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為什麼死活不讓打白骨精?

奔三了呀27


白骨精是白虎嶺上的一具女屍,受天地精華後,變成妖怪。西遊記並沒有記載他的來歷,但民間小說零星有些記載。大致是,白骨精原本是一戶普通人家的女兒,十七八歲的時候被當地富戶掠走,遭到淫虐後,被遺棄荒山,凍餓而死。

她死的時候恰好是農曆七月十五,是天地陰陽相合的日子,所以冤魂沒有上天入地,魂魄吸收天地精華圍繞白骨,化為人形。從此對人恨之入骨。由於修煉的年歲少,只有一般法力,屬於妖界小角色。

妖其實是神仙的奴隸,修煉到一定果位的神仙都會到妖界選一個坐騎,能成為神仙坐騎,是所有妖精最快的上升通道,白骨精之所以選擇唐僧下手,是因為她無論如何修煉都沒有機會做神仙。你想哪有神仙會選一堆白骨作坐騎。

唐僧不用多介紹,都知道他是如來二弟子金蟬長老轉世,去人間投胎理由很簡單―輕慢佛法。剛被貶,如來就後悔了。喜歡察言觀色的觀音菩薩心知如來小九九,即以宣傳佛法為由,啟動取經工程。

作為形象工程的總策劃,觀音菩薩辦事周密,找來各路神仙大拿,希望大家出點力,應該讓自家坐騎妖怪都出來搗亂。顯示下取經難度,同時也露露臉,讓如來知道,大家一心向中央,一直在幫助金蟬長老過難關。

師徒幾人唯有唐僧心裡最清楚,路上根本沒有什麼妖怪,都是自己人當託,所以見到妖怪不要隨便打,不小心打到自己人不好交代,何況觀音菩薩一直還暗中保護,安全沒有一點問題。

孫悟空四人卻是不知道的,再加上脾氣本身就不好,一路燒殺搶掠,為了限制他們,唐僧再三要求菩薩馴服他,給他戴上緊箍咒。打白骨精是唐僧與悟空的矛盾制高點。

白骨精是取經路上唯一真妖怪,目標明確就是吃唐僧肉,白骨精被打死後唐僧嚇死了。如果是某個菩薩的人或坐騎,那他取經工程就有可能叫停,所以第一時間唸了緊箍咒,趕走孫悟空。

觀音菩薩去請猴子,沒跟他說實話,但點撥了他,只要發現妖怪去菩薩哪裡問問就好,得到點撥後悟空學精了,一旦遇上妖怪,並不好好打,而是先跑天上打聽一番,是誰家的,誰來管管。結果一路順利幾乎沒遇到任何真正的危險便到了靈山,取得真經。

看上面分析你是否有種無奈感覺?評論區大聲說出你的觀後感


娛樂圈中行


電視劇只能演個大概意思,表達不出來原著的細節。要想品味精髓,還是得看書,才有味道。實際上原著中唐僧並不是單純的出於慈悲,“死活”不讓打白骨精。

原著中這段叫屍魔三戲唐三藏,戲曲中叫三打白骨精。孫悟空的三打和三次被唐僧制裁是各有原由。

白骨屍魔最先登場是變成了少婦,假裝去給丈夫送飯,偶遇唐僧師徒,於是決定飯不給丈夫了,用來供養唐僧。此處對她外貌有這樣的描寫:冰肌藏玉骨,衫領露酥胸......那是相當的性感,尤其還是少婦,風韻沒的說。二師兄當場就發起了豬癲風,倒也屬於正常。但這時候唐僧的表現也是不淡定:三藏一見,連忙跳起身來,合掌當胸道:“女菩薩,你府上在何處住?是甚人家?他看見這位少婦的時候是跳起來,這就有點失態了,而且上去就是查戶口,你家在哪,家裡都有啥人。好奇心也是有點重。就像現在倆人邂逅,都會假裝不經意的問一下:家裡都有什麼人呀?其實就是想知道對方是不是單身。

受電視劇影響,大家都覺得唐僧在女兒國裡動了凡心,險些沒闖過情關。跟國王情意綿綿,最後斬斷情絲,忍痛西行,這是不符合原著的。在女兒國,唐僧是半點凡心都沒動,他非常不喜歡這個國王。而且在什麼蠍子精、耗子精、兔子精、花仙子面前,唐長老那是經得住了考驗,都沒動心,意志很堅決。

就像經常有朋友問,西遊記裡哪個妖精最漂亮?在豬八戒的眼裡,都很漂亮。在孫悟空的眼裡,都不漂亮。在唐僧的眼裡:白骨精最漂亮。這是他唯一一次動心,而且還有所流露,更尷尬的是被孫悟空看出來了。

孫悟空趕回來,看見妖精,自然是不由分說扯棒就打,這時候唐僧上去攔住,問個原由這也正常,你打可以,但這是人命關天的事,你是不是得先解釋明白?問題是孫悟空這破嘴惹了是非: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他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幾棵樹來,沙僧尋些草來,我做木匠,就在這裡搭個窩鋪,你與他圓房成事,啪啪啪。一下子把唐僧的小心思給揭穿了,還是當著另外兩個徒弟的面。

大家仔細品一下孫悟空這句話:你見他那等容貌。說明即便是孫悟空,石頭裡蹦出來的,也承認白骨精漂亮。可見白骨夫人生前對美有著極為深厚的造詣。對美的理解,西遊記裡所有人,白骨精那是大姐大。

就在唐僧面紅耳赤的時候,孫悟空打倒了這個女子,於是唐僧開始唸咒。

走到這裡,孫悟空已經陪伴了唐僧許久,並且上一站就是萬壽山五莊觀,剛吃完人參果。孫悟空火眼金睛的本事,唐僧是很瞭解的。實際上此時絕對不存在孫悟空說這是個妖怪,唐僧不信的問題。真正讓唐僧惱羞成怒的是孫悟空看穿了他對女色動了心,還不留情面、大庭廣眾的說了出來。

第二打,是屍魔化成了老媽媽來尋女兒。孫悟空是二話不說上去就給打倒了。又被唐僧唸了幾十遍緊箍咒。首先唐僧是剛才的氣還沒消利索,你說你,看見老婦人過來,也不跟師父解釋,上去就打,太不把師父放在眼裡了。

最後是屍魔化成了老丈,等唐僧一行上門。孫悟空準備打之前有過這樣的心理活動:就一棍子打殺他,師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兒。憑著我巧言花語,嘴伶舌便,哄他一鬨,好道也罷了。孫悟空想的是先打了,然後再哄哄唐僧也就過去了。然後念起咒,招來土地山神,把屍魔圍住,一棒打死,一代美學大師,香消玉殞。而後來的發展也是按照孫悟空預期來的,唐僧看見地下躺的是粉骷髏,也就信了孫悟空。

按理說這就沒事了,但孫悟空千算萬算沒算到這時候豬八戒捅了他一刀。豬八戒告訴唐僧,孫悟空就是打死了人,骷髏是他使的障眼法。這唐僧才又發作的,在唸咒的時候,他還說了這樣一句話:你在這荒郊野外,一連打死三人,還是無人檢舉,沒有對頭。倘到城市之中,人煙湊集之所,你拿了那哭喪棒,一時不知好歹,亂打起人來,撞出大禍,教我怎的脫身?唐僧最後之所以一定要趕孫悟空走,是怕他再打死人連累自己。而且大家仔細再看看前半句,荒郊野外你打死三個人,沒有報案,沒人作證。實際上唐僧這句話的後面按照現在的語法應該再加上幾個字:這倒也無所謂。

在荒郊野外打死人是可以理解的,但你要是跑到城裡再打,就會連累了我。這是唐僧這句話的意思。

電視劇、戲曲裡面演的熱鬧,給人的印象是唐僧死活攔著孫悟空,不讓他打。原著中,就第一次稍微攔了一下,然後被孫悟空一頓搶白,在唐僧慚愧的時候,孫悟空就下手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唐僧壓根就沒攔。

而唐僧之所以恨孫悟空,第一次是因為被說穿了心事。第二次是孫悟空擅自行動不尊重自己。第三次是受了豬八戒的挑撥,怕以後受連累。

白骨精的死活,唐長老並沒有特別在意,動凡心也是對著屍魔的假相,而且還是一瞬間。


銳度何老師


最討厭一說到《西遊記》就把辦公室政治那一套拿出來yy的人了,你看書就好好看書,別搞那些沒用的。


唐僧為什麼不讓孫悟空打死白骨精,原因有三:

1、此時的唐僧,修為還沒有那麼高;

2、肉眼凡胎;

3、孫悟空不聽話。


1、初出茅廬的唐僧

白骨精在《西遊記》裡面被稱為白骨夫人,又叫屍魔,出現在第二十七回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西遊記》共100回,整部書來看也屬靠前的位置,何況前面還有很多鋪墊,直到第十二回,才正式確定了唐僧要吸取取經,第十三回,才經歷了正式取經路上第一次磨難。

這時候的唐僧,修行還沒有那麼深,還是會被外界的花花草草迷惑的,你看白骨精出場是怎樣一番風情:

變做個月貌花容的女兒,說不盡那眉清目秀,齒白唇紅,左手提著一個青砂罐兒,右手提著一個綠磁瓶兒,從西向東,徑奔唐僧。

------------------------------

翠袖輕搖籠玉筍,湘裙斜拽顯金蓮。汗流粉面花含露,塵拂峨眉柳帶煙。

這兩段是作者對白骨精美貌的描述,接下來還有作者借八戒對白骨精的描寫:

冰肌藏玉骨,衫領露酥胸。柳眉積翠黛,杏眼閃銀星。月樣容儀俏,天然性格清。體似燕藏柳,聲如鶯囀林。半放海棠籠曉日,才開芍藥弄春晴。

不光長得好看,眉眼含情,還穿著性感,這誰扛得住啊?八戒首先就動了凡心。而唐僧在乍見白骨精的時候,也明顯失態了:

三藏一見,連忙跳起身來,合掌當胸道:“女菩薩,你府上在何處住?是甚人家?有甚願心,來此齋僧?”

這絕不是一個高僧應有的表現,說明此時的唐僧還算不得高僧,他的路還很長。當然,唐僧很快也意識到自己失態了,等調整過來,又恢復了平常的樣子,他

先質疑該女子不守婦道,然後堅決不吃她送的齋飯,這和豬八戒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然後孫悟空出現,一棒子把女子敲死,唐僧當時就怒了,說你幹嘛把女菩薩打死。孫悟空解釋說這是妖精,唐僧不信。加之豬八戒在背後捅刀,唐僧就唸起了緊箍咒懲罰孫悟空。

唐僧的說法是:

出家人時時常要方便,念念不離善心,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你怎麼步步行兇,打死這個無故平人,取將經來何用?

注意了,這裡孫悟空的一段話十分值得玩味:

師父,我知道你了,你見他那等容貌,必然動了凡心……

還說什麼要給唐僧搭棚圓房,把唐僧羞得滿臉通紅。

還有一處唐僧的話,也暴露了他不是高僧,甚至有些自私的一面:

倘到城市之中,人煙湊集之所,你拿了那哭喪棒,一時不知好歹,亂打起人來,撞出大禍,教我怎的脫身?你回去罷!

你看,孫悟空打死人,唐僧生氣並不是因為慈悲,而是怕被人發現,自己脫不了身,這種思想,在唐僧身上出現過不止一次。

你要說這是高僧,我是萬萬不同意的。

2、唐僧肉眼凡胎

第一次孫悟空打死白骨精所變的女子後,見唐僧不信,就讓他去看女子帶的齋飯是什麼,結果唐僧看到了這樣的畫面:

近前看時,那裡是甚香米飯,卻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長蛆;也不是麵筋,卻是幾個青蛙、癩蝦蟆,滿地亂跳。

見此狀,唐僧已經有了三分相信,可是豬八戒在旁邊挑撥離間,說是障眼法,唐僧又相信了豬八戒。

後來白骨精又變成老太太、老公公去尋女,都被孫悟空一棒子打死,唐僧又開始念緊箍咒,孫悟空說你看地上明明是粉骷髏,脊樑上還有“白骨夫人”四個字。唐僧又信了,豬八戒又挑唆,唐僧又不信……

可見唐僧真的是肉眼凡胎,人妖不分、是非顛倒……

3、孫悟空不聽話

很明顯了,孫悟空三次打死“人”,唐僧三次要趕他走,他每次都苦苦哀求,賭咒發誓地說下不為例,但是同樣的錯誤卻犯了三次。

這就不是是非對錯的問題了,而是為師尊嚴的問題。

再者,孫悟空還把唐僧動了凡心這事兒拿出來說,且不論唐長老是否真的動了凡心,你作為一個徒弟,對師傅說這種話,就是挑釁。



也可自話


唐三藏不讓孫悟空打殺白骨精,是因為打的不是時候.

俗話講不見棺材不見掉淚,妖怪的猙獰面目還沒有暴露之前,你要把它打死?也就是說一個人只有犯罪動機,沒有犯罪事實前,你會把他逮進牢房嗎?法律面前講的是證據,不是憑空猜測。如果沒有高人點撥,而只有像呆子那樣的讒言小人在一旁挑禍,換作其他人都會阻止孫行者開殺戒的。

孫悟空看到的是本質,而其他三個人看到的只是現象。本質可以推出現象,但現象不可以推出本質。這個道理人人都知道。佛門講究因果報應,也就是說,只有妖怪露出本來面目先吃唐僧,孫悟空才能施展手段降妖除魔。而不是見一個妖怪就一棒子打死。要都這樣除妖,也許不用三年就順利到達西天了,事實上前後砥礪十四年之久才取到的真經!唐僧是個死板教條的人,他不會在這一點上有所變通的。這也是西天路上的潛規則。

這一點在《西遊記》三打白骨精以後的章節裡,孫悟空因為吃了緊箍咒的虧,再遇著妖怪,明明一眼就看出來了,偏偏還得裝聾作啞,等妖怪把師父捉進洞去後,才慢慢想招救他出去的。——

不是他不想一棒子把妖怪打死了事,而是他再也不想因破壞了遊戲規則,而遭受緊箍咒切膚徹骨之痛。

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比如在三十三回裡,蓮花洞的二魔頭銀角大王,就使用了白骨精一貫演繹過的,這種SB都看得出的老套路。學乖了的孫悟空卻佯作不知,背上那個變化而來的瘸老道,跟在唐僧的後面,想要偷偷把它擒住,不想卻中了那妖怪的調虎離山之計。使唐僧被妖精捉了去……又比如在第四十一回裡,套路還是以前的套路,只是妖怪換成了紅孩兒,那紅孩兒裝可憐等在半道,孫悟空明明一眼識破了,卻也只能裝傻,把他背在身上伺機擒它……為什麼不一下子打死它?因為以前唐僧的緊箍咒把他坑若了。

唐僧不讓孫悟空打殺白骨精,也許開始他真不知道她是妖,但隨著情節發展,孫猴子不按常理出牌,不尊師徒之禮,沒有擺正領導與下屬之間的位置:到底是殺妖精重要,還是尊師敬長重要?以致於唐僧氣昏了頭:就算真被妖精吃了,也不用你來教訓我!

可是,問題在於他把猴頭攆走之後,誰來降妖除魔,

唐三藏也有自己想法的:一、規則其實不是我定的,而是佛主借我的手,來壓制你孫猴子;二、一個單位可以不把經濟效益放在第一位,但是一定要把勞動紀律放在首位並常抓不懈;三是攆走你一個孫猴子,佛主還會再派一個張猴子、李猴子來協助我完成取經大業。我金蟬子可以輪迴十世,輪迴十一世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以上才是客觀存在,迴避不了的矛盾主因。什麼宅心仁厚,心慈面軟,都是扯淡。

當然,另一層主觀原因,是唐僧與孫悟空在三打白骨精以前,一路上就矛盾不斷。唐僧在兩界山救下他後,他們只是名義上的師徒卻無情份可言。一言不合,悟空飛身而去,要回自己的花果山。在《西遊記》第十四回裡,孫悟空聽那長老講道理講煩了,說一句“老孫去也,”就把長老一個人孤零零扔在荒山野嶺之中,唐僧前有妖怪後有虎狼,何等悽慘!好在孫悟空在龍王那裡聽了一個“張良圯橋三進履”的故事後,才知道若要取得正果,就得人前忍辱這個道理。所以及時醒悟回到唐僧身邊。而唐僧卻用欺騙的手段,誘使孫悟空戴上了被他擺佈的緊箍咒。這種不光明的手段怎麼說都是背後下手的陰招。所以孫悟空一直耿耿於懷。

綜合下來,唐僧不讓孫悟空殺掉白骨精,原因有這幾方面:1要擺正自己位置,弄清誰才是老大;2遊戲規則不能變:妖怪沒現原形吃我之前,誰也不能打殺它;3你以前不是一言不合要回花果山嗎,這次是我炒你,不是你炒我。

唐僧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慾,攆走孫悟空有他的錯,但是一個團隊必須有一個領導核心,有核心在,才能幹成大事。而不是搞個人英雄主義,另立山頭。在三打白骨精的時候,豬八戒比沙僧道行還深,怎麼就看不出美女是妖怪變的?除了好色外,主要還是想讓孫悟空吃點苦頭,明白“本事大不重要,站錯隊才最可怕”這個道理!


浪子文齋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可以說是老少皆宜,人人愛看,堪稱是百看不厭。其中,“三打白骨精”也是經典中的經典。“三打白骨精”發生在《西遊記》第二十七回“屍魔三戲唐三藏,聖僧恨逐美猴王”中。在這一回中,唐僧師徒四人等待孫悟空化齋回來,白骨精則變換成為一個美婦前來誘騙他們。

在這個時候,唐僧便對美婦的身份有所疑惑:“你既有父母在堂,又與你招了女婿,有願心,教你男子還,便也罷,怎麼自家在山行走?又沒個侍兒隨從。”唐僧雖然心中對美婦的身份有所疑惑,但是唐僧依舊選擇不讓孫悟空打死她。甚至當孫悟空將白骨精打死之後,唐僧直接將孫悟空給趕走了。那麼,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其實不然,唐僧之所以這樣做,也是有他的考慮的。因為三打白骨精,雖是一個經典故事,但不是一個孤立的故事,而是要與上下文的故事結合起來看。這是唐僧徹底收服孫悟空,樹立取經團隊領導地位之舉。

1、唐僧與孫悟空的價值觀不同。

唐僧作為一個十世修行的好人,不但前世身份顯赫,而且今世也是唐朝的有道高僧,是奉皇命到西天取經普度眾生的,具有強烈的佛性和慈悲心。而孫悟空則是一個無法無天難以馴服的的猴子,雖然因犯罪被壓五指山受罰,但本性難移,自由放蕩慣了,很難接受唐僧的僧人理念。

比如唐僧收徒孫悟空的第二天,遇到了六個劫道的賊,孫悟空把他們全打死了。唐僧認為:“他雖是劫道的強徒,就是拿到官司,也不該死罪;你縱有手段,只可打退就行了,為什麼就都打死?”出家人慈悲為懷,這件事是唐僧與孫悟空師徒價值觀的對立。也就是說,從師徒相遇的第二天起,二人就產生了嚴重的對立。結果是唐僧說得多了,孫悟空不耐煩,掉頭就走,以至於後來觀音專門送給唐僧緊箍咒,用來約束孫悟空。於是師徒關係,從五行山脫困時純粹的感恩,變成了沒有信任的彼此約束。

2、唐僧對孫悟空的不信任。

唐僧不僅不信任孫悟空的人品,也不信任他的本領。自從收了孫悟空當徒弟後,孫悟空一直自詡自己本領了得,曾大鬧天空,能上天入地。但在鷹愁澗小白龍吃了唐僧的馬,唐僧就這樣責備孫悟空:“你前日打虎時,曾說有降龍伏虎的手段,今日如何便不能降他?”以至於後來收服白龍馬,降黃熊怪、收豬八戒、收沙僧、偷吃人參果,都是觀音出面搞定。

所以,唐僧認為,在自己的幾個徒弟之中,孫悟空可能能力最強的,但是也是最桀驁不馴的,愛吹大話的,倘若不是有緊箍咒的制約,不但自己會受連累,或許自己會死在孫悟空的手中。

也正是因為如此,唐僧在孫悟空的身上感到了威脅,他覺得自己或許不應該留下對方。而在這樣糾結的時刻,剛好出現了“三打白骨精”的事件,再加上豬八戒不斷挑撥離間,還表示自己會保護唐僧。唐僧也知道豬八戒和沙和尚也是有一定的能力的,或許有他們在的話,自己也可以成功取得真經,於是便趕走了孫悟空。

3、唐僧為了確立領導權威。

在取經隊伍中,唐僧是佛祖和菩薩指定的領導,但在這個團隊中,孫悟空是最不聽話的,不但屢次頂撞唐僧,更有甚者會拂袖而去。不過唐僧與孫悟空畢竟師徒一場,在孫悟空的檢討與求饒之下,唐僧在第一次打死白骨精之後並沒有趕走孫悟空,而是給予悔過自信的機會。但此時的白骨精認為是自己千載難逢的機會,必須趁唐僧在她的地界的時候抓住他,吃肉昇仙,就又變化為一老太婆來準備靠近唐僧並突襲抓走,孫悟空一眼能認出是白骨精變的,於是舉棒就打,原文描述也是簡潔:“行者認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論,舉棒照頭就打”。

孫悟空在處理事情時,依然不考慮師父的感受,不彙報,不請示,不溝通,自己擅作處置,又一次讓唐僧看到了悟空的難以馴服。

所以,為了確立自己的領導權威,讓佛祖和菩薩不小看自己的領導能力和組織能力,即便知道白骨精的幻化,也堅決不讓孫悟空把其打死。以至於最後,出現了怒念緊箍咒,寫貶書開除悟空的行為。

4、唐僧怕誤傷有後臺的妖怪,而得罪其後臺。

看過《西遊記》的都知道,唐僧取經途中,暗中有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十八位護教珈藍、觀音菩薩等護法神袛保護,並且為了磨練唐僧心性,湊夠九九八十一難,上天諸佛和各方神仙派下坐騎、童子等下界為妖,磨練唐僧師徒。

唐僧師徒幾個,唯有唐僧心裡最清楚,路上根本沒有什麼妖怪,都是自己人當託的。所以,見到妖怪不能隨便打,一不小心打到自己的親戚了或背景強大的,就得不償失了,再說,觀音菩薩一直背後跟著,真實遇到了妖怪猛獸,觀音會保證安全的。孫悟空等四個卻不知道妖怪的真實身份,再加上他們本來就很性情暴烈,一上路見妖就打。

但白骨精是唐僧取經路上唯一一個真妖怪,她目標明確,就是要吃唐僧肉,成為神仙,逃離魔界的痛苦。但唐僧不知道,他怕誤傷有後臺的白骨精,如果這個白骨精是某個菩薩的人或坐騎,那他的取經工程就有可能被叫停。所以,明知道白骨精是妖怪,也堅決不讓孫悟空打。被打死後,唐僧嚇死了,他第一時間唸了緊箍咒把孫猴子趕走了,想脫開關係。

到了後來,當孫悟空走了之後,唐僧落入了妖怪的手中,而豬八戒和沙和尚都束手無策的時候,唐僧這才發現了孫悟空的重要性,也知道自己離不開他。

因此此時的他,後悔的並非是自己錯怪了孫悟空,而是自己不應該趕走一個保護傘。並且觀音菩薩去請孫猴子回來,還專門點撥了他:只要發現妖怪,去菩薩們那裡問問就好了。孫悟空得到點撥後學精了,一旦遇到妖怪,並不直接出打,而是先跑到天上打聽一番,找到後臺之人來管。結果,一路上很順利,幾乎沒遇到任何真正的危險便到了靈山,取得了真經。






葛大小姐


表面上看是唐僧慈悲,肉眼凡胎不認識妖怪,實際上是唐僧怕孫悟空闖禍,連累自己。並且這一點在多處都有表現。下面我根據原著來分析。


唐僧慈悲到什麼程度呢?

他常把“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

” 掛在嘴邊,意思就是說連最卑微的生命都愛惜,很慈悲的一個人。悟空連傷三命,他受不了。



重點是:悟空是他的徒弟,唐僧怕自己受連累,這點最讓人心塞。

在孫悟空第一次打死強盜的時候,唐僧就啟動擔憂模式。見原著第14回。

若到城市,倘有人一時衝撞了你,你也行兇,執著棍子,亂打傷人?我可做得白客,怎能脫身?

說白了,就是怕孫悟空一個筋斗跑了,讓他自己受罪唄。對徒弟赤果果的不信任。



在真假美猴王一回,起因也是打死強盜,唐僧直接念悼亡經,說都是孫悟空乾的,與自己無關,連豬八戒都看不下去了。

八戒笑道:“師父推了乾淨。他打時卻也沒有我們兩個。”三藏真個又撮土禱告道:“好漢告狀,只告行者,也不幹八戒、沙僧之事。”

你看,多無情!孫悟空受不,這才再次離開唐僧,引出六耳獼猴。

通過同類事件對比,其實不難看出,唐僧他一不能夠與徒弟們有難同當,一心想保留自己慈悲的形象,甚至不顧師徒之情。

這才是最大的障眼法,看清之後,❤心好塞。

你同意以上觀點嗎?歡迎討論。


戴眼鏡姑姑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相信很多人都對唐三藏再三阻撓孫悟空打殺妖精的事有所不滿,而更令人髮指的是,之後竟對孫悟空唸了數十遍“緊箍咒”,讓孫悟空頭疼得滿地打滾。究其緣由,原來是因為唐三藏前世與白骨精有過一段情緣。

話說佛祖選定他的弟子金蟬子作為取經人投胎入世。然而金蟬子前八次取經,都被道教派的天庭勢力所阻。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天庭派下捲簾大將守在流沙河將其吃掉了。後來,金蟬子(注:投胎為人後當然不叫金蟬子,但為了便於敘述,依舊以金蟬子相稱)第九次投胎,落戶在白虎嶺一戶農家。都知道,金蟬子每次投胎為人都是克父克母的,這毋庸置疑,從《西遊記》就可得知。因此很快就成了孤兒。在孤苦無依的情況下,被好心的鄰居收養了。這戶農家的主人姓白,夫婦倆只有一個女兒,閨名為白孤靜,生的麗質可人、活潑伶俐。於是金蟬子就與白孤靜一塊長大,可以說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後來年紀漸長,金蟬子變成了一個白麵長身、玉樹臨風的英俊後生。白孤靜也出落得明眸皓齒、亭亭玉立,變成了一個人見人愛的大美人。白氏夫婦見兩人的感情親密無間,也打算為兩人籌備婚事。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村裡有一名惡霸早就對白孤靜垂涎三尺,想娶來做他的二房夫人,但白孤靜誓死不從,那惡霸自是惱羞成怒。正好那時惡霸家一頭牛病死,便藉機誣陷是被白家老人毒死了的,揚言要告官。古時的耕牛看得極重,堪比一條人命,白孤靜被逼無奈只好含淚答應了這場不情願的婚事。兩人在婚後自然也相處不合諧,惡霸因見白孤靜與金蟬子舊情不斷而虐待她。白孤靜在那裡度日如年,不久便含恨自縊了。那惡霸人財兩空,便在一怒之下將白氏兩老夫婦殘害至死,又一把火燒了他們的房屋。

於是金蟬子又變成孤身一人了,後來看破紅塵,覓了一家寺院出家為僧了,再後來發願去西天取經,但在過流沙河時,仍然被吃掉了。之後便第十次投胎到秀才陳光蕊家了。

而白孤靜因冤情鬱積,以致陰魂不散,便化作厲鬼將惡霸一家治死了。久而久之便心性大變,後來因自身冤孽過重,就破罐破摔,乾脆化名為“白骨精”,駐在白虎嶺以吃人為生。

又過了許多年以後,十世投胎的金蟬子也就是玄奘,俗稱唐僧。此次,佛界吸取前九次的教訓,安排了法力超強的三個徒弟作為取經護法,一路護送唐僧西天取經。在路過白虎嶺時,恰遇白骨精(原來的白孤靜)。那白骨精一看原來江湖上盛傳,吃了長生不老的唐僧便是自己前世的情郎,一顆芳心又不由得被撩了起來,於是便化作當年的白孤靜來見唐僧。然而此時已經是陰陽相隔,又是佛妖兩界,何況唐僧身邊還有三個凶神惡煞又手段高強的徒弟,連近身都難,哪裡還能如願兩情相諧呢?

話說那唐僧此時本來已經佛法高深,於俗世早已毫不縈懷,但畢竟前世有過那麼深的一段情緣。待見過“白孤靜”之後,就像賈寶玉初見林黛玉那樣,霎那間便覺得似曾相識,心中騰起了一種莫名的好感,因而極力勸阻孫悟空打殺白骨精。

那白骨精也是用盡了心思,為了更加喚起唐僧前世的記憶,又接連化身為撫養唐僧前生的養父養母,也就是當年的白氏老夫婦。

那唐僧本是靈山金蟬子轉世,慧根遠超於常人。於是前世的記憶便慢慢找回來了。想那時在白家,養父母將自己視為己出,一飯一湯一針一線點點滴滴都攢給自己,可惜養育之恩絲毫未報便撒手人寰了;還有我那可人的白孤靜姑娘,與自己兩情依依,本已相約共度一生,只可嘆那命運的安排……唐僧此時已經完全憶起前世的往事了。想到這裡,唐僧突然間凡心大起,什麼取經拜佛?什麼西天靈山?都去它的,這些都是浮雲!前世的恩一定要報!前世的緣一定要了!

唐僧下定決心之後,看了看身邊的三個徒弟又覺得有些洩氣了。這哥仨名義上是保護自己,但同時也是監視自己。八戒沙僧還比較好對付,但那隻在身邊躥來躥去的猴子卻委實可恨可惡,那尖嘴猴腮、紅著眼眶的樣子真是怎麼看怎麼討厭!相比之下,自己寧願去瞧八戒那張糊滿鼻涕與粘涎的豬臉,而且就算那把自己吃了九次的沙僧也要比猴子可愛得多。想到這裡,唐僧不由得對觀音娘娘也心生恨意了,要去西天派什麼人不好?偏偏派了一隻自以為是、剛愎自用的孫猴子!

而當孫悟空最後一次終於滅了白骨精之後,唐僧是既感到天旋地轉一般的絕望,又轉而怒火大熾,將孫悟空叫到面前,一邊心裡痛罵這這遭瘟的、挨千刀都不死的爛猴子!一邊開唇搖舌不停地將“緊箍咒”唸了下去,一遍兩遍不知道多少遍……


劉傳錄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死活不讓,且白骨精被打死後,唐僧就把孫悟空趕走了?

哪唐僧為何不讓打白骨精了,其實唐僧是肉眼凡胎,根本就不識得妖精,孫悟空頭一次打死白骨精變化的女子後,唐僧對孫悟空就不依不饒了,那豬八戒拱開飯缽子,飯菜變成了蛆蟲、癩哈莫,當時唐僧也信了,可經不住豬八戒從中挑唆,說那是孫悟空讓唐僧相信打死的確實是妖怪而使的障眼法。豬八戒那麼一說,唐僧就信了,信孫悟空真有那變化的本事,就越覺的孫悟空打死的是凡人。那豬八戒為何要挑唆唐僧和孫悟空的關係了,那一個目的就是想排擠孫悟空,即使是排擠不走,也能讓唐僧懲罰一下孫悟空。到孫悟空二打,三打白骨精從中都有豬八戒挑唆給二人制造矛盾。直到三打白骨精把白骨精打死,唐僧也知道打死的是個妖精,但唐僧怒就怒在孫悟空不聽話,和之前平時對他的種種言語擠兌,唐僧就有了不想要這樣的徒弟,孫悟空不單單在言語上擠兌他,還經常惹是生非,如觀音院丟失袈裟,五莊觀弄死人參果樹等。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後,唐長老就借題發揮趕跑了孫悟空。當然唐僧趕跑孫悟空也是有倚仗的,那就是剛收了不久的豬八戒和沙僧,覺得有豬八戒和沙僧就夠了,覺得豬八戒和沙僧的本事並不比孫悟空差,之前沒有收豬八戒,沙僧,一路平安都的倚仗孫悟空,所以受些擠兌也只能忍氣吞聲,自打收了豬八戒、沙僧,唐僧也就不想在忍受這隻愛惹事還不聽話的猴子,也就是把孫悟空一腳蹬開的時候了,只是差一個契機。

當然孫悟空擠兌唐僧,主要還是記騙他戴上緊箍咒這仇,雖然不能打唐僧,但用言語上擠兌,也算給自己出些兒個鳥氣。

在說豬八戒,豬八戒自高老莊被孫悟空壞了好事,本就對孫悟空不滿,投師後更是被孫悟空捉弄擠兌和嘲笑,所以豬八戒對孫悟空是心裡憤憤的,自然而然豬八戒就和唐僧形成了統一戰線來對付孫悟空。

所以就有了唐僧死活不讓孫悟空打死白骨精的問題😁


夏有涼風61


問題的根源,在於唐僧對孫悟空極度不滿!

有朋友可能會說,孫悟空作為大師兄,一路降妖伏魔,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唐僧為啥要對他不滿呢?唐僧是因為肉眼凡胎,認不出來白骨精是妖怪,把她當成凡人了,孫悟空三次兩番不聽教誨亂殺好人,唐僧才念緊箍兒咒,並把他驅逐出師門的。

可事實上,並非這麼回事,唐僧早就知道白骨精是妖怪,因為孫悟空第一次打死白骨精後,她送來的飯罐裡,爬出來淨是蛆蟲、蛤蟆之類的東西,唐僧還不懷疑嗎?第三次打死後,直接顯示一堆粉絲的骨頭,上面還寫了白骨夫人。以唐僧的智慧,怎麼可能不知是妖精?

唐僧對孫悟空不滿,主要有三點:

第一,孫悟空去化齋,回來看見唐僧在和白骨精的少婦說話,就上去數落師父,說師父動了凡心,要動手搭個棚子讓唐僧成親。把個唐和尚羞得面紅耳赤,說不出話來。心中對悟空就非常氣恨。

第二,前者在“四聖試禪心”章節中,黎山老母和觀音所化的美婦帶著三個女兒,欲坐山招夫,用財色來誘惑考驗唐僧師徒,但唐僧一言不發。事實上他心動了,最後安排孫悟空留下試探,但孫悟空不同意,最後豬八戒答應了,被觀音吊在樹上羞辱了一番。唐僧驚出一身冷汗,這猴子明知是菩薩,為何不暗裡通知一下?差點取經之路就斷送了。

第三,豬八戒在一邊唆弄,說孫悟空壞話。打白骨精後本來就出現異常,唐僧就欲停止懲罰的,但八戒卻說那是孫悟空變出的障眼法兒騙師父。唐僧就藉機狠狠整治孫悟空。八戒為何要唆弄,主要是因為孫悟空太過自大,瞧不起豬八戒,關係處得不好。

最終,唐僧寫了貶書,把孫悟空趕回了花果山。只是事實證明,沒有孫悟空,靠八戒和沙僧,唐僧根本去不了西天。因此在後面的寶象國遇到黃風怪時,最後還是八戒厚著臉去把孫悟空請了回來。師徒同心,又一起踏上征途。


蕾的芳香


01 故事寓意

有個觀點說西天取經的五人其實根本就是一個人:

唐僧代表人的身體,悟空代表人的心,原著裡悟空還有個名字叫心猿,八戒代表人的慾望,沙僧代表人的本我,白龍馬代表人的意念。

這個觀點在三打白骨精裡體現的尤其明顯。

白骨精其實是很了不得的,別看她沒背景,本事也不大,卻做了一件連大妖怪都做不到的事,成功的瓦解了取經團隊。

故事開始,孫悟空去化齋了不在,白骨精變作美女,提著香噴噴的食物來誘惑三人。

豬八戒不是代表慾望嗎,所以他經受不住美女和食物的誘惑。再三攛掇師父咱吃點吧。

可不管八戒和妖怪咋說,唐僧倒是始終沒有動搖。

八戒於是很鬱悶:“天下和尚也無數,不曾像我這個老和尚罷軟!現成的飯,三分兒,倒不吃,只等那猴子來,做四分才吃!”

後來悟空化齋回來,睜開火眼金睛認得是妖怪,於是打殺了她,白骨精元神逃跑,留下一具屍體。

唐僧看到食物變成了癩蛤蟆,本來已經有三分相信悟空了。

但代表慾望的八戒對悟空懷恨在心,說那癩蛤蟆是大師兄為了逃避責怪弄的手段。唐僧於是聽信了八戒的話,念起了緊箍咒。

第二次妖怪變作老太太,八戒大老遠看見了就說,壞了老太太尋她女兒來了。悟空不管三七二十一又打殺了她。唐僧又足足把緊箍咒唸了二十遍。

等到第三次悟空把老公公打死,徹底剷除了妖怪。見到屍體瞬間化作一堆白骨,唐僧倒也信了。

誰知八戒又說是悟空弄的手段。唐僧這次徹底狠下心來,不管悟空如何求情都不管用。

有人說悟空之所以被趕走都怨八戒的挑唆,他太可恨了。但其實原著裡明確說了八戒也認不得妖怪。

至於他為什麼這麼頑強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挑唆,恐怕這裡邊除了不認識妖怪的因素,很可能還有嫉妒心和貪戀心在作怪。

從結果來看孫悟空走了最大獲益者就是豬八戒,他從三把手升為二把手,成為降妖除魔的主要力量。

我們看原著,打死老太太之後,唐僧要悟空走,悟空說,走可以“只是一件事不相應”。

八戒這時候竄出來說,“師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

行者聞言,氣得暴跳道:“我把你這個尖嘴的夯貨!老孫一向秉教沙門,更無一毫嫉妒之意、貪戀之心,怎麼要分什麼行李?”

暗指了豬八戒有嫉妒貪戀之心。當然這只是猜測,不當真。

不可否認孫悟空最後被趕走確實有八戒的責任,但主要責任還是在唐僧。

因為他是領導,是最後拍板者,八戒最多是個軍師,只提供主意,不對事件結果負責。所以起主導作用的還是唐僧。

還有一個事很詭異。

豬八戒瘋了似的挑唆,唐僧瘋了似的唸咒,孫悟空瘋了似的打滾,可是自始至終沙僧就跟消失了一樣,一個屁都沒放過。

直到最後大師兄被趕走已成定局,臨走之前他才冒出來,但也是被動的聽孫悟空的囑託:

“賢弟,你是個好人,卻只要留心防著八戒詀言詀語,途中更要仔細。倘一時有妖精拿住師父,你就說老孫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聞我的手段,不敢傷我師父。”沙僧依然是連個屁都沒放。

也就是說自始至終他沒說過一句話。整個章節裡沙僧一共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是摻著唐僧去看變成了癩蛤蟆的食物

第二件是給唐僧拿了寫貶書的紙筆。

這到底是為啥呢?

其實如果用五人合一的觀點來解釋好像也就說得通了。

因為整個事件裡邊本來就沒有沙僧代表的本我什麼事,只是身體,心和慾望的鬥爭。

就像整個取經路上白龍馬除了少有的幾次出場,大部分情況他跟一匹普通的凡馬是沒有區別的,不說話,不參與。

因為在絕大部分劫難裡,作者想表達的主旨用到另外四人就夠了,根本用不著他出場。

否則五莊觀的時候每人都有一個人參果,唯獨沒有小白龍的,怎麼解釋,難道是那四人看不起他,或者沒想起來?不可能吧。

再者說了人的本我和意念這兩個東西本來就屬於隱性因素,不應該像慾望和心那麼活躍。

可是也請不要忘了他們,因為他們時時刻刻都在起作用,你想沒有白龍馬,唐僧怎麼走過了十萬八千里。我想這大概就是作者的用意。

用一句話概括這個故事,那就是因唐僧不辨是非,不分好壞,執迷不悟,聽憑慾望的牽引,最終導致了悟空的離開。

所以三打白骨精的寓意就明白了。我們知道佛教講人有三毒分別是貪嗔痴,修佛之人是必須要剷除的。

貪就是貪婪之心,觀音寺那一難講的就是貪,主人公是金池和黑熊。這個之前的文章詳細講過。吳承恩寫黑熊怪的深意是什麼(原創)

嗔就是嗔怒之心,指的是憤怒,偷吃人參果講的就是嗔,主人公是孫悟空。

孫悟空偷了果子已經有錯在先,可是被清風明月罵了幾句,他就怒不可遏,一下推到了果樹,招致禍事。這個之前也詳細講過。鎮元子和孫悟空結拜的深意是什麼(海東作)

而白骨精這一難講的應該就是痴,主人公是唐僧。

痴就是痴呆,痴迷,愚笨,引申一下就是說人不分是非,不辯好壞,執迷不悟。白骨精本是一個幻化成人形的殭屍。唐僧八戒卻都不能認,倆人一唱一和非要攆悟空走而後快。當然作為本我的沙僧更認不得。

02 如何脫難

大家發現沒有白骨精這個故事其實是沒有結局的。也就是說唐僧的痴導致了什麼後果呢?失去了心的取經人會碰到什麼災難呢?最後又是如何脫難的呢?

之後的黃袍怪一難給出了答案。

八戒去化齋不得,開始呼呼睡大覺,他本來就代表慾望嘛。沙僧去尋。

唐僧一人坐著也煩悶,於是東走走西走走,終於迷路了,誤入波月洞。

注意這回可不是妖怪主動捉的唐僧,而是他因迷路自己走進去的。

為什麼這麼安排呢?其寓意就是失去了心的唐僧找不到方向,迷失自我了。

這還沒完呢。黃袍怪後來趁虛而入,把唐僧變成了籠子裡的一隻“口眼難開,不能行走”的老虎。

可不嘛,沒有了心的取經人還是取經人嗎?不就是一隻困獸嗎?不辨是非,寸步難行。原著裡“口眼難開,不能行走”八個字很有深意。

事實上整個團隊現在也是困獸啊:沙僧被捉,八戒無計可施,白龍馬被黃袍打傷。

但這回白龍馬有個大大的功勞,就是他最早意識到要想脫難非得請回大師兄不可,並且力勸八戒去請。

那為什麼是他最早意識到,因為他代表意念嘛。於是慾望不得不收斂起來,放下姿態,主動去請悟空。

心回來了,降服了妖怪,整個大故事才算圓滿結束。

唐僧認識到孫悟空的重要性,四人盡釋前嫌,愉快上路。

說這一難是講痴的,有證據嗎?有的。

在遇到黃袍怪的第二十九回脫難江流來國土 承恩八戒轉山林 開頭有一段詩:

妄想不復強滅,真如何必希求?本原自性佛前修,迷悟豈居前後?悟即剎那成正,迷而萬劫沉流。若能一念合真修,滅盡恆沙罪垢。

“悟即剎那成正,迷而萬劫沉流。

唐僧不就是因為執迷不悟,趕走悟空,才招致災禍。

後來又因為白龍馬的開悟爭取,請回悟空,才消災脫難嘛。

03 唐僧悟空決裂始末

其實關於唐孫二人的決裂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個逐步演變的過程。

首先悟空剛從五行山出來那回就打死了六個強盜,師父責備了幾句,悟空從來沒受過別人的指責,於是賭氣而走。

觀音一看唐僧治不了孫悟空才拿來了緊箍咒。

之後就是觀音寺賣弄袈裟,五莊觀偷吃人參果。

而且原著裡師徒兩人經常抬槓,就在白骨精那章開頭還吵了一架。

唐僧讓其去化齋,悟空抱怨道這荒山野嶺的上哪去化,唐僧責備道你怎麼這麼懶,當初要不是我救了你,你現在還是隻困獸呢。

平心而論,孫悟空本事是很大,可取經初期他的缺點也不小。

時不時的惹個禍;又不聽話,還老抬槓;況且這會又有八戒沙僧護駕。

換成是你也不會喜歡這樣的部下。

也就是說唐僧趕走孫悟空不完全是因為他連傷三命,其實唐僧早就看他不順眼了,白骨精只是那個導火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