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淺談~寶湘姻緣(原創)


紅樓淺談~寶湘姻緣(原創)

這張圖,都很熟悉,寶黛二人共讀西廂,只是,這不是我想談的。

我想談的,是下面這張圖中的人物,寶湘二人。

紅樓淺談~寶湘姻緣(原創)


和很多愛好紅樓夢的朋友一樣,對於紅樓夢的興趣和熱愛始於《百家講壇之劉心武揭秘紅樓夢》,後來又出版了同名的書,該視頻從開播至今已經十多年,期間一直爭論不斷,有褒有貶,有踩有贊,雖然劉先生的論點有不少牽強之處,但大部分的觀點還是可取的,還是有道理的。

《紅樓夢》的寫作手法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讖語,想必大家都已經發現,讖語,就是無意間說出來的話,最後應驗,,多指不好的結局,如:一語成讖。該書前80回,作者運用了大量的讖語,包括詩讖、謎讖、戲讖和語讖,《紅樓夢》中的讖語多是預示自己或者和自己關係密切的人。有些朋友和我交流的時候說,劉心武的關於寶湘姻緣的觀點,論據不足,很牽強,不能讓人信服,那麼,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個人對於劉心武先生關於寶湘姻緣的一點看法,覺得有點點道理,就看下,覺得一點道理也沒有,就當我給大家消磨時光,供大家一樂。關於劉心武先生的證據,請各位看一下《劉心武揭秘紅樓夢》,我在這裡不再贅述

第六十二回,寶玉等四人的生日.....“湘雲等不得,早和寶玉‘三’‘五’亂叫,划起拳來。那邊尤氏和鴛鴦隔著席也‘七’‘八’亂叫划起來。平兒襲人也作了一對划拳,叮叮噹噹只聽得腕上的鐲子響。一時湘雲贏了寶玉,襲人贏了平兒,尤氏贏了鴛鴦,三個人限酒底酒面,湘雲便說:‘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舊詩,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還要一句時憲書上的話,共總湊成一句話。酒底要關人事的果菜名。’眾人聽了,都笑說:‘惟有他的令也比人嘮叨,倒也有意思。’便催寶玉快說。寶玉笑道:‘誰說過這個,也等想一想兒。’黛玉便道:‘你多喝一鍾,我替你說。’寶玉真個喝了酒,聽黛玉說道:

落霞與孤騖齊飛,風急江天過雁哀,卻是一隻折足雁,叫的人九迴腸,這是鴻雁來賓。

說的大家笑了,說:‘這一串子倒有些意思。’黛玉又拈了一個榛穰,說酒底道:

榛子非關隔院砧,何來萬戶搗衣聲。令完,鴛鴦襲人等皆說的是一句俗話,都帶一個‘壽’字的,不能多贅。

大家輪流亂劃了一陣,這上面湘雲又和寶琴對了手,李紈和岫煙對了點子。李紈便覆了一個‘瓢’字,岫煙便射了一個‘綠’字,二人會意,各飲一口。湘雲的拳卻輸了,請酒面酒底。寶琴笑道:‘請君入甕。’大家笑起來,說:‘這個典用的當。’湘雲便說道:

奔騰而砰湃,江間波浪兼天湧,須要鐵鎖纜孤舟,既遇著一江風,不宜出行。

說的眾人都笑了,說:‘好個謅斷了腸子的。怪道他出這個令,故意惹人笑。’又聽他說酒底。湘雲吃了酒,揀了一塊鴨肉呷口,忽見碗內有半個鴨頭,遂揀了出來吃腦子。眾人催他‘別隻顧吃,到底快說了。’湘雲便用箸子舉著說道:

這鴨頭不是那丫頭,頭上那有桂花油.....接下來,咱們就來看下這兩首酒令:

其一

落霞與孤鶩齊飛

風急江天過雁哀

卻是一隻折足雁

叫得人九迴腸

這是鴻雁來賓

榛子非關隔院砧

何來萬戶搗衣聲?

其二

奔騰而砰湃,

江間波浪兼天湧

須要鐵鎖纜孤舟。

既遇著一江風

不宜出行。

這鴨頭不是那丫頭

頭上那有桂花油?

第一首首酒令名義上是寶玉的,因為是寶玉輸給了湘雲,不過是黛玉替寶玉作的,同時,也是黛玉對寶玉這個一生摯愛為之淚盡而亡的人的讖語。所以,關於第一首令,有兩個層次的意義,第一:是黛玉作的,是讖語。第二:是寶玉作的。“落”:落魄,落難,沒落,落單;“霞”:枕霞舊友,即湘雲;“孤”:孤零,孤單,孤寂;“鶩”:野鴨 屬鳥綱、雁形目、鴨科,也指家鴨,與以貓代虎,以雞代鳳,以蛇代龍一樣,這裡是以鶩代雁,即寶玉。很多朋友會問,為什麼是寶玉呢?這也是黛玉說的。第28,29回:寶釵生的肌膚豐澤,容易褪不下來。寶玉在旁看著雪白一段酥臂,不覺動了羨慕之心,暗暗想道:“這個膀子要長在林妹妹身上,或者還得摸一摸,偏生長在他身上。”正是恨沒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來,再看看寶釵形容,只見臉若銀盆,眼似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種嫵媚風流,不覺就呆了,寶釵褪了串子來遞與他也忘了接。寶釵見他怔了,自己倒不好意思的,丟下串子,回身才要走,只見林黛玉蹬著門檻子,嘴裡咬著手帕子笑呢。寶釵道:“你又禁不得風吹,怎麼又站在那風口裡?”林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裡的。只因聽見天上一聲叫喚,出來瞧了瞧,原來是個呆雁。”薛寶釵道:“呆雁在那裡呢?我也瞧一瞧。”林黛玉道:“我才出來,他就‘忒兒’一聲飛了。”口裡說著,將手裡的帕子一甩,向寶玉臉上甩來。寶玉不防,正打在眼上,“噯喲”了一聲。寶玉正自發怔,不想黛玉將手帕子甩了來,正碰在眼睛上,倒唬了一跳,問是誰。林黛玉搖著頭兒笑道:“不敢,是我失了手。因為寶姐姐要看呆雁,我比給他看,不想失了手。”寶玉揉著眼睛,待要說什麼,又不好說的。 雁是誰呢?寶玉!有不少朋友認為,雁是黛玉的小丫頭雪雁,個人認為不是的,與湘雲的酒令後兩句對看:“這鴨(鶩,寶玉)頭不是那丫頭(雪雁),頭上那有桂花油?”這個雁不是那個雁,頭上沒有桂花油(古時女子用桂花油抹頭)!這隻雁是什麼狀態呢?風急江天,一隻折足之雁哀鳴,叫得人心悽悽,憂思蕩蕩,這是鴻雁來賓,季秋九月,雁離開家鄉北方,客居南方度冬。

第二首其實是預言了賈府(寶玉)敗落的過程,“奔騰而砰湃”出宋自歐陽修 《秋聲賦》:“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意思是:起初淅淅瀝瀝(賈府遇到了小的風波),接著蕭蕭颯颯(風雨漸疾),忽然變得洶湧澎湃,波濤突起,風雨驟然而至(忽然間,風雨驟至,大廈頃刻崩塌,破巢之下,安有完卵?)。“江間波浪兼天湧”,出自唐代杜甫的《秋興》,江面上,風急浪高,洶湧滔天,須要用鐵鎖才能纜住這隻孤舟,既然遇著一江秋風,就不應該出行的。只有湘雲知道,這隻雁不是那隻(雪)雁,因為最後是她陪在那隻雁的身邊。“榛子”即真子,即真名士,即湘雲(第49回:湘雲冷笑道:“你知道什麼!‘是真名士自風流’,你們都是假清高,最可厭的),“搗衣聲”出自唐代李白的《子夜吳歌·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指閨婦的相思,“榛子非關隔院砧,何來萬戶搗衣聲?”榛子不是隔壁的砧板,怎麼會思念遠行未歸之人(因為寶玉就在身邊) ?說到這裡,大家再看一下,這兩首酒令意境同一,渾然一體,一唱一和,珠聯璧合,個人認為,這種安排暗示寶湘合一,也是作者一貫的構思手法,如釵黛合一,只是視角不同而已。言至此,再綜合劉心武先生關於“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的分析,個人認為,在經歷了寶玉成婚,寶玉出家,賈府被抄,湘雲成婚,若蘭去世,史衛敗落,寶玉折足等等各種心酸坎坷之後,最後寶湘客居他鄉,相伴終老。

~~~~~~~~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