六年:軍師中郎將。諸葛亮帶領張飛、趙雲進攻益州,這是他第一次帶兵,但由於劉備是主力,他只是偏軍,所以這個角色也沒多麼重要,許多將領都獨自帶過兵,只能算他初步掌握軍權。

6.建安十九年,諸葛亮出山第八年:軍師將軍。他的工作是留守成都,處理劉備所有的政務,地位類似西漢的蕭何。這個時候可以說諸葛亮掌握了軍政大權,也可以說沒有。看怎麼理解。前者來說,他已經等同於丞相了,軍政工作報給劉備之前都得先交給他拿意見。後者來說,因為劉備很強勢,他獨立決策的時候很少,所以面對劉備信任的法正,他絲毫辦法也沒有。

7.建安二十四年,諸葛亮出山第十三年。軍師將軍。劉備進攻漢中,稱漢中王,諸葛亮留守成都。經過五年的發展,再加上劉備不在家,他不斷安插一些人,如楊洪,不斷打擊一些人,如彭漾,逐步拉起一張關係網,有了自己的親信,而且名望也非常大,很得人心。這時候才算得上基本掌握了軍政大權。

8.建安二十五年,諸葛亮出山第十四年。法正去世,諸葛亮最大的對手沒了。這時候,不論荊州派益州派東州派,都找不出一個比諸葛亮強的人了,他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這時候他才算真正掌握了軍政大權,所以劉備在託孤時才說出如果劉禪不能輔你就取而代之的話,因為他已經具備這樣的能力了。而這一天的到來,諸葛亮已經等了十四年了,不短了。

9.建興元年,諸葛亮出山第十七年。丞相。劉備去世,唯一壓在諸葛亮頭上的人也走了,諸葛亮徹底掌握了軍政大權。再加上他又能開府,意思就是自己招募自己的班子,類似國外的內閣組閣一樣。這是非常大的權力。中都護李嚴一直想要,但諸葛亮寧可給李嚴兒子兵權也不松這個口子。至此,諸葛亮完全掌控蜀漢的方方面面,軍事政治人事財務外交都得聽他的。就算他真想當皇帝,估計比司馬懿的阻力也會小的多得多。

以上就是諸葛亮的奮鬥史,不知還有沒有其他疑問?


三國不求甚解


這話太外行了,劉備在世的時候諸葛亮根本就沒有實權,劉備能識人會用人,絕非平庸之輩。蜀漢政權一般就分為劉備掌權時期、諸葛掌權時期和劉禪掌權時期,根本就是劉備死了之後諸葛才上位。

劉備在流浪期的時候缺乏會進行政治路線和綱領性指導的人才,也就是荀彧魯肅那樣的人才,所以得到諸葛是非常之關鍵。但是以劉備識人之明,他是會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的,比如守荊州就關羽,守漢中就魏延,戰馬超就張飛,作戰的作戰,治軍的治軍,後勤的補給。打益州帶龐統,打漢中帶法正,諸葛一直都沒有參與軍事行動的。

後來劉備兵敗白帝託孤,他深知集團內部政治水平最高的就是諸葛,但是諸葛畢竟和劉備有路線分歧,所以託孤的時候將了諸葛一軍同時安排了李嚴為副去節制諸葛。

劉備死後,諸葛憑藉高超的政治手腕獨掌大權,同時又還政於劉禪證明了自己的清白。

所以,只要劉備在,諸葛只能老實打工,劉備死了之後諸葛才可能當老闆


飛矢之歌


在劉備進入荊州駐防新野之前,手下的重要文官僅有簡雍、孫乾、糜竺三人。糜竺家中財富千萬,所以能夠靠資助劉備獲得了尊重與信任。而簡雍是劉備從小到大的玩伴,劉備信任他也不足為奇。只有孫乾靠著鄭玄的舉薦之後依靠自身能力成為重要謀士,但孫乾終究能力有限。



要知道劉備在此之前已經是輸的一敗塗地了,一直被人追著打,接任陶謙入主徐州這麼大好的前程卻被呂布給摘了果實,說到底還是身邊沒有一個能力出眾的軍師。劉備在這個時候已經快到了快要山窮水盡的時候了,劉表讓他入住新野也是防著他並且讓他充當抵擋曹軍的炮灰,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劉備此時已經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了,兵馬也只有區區幾千殘兵而已。


好不容易三顧茅廬得到了諸葛亮,又一番千古隆中對,這才讓劉備知道了諸葛亮的大才,而且給劉備做了一個完美的發展規劃,讓諸葛亮一出山就得到劉備的重用,稍微展露了一下奇謀就俘獲了劉備的信任,逐步掌握劉備的軍政大權。


可樂派大星


你所提問題的本身就不在情理之中!為什麼?OO甲,①劉備兵不滿千,將止關張子龍,暫居新野彈丸之地,如此之家業,何怕之有?②關羽張飛乃結拜弟兄,又對孔明不滿,孔明縱有二心也難以聽孔明調動!③孔明孤身一人扶左劉備,拉不了幫結不了夥,有何不敢?OO乙,劉備是識人的天才。④孔明身高八尺,面如冠玉,一表人才,三顧之時已知此人非貪慾之徒,乃正人君子,觀其面而知其心!故敢相信!④凡貪色之人,賊眉鼠眼之輩絕非善類!劉備能識馬謖乃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之人,說明劉備有慧眠識英雄之能力!⑤逢趙雲便一見如故愛不釋手!而一生多得趙雲之力!長坂坡救阿斗,白帝城救駕,趙雲乃劉備之福將!⑥劉備得孔明才有三分天下。得趙雲多次保他救他救後主,實踐證明劉備看好的人都是不錯的,從而證明劉備有獨特的識人之能!因而自信自己的眼力不會看錯人,所以敢用。OO丙,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古之常理!自己親自請來的人,哪有不相信之理?


張永科38


有人考證《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區別,以此來論證孔明,我覺得這個問題的問法來自《三國演義》,就從《三國演義》上說起吧。

《三國演義》上說,諸葛亮剛一出山,就以二十六歲低齡導演了一出火燒博望坡的大戲,羅貫中十分露骨地稱這是諸葛亮“初出茅廬第一功"。我年少時讀《三國演義》,對這個情節濫熟於心,覺得諸葛亮真是超級英傑。但隨著人生閱歷的增長,漸漸覺得這個事情不大靠譜,你想啊,一個二十六歲的青年,人生見識和社會經驗都極端初始化呢,怎麼可能當此大任?如果是搞點後勤事務,像籌個糧啦、運個草啦之類,似乎還可做得,直接用兵打仗,還搞得"劍印在此,違令者斬”那麼絕對,就很成問題了,畢竟如孫子所言,"兵者詭道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這個道理,劉備這樣的老油子焉能不知?二人隆中對雖然談得投機,但也不過是理論,要講理論,趙括的紙上談兵不也精彩得連他爹都無語了嗎,劉備這樣的梟雄人物不會不知道這個典故吧。

因此,如果博望坡這個故事真實存在的話(實際它不存在),其過程也只能是以劉備為直接領導,諸葛亮參贊其中,出出主意,拾遺補缺,順帶做點具體事務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