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李鴻章喪權辱國其實是替昏庸的皇帝背鍋,是這樣的嗎?

生命燈塔


說起李鴻章,不同的人就有不一樣的看法,很多人認為他就是近代史上的一大賣國賊,確實,在他的手裡簽下了不少的賣國條約,其中像《馬關條約》這種,對於近代中國的影響實在太大了。可是這些年,也有很多人為李鴻章鳴不平,覺得他這個人確實是有能力,西方列強就對李鴻章的評價相當高,表示他是當時清朝裡面最有能力的大臣,而李鴻章與列強交涉時候,簽下的這些條約,揹負的這些罵名,其實也是等於替皇帝背鍋了,那麼這兩種說法哪種要更正確呢?

其實用非黑即白的觀念去看待歷史人物,本身就是不客觀的想法,對於當時的清朝來說,被欺辱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換了誰來也是一樣的,即便把古代的這些名相都放到李鴻章的位置上,也不太可能做得更好。

那麼李鴻章是否為皇帝背鍋了呢?

也確實有這層原因,不過他是替慈禧背了鍋,對於清朝的統治者們來說,他們並沒有把天下都當作是他們的領地,清朝的統治基礎是滿蒙貴族,這些人的利益得到保障,國家也就能穩定下來,因此慈禧並不在乎對外割地,像他們割出去的土地,對於這些滿蒙貴族的利益都不會有什麼影響,朝中也沒有多少人會在意這些問題。

無論是為李鴻章鳴不平,還是覺得李鴻章就是絕對的惡人,這些觀點都是有些問題的。其實我們的歷史文獻裡面,已經對李鴻章有一個非常客觀的評價,首先李鴻章這個人,他對於清朝後期的問題要負有一定的責任,可像這些不平等的條約,要真怪到他一個人的頭上,也是不太合適的,因此歷史書裡面很少會對李鴻章本人進行什麼評價,而是點出了在清朝那樣的大環境裡面,李鴻章也只是受到影響的其中一人。

要說能力的話,還真沒有幾個人能比得上他,他也是相當開明的人物。可李鴻章這個人私心過重,比如甲午海戰的事情,其實慈禧也在一定程度上替他背了鍋,李鴻章一手督辦的水師,居然被打成這個樣子,這件事他怎麼也要負責的,當時的北洋水師內部已經腐敗到了極點,甚至私自動用水師,去從事一些煤礦開採的生意,丁汝昌就曾多次提到這些問題,可上面就遲遲沒有人管,為何會這樣呢?還是因為這些生意,最終獲利的人都是李鴻章本人,自然就不會有人處理這些問題了。

後來戰爭爆發,也是李鴻章他與翁同龢之間的矛盾,導致朝廷做出了錯誤的決策,這就使得水師戰敗。之後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李鴻章確實要有很大的責任,他利用洋務運動這些改革,為自己謀取了太多的私利,可對於國家來說,實際的效果還不怎麼樣,相比左宗棠這些一心為國的人,他也確實不怎麼樣。

要說李鴻章背鍋的話,倒也沒有太大的問題,李鴻章這個人確實是有著一些冤枉的地方,比如清朝內部派系實在太多了,別看他大權獨攬,慈禧把國家交給他來打理,可實際上李鴻章就是一個受到多方牽制的代理人,他有很多的紅線不能觸碰。

因此李鴻章在處理內政的時候,面臨著太多的牽制,他也沒辦法把事情處理得更好。他與翁同龢,左宗棠這些人的派系鬥爭,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家的發展,這些事情朝廷自身沒有處理好,結果也都怪到他的頭上。

那麼近來對於李鴻章的洗白問題,還是由於像《走向共和》這類的影視劇的刻畫,讓人對於李鴻章有了錯誤的認知,這些劇在一定程度上都美化了他的形象,至於真實的李鴻章,他們沒有人們想得那麼好,也沒有人想得那麼壞,這樣的複雜人物,評價起來確實困難。


貓眼觀史


放屁,做為大清帝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臣,是幹什麼吃的? 是婦孺嗎?國家大事是兒戲嗎?遺臭萬年早已蓋棺定論,翻什麼案!


叛道68060960


李鴻章是中國近代史,很重要的一個人物,鎮壓太平天國,訓練淮軍,洋務運動,建設北洋水師,代表大清國出使歐美各國,中日甲午戰爭,戰敗後代表大清國出使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八國聯軍進京,大清戰敗,代表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活躍在清朝後期,政治舞臺上,30多年,作為一個漢臣,為維護大清王朝的統治,可謂鞠躬盡瘁,油盡燈枯,洋務運動,就要和洋人打交道,我引進的,引進的項目,幾乎都是,李鴻章,李大人,拍板定的,礦山鐵路工廠,其中最大的手筆,就是建設北洋水師,大清國的海軍,大清國的陸軍,所用的武器裝備,都有李鴻章拍板定奪,自然李鴻章就成了,歐美列強拉攏和巴結的對象,那可是,那可是幾個億白花花的銀子,放到今天,那是好幾百個億啊!當年李鴻章出使歐美各國,看在錢的份上,歐美各國給足了李鴻章面子,紅地毯,禮炮,國王總統的接見,宴會酒會招待會,參觀訪問,李鴻章此行可謂風光無限。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你大清國的完敗,而收場,打了敗仗,就要賠銀子,為了少賠些銀子,慈禧太后想到了李鴻章,我們大家都知道,只有在戰場上打的好,打贏了,談判桌上,才能取得有力的地位,大清河墮落到,靠賣李鴻章的臉,而在談判桌上,減少些損失!最後,李鴻章,由於面部中槍,(日本激進分子大的)大清國,少掏了三千萬兩銀子,敲定了中日馬關條約,西方列強,眼紅馬關條約給日本帶來的巨大利益,聯手對日本施加壓力,課時日本吐出了,中國的遼東半島(也是大清國,以夷制夷,方針的實現現,打不過人家,靠列強狗咬狗,從中獲利,可悲!〉1900年,八國聯軍進北京,大清國被迫宣戰,當初一個日本都搞不定,現在八個國家一起來,戰敗是遲早的事,國都被人家佔了,皇上和太后都跑了,擦屁股的事兒,得有人幹,大清國又想到了李鴻章,西方列強的淫威下,李鴻章再次代表大清國,簽下了他的名字《辛丑條約》的簽訂,使得李鴻章成了,大清國第一罪人,沒過多久,70多歲的李鴻章大人,抑鬱而死,李鴻章到死也沒弄明白,自己創辦的洋務運動,花了無數銀兩,創辦的北洋水師,新式陸軍,怎麼就挽救不了大清?被洋人,一次又一次的打敗,客觀的講,李鴻章的悲劇,不是他個人造成的。是歷史的必然,落後就要捱打,這是鐵律,本人不同意給李鴻章,扣上一個賣國賊的帽子,這樣不公平,就到這裡


張智穎244


李鴻章訪問德國,與德國的鐵血宰相俾斯麥會面,在會談中他曾向俾斯麥抱怨道:“與婦人孺子共事,亦不得已也!”

作為晚清四大中興之臣中名望僅次於曾國藩,並最有勢力的一位漢臣,李鴻章在中國近代史留下了深深的印記,這其中就包括他與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 《中法條約》

法國在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被普魯士戰敗後,不僅在中歐以及南歐的控制力和影響力遭到削弱,而且賠償普魯士50億法郎,讓法國經濟遭受重創,而法國希望在遠東繼續擴大殖民地,來增強實力,而目標就是法國經營了很長時間的越南,而越南和朝鮮一樣,是清朝所剩不多的藩屬國,法國試圖吞併越南,並威脅中國雲南、廣西一帶,結果越南想宗主國清朝求救,中法矛盾激化,而後法國偷襲南洋水師,中法戰爭爆發。

戰爭中李鴻章主張和平解決,但是張之洞則主張與法國開戰,結果南洋水師全軍覆沒,法軍攻佔澎湖,但是在基隆港北劉銘傳擊退,在越南北部與中國交界的鎮南關被老將馮子材擊退,而後李鴻章的主持下,與法國簽訂《中法條約》,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佔領。

  • 《中日馬關條約》

1894年到1895年,中日爆發了甲午戰爭,戰爭最開始在藩屬國朝鮮開始,最後延伸到國內的遼寧、山東以及黃渤海,結果李鴻章耗費巨資和心血以舊時淮軍為班底打造的亞洲規模最大的海軍-----北洋海軍全軍覆沒,而裝備著西式武器的淮軍陸軍也在朝鮮戰場和遼東戰場慘敗。洋務運動在軍事改革上的成果完全灰飛煙滅。讓中國的依靠西方工業和科技的自強之路中斷。而在日本的壓力之下,李鴻章被迫到日本馬關與日本進行和談,最後達成割讓遼東、臺灣島以及賠償2億兩白銀的《馬關條約》,從此之後中日力量對比發生根本性變化,直到50年後日本在二戰中失敗,才改變過來這種情況。

《馬關條約》簽訂現場

  • 《中俄密約》

1896年在李鴻章所倚重的淮軍和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後,失落的李鴻章成為了背鍋俠,天下之人都罵他是漢奸賣國賊,滿清朝廷將其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的職務罷免,而後被清廷委派開始了對西方的訪問,其第一站就是前往沙俄,參加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登基典禮。

訪問沙俄的李鴻章

抵達聖彼得堡後,為了抵制日本對於東北的侵略滲透,李鴻章想要藉助沙俄的勢力“以夷制夷”,於是代表清廷與沙俄簽訂了《中俄密約》。其中包括允許沙俄在中國東北修建鐵路也就是後來的中東鐵路,然而李鴻章的“以夷制夷”變成了“引狼入室”,在《中俄密約》簽訂不的2年以後,沙俄就派兵強佔了旅順港,成為列強中第一個強租中國沿海地區的國家,隨後德國強佔膠州灣、英國強佔威海衛、法國強佔廣州灣,列強們牽起了瓜分中國的新一輪狂潮。

  • 《辛丑條約》

1900年慈禧向全國下詔,對世界上的11個列強宣戰,幾乎包括當初世界上的所有強國,而後八國聯軍先後攻佔天津,北京,慈禧太后帶著光緒逃到西安。

慈禧宣戰時,李鴻章時任兩廣總督,他明確提出不接受慈禧的詔書“此亂命也,粵不奉詔”,並聯合東南各省簽訂“東南互保條約”不參與清朝與列強的戰爭,但是慈禧逃到西安之後,立即讓李鴻章背上給她收拾爛攤子,去為慈禧的無知行為擦屁股,無奈之下,李鴻章只能北上與在佔領北京的八國聯軍進行談判,經過艱苦卓絕的談判,最終簽訂《辛丑條約》其中包括想列強支付4.5億兩白銀,以及允許列強在山海關一線的駐兵權。

《辛丑條約》簽訂現場

《辛丑條約》簽訂後不久,李鴻章就死了,是帶著千古罵名死的,由於李鴻章長期擔任封疆大吏和北洋大臣,他成為晚清時代最有影響力的大臣,他死後他的經濟財產包括一系列官辦的產業由盛宣懷繼承,而政治軍事遺產由袁世凱繼承。

讓李鴻章背上千古罵名的主要是《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簽訂,但實際上這兩個條約李鴻章都是背鍋俠,特別是1895年3月,李鴻章赴日進行談判之時,日軍仍舊在發動進攻,並對清朝提出了極為苛刻的停戰條件,而就再談判陷入僵局之際,李鴻章遭到日本右翼分子的刺殺,被子彈擊中臉部,而後日本才被迫停戰,而《馬關條約》簽訂後,法德俄又幹涉日本不得佔領遼東,李鴻章又與日本談判,致使最終花費了3000萬兩白銀保住了遼東。

而後在《辛丑條約》的簽訂上,此時在兩廣總督任上的李鴻章已經病入膏肓,他完全有理由拒絕北上替慈禧進行談判,而當時英國人還別有用心勸他不要北上,但是他還是毅然北上參與談判,與列強進行唇槍舌戰,最後以每名中國人掏一兩銀子的代價,簽訂了《辛丑條約》,當然4.5億兩白銀的數量是巨大的,在都城被攻破的情況下之下,此次清朝沒有割讓一寸土地已經是難得了,要知道在此的30年以前,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不僅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普魯士,還賠償普魯士也就是後來的德國50億法郎,其賠款金額遠大於庚子賠款的4.5億兩白銀。


大東北的小豆包


關於李鴻章的功過,一直很多人爭議不斷,直到現在也是,很多人都還是把李鴻章看做一個賣國賊,因為他真的是簽署了在中國歷史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中的多數不平等條約。這小編是承認的,但是反觀當時的破敗無能的清政府,誰又能站出來去承擔這個事?慈禧?還是皇帝?都不會,你以為李鴻章自己願意籤這些亂七八糟的條約嗎?誰會願意?實屬是那時候的大清沒人能攬的起來這個責任,或者是沒人願意揹負這個千古罵名。

當年萬國運動會的時候,各國國旗都是伴隨著國歌依次升起,輪到中國的時候,當時的清政府一首歌國歌都沒有,只有一條黃龍旗,能不引來西洋人的嘲笑嗎?被嘲笑的頭都抬不起來,這時,有一位年過70的老人,神態毅然的走到黃龍旗下,唱起了一首他的家鄉小調《茉莉花》,一曲唱完,雷鳴般的掌聲頓時而起,這一位神態毅然捍衛國家的尊嚴的人叫做李鴻章。

甲午戰爭失敗後,被迫簽訂了簽下了馬關條約,後人說它賣國求榮,歷史書中從沒寫道為什麼賠償白銀是2億兩還不是真實的3萬兩,書裡沒寫他用自己的身體當了日本人的一槍,日本人說要賠償醫藥費,但是李鴻章卻說從賠償款裡減吧,這才變成了2億兩白銀,這位年過七旬的老人,簽完馬關條約,口吐鮮血,悲痛欲絕,李鴻章一生揹負了太多的罵名,試問,這位老人差點死在異國他鄉,回到清朝還要揹負舉國罵名,弱國無外交,可是國弱,也不是李鴻章一個人的責任,簽了條約對李鴻章有什麼好處嗎?是給他錢了?還是給他權了?都沒有,這位老人又是為誰辛苦為誰背鍋?

1900年,慈禧向列強宣戰,說完就後悔了,我又打不過人家,捅了馬蜂窩了,這不,又想起了專門替清朝背鍋的李鴻章,要知道那一年,他已經78歲,但是實在大清無人可用,他不去誰去?從1900年10月11日到達北京,直到1901年9月7日才開始籤條約,足足讓這位78歲的老人來來回回跑了了一年,在簽訂這條之前,李鴻章就開始吐血了,簽訂後,卻很很多朝廷大臣大罵李鴻章:“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讓誰聽了誰能不心寒?能不吐嗎?我一心為國,你們卻這樣?10月31日,老頭咯血病危,11月17日,李鴻章撒手西去。太后和皇上聽到李鴻章去世,大聲痛苦,不哭?不哭能中麼?李鴻章死了以後誰來給你們擦屁股背黑鍋?


老羅說世界


“臣以一介書生,蒙文宗顯皇帝特達之知,屢奉三朝,累承重寄,內參樞密,外總師幹,雖馬革裹屍,亦復何恨!而越事和戰,中國強弱一大關鍵也。臣督師南下,迄未大伸撻伐,張我國威,懷恨生平,不能瞑目!”這是晚清愛國將領左宗棠的臨終遺言,左宗棠怎麼死的,說到底其實是被某人氣死的。



這段遺言的後半段提到“越事和戰是中國強弱一大關鍵”,而最終的結局卻讓左宗棠死不瞑目,為何死不瞑目,還不是因為那個軟骨頭。所謂的“越事和戰”是指19世紀80年代的中法戰爭,雖然現在很多人對這個戰爭已經不太瞭解了,但其實中法戰爭是晚清歷史上的重要的轉折點,當時清朝在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後,迎來了20年的平穩發展期,也就是著名的洋務運動,完成了一定的近代化變革,軍隊裝備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更新,中法戰爭正是對清朝過去20年洋務運動成果的一次檢驗,如果成功,不僅可以加快近代化進程,更可以重新樹立清朝的國際地位,畢竟當時已經是19世紀80年代,隔壁的日本已經蠢蠢欲動蓄勢待發,這是最後的機會了,而一旦失敗,就意味著過去20年前功盡棄,在帝國主義面前徹底失去話語權,這就是左宗棠如此重視中法之戰的原因。

從戰爭進程看,雖然清朝海軍失敗,但陸軍打的非常好,臺灣的劉銘傳成功擊退了法國鬼子,馮子材也在越南戰場取得了鎮南關大捷,法軍敗退,法軍主帥在戰爭中喪生,法國總理甚至因此下臺。為了防止法國人在東南沿海登陸,左宗棠親自率軍坐鎮福州,當時的福州百姓夾道歡迎,軍民同仇敵愾,清軍形勢一片大好,這是一個絕佳的樹立國際地位的機會,可就在此時,李鴻章為首的主和派居然跟法國人簽了不平等條約,不僅主動把越南送到了法國人手裡,自己的邊境還得增設通商口岸,給法國人關稅優惠,中法戰爭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坐鎮福建的左宗棠仰天長嘆一病不起,於是留下了開頭所說的那幾句話,那是令他死不瞑目的一個條約,英雄無用武之地,他沒有再次得到為國出戰的機會。

當時兵部尚書彭玉麟接連給慈禧上疏強烈反對議和,陳述了"五可戰五不可和"的道理,意思也是說這一仗我們必須贏,而且我們有能力贏,一旦輸,則後果不堪設想,最後和議的消息傳來,據說身在前線的彭玉麟口吐鮮血,高呼"一旦休兵驕敵氣,千秋誤國恨庸臣!"這裡的庸臣就是說的李鴻章。隨後彭玉麟辭官回鄉,沒幾年就去世了。



很多人都在說李鴻章就是個背鍋的,他也很無奈,他也沒辦法,但是我想問,他有沒有向慈禧提出反對意見?有沒有強烈反對過議和?有沒有像彭玉麟那樣屢次辭官以示抗議?他沒有,他為了自己的官位,為了自己的財產田產一直唯唯諾諾,這樣的人不就是典型的投降派嗎?和秦檜有什麼區別?可能唯一的區別就是李鴻章有《走向共和》為他洗白,而秦檜一直因為岳飛的事跪在嶽王廟,其實從他倆做的事來看,沒啥區別,秦檜是對金議和,李鴻章是對列強議和。

清朝晚期,左宗棠,張之洞,彭玉麟都是人中豪傑,讓人欽佩,立場也都是強烈主戰,可惜這幾個人都不如一個李鴻章得慈禧信任,幾個錚錚鐵骨的漢子,被一個萬貫家財愛官如命的李鴻章治的服服帖帖。


北宋書生耶律蕭


弱國無外交,這是歷史定律,李鴻章在清朝位極人臣,簽訂了很多喪權辱國的條約。但是如果從這點說李鴻章無能,這是不公平的,李鴻章一生都在為清朝背鍋,沒辦法,李恨天無力。

李鴻章和曾國藩等人號稱清朝中興四大名臣,可見李鴻章的能力,李鴻章靠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捻軍起家,後來創辦了很多近代企業,也組建了中國當時最大的海軍—北洋艦隊,然而甲午戰爭中,清朝一敗塗地,北洋艦隊也灰飛煙滅,自此,李鴻章名譽掃地,成為人人辱罵的罪人。但平心而論,甲午戰爭的失敗也不能全乖在李鴻章頭上,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中國整體的落後才是真正原因,李只是背了一個大鍋。

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指定李鴻章為談判代表,當是李鴻章已經病入膏肓,拖著病體與八國談判,最後嘔血而死。可敬可憐可嘆。

李鴻章的一生是生不逢時的一生,處在滿清腐敗的政府世代,縱有天大的能力也迴天無力,李是為落後的清朝背了大大的鍋。



小女子聊歷史故事


李鴻章:都說我是賣國賊,不錯,我是簽訂了賣國條約,但我只是執行者,不是決策者,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

李鴻章被不少人稱為是賣國賊,因為晚晴的很多不平等條約都是經李鴻章的手的,這些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

但是,簽訂這些條約,李鴻章心裡是開心的嗎?他願意揹著“賣國賊”千古罵名簽字嗎?

我們應該認識到一點:李鴻章只是執行者,不是決策者。不平等條約不是李鴻章自己做主、想籤就籤的,他是上報了朝廷,經過皇帝和太后同意後才簽字的。因此,從根本上說,李鴻章只是一個代筆人,他替皇上和太后背了黑鍋,即便李鴻章不去簽字,還會有另外的人代替皇帝簽字。

李鴻章:我苦啊!列強們都喜歡找我聊聊,我已經老了,這罵名還是我來背吧!

有意思的是,列強們往往很喜歡讓李鴻章出面代表中國談判,這一點讓李鴻章很是無奈。

甲午戰爭滿清戰敗後,清廷就派人向日本求和,日本當時就直接指明要恭親王奕忻或者李鴻章充當全權代表。

為什麼列強喜歡讓李鴻章來和他們談判呢?難道是因為李鴻章比較好欺負嗎?不是的。

那列強們“偏愛”李鴻章的原因在哪呢?

  • 一.列強們熟悉李鴻章。李鴻章是洋務派的代表,他經常跟外國人接觸,因此,李鴻章對外國的情況比很清楚。同樣的,西方列強經常見到李鴻章,比較熟悉李鴻章的處事方式,挑一個熟悉的人來和自己談判肯定對自己更有利。

  • 二.有羞辱李鴻章的意味在裡面。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領導者之一,洋務運動讓清朝引進了西方的軍事裝備,引進了西方的先進技術。經過了洋務運動,清朝的國力有所增強,雖然實力上仍然無法和列強們硬碰硬,但也不再像原先鴉片戰爭一樣一打就碎。

    讓李鴻章出來談判,可以羞辱李鴻章:你帶領的洋務運動有什麼用?還不是被我們給打敗了?

因此,李鴻章深受列強們的“歡迎”,再加上當時放眼整個朝廷,李鴻章的外交才能最為出眾,李鴻章去簽訂條約,也就不奇怪了。

李鴻章:我也不想簽訂這種條約,一簽下去,必將是千古罵名,可我也無能為力。

誰都知道,這種喪權辱國的條約一旦簽訂,在上面簽名的人一定會留下千古罵名,李鴻章自然是非常清楚這一點的。

可他即使知道了又能如何?難道是抗旨不從嗎?皇帝和太后要求李鴻章簽字,李鴻章能拒絕嗎?

即便是李鴻章真的拒絕了,清廷同樣會派其他人來簽字,同樣有人會替皇帝和太后背過,只不過替皇帝和太后背鍋的人換了一個而已。

《辛丑條約》簽訂的時候,本該是由清朝總代表慶親王奕劻簽字,但奕劻面對這不平等條約時,內心極其不安,手不停在抖。這時,李鴻章發話了,說了句令人感動的話:

天下最難寫的就是自己的名字,簽在這賣國條約上就是千古罵名啊!王爺,你還年輕,路還長著呢,讓我來吧。

李鴻章不是賣國賊,而是背鍋者。


簡單平凡123123


李中堂是不是替皇帝背鍋,我不想和中堂的粉絲爭論。但是,李中堂和俄國人籤條約時,拿回扣。。。這事怎麼洗白啊?!

在“三國干涉還遼”之後,沙俄開始找清廷索要好處:想讓西伯利亞鐵路穿過中國東北地區直達海參崴。1896年4月,俄國公使正式向總理衙門。在遭到清廷的嚴詞拒絕後,沙俄開始想法從清朝權臣李鴻章哪裡動手突破。

同年五月,剛好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在莫斯科搞加冕典禮。沙俄就把李中堂請了過來,一頓吹捧,甚至,還用元首禮儀接待他。期間,雙方進行了幾次密談。俄國人對李中堂私下許諾:如果"接路"順利進行,將付給李中堂300萬盧布酬金。

當然,沙俄也要給李中堂一個簽約的“臺階”:只要簽約,就等於和俄國結盟了。有了“臺階”,又有了錢,李中堂也不討價還價,直接把沙俄單方面擬定的約稿轉奏光緒帝請旨。可能是等著拿錢,李中堂還去點催促清政府批准接受這個條約。

就這樣,沙俄不費一槍一彈,就通過鐵路權益,把東北納入其勢力範圍!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不竟然,雖說喪權辱國不是一個人原因,但是絕對和這個人有關係,李鴻章位高權重,軍事實業一手抓但是對內對外都不行,對日,連李鴻章自己都被日本間諜滲透了遍,剋扣軍餉,限制軍事行動,這樣怎麼能打贏戰爭,如果李的軍事上有作為,對外還能籤這麼多不平等條約嗎,李做官多年,中國越來越衰敗,但李家肥了幾百年,現在李的海外後人一心想給祖先洗白,但是事實就是事實,功過自在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