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六年級,要不要把才藝興趣課停下來?

西喬教育觀


家長不要擅自決定是否停下孩子的才藝學習。起初,在他懵懂的大班時是我們家長引導孩子(不管強迫還是正確引導),現在我們又因為我們自己的擔憂而終止孩子的才藝學習,是不是有些不尊重孩子,操控孩子了呢?

01 家長為何想停掉才藝課?

6年級了,馬上面臨小升初,家長更多地希望孩子把精力放在學業上,以考取好成績。

其本質是家長過於重視成績,認為成績比才藝重要,完全是家長個人意願。

02 不要過分干涉孩子

現在6年級也就學了至少6年,已經成為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僅是一個興趣,還可能是孩子宣洩壓力、展示才華的能力,更有甚者,可能會是孩子心中重要的牽掛。

如果沒和孩子商量過就擅自停掉課程,反而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讓孩子的成績下滑。

所以,請不要過分干涉。

03 一點小建議

就這一個問題,個人給出一點小建議,希望能提供幫助:

1. 觀察孩子的學業能力

過去幾年,孩子一邊學習校內課程一邊學習二胡,其學業成績表現如何?

如果學二胡沒有明顯影響孩子的成績,那麼此時還請給孩子一百萬分的信任。

他已經有能力平衡兩者之間的關係以及相互之間的時間,貿貿然地改變生活規律,孩子需要花時間適應才是真正的影響了孩子。

就如一個一頓要吃兩碗飯的人,突然因為減肥而少吃一碗,需要花時間去適應飯量的減少。

2. 觀察孩子的學習效率

希望停掉課程,很大一個方面是家長認為興趣課程擠出來的時間可以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學習。

學習不是一件苦幹的活,講究個效率。

和孩子溝通,同時雙方有意識的記錄,看看孩子的成績無法提高是不是因為時間少了。例如不夠時間做題?

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和孩子一起商討“擠時間”的計劃,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支出,以提高效率。

3. 要為初中作準備

小升初、初升高,這兩個階段是許多曾經的優等生遭遇滑鐵盧的變化。

其實質,其實並不是學習能力下降或者學習時間減少,而是孩子的適應能力不夠強。

很多家長會忽略一點:

小學主修三科,一個學期每個科目講一本書;

初中主修語文、數學、外語、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這七門,同樣一學期每個科目講一本書;

高中主修人教版高中教材新課標必修課本9科共32本,各科數目不同,基本高二下學期中段講完32本書,而後開始兩輪的複習;

這意味著單純的學業能力已經不再是重點,更考驗的是孩子如何去適應更高強度,更快節奏的學習。

如果還涉及住宿,孩子還需要適應生活上的變化,從家裡轉變到學校,從單人套間到多人套間,以及比家庭關係更復雜的舍友關係...

在這種種的變化壓力迎面而來的時候,一門興趣,恰恰不是拉後腿的,而是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放鬆途徑。


淅爸育兒記


剛好我孩子今年六年級,我們是一所民辦重點小學,一上六年級開學第一天就做了摸底測試,主要是奧數和奧語,六年級和之前完全不一樣了,第一天就進入了緊張狀態,課程安排早上講新課,下午全是奧數奧語學習,晚上作業量很大,每晚要做一套數學語文卷子,還有英語,一些公辦學校比較輕鬆,學校不會教奧數奧語,晚上回家作業也少,所以不影響什麼,我孩子做題效率高,基本能保證10:30睡覺,在孩子之前報過的興趣課有鋼琴、長笛、畫畫、網球,因為孩子對樂器興趣不大,而且挺佔晚上時間的,我們四年級就停了,一直堅持下來就畫畫和網球,畫畫是孩子真心喜歡,所以不覺得有負擔,網球是孩子學習緊張放鬆的運動方式,所以我們六年級一直都在學著,我覺得興趣課只要孩子喜歡就沒必要停,就讓孩子學會合理利用時間,以後能更好的適應初中,我孩子把每門課時間安排的很好,效率很高,興趣課剛好調節了心情,我覺得挺好的


一葉知秋1016


第一,和孩子協商,看孩子意見。

第二,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比如我家原來準備乒乓球交的費上完就算了,但孩子有興趣,還要學。

第三,學習是很重要的,但不是唯一重要的。

第四,生活裡除了學習,還應有其他的。

第五,我家六年級,補習數學英語,學習薩克斯擊劍乒乓球,還有編程。


姐兒頭上帶著杜鵑花


建議不要停。


我之前做教師的時候,發現大部分家長,到了五六年級,就會把孩子之前上的興趣課基本都停了,專心搞學習。


可說實話,停了課的孩子,成績沒見能變得多好。而那些沒有聽課的孩子,成績也沒見得因為時間緊成績就變差了。應該還是得看個人,尤其是看孩子自己得意願。


學生學生雖然以學為生,可保有一兩門興趣愛好,也是學習,而且更能促進學校的學習。一個在課業量大還能堅持學習興趣愛好的孩子,毅力肯定不一般。而且這樣的人,對時間的管理安排能力會更強。


最後又說了,一個學生成長到最後,當大家成績都差不多的時候,才藝就是優勢了。不僅能幫助孩子增強競爭力,更能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


所以,看孩子個人吧,如果孩子真心願意,那課業再重又如何?以後說不定是靠什麼吃飯呢,又或者會成為什麼方面的優秀人才呢。


多給孩子儲備一條硬核競爭力總是好的。


施木同


孩子六年級,要不要把才藝興趣停下來,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要不要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

一、孩子將來打算走才藝之路嗎?

孩子從大班開始學二胡,到六年級,應該已經是學了六年了。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一門才藝學了六年,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孩子都是學著學著就放棄了,或者轉而學別的了,而你的孩子能堅持六年,說明一方面他是有毅力的,另一方面對二胡也是感興趣的,否則的話,不太可能堅持下來。

二胡不是大多數孩子的選擇,你的孩子能把二胡堅持六年,為他點贊。也許他再堅持下去,將來就會在這一方面取得驕人的成績。一個不打算從事這一條路的多半不會堅持這麼久。

還要考慮一下,如果打算將來從事這一事業,這時候停下來會有什麼影響。

二、你只提到了二胡說明課外的科目並不多。

我看到的最多的孩子一週上五六門課,也就是說一週之內這個孩子幾乎每天都奔波在興趣班的路上,只有週日一天是不上課的,家長用來讓他玩樂和休閒的。那樣的孩子,課外的科目確實太多了,有點疲於奔命的感覺。而你的孩子不像。

三、小升初並不要考試。

實行義務教育之後,小升初不再進行考試。不久前,我省出臺政策,從明年起所有民辦學校都實行搖號的辦法。此政策出臺之前,熱門民辦學校大都通過各種各樣的面測考試來選拔他們需要的學生,現在民辦學校不允許考試,那麼,並不需要六年級的孩子去突擊學習應對學校的選拔,按其自然發展更好。

綜合上面多重因素,我認為孩子的興趣課沒有必要停下來。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學了這麼多年突然停下來其實挺可惜的,繼續加油吧。


蘇小妮


您好!我猜測您可能是擔心孩子上六年級之後太忙,所以才想把課外才藝興趣課停掉。我從事少兒教育工作,懂得孩子的心理,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更清楚媽媽的心態。兩相結合,給你建議:要不要停課,取決於孩子和你兩方面的態度。


1、孩子喜歡這門才藝興趣課嗎?

我有一位在美國做教育的師姐,曾在朋友圈分享過一個觀點:休息日最喜歡做的事情有兩件,要麼運動,要麼讀書。下面有人評論說“休息日還要這麼辛苦啊”,她回答“不會啊,做喜歡的事就是休息”。

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讓您理解,如果拉二胡是孩子鍾愛的事情,在六年級繁重的學習之餘,拉拉琴放鬆放鬆,完全可以起到紓解壓力、愉快身心的作用,沒必要停。反之,如果孩子原本就是被迫學琴的,那確實可以停掉。


2、你對孩子才藝的要求是什麼?

我留意到您說孩子二胡考了七級,預計明年考九級。跨級考試對練習量有比較大的要求。我記得我女兒考鋼琴之前一個月集訓,每天要彈3個小時。

如果您希望孩子六年級在學習之餘還要考級,這麼大的練習量,肯定會佔用學習時間,結果弄得孩子精疲力盡,兩者都做不好,還是停掉好。如果您這一年對考級不做要求,而是真的讓孩子把拉二胡當做“興趣愛好”,就不必停。


總而言之,一看孩子的興趣,二看家長的期望,兩者結合,再決定要不要繼續才藝興趣班的課程。溫馨提醒您兩句話: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把興趣當成任務是痛苦的。



關注【家庭治療師蘭娘娘】,每日分享育兒乾貨,定期推薦教育書單、視頻、音頻等資源。歡迎評價留言,交流討論。您的每條留言我都會認真回覆,您的每個觀點我都會認聽取學習。


我的兒子也是上六年級,座標為深圳。孩子從小熱愛唱歌,我們一直學到現在,未來計劃考音樂類院校。

孩子對自己的未來也有規劃,他計劃考上音樂學院後,繼續考研究生,爭取在高校任教,再開一間自己的工作室,培養小朋友。這是他願意做的事兒。


我給的建議是:

1、搞清楚二胡是不是孩子所熱愛的?他自己是否願意繼續學?

一個孩子能有一項技能傍身非常重要。它可能是愉悅孩子心情的方式,也可能是排解孩子鬱結的途徑。

所以建議徵求孩子的意見,如果二胡曾帶給孩子諸多幫助,比如建立自信、調節治癒心情、帶來愉悅感等。真正喜歡一件事,他做起來就不會覺得累。

音樂的世界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可以就把二胡作為他一項終身的愛好也不錯。近兩年,國家越越來越注重藝術教育。


2、孩子在拉二胡上是否有一定的天賦?孩子是否願意考藝術類院校,以二胡為專長,甚至當做一種職業。

堅持學習七年,基本功應該相當紮實,不妨作為一個優勢,多一種選擇。孩子成績好,可以考綜合類大學,萬一孩子成績稍差,依然可以靠紮實的專業考取一類大學。

事實上,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在培養孩子興趣愛好上下功夫,就是不想孩子將來刷題擠獨木橋。如果能提前發現孩子的天賦所在,其他培養並堅持做到行業前20%,無疑也是一種競爭優勢。


綜上:

1、如果孩子願意學,就當做一項終身愛好。對於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有一定幫助,拉二胡會是他排解鬱結心情的最好方式。

2、如果孩子在這方面有天賦,不妨考慮走專業路線,作為考大學的第二個選擇。甚至當做職業。


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11歲男孩的媽媽,每一段親子關係都如此獨特,看似如魔方般錯綜複雜,只要用心,只要得法,總有一條路能行得通。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親子魔方,共同探討教育問題。


親子魔方


愛因斯坦說:他有超過一半的發明創意靈感歸功於音樂,每當拉起小提琴,他就陷入自我深度思考中。小提琴幾乎伴隨著愛因斯坦的一生。你孩子初中的學習壓力遠遠不及科學家的科研強度,愛因斯坦尚且在研究中作樂,我們更是在學習中如此。

據腦科學研究證明,音樂藝術與運動對大腦發育、思維發展等有很大的幫助。當孩子進入中學時,學習任務與壓力更大,繼續保持音樂的興趣與追求並不矛盾。既可以學習音樂,又能放鬆大腦,只要家長與孩子不要當作一個壓力去學習,而是抱著一種興趣、一種放鬆、一種協調大腦的方式去學習就可以。另外,在初三畢業班或高三畢業班也可以適當減少音樂學習課程,無須全部停止,讓音樂撩開孩子的思路,用更靈活的方式去應對挑戰。

我們偉大的毛主席一生喜歡音樂,他聽過的電唱片與錄音機片有一千六百多張,在晚年白內障手術時還不忘交代醫務人員要放音樂。

音樂是如此美好!

縱觀中外古今、特別是近現代時期,多數的才子都是多才多藝,他們在學習研究文化中強大自己,在音樂藝術中陶冶自己,使自己的智慧昇華。

家長無須焦慮,讓孩子繼續學習音樂,在美麗的音樂中快樂前進!



學習興趣研究專家文揚


感謝提問。

才藝課是學科知識的補充,從孩子的全面發展來講,也是必須的。但是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學習興趣確實會佔用孩子很大一部分的時間,因此,會看到有很多的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報了興趣班,到了五六年級,就漸漸不學了。這種現象其實是挺可惜的。我的理由如下:

(一) 我的個人感覺,是否需要停下來,取決於孩子是否喜歡。而不是受時間的限制,因為每週一節或兩節的興趣課並不會佔用孩子太多的時間,反而長年累月的堅持,說不定能造就一位藝術人才,即使將來不是想走才藝這條路,也鍛鍊了孩子的樂感,培養了孩子的興趣。發展了一門特長。

(二) 我們無法去肯定,對於一個人來說,哪些東西學習是有用的,哪些是無用的。德智體美勞應該全面發展才是硬道理,一味的學科知識學習,也會造成孩子的疲勞,完全可以將學習特長作為一種休息調節。不知道您是否聽說過“毛澤東式”的休息這個概念,就是所謂的休息,就是換一種活動方式,如學習累了,可以站起來活動也是休息,或者活動累了,拉拉二胡聽聽音樂也是休息,千萬不要把這個當做一種負擔。

(三)一項研究表明,大多數的成功人士都是努力去經營自己的長處,而不是去發展自己的短處,揚長避短,可以讓一個人更快的接近成功,像鋼琴家郎朗,沒有堅持,哪來今天的世界著名鋼琴家,你家的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學拉二胡,馬上快要九級,現在不學了真是可惜。





玩美教育


徵求孩子的意見,我兒愛好文藝也喜歡體育,六年級作業特別多,但孩子喜歡就讓他堅持,9月開學主持朗誦,快板市&德州比賽,10月朗誦,美術公開課5場.11月足球7場比賽&繩操2場比賽,12月親子朗誦比賽,校話劇主持表演,快板匯演,慶元旦唱歌表演,12月足球比賽結束後加入籃球隊,1月考試結束後籃球比賽,老師好幾次來電說孩浮躁,其實參加公開課,主持排練都會耽誤上課,但我支持孩,只要他喜歡,成績不掉下來,我都會鼓勵他,除非他自己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