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没有任何军政实操经验,刘备何以敢于把实权交给他呢?

梦中穷人77019246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对于诸葛亮来说,在刘备去请他出山之前,他确实没有任何军政经验。

但是为什么刘备还敢冒着大风险把大权交给他?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诸葛氏在琅琊郡阳都县算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诸葛亮的父亲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但是在诸葛亮很小的时候,其父母就双双丧命,诸葛亮跟随自己的叔父诸葛玄勉强度日,

公元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在南阳隆中干农务,平时没事就喜欢背背《梁父吟》,还常常以管仲、乐毅自比。但是身边的人都笑话他,认为他这是自吹自擂,只有好友徐庶、孟建等人肯定他的才能。并且诸葛亮还和当时很多德高望重的人有所交集,比如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等,就这样“卧龙”这个称号就慢慢传开了。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娶了丑女黄月英为妻子,而黄月英恰恰就是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虽然丑陋但是才华不是寻常女子可以比拟的。诸葛亮当年答应迎娶黄月英的时候,还被四里八乡的人嘲笑:

“莫作孔明择夫,正得阿承丑女。”

说到这里我们把话题延伸一下,大家印象里的诸葛亮应该是不追求名利,不想要走仕途的那么一个人,但是我认为并不是这样的。诸葛亮既然以乐毅、管仲自比,又迎娶在荆州德高望重的黄承彦的丑女,自荐和他荐都兼顾了,我怎么想都觉得诸葛亮是想要出人头地建立功业的。

只不过诸葛亮眼光高,他看不上荆州的头头刘表,在《魏略》中提到:

“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也就是说,诸葛亮还没出山的时候就已经给刘表定性了,不是他想要追求的明主,所以诸葛亮虽然名声在外,但是一直没有出山进行实际工作。

后来就是我们熟悉的三顾茅庐了,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在拜访司马徽的时候,司马徽说:

“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唯有伏龙、凤雏。”

于是刘备经过徐庶的指引屈尊前去请诸葛亮,对此关羽和张飞还颇有怨言。

前面我们说了,诸葛亮连刘表都看不上,怎么可能答应依附于刘表的刘备呢,事实也的确如此,刘备登门拜访了好几次,诸葛亮都给打发走了,连一块地盘都没有这不是浪费我时间吗?等到第三次刘备去亲自拜访的时候,关羽和张飞已经对诸葛亮非常不满了,但是刘备依旧让他们二人在门外候着,自己进门,先生长,先生短的一顿奉承。

诸葛亮这块硬石头还真被刘备给磨软了,这也是刘备能耐的地方,为什么后世说刘备仁德,能臣巧将愿意为他所用?

就是因为刘备在面对那些有能耐的人的时候,放得下身段,让人受宠若惊,不答应你还觉得不太好意思。于是两个人在小草屋里,讨论天下形势,隆中对出锅了。刘备越听越觉得诸葛亮是字字真金,给自己指了一条明路,对诸葛亮那是视如珍宝。

但是诸葛亮这个人非常谨慎,在行军作战上面常常和刘关张产生冲突,所以刘备给予诸葛亮的是内政大全,军队方面并没有完全依照诸葛亮的意思来。刘备行军作战时只有遇到实在处理不了的问题的才会请教诸葛亮,诸葛亮运筹帷幄,深谋远虑不打没有把握的仗,贡献的计策往往会有奇效,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基本上已经对诸葛亮充分认可了。

那么没有任何军政实操经验的诸葛亮,刘备何以敢于把实权交给他呢?首先我上面也提到了,对于这个问题我要更正的一点是,刘备交给诸葛亮的是内政大权,军事大权并没有完全赋予诸葛亮,在这个共同前提下,这个问题我认为无非就是以下几点:

一、诸葛亮的确身怀大才,并且刘备压根就没得选择。隆中一对十分对刘备的胃口,一个领导如果非常喜欢一个属下的建议,那么他势必会下放权力给予属下让他去执行。在加上刘备前期身边全是武夫,徐庶还让曹操给逼走了,无人可用,就这么一个诸葛亮能顶起来,管你有没有实际经验,大家都不行,就你会说,不听你的听谁的?

二、刘备当时一穷二白,穷到什么地步,他连个官职都没办法给下面人封,因为没这个实力。全员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今天能依附刘表能片瓦遮身吃口饱饭,刘表一完蛋自己又得露宿街头。刘备这个阶段就是创业初期,还是没有资本,白手起家的那种。此时的刘备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尝试,因为他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最差也就是这样了。

你说曹操所有的权力是整个北方,孙权所有权力是整个江东,刘备所有权力是啥?除了那几千个一触即溃的兵,就剩陪你吃陪你睡听你话对你好,给就给了,抱大腿求发育呗。创业前期,干就完了,刘备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所以敢于把大权交给诸葛亮。

你看看刘备入川立业以后,随着法正、庞统、董和、蒋琬这些人出现,刘备还事事都听诸葛亮的吗?入川把诸葛亮留在荆州、汉中把诸葛亮留在益州、夷陵之战也没让诸葛亮指挥军队,这也充分说明了在刘备眼里,诸葛亮内政之才无可比拟,但是军事之才的确不是登峰造极的水平。

三、诸葛亮当时的名望和关系,是刘备可以利用的。

我们知道不光是徐庶和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评价高,还有很多荆州地区德高望重的人都很佩服诸葛亮,这就相当于刘备手里捏着一封举荐信,能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再加上诸葛亮去了黄月英,岳父黄承彦是荆州六大豪族就不必说了,而黄承彦的老丈人蔡讽也是荆州有名的望族,刘表手下的重要政臣蔡瑁是蔡讽的儿子。有了诸葛亮在荆州地区庞大的关系网的帮助,很快让刘备拉拢了很多士卒,让刘备在荆州的声望迅速攀升,这对于建立荆州根据地有很大的意义。

所以诸葛亮本身就身怀大才,再加上刘备走投无路无人可用,以及诸葛亮庞大的关系网让他可以在荆州夺的一席之地,这等血赚不亏的买卖,刘备怎么可能不抓住呢?

所以委以实权肯定是刘备经过充分考虑的结果,历史不也证明刘备是对的吗。

杨角风发作


刘备从来没有把”实权”,特别是军权交给诸葛亮,因为他深知诸葛亮的才能仅仅局限于后勤内政方面,于军事并不擅长,虽然,诸葛亮夸夸其谈,好论军计,但是在纵横四海,久经沙场的刘备眼里,诸葛亮跟纸上谈兵的赵括并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当时刘备的军队不过几千人,他自己完全有能力亲力亲为,还有关羽张飞协助他,所以他绝不会把仅有的这点兵力拿给诸葛亮这个书呆子去练手。

刘备看中诸葛亮的是他身后的姻亲世谊关系网,诸葛亮的大姐嫁的是蒯氏家族的蒯祺,二姐嫁的是庞家的庞山民,他哥哥在江东已经混的不错了,诸葛亮自己是黄家的女婿,连带着成为蔡家的姻亲,同时跟刘表也成为亲戚,如此,荆州地区的蔡,蒯,庞,黄,习,马等七大士族,的诸葛亮基本上都有姻亲世谊的关系,作为刘备结交荆州士族的纽带,诸葛亮是最合适的人选,刘备得到诸葛亮之后,确实是“如鱼得水”,很快就跟荆州在野士族融为一体,在他们的协助下,收编没有“著籍”的“浮户”,扩充了军队,在赤壁之战以前,刘备的兵力达到了二万人,成为跟刘琮,刘琦鼎足而三的军阀集团,如果刘备在当时没有这个规模的实力,孙权也根本就不会找他进行联盟,任凭你诸葛亮把天吹破,你没有一点实力也无法跟孙权平起平坐,刘备所说的“得水”,实际上指的是得到了荆州士族这个“水”,而把这股“水”引来的是诸葛亮,这就是诸葛亮对于刘备最大的贡献,而不是摇着鹅毛扇子,装的跟大尾巴猪一样的指挥关羽张飞去打仗,刘备关羽张飞在几十年的实战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军事知识,除了曹操以外,还很少碰到对手,夏侯渊,李典就曾经在博望坡被刘备打的大败,在徐州时期的刘岱,王忠甚至被刘备生擒,刘备自己就曾经说过,除非曹操亲自出马,就你们这样的(指刘岱,王忠)来上十个八个的都不在话下,所以,刘备根本就不需要把军事指挥,把集团的命运委托给诸葛亮这样没有丝毫军事实践的书呆子,诸葛亮在刘备集团一直就是一个客卿,参谋,直到赤壁之战后,刘备有了荆州五郡之后,才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负责征收荆州南部三郡的赋税,实际上就是一个税务局长,荆州最富庶的南郡,襄阳地区以及集团的军队依然是由刘关张三人自己掌握,而且,诸葛亮的职务官爵远远低于荡寇将军,襄阳太守,汉寿亭候关羽和征虏将军,宜都太守,新亭候张飞,跟庞统“并为军师中郎将”,而没有机会参与任何军事行动,刘备后来的入川和汉中等重大战役,参赞军机的是庞统,法正,诸葛亮是“在荆州不得予入川之计,在益州不得闻汉中之谋”,直到刘备集团的人才凋零殆尽,不得以要亲征孙权的时候,刘备都不让诸葛亮染指军队。

诸葛亮从建安十二年投靠刘备以来直到建安二十六年,除了在荆州担任税务局长一职以外,一直都没有多高的地位,也没有多大的实际权力,荆州时期刘备凡事都亲力亲为,到了刘备入川,关羽主持荆州,诸葛亮依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刘备定益州,大封功臣,诸葛亮也不过是“军师将军,属左将军府事”,除了官职爵位方面,蜀汉政权中当时实权在诸葛亮之上的有关羽,张飞,法正,到了刘备称王的时候,法正更是在官职,爵位,权力方面远远超过诸葛亮,不仅仅是刘备的谋主,还是蜀汉实际上的丞相,而诸葛亮仅仅是负责主持制定蜀汉政权的法律法规《蜀科》,当然,我不否认负责制定法律法规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这也说明刘备对于诸葛亮治国才能的认可和倚重,但是如果说刘备信任诸葛亮则不然,至少从建安十六年到刘备称帝的这十年中,诸葛亮的地位是非常尴尬的,除了因为诸葛亮不擅长军事,刘备也在刻意培植庞统,法正,刘巴,马良等人,避免蜀汉出现诸葛亮一家独大的局面,实际上作为帝王跟臣子之间是没有什么绝对的信任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相互需要,帝王需要臣子效忠,拿出他们的能力和才智来成就自己的帝业,臣子需要帝王给他们提供平台来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臣子贡献自己的忠诚和能力,帝王给他官职爵位进行奖赏,帝王用人,有用其才,也有用其忠,还有用其勇,甚至可以用其过。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他们不会对哪个臣子过分信任,任其一家独大,也不会压制臣子间的派系争斗,甚至会刻意的鼓励这种派系争衡,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帝王才能够游刃有余的掌握一切,那些说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听之任之的人,实际上是用平民的思维去衡量帝王心术,完全是两个世界的思维。

在法正,刘巴活着的时候,刘备一直都刻意压制诸葛亮,让他们之间相互制衡,如果法正能够多活几年,不仅仅蜀汉可能会避免荆州之失,即使是刘备托孤的时候,也不会出现除了诸葛亮无人可托的地步,即使如此,刘备在托孤的时候,还是把军权委托给了李严,这实际上就是对诸葛亮不放心的表现。


狼的影子716


只有从真实的历史中,才能获取真实的经验。

刘备并没有一开始就对诸葛亮委以重任。他对诸葛亮的任用是务实、谨慎的,对诸葛亮的建议也是三思后行的。

诸葛亮,也并非一开始就什么都会,他也是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干出了几件漂亮的活,才一步步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

如鱼得水,不授实权

诸葛亮归顺刘备后,刘备极为重视。刘备大小事务,常与诸葛亮商讨,甚至公开对关羽张飞这些老兄弟宣称:我得孔明,如雨得水。

可是,日夜讨论,却未授予实权。


刘备此时就一个小小新野,有什么实权能给诸葛亮的?

诸葛亮利用自己的特长,找到了两件事,开始了自己的正名之路。

整顿户籍,扩充实力

对刘备来说,最急切的问题是:地盘狭小,兵微将寡。


刘备深得民心,但前提你要有民可治呀!

关羽张飞有用兵之能,但前提要有兵可用呀!

诸葛亮开始出面解决这个问题了。

他整顿户籍,把许多从北方逃难过来的流民登记入册。这样,纳税的人多了,刘备有钱了;可以征的兵也多了。

简单吗?不简单!

首先,荆州不是荒地,流民进入荆州后,无地可耕,一般都是依附到士族门下,给士族庄园干活。


因此,诸葛亮要整顿户籍,势必要处理好与这些世族的关系,难度不亚于“舌战群儒”。

其次,诸葛亮还招募了许多流民到军队中。

这些人原来就是逃避战乱来到荆州的,自然很难是“踊跃参军”的!

但是,诸葛亮依然成功地完成了工作,刘备的实力得到增强,兵力达到万余人。

未完成的和平演变,奠定了刘备根基

《隆中对》中,诸葛亮说,要先取荆州。


如果只是《隆中对》里那几句话,不过就是空话罢了。荆州是人家刘表的地盘,你刘备那几个人,拿什么去“取荆州”?

诸葛亮当然不是个放空炮的,他有实际办法:和平演变。

荆州是刘表的,也是众世族的,诸葛亮利用自己在世族中的关系网,积极开始了”和平演变“的工作。

其中,最为重要的工作是:搞定刘琦。

诸葛亮利用刘琦害怕遇害的心理,让他外出江夏,担任江夏太守。


随后,刘备集团利用与刘琦的关系,让关羽在江夏操练了一支万余人的水军。

由于刘表死去,刘琮投降,这次“和平演变”未竞全功。

但是,仅仅是这“未完成”的和平演变,却给刘备留下了后来崛起的基础!

刘备在长坂坡几乎被打光了。他可以和孙权“联盟”(而不是投奔),就是因为他有两样东西:刘琦的地盘,以及关羽那万余水军。

而这些,都是诸葛亮“和平演变”的结果。

拒绝诸葛亮不当建议

尽管诸葛亮用实际行动证明:他是个人才。

但是,刘备依然没有盲目任用。

刘琮投降后,刘备赶紧收拾东西跑路。跑路的时候,要经过刘琮所在的襄阳。


诸葛亮建议:抓紧机会,把襄阳打下来!拥立刘琦!我们来守荆州!

襄阳哪有那么好打!就算刘琮、蔡瑁是草包,襄阳让你打下来了。曹操也马上就要到了!就刘备那么几号人,拿什么守住襄阳?

刘备拒绝了。不过,刘备还是要给诸葛亮留点面子的:都是姓刘的,算了!

看来,刘备看出:在军事领域,诸葛亮当时确实还不够成熟。要用好诸葛亮,还是要用他擅长的领域!

无可奈何的全权委托

刘备对诸葛亮的使用,一直集中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在军事上,只是让诸葛亮参与议论,一直没有委以重任。


刘备取西川、攻汉中,身边带着的是庞统、法正,诸葛亮的工作就是在大本营发展。

终刘备一生,他几乎都是亲力亲为,除了关羽,他没有对任何人“委以实权”。

到刘备去世前,他才给诸葛亮实权。

刘备知道:诸葛亮的才干,是不可能同时担负起萧何、张良、韩信三人的工作的。

问题是:“刘邦”没了。

刘备死后,刘禅不可能像他一样,亲力亲为,把握大局。而蜀汉那点底子,又没资本玩什么“分而治之”。


弱小的蜀汉,必须保持一个统一、稳定的领导集团,才可能生存下去!

这种情况下,擅长协调关系、擅长经济、政治、外交的诸葛亮,才被全权委以实权了。

可以说,刘备对诸葛亮的使用,是严谨、务实的。他并没有一开始就委以重任,而是让诸葛亮在擅长领域充分发挥!假如一开始就让诸葛亮在自己还不成熟的领域发挥,那诸葛亮可能早就不会成为后来的诸葛亮了。

这种务实、严谨的用人态度,才是对自己、对人才负责的态度。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问到了点上。

在刘备集团,诸葛亮并不是一出山就成为丞相的,他是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

刚出山的时候,诸葛亮并没有明确的职务,他只是刘备身边的重要谋士。由于诸葛亮才华横溢、见识出众,在长期接触中,刘备对他越来越信任、越来越倚重。



以致引起了关羽张飞等人的不悦,需要刘备亲自做工作才得以化解。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但是不管怎么样,此时,刘备并没有任命诸葛亮实质性的职务。一方面他自己都寄人篱下,只有小小的新野,实在没有什么官可以封给诸葛亮。另一方面,刘备也是要考察诸葛亮。



此时的刘备集团,一切都掌握在刘备关羽张飞手里。刘备管全面,军队由关羽张飞统领,赵云率领精锐骑兵保护刘备。诸葛亮想指挥他们,是不可能的。他指挥不动。

没过几个月,曹操大军南下,征讨荆州。刘备在长坂坡一败涂地。危机时刻,诸葛亮站了出来,主动请缨联络东吴共抗曹操,为赤壁之战立下大功。


刘备趁机收复长江以南的荆州各郡。然后论功行赏,封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

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诸葛亮的主要任务是搞好三郡的治理,征调赋税粮草,保证军需。实际上就是刘备的丞相,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类似于刘邦的萧何。

说明经过赤壁之战这样的大考验,刘备已经对诸葛亮充分认可。知道他不仅能坐而论道,更善于实干。

后来,刘备征益州,诸葛亮关羽张飞留守荆州。我想一定是诸葛亮主管行政、关张赵云管打仗。

再后来,夺取益州,诸葛亮就到了成都,还是搞行政治理。

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当了军师将军以后,诸葛亮的地位,在名义上已经略微高于关羽张飞了。但是关羽张飞作为统领重兵镇守一方的大佬,根本不会鸟他。


刘备当皇帝以后,封诸葛亮为丞相。

先主于是即帝位,策亮为丞相。
亮以丞相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

诸葛亮当了丞相,还假节。张飞去世以后,还当了司隶校尉。这个司隶校尉可不是简单,他可以弹劾百官,非常重要。所以刘备让张飞当司隶校尉,就是要张飞替他盯着百官。

关羽张飞,都挂了,就剩下刘备一个,诸葛亮成为了蜀汉集团名副其实的二把手。

等到刘备去世以后,连军队也归诸葛亮管了。诸葛亮真正从幕后走到了历史舞台的前台。


上将嗳福斯


其实刘备也不是一开始就把什么军政大权都交给诸葛亮,而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

都知道,诸葛亮追随刘备时,刘备只是依附刘表,据新野小城,兵不满万,将不过关张赵,哪来的什么“大权”?而且根据记载,刘备得到诸葛亮后,虽“犹鱼之得水”,整天拉着诸葛亮瞎唠嗑。但实际并没有把军政之权交给诸葛亮,只是把他当做谋士来用,偶尔出谋划策而已。比如说诸葛亮劝刘琦离开襄阳,外驻江夏,还有南撤途中劝刘备夺取襄阳等。最明显的是,赤壁之战前派遣诸葛亮出使东吴,联络孙权共抗曹操。如果诸葛亮真的掌管着军政大权,刘备是不可能让他轻易离开的,此时的诸葛亮其实更像一个“客卿”。

诸葛亮真正开始掌管军政之权,应该是在赤壁之战后。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刘备趁曹操北归之机,听从诸葛亮之计,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此时刘备将手头仅有的四郡中的三郡,政权交给了诸葛亮,足见器重。究其原因,一则之前诸葛亮劝说刘琦外驻江夏,使得刘备在曹军南下之际,得以根基所存。后续出使江东联吴抗曹,也算圆满成功,功劳不小,足见其能力了。二则,刘备此时手下也没几个能臣干吏了,原先刘表的手下又信不过,这么些地盘总不能没人打理吧?只好死马当做活马医了。。。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在张松的怂恿下,派法正到荆州请刘备率兵入,保护益州安全。诸葛亮认为机不可失,劝说刘备应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刘备亲自率军在谋士庞统的陪同下进入了益州。

此时诸葛亮权力进一步加大了,根据先主传推测,刘备以诸葛亮和关羽为首镇守荆州,应该是以关羽掌军事,诸葛亮掌政事。此时诸葛亮执掌刘备所有地盘——荆州五郡的钱粮政事,俨然已是文官之首,能与武将之首的关羽平起平坐了。

建安十九年,诸葛亮听闻刘备攻打成都,且军师庞统中流矢身亡。留关羽留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溯长江而上,攻克巴东,与刘备会师成都。至江州,打败并生擒了巴郡太守严颜。刘璋被迫出城投降。成都攻下后,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益州之战,这是史书明确记载的诸葛亮第一次执掌兵权!而且根据蜀书传六记载,此次入川支援,张飞赵云皆归诸葛亮率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刘备平定蜀中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看起来不咋地。但更重要的是——署左将军府事!也就是说,如果左将军刘备外出不在的时候,由诸葛亮代理处理一切军政要务!

汉中之战后,刘备称王,群臣劝进表中,除了前面几个挂名的虚职外,就数诸葛亮排最前面了,关羽都要跟在后面。虽然名义上还只是个军师将军,但实际权力已经一人之下了。

汉延康元年,曹丕篡汉自立。魏黄初二年,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即帝位,是为蜀昭烈帝。刘备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被害,诸葛亮领司隶校尉一职。

丞相意味着什么,相必不用说了,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意思的是,在张飞死后,诸葛亮还兼任了司隶校尉一职。这个官职看起来地位低,但其实很牛逼的存在,具有监察百官的权力!相当于后世的锦衣卫头头。刘备在称王之前也曾名义上兼任司隶校尉,称帝后又让最信任的张飞兼任,为的就是让张飞制衡诸葛亮,足见重要性!刘备让早已一人之下的诸葛亮兼任司隶校尉,可以除了皇帝,说真的是没人动得了诸葛亮了!

章武三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

政无巨细,咸决于亮!此时的诸葛亮是真正的大权在握了,几乎和皇帝没什么区别了。

一路捋下来,不难看出,诸葛亮并非是一出山就掌握大权的。从诸葛亮出山一年后才初掌政权,到六年后第一次掌兵权,再到十三年后一人之下,最后出山十五年后才掌握所有权力。

所以诸葛亮并非一出山就掌管了刘备的所有军政大权!





网络水军大都督


其实,诸葛亮并非一出山就掌握军政大权的,有这种感觉的完全是受三国演义影响。我们从诸葛亮的履历中可以看出,诸葛亮也是一步步爬上来的:

1.建安十二年,诸葛亮出山第一年:没有职务。除了安排刘琦驻守江夏外,期间也没有什么成绩,估计就是和刘备聊天。这一年,可以看作诸葛亮的实习期。

2.建安十三年,诸葛亮出山第二年:没有职务。曹操大举进攻,刘备战败,期间诸葛亮建议刘备进攻刘琮的襄阳,没有被采纳。这一年,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说服孙权联盟,算是他完成的第一项工作。鉴于当时鲁肃已经提出联盟的申请,也不算特别难的工作。而且后期邓芝也有类似的成果。

3.建安十四年,诸葛亮出山第三年:职务为军师中郎将。刘备平定荆南四郡后,他负责管理零陵、桂阳、长沙三个郡的赋税。这个是他第一个职务,看起来虽然大,等于管辖现在三个地级市。但当时荆州的重心在长江北,这里不太重要,所以也算不上军政大权,只能算是初步掌握行政权。

4.建安十六年,诸葛亮出山第五年:军师中郎将。刘备入蜀了,诸葛亮作为关羽的副手留守荆州,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由于关羽是一把手,诸葛亮权力应该是只管行政。

5.建安十七年,诸葛亮出山第六年: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带领张飞、赵云进攻益州,这是他第一次带兵,但由于刘备是主力,他只是偏军,所以这个角色也没多么重要,许多将领都独自带过兵,只能算他初步掌握军权。

6.建安十九年,诸葛亮出山第八年:军师将军。他的工作是留守成都,处理刘备所有的政务,地位类似西汉的萧何。这个时候可以说诸葛亮掌握了军政大权,也可以说没有。看怎么理解。前者来说,他已经等同于丞相了,军政工作报给刘备之前都得先交给他拿意见。后者来说,因为刘备很强势,他独立决策的时候很少,所以面对刘备信任的法正,他丝毫办法也没有。

7.建安二十四年,诸葛亮出山第十三年。军师将军。刘备进攻汉中,称汉中王,诸葛亮留守成都。经过五年的发展,再加上刘备不在家,他不断安插一些人,如杨洪,不断打击一些人,如彭漾,逐步拉起一张关系网,有了自己的亲信,而且名望也非常大,很得人心。这时候才算得上基本掌握了军政大权。

8.建安二十五年,诸葛亮出山第十四年。法正去世,诸葛亮最大的对手没了。这时候,不论荆州派益州派东州派,都找不出一个比诸葛亮强的人了,他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这时候他才算真正掌握了军政大权,所以刘备在托孤时才说出如果刘禅不能辅你就取而代之的话,因为他已经具备这样的能力了。而这一天的到来,诸葛亮已经等了十四年了,不短了。

9.建兴元年,诸葛亮出山第十七年。丞相。刘备去世,唯一压在诸葛亮头上的人也走了,诸葛亮彻底掌握了军政大权。再加上他又能开府,意思就是自己招募自己的班子,类似国外的内阁组阁一样。这是非常大的权力。中都护李严一直想要,但诸葛亮宁可给李严儿子兵权也不松这个口子。至此,诸葛亮完全掌控蜀汉的方方面面,军事政治人事财务外交都得听他的。就算他真想当皇帝,估计比司马懿的阻力也会小的多得多。

以上就是诸葛亮的奋斗史,不知还有没有其他疑问?


三国不求甚解


这话太外行了,刘备在世的时候诸葛亮根本就没有实权,刘备能识人会用人,绝非平庸之辈。蜀汉政权一般就分为刘备掌权时期、诸葛掌权时期和刘禅掌权时期,根本就是刘备死了之后诸葛才上位。

刘备在流浪期的时候缺乏会进行政治路线和纲领性指导的人才,也就是荀彧鲁肃那样的人才,所以得到诸葛是非常之关键。但是以刘备识人之明,他是会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的,比如守荆州就关羽,守汉中就魏延,战马超就张飞,作战的作战,治军的治军,后勤的补给。打益州带庞统,打汉中带法正,诸葛一直都没有参与军事行动的。

后来刘备兵败白帝托孤,他深知集团内部政治水平最高的就是诸葛,但是诸葛毕竟和刘备有路线分歧,所以托孤的时候将了诸葛一军同时安排了李严为副去节制诸葛。

刘备死后,诸葛凭借高超的政治手腕独掌大权,同时又还政于刘禅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所以,只要刘备在,诸葛只能老实打工,刘备死了之后诸葛才可能当老板


飞矢之歌


在刘备进入荆州驻防新野之前,手下的重要文官仅有简雍、孙乾、糜竺三人。糜竺家中财富千万,所以能够靠资助刘备获得了尊重与信任。而简雍是刘备从小到大的玩伴,刘备信任他也不足为奇。只有孙乾靠着郑玄的举荐之后依靠自身能力成为重要谋士,但孙乾终究能力有限。



要知道刘备在此之前已经是输的一败涂地了,一直被人追着打,接任陶谦入主徐州这么大好的前程却被吕布给摘了果实,说到底还是身边没有一个能力出众的军师。刘备在这个时候已经快到了快要山穷水尽的时候了,刘表让他入住新野也是防着他并且让他充当抵挡曹军的炮灰,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刘备此时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兵马也只有区区几千残兵而已。


好不容易三顾茅庐得到了诸葛亮,又一番千古隆中对,这才让刘备知道了诸葛亮的大才,而且给刘备做了一个完美的发展规划,让诸葛亮一出山就得到刘备的重用,稍微展露了一下奇谋就俘获了刘备的信任,逐步掌握刘备的军政大权。


可乐派大星


你所提问题的本身就不在情理之中!为什么?OO甲,①刘备兵不满千,将止关张子龙,暂居新野弹丸之地,如此之家业,何怕之有?②关羽张飞乃结拜弟兄,又对孔明不满,孔明纵有二心也难以听孔明调动!③孔明孤身一人扶左刘备,拉不了帮结不了伙,有何不敢?OO乙,刘备是识人的天才。④孔明身高八尺,面如冠玉,一表人才,三顾之时已知此人非贪欲之徒,乃正人君子,观其面而知其心!故敢相信!④凡贪色之人,贼眉鼠眼之辈绝非善类!刘备能识马谡乃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之人,说明刘备有慧眠识英雄之能力!⑤逢赵云便一见如故爱不释手!而一生多得赵云之力!长坂坡救阿斗,白帝城救驾,赵云乃刘备之福将!⑥刘备得孔明才有三分天下。得赵云多次保他救他救后主,实践证明刘备看好的人都是不错的,从而证明刘备有独特的识人之能!因而自信自己的眼力不会看错人,所以敢用。OO丙,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古之常理!自己亲自请来的人,哪有不相信之理?


张永科38


有人考证《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区别,以此来论证孔明,我觉得这个问题的问法来自《三国演义》,就从《三国演义》上说起吧。

《三国演义》上说,诸葛亮刚一出山,就以二十六岁低龄导演了一出火烧博望坡的大戏,罗贯中十分露骨地称这是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我年少时读《三国演义》,对这个情节滥熟于心,觉得诸葛亮真是超级英杰。但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渐渐觉得这个事情不大靠谱,你想啊,一个二十六岁的青年,人生见识和社会经验都极端初始化呢,怎么可能当此大任?如果是搞点后勤事务,像筹个粮啦、运个草啦之类,似乎还可做得,直接用兵打仗,还搞得"剑印在此,违令者斩”那么绝对,就很成问题了,毕竟如孙子所言,"兵者诡道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这个道理,刘备这样的老油子焉能不知?二人隆中对虽然谈得投机,但也不过是理论,要讲理论,赵括的纸上谈兵不也精彩得连他爹都无语了吗,刘备这样的枭雄人物不会不知道这个典故吧。

因此,如果博望坡这个故事真实存在的话(实际它不存在),其过程也只能是以刘备为直接领导,诸葛亮参赞其中,出出主意,拾遗补缺,顺带做点具体事务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