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農民幾年都不種糧食,有人說先捱餓首先還是農民對嗎?

老艾葉


1958年大鍊鋼鐵,莊稼大豐收,但農村沒有年輕人了,都去鍊鋼了,導致莊稼都爛到地裡了。1959年地裡顆粒無收。1960年老百姓開始捱餓。從每天8兩降到每天2兩。每天都會餓死人,我們村最多的一天餓死了7個人。但當時有句話:一天一兩,餓不死司務長;一天一錢,餓不死炊事員。另外喂牲口的也餓不著(喂牲口的糧食可以偷吃)。


公召


農民不象城裡人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自私沒有味。小時候家裡糧食不夠吃就向村裡糧食有剩餘的人家借。第二年再還,這年反覆了四五年終於走出了因境。農村人純樸善良在災難面前總會互相幫助克服困難。城裡人自私自利遇到糧荒只會餓死街頭。


用戶3767315474784


如果農民幾年都不種植糧食,先捱餓的是農民嗎?我說先捱餓的不一定是農民,我們來設想一下啊

國內不產糧食了別想著高價進口糧食,你就是一斤黃金也換不來外國人的一斤糧食。大家都知道我國是唯一一個全工業體系和國家,若是我們國家倒了,外國吃我們國家的工業紅利幾百年都吃不完,他們不會短視到為了賺一點錢就賣給我們糧食的,還會聯合起來在各個方面卡我們脖子,以摧毀我們國家為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有儲備糧,會一邊限量發放給國民口糧一邊回覆農業生產,到這時城裡人和農村人是一樣的待遇了吧,城市戶口只能吃分給自己的基本口糧,基本口糧有多少?肯定是隻能維持你不被餓死就不錯了,別想著能吃飽。你自己想想除了分給你的口糧你還能有什麼吃的。房子?車子?錢?農村人就不一樣了,除了基本口糧還可摻和草根,樹皮,野果,野菜等一大堆野生植物,還有野生動物和鳥類的填補。所以在這環境下誰捱餓一目瞭然。


可還冷了咯


這裡有個故事,大概是這一年漲洪水,地主老財兩孫公拿幾砣金子,躲在高山一個洞子,窮人兩孫公,在未漲洪水前煎了幾個大米粑,洪水一連幾天未退,窮人孫公每天吃一點決粑,地主孫子問爺爺,我拿一砣金子換一個粑子吃,爺爺不,一砣金子換米粑,你太敗家了,孫子講,不換就等死吧,爺爺也想到問題,於是就同意了,孫子拿一砣金孑換粑子,窮人孫子就講,爺爺一金子換一個粑子可以,爺爺說不換,等它們餓死了,金子完全是我們的,農民今後種田不賣,你們。


高華145802541


這是個假設性的問題。

雖然這只是一種假設,但我同意提問者的觀點。

本不想回答這個根本就不能發生的問題,但見竟有2000多名網友作了回答,可見大家對糧食安全是非常關注的。憂國憂民之心躍然紙上,是件好事情。想來想去,還是回答為好。為此,我提出三點:

一、請大家認真審題:提問說,如果農民幾年都不種糧食,首先捱餓的是農民。有網友說,農民家裡可屯糧,農民餓不著,云云。可網友沒有審好題,這裡說的是"幾年不種″,已經幾年不種了,農民家裡還有糧食嗎?

二、我想問:農民為什麼"幾年不種″?網友會說,因為糧價低,種糧不掙錢,云云。這顯然是片面的說法。君不見,我國糧食連續十幾年豐收,有多少農民,尤其是平原地區,產糧大省的農民,改開以來,通過農業生產,改善了生活質量?蓋新房,買小車,在農村已是司空見慣。說種糧不掙錢,根本原因是你種的地太少,一家只種三五畝地,既使糧食漲價,你又能掙多少錢?而我們吉林地區,尤其是我們琿春的農民,每家都有幾十畝地,種地年人均純收入都在1萬元以上,生活很不錯,好多人家新房新車,他們憑什麼放著好日子不過,去"幾年不種地″呢?

三、這種說法,過低估計了國家調控能力,如果農民幾年不種糧食,國家難道視而不見,不去調控嗎?

所以,這個問題只是假設,不可能發生的。說農民幾年不種地,只是人多地少的農民會幾年不種地,而我們這邊的農民,大家都搶著種地,一塊撂荒地也沒有。

這種假設是不會存在的。如果真的發生,我同意提問者的觀點。


琿春徐飛768


如果國家糧庫儲備不足,進口糧又被卡脖子,農田一直處於拋荒,餓肚子的不僅僅只是農民。因為農民只要有土地,可以在2~3月之內用蔬菜瓜果等代替主食。4個月左右即可獲得糧食。而非有土地者,餓肚子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三農問題關係著社會的穩定,關係國計民生。


雅山老叟


民以食為天,如果沒有糧食吃會餓死的,拋荒不長糧,栽樹不長糧,這種浪費長糧土地資源,這種思想要不得的,如果沒有進囗糧食,國庫存糧不足,自己又不長糧,市場無糧賣,捱餓的首先是長期拋荒不長糧的人,長糧的農民是不會捱餓的,他們最起碼存半年的糧食,有了半年下熟糧食又登場了,農民種菜瓜果也能充飢,所以捱餓的不是農民,

如果長期拋荒不長糧,會影響國計民生的,造成社會不穩定,國家建設停止不前,人民捱餓精神不振,有多可怕,所以有田的農戶,不能拋荒栽樹,為了自己為了國家,要長糧不捱餓,


王則純


如果農民幾年都不種糧食,有人說先捱餓首先還是農民!

在遼闊的大地,五湖四海,大江南北的人,因地理條件不同,氣候差異,生活方式也不一樣,在沿海潮溼的地不易蓄存糧食,大多是把產的糧食賣掉,再買麵粉吃,而乾旱山區農民,特別是50.60年代的老人,喜歡存糧,就是經濟在張也不願意賣糧,以備荒年。

因為他們親身經歷過60年的鬧饑荒,餓死人的年代,家家都有餘糧幾噸,如今農村種地的少了,年青人外出打工,掙的工資,節約了些糧食。

就我而言,十年不種是不受餓的,但打工並長久之計,農,糧是根本,必須看重。


種田人wgh


首先,你這個命題就是錯誤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在中國將近4億農民的心中,種地尤其是種糧食是必須要做的事。不可能將土地荒廢或者種植其他的非糧食作物。除非天底下的農民都不存在了,如果說農民都不存在了,還有機會捱餓嗎?

糧食的種類

糧食(grain)是指為人類提供生命能量,為生命生存所需的食物,如各類植物種子,瓜果蔬菜,以及肉製品等食物。主要為蛋白質、維生素、膳食纖維、脂肪等。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對糧食的說明是指穀物,包括麥類、豆類、粗糧類和稻穀類等。

麥類:小麥,大麥,青稞(元麥),黑麥,燕麥等。
豆類:大豆,小豆(紅豆),綠豆等。
稻類:粳稻,秈稻,糯稻,旱稻,深水稻等。
粗糧類:玉米,高粱,蕎麥,粟(穀子、小米),黍(糜子)等。
此外尚有作為補充主食用的瓜果蔬菜類食物:南瓜、黃瓜、木薯,番薯(紅薯、白薯),馬鈴薯、白菜、菠菜等。

所以說糧食不僅僅是大家理解的大米、小麥、玉米。這三種作物只不過是用量較大而已(約佔全世界糧食總量的一半以上)。

如果說中國的農民都幾年不種植糧食,那麼先餓死的,首先應該是各個養殖場養殖的豬、雞等全日糧的動物吧。因為我國每年飼料用糧幾乎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一半。

拋開動物的問題不談,就以所有的糧食都用在人的身上,首先餓死的也不一定是農民。為什麼這麼說,首先要從國家的糧食儲備說起。

國家糧食儲備

糧食儲備是為保證非農業人口的糧食消費需求,調節國內糧食供求平衡、穩定糧食市場價格、應對重大自然災害或其他突發事件而建立的一項物資儲備。

2019年10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的《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中明確說明:

  1. 中國人均糧食佔有量達到470公斤。

  2. 2018年全國共有標準糧食倉房倉容6.7億噸,簡易倉容2.4億噸,有效倉容總量比1996年增長31.9%。食用油罐總罐容2800萬噸,比1996年增長7倍。
  3. 政府糧食儲備數量充足,質量良好,儲存安全。在大中城市和價格易波動地區,建立了10-15天的應急成品糧儲備。

上面的數據是在有糧食產量的前提下,如果沒有糧食產量的話,就按照所有糧庫都裝滿,能夠維持全國人民生存多長時間呢?470公斤糧食/每人每天0.5公斤糧食=940天。

那麼農民呢?農民手裡的土地按照每人1畝地來計算,每年糧食產量中小麥每畝500公斤,玉米產量500公斤,按1年的存量計算,農民人均糧食存量是1000公斤。這個數量比全國人均糧食佔有量高一倍呢,你覺得首先會餓死誰?

以上都是一些數據,但實際上城市裡誰家會存那麼多糧,只有農村才會有存量。俗話說:家中有糧心中不慌。如果真的不種糧食了,首先餓死的肯定是城市裡的人,農村人餓不死的。


商丘賈小五


這事說到了對一半,常年農民多數是保足一年的糧食,餘糧換錢,但一般來說都是賣存糧,農民也不可能三年不種莊稼的。一旦缺糧國家就不管農民嗎?那就得看是什麼時代了?如果那樣國家還象國嗎?放心吧小子,對糧食問題一一農業發展途經國家可能正在設計呢![思考][思考][思考][思考][思考][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