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家長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因為這些事情你沒有做到

每年讀500本中英文書籍,識字量1500多字,跟隨父母周遊國內外幾十座城市,擔任幼兒園各種活動的主持人。

這是一位年僅5歲孩子的個人簡歷,網友們表示:這麼小就做到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看完這份簡歷自愧不如,典型“別人家的孩子”系列。

為什麼家長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因為這些事情你沒有做到


在很多人羨慕這個孩子的時候,給我的第一反應不是羨慕,而是讓我感覺這個孩子更像機器人,活在父母規劃好的程序當中,在我心中這個年齡的孩子,正是應該在外面肆無忌憚奔跑,掌握人類最初基本的年紀,而不是技能式學習,要讓孩子在體驗的過程中獲得學習能力,讓大腦得到學習的刺激,這才是健康的學習方法。

為什麼家長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因為這些事情你沒有做到

優秀的孩子不僅限於“高智商”

一個孩子是否優秀,不止體現在智商的高低上,而是某一方面,遠超其他同齡兒童,比如孩子的平衡感很好,身體協調力強,有很強的運動天賦,那麼我們就可以說這個孩子很優秀,而有的孩子樂感強,有的孩子語言組織能力強,這都是優秀的一種表現。

在國外就有這樣一個例子,一個美國男孩,小時候學習成績很一般,但是特別喜歡摺紙,後來竟然以摺紙這項技能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破格錄取,原來麻省理工學院知道他喜歡摺紙,就出了一道跟摺紙相關的問題,如何把汽車安全氣囊折得更小,而且不影響彈出速度,這個孩子很輕鬆的就折了出來,雖然這位少年學習成績不理想,語言表達和運動方面也不突出,但是卻靠著摺紙這項技能獲得名牌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並且為社會做出了貢獻,誰也不能否認他就是一個優秀的人。

為什麼家長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因為這些事情你沒有做到

美國知名心理學家安傑拉·達克沃思,在《堅毅》這本書中提到過這樣一個概念,把天賦比喻成一座金礦,想要挖掘這座金礦,不僅要有熱情,還要有堅持,也就是說想要挖掘天賦,首先要有足夠的熱情,熱情過後是堅持,大多數家長們只知道堅持,卻忽略了熱情的重要性。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會忽略孩子學習以外的其他天賦,甚至有些家長會把孩子的天賦功利化,不是想更好地挖掘孩子天賦,而是想著如何變現,希望家長們不要急功近利,請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展示自己優秀的一面。

為什麼家長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因為這些事情你沒有做到

哪些因素能夠影響孩子智商

  • 不同地區的夫妻生出的孩子智商更高

民間流傳過這樣一個說法,夫妻二人生活地區離得越遠,生出來的孩子會更聰明,英國牛津大學就做過類似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生活在同一個城市的夫妻,孩子的平均智商在102左右,而生活在兩個不同地區的夫妻,孩子平均智商能夠達到109左右,也就是說生活在不同地區的夫妻,生出來的寶寶可能會更聰明一點。

  • 遺傳因素影響

經常聽到有人開玩笑說:“將來找另一半,一定要找個智商高的,這樣孩子才會更聰明”,大數據表明,父母的智商的確會遺傳到孩子,媽媽的影響還會更高一些,因為爸爸的智商只能影響到女兒,而媽媽智商不光能影響女兒,還會影響到兒子。

  • 家庭環境影響

每個人智商都不是固定的,影響智商最重要的因素是後天環境,而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最為重要,並不是努力的做某些特定事情來影響孩子,而是父母本身是什麼樣的人,千萬不要為了追求高智商這件事,曾經報道有一名“天才兒童”,14歲就被知名大學錄取,但是進入社會後,有著嚴重的社交障礙,這就是在所謂追求高智商的道路上,孩子犧牲原本該有的生活,才最終導致了社交障礙的出現。

想讓孩子更優秀,還是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很多時候成功不是天生的,跟後天努力是分不開的,向著正確方向努力,才會讓孩子發揮更多潛力,但如果方向是錯的,就可能會抑制孩子的發展。

為什麼家長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因為這些事情你沒有做到

豐富的語言環境能夠刺激寶寶大腦發育

在孩子開始學說話時,家長要掌握說話的技巧:

  1. 說話時注意放慢語速,語速太快寶寶聽起來吃力,會造成心理上的壓力。
  2. 跟孩子說話儘量拉高音調,這樣孩子聽起來會更有興趣。
  3. 不要說一些孩子難以理解的話,說話要簡單易懂,不要強人所難。
  4. 話語指向明確,儘量不要用“這個”、“那個”,讓孩子吸收更多的詞彙。

現在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早教機,很多家長會偷懶,買早教機代替自己給寶寶講故事,這種方式已經有研究證實,寶寶聽這種缺乏互動性的故事機,不能夠刺激大腦思考,是沒有用的。

很多科學家也都倡導父母語言的重要性,2018年BBC製作的《寶寶的神奇世界》紀錄片,有一段講道:寶寶在跟媽媽對話時,當媽媽的詞彙量上升5%,寶寶說話的詞彙量會上升13%,並且孩子會更加主動的提問,孩子能夠主動提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這是故事機不能給予的,所以不要忽視了早期父母對孩子的語言刺激。

為什麼家長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因為這些事情你沒有做到

過早的“挫折教育”會影響孩子自信心

還有人會給孩子報早教班,因為很多早教班都打著提高寶寶智商的口號,特別是周圍朋友、鄰居孩子都在學的情況下,原本的一點堅持,很容易在這種環境下崩潰。

這時候最考驗的就是家長定力,要知道自己的孩子適合什麼,而不是把別人家孩子適合的東西強加自己孩子身上,讓孩子產生壓力和挫折感,比如讓2歲的孩子完成3歲孩子才能完成的任務,那肯定是做不到的,這種影響甚至會影響到3歲能夠完成這項任務時,還會覺得自己做不到,很大程度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從小就給孩子一個困難環境,做自己不喜歡也不擅長的事情,就算是蒙對得到誇獎,也會不知道因為什麼得到誇獎,慢慢的就不想努力了,把一切都歸結為運氣,讓成就感和努力脫鉤,人生的學習就像一場馬拉松,不要讓孩子在剛起跑就失去了自信。

為什麼家長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因為這些事情你沒有做到

​“天生我材必有用”這句話說得非常恰當,這個世界不可能都是科學家、音樂家,只要孩子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對社會能夠做出貢獻,健康快樂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