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高的孩子說話都晚嗎?

春春的天天


智商高的孩子說話都晚嗎?樓主你好,謝謝您提出的問題。我的ID是:小小小畫家,歡迎大家關注我,專注於育兒領域信息的分享,每天分享一些育兒領域的信息。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幫助,謝謝。


首先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沒有絕對的。

我們的語言作為人類區別於動物最大的功能特徵,而且這個特徵格外受到寶寶父母的關注,當我們的孩子發出第一聲媽或爸的時候,我們作為父母,坑定會感到興奮並且幸福感油然而生,而這個一般都是在寶寶8個月以後,有早有晚。我認為語言的轉變過程和肢體運動發育過程不太一樣,是有很大區別的。孩子的肢體運動發育一般有顯著的時間軸,三個月會翻身,六個月會坐,八個月學會爬,一歲時候學會走路,雖然每個個體雖有差異,但那也只是一點點,不會相差很多。而語言發育就非常不一樣了,我有些朋友的孩子,發育早的孩子在11個月或者一歲左右就可以說單個簡單的詞了,而晚一些孩子的可能到3,4歲還說不出一個字,這都是有實際案例的。然而就有人做了統計,妄下判斷,認為說話早的孩子聰明。其實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很多老一輩的,認為單純依靠說話早晚判定智力程度是非常片面的,語言只是我們人類智商的一部分。例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他就是直到4歲的時候才開始說話,可事實呢,他的智商無疑也是大家公認最高的。所以單憑說話的遲早就判斷孩子的智商,這是非常片面和沒有說服力的。

說話晚要警惕這兩點很多父母都有一個疑問,我要怎麼觀察才能知道我家寶寶說話晚是屬於正常發育現象呢還是病態的言語發展遲緩呢由於父母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父母的觀察有時候比醫生的觀察還要準確。

所以對於說話晚的寶寶,我們要仔細觀察以下兩點:

1.寶寶能否聽懂大人的話,能否按照父母的指令完成一些任務,比如把垃圾放到垃圾桶,把拖把拿過來,拿衛生紙擦嘴等,如果寶寶能聽懂,並且能按照父母的話照做,說明寶寶的聽力和理解能力發育很好,沒有問題;

2.寶寶是完全什麼都不會說,還是會說的很少,這點很重要,如果說任何音節比如爸爸媽媽寶寶等很簡單的一句都不會說,可能是孩子存在生理上的缺陷,如果說會說簡單的,說明至少生理上沒問題,只是說的少而已。根據以上兩點判斷,如果寶寶雖然說話晚,但能聽懂大人的話,會說簡單的一些音,那就沒必要太擔心,寶寶只是個體差而已,耐心的引導、等待,終會有語言能力大爆發的時候。



同樣在民間,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貴人語遲”出自《論語》,現在城市裡的很多孩子都是兩歲後才講話,雖然能聽懂大人講話,能理解父母的指令,但是任然守口如瓶,怎麼逗都不肯開口。也有很多老年人都說:“貴人語遲”是好現象,孩子將來一定聰明又富貴!但是對於大部分受過高等教育,具備科學育兒觀的年輕父母來說,感覺情況都不太樂觀,看著別人家孩子說話那麼溜,自家孩子怎麼還不捨得吭聲呢?“貴人語遲”,指的是凡貴人者,多是有思想,有涵養的人,不搶話、不多話,並非指寶寶說話晚就是貴人。但是至於流傳甚久的說話晚的孩子聰明智商高,在科學上也有專業的解釋,這種現象是一種天上的右腦思維強勢的寶寶,這種現象很個別也比較少見,就是孩子天生是右腦思維非常強勢的人,而語言是屬於左腦,所以右腦發達的人可能說話會相應晚一點,但這種差別不是太大。一般男孩語言中樞成熟相對較晚,所以早說話的多是女孩,但這種差別也不是太大,只是稍晚一點點而已。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沒有證據表明晚說話的人智商高。相反,不晚說話的孩子很可能有健康問題。這裡的我認為要提醒大家不要再以愛因斯坦為例。這隻會傷害人們。

如果一個孩子不能長時間說話,不要掉以輕心。現在有一種叫做“語言晚期兒童”的症狀非常流行。顧名思義,“遲到的孩子”是指說話慢的孩子。如果他們不注意並放手,那麼“遲到的孩子”會發展成“語言障礙”,這不是小事。


有很多臨床數據也表明,即使說話晚了的孩子學會了流暢地說話,他們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仍然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語言障礙,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說晚了確實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一個孩子長期拒絕說話,這與他的生活環境、父母的教育等有直接關係。如果父母努力認真引導孩子說話,這將很好地抑制這種“晚語”症狀的發生。

然而,我們家長都不需要太注意這一點。不同的孩子和不同的性別會導致早晚說話時間的不同。男孩比女孩說話晚是正常的。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科學的定義來判斷孩子“遲到”需要多長時間,所以父母平時只能稍微注意一下。---寶寶的語言正常發展指標---其實寶寶出生時的哇哇大哭,代表他第一次進入開始“說話”表達清晰了。開始,他是用舌頭、嘴唇、上顎和任何新長的牙齒來發出聲音,頭一兩個月是“哦”和“啊”,不久之後,就能咿咿呀呀了。

4—5個月大的時候,寶寶可能偶爾會蹦出第一聲“媽媽”或“爸爸”來,雖然肯定會讓你無比激動,但他還沒有真正把這些詞和你們聯繫起來。這要到他大約1歲左右才能做到。

6—9個月寶寶的會說的話更多了。當他喃喃自語或發音時,聽上去好像有意義了。這是因為他在使用跟你說話時類似的語調和語氣了。給寶寶讀書來鼓勵他的牙牙學語。12—17個月寶寶可以使用一兩個詞了,而且知道它們的含義。他甚至會練習變換聲調,在提問題時,把語調升高,比如寶寶想要人抱的時候說:‘抱不?’。他漸漸地意識到說話的重要性,以及語言在表達他的需要方面具備的強大力量。

1歲半—2歲的寶寶詞彙量可能已經多達200個了,其中很多都是名詞。

18—20個月之間,寶寶學習詞彙的速度為每天10個或更多。有的寶寶每一個半小時就能學會一個新詞,所以你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2歲半的寶寶開始會用“我”和“你”了。在兩三歲之間,寶寶的詞彙量會增加到300個詞。他能把名詞和動詞連在一起,造出雖然簡單但也完整的句子了。

3歲時,寶寶將能夠持續地談話,並根據談話對象來調整語調、說話模式、用詞等。


說話晚的寶寶如何引導?

1.培養好的語言品味每天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家長要每天固定一個時間,把寶寶抱在懷裡,一邊和他一起看圖畫書一邊念給他聽。這些規範化、具有韻律且優美的語言會在寶寶的大腦裡形成印象,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滲透,雖然寶寶不能完全理解意思,但能幫助寶寶逐步建立語言方面良好的品位。

2.父母不要太“善解人意”當寶寶想要某個玩具或者想吃某個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引導寶寶自己說,你想要什麼告訴媽媽,不要直接拿給他,那樣寶寶就會失去說話的慾望。


什麼情況需要擔憂?

萬一寶寶3歲了還無法理解一些最基本的指示性和建議性的話語,或是要求寶寶做一些十分簡單的事情時,寶寶表現得充滿驚訝。例如,你已經無數次給寶寶展示如何打開盒子,但他仍然不知道這個過程是如何做到的。這個時候則需要諮詢一下醫生了。最後,每個孩子都有他自身的發育密碼,每種技能都有自己完善的最佳時期,其實只要環境刺激得當,遵照孩子自身發展的順序發展,不論早晚都會發展成熟。晚一點的在後來的時間裡也很快會趕上早發育的。一個人聰明與否取決於後天的教養環境是否得當,每個孩子生下來就已經是天才了,各方面都有無限的潛能等著家長去發現和發掘,一個人的教育是綿延一生的,不是說早說話或者早走路就能決定將來的成功,在智力上也有很多大器晚成的人,當然也有少年英才,不管成才模式如何,他們都是處在良好的教養環境中憑著自己的努力成才的,所以儘量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教養環境,其餘的順其自然這樣才不會耽誤孩子的發展。


感謝大家的閱讀。我是:小小小畫家,歡迎大家關注我,專注於育兒領域信息的分享,每天分享一些育兒領域的信息。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幫助,謝謝。


小小說育兒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如果不是特殊原因的話,是沒有這個因果關係的。實際上,很多因素會導致孩子說話晚,比如爺爺奶奶帶孩子,就往往比父母帶孩子要晚1-2個月說話。

這對於後期孩子以及長大後的智商是沒什麼影響的。

智商有天生的部分,有後天學習的部分。

天生的部分有遺傳因素,也有孩子的飲食、營養等狀況。小時候注意母乳餵養,換輔食後注意增加維生素和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後天呢,主要靠孩子多去外界和別人家孩子接觸。多去接觸大自然。

老外們養孩子的習慣,往往還順帶養只大狗,這對於孩子性格的養成以及孩子的成長髮育都是有利的,各位年輕爸媽不妨嘗試下。

最後孩子可以多給TA聽聽音樂、英文、唐詩等,有助於開口。父母陪伴的時間也要儘量足。

如果覺得有用,您就給點個贊、粉個好友唄。

大約花費0.3KB的流量,哈哈哈哈哈。

畢竟,我辣麼萌~


不哈韓的小韓


小孩子說話晚不要慌,正確引導才是關鍵!

一般來說,小孩子一到兩歲就可以學會說簡單的詞句了,畢竟三四歲也要開始讀幼兒園,基本上都能跟其他小朋友溝通了。


但是我有一個堂弟到了兩三歲都還沒學會講話,就連簡單的詞彙也不會說,可把我大姨一家人著急壞了,怎麼教他也不會開口說話,畢竟別的孩子都順其自然學會說話了,就他是個特例。


不過呢,堂弟智力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他從小動手能力就比其他孩子強,把一個壞掉的鬧鐘給他玩,他會拆散了再重新正確安裝回來,咱們停在停車場的車他也能快速跑到車前面站著等我們。


所以智力並沒有跟不上,只是就不會說話這個問題給他做了個母語潛能方面的基因檢測,還好結果是主動溝通傾向比的小孩差些,專家也給了我們一些建議,也讓家裡人不必太擔心,還是有希望通過引導慢慢轉變的。

在他上了幼兒園挺長一段時間之後,慢慢也學會說話了,雖然還是很少說話,但進步還是明顯的,現在跟大家分享一下讓堂弟學會說話的成長過程,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1)並不能操之過急,越是著急逼他說話,他自己也越是自卑,我們也越是亂了陣腳。從簡單詞彙開始帶領他說話,讓他開始模仿。


(2)一開始他就算學會了說話,也不愛出聲,在他說話的時候,多給他鼓勵和表揚,給他提一些簡單的並且他也感興趣的問題,在一些特定場景提示他“現在應該說什麼啊?”之類的話,他下次才會記得應該主動說什麼話。


(3)他上學回到家,我們一般會問他今天吃了什麼午餐或者是有什麼開心的事嗎?最好不要問今天在幼兒園過得怎麼樣,他會覺得這樣的問題難以回答,也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回答,就越發抗拒跟人溝通了。


(4)他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不要直接看到伸手就給他,問一下他“你要什麼東西呀?為什麼想要呀?”不然他會覺得索要並不需要語言。


(5)堂弟因為不愛說話,所以在班裡也是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待著那種,所以有些小朋友就會欺負他,有次回到家發現他膝蓋黑了一塊,他也不主動說,我們問他,他才說出來,要教會他下次有這樣的事回家就要說,不然小朋友還會繼續欺負他。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關注孩子身上一些傷痕,不要以為那是他自己不小心弄到的。


後來堂弟也逐漸說話比較連貫和主動了,我們也在努力讓他更加喜歡和主動跟我們溝通。


Kkkkkkkkg21


雖然以前總聽老人說“貴人語遲”,但我想這個應該是安慰人心的一句好話吧,畢竟孩子說話晚作為家長肯定是著急的。其實,孩子智商高和低跟說話的早晚是沒有聯繫的,智商高是基因、後天的培養、孩子的努力一起才能實現的,在孩子學說話階段是看不出來的。


每個孩子都是個體,他們說話有早有晚,就跟孩子學走路一個道路,有的早有的晚。我們小區有個男孩子一歲的時候只會叫媽媽,爸爸就不會叫,到了一歲半了說話還是不清晰的,除了他媽媽,其他人聽不懂他在說什麼。但是這個孩子也沒顯的特別聰明和愚鈍,只是比普通男孩子調皮,好動而已。

一般來說,一歲半的孩子開始認真的學習語言了,看繪本的時候能夠簡單的叫出小動物和其它事物的名稱,能夠簡單說出4-5個詞彙連在一起的句子。還能在家長指示下和別人說“再見”“拜拜”。對於家裡有說話比較晚的孩子,作為家長和寶寶說話的時候,一定要面對面,儘量地靠近寶寶,讓寶寶看清楚媽媽的表情和口型,然後語速放慢一些,聲調高些,這樣比較會增加寶寶對學說話的吸引力。

寶寶說話晚和高智商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家長們也不要因為寶寶說話晚就著急擔心,孩子只要有正常引導說話,聽多了自然就能清晰正確的說話。


文海話育兒


別拿個例來以偏概全,都在說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有幾個?如果都是愛因斯坦,那也就不稀奇了,你們也就不說智商高了,因為大家都一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規律,說話遲如果只是比平均水平晚一點,那屬於正常。但是也有是因為疾病所以開口遲。你還一心想著貴人語遲,我家寶聰明就耽誤病情了。還是要去醫院檢查一下比較安心


8青仔


我是兒科醫生魚小南,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一般來說,智商可以去醫院檢測,有2種:

1、篩查性測試。相對比較簡單、快速、經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篩查出寶寶有沒有發育或智力方面的問題。

目前我國普遍採用丹佛智能篩選測驗,能在早期及時發現寶寶有沒有腦癱等神經系統疾病。

2、診斷性測驗。需要專門訓練的專業人員來做。

爸媽可以通過這5類情況觀察寶寶的發育情況,來判斷寶寶的智商情況:

1、 大運動、精細動作、適應能力、語言能力、社交能力。

2、 就語言能力而言,寶寶發育正常、智商高的標準是1個月時喉嚨裡能發出輕微聲音,4個月時會咿咿呀呀,7個月時會無意識喊爸媽、聽到自己名字時也會有反應,10-12個月時會說歡迎、再見以及有意識喊爸爸、媽媽。18個月時會說單字,24個月時會唱兩句兒歌,36個月時會說連貫的長句子。

所以,並不是說越晚說話智商就越高。

今日頭條年度優秀自媒體品牌、頭條健康金處方作者,年度健康頭條號。


兒科醫生魚小南


智商高的孩子說話都晚嗎?

在生活中,有的寶寶很大了還不會說話,老人家就會說:“沒事,貴人語遲。”說這類孩子往往比較聰明,日後更有大作為,再說,愛因斯坦五歲才會說話呢。這也讓許多心急的父母放心了不少。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其實,愛因斯坦並不是五歲才會說話的,在《一路投奔奇蹟》這本愛因斯坦傳中,提到了愛因斯坦在兩歲半的時候,他妹妹出生,他就已經說出這樣的話:“她就是我的新玩具嗎?它的輪子在哪兒呢?沒輪子我怎麼玩啊?”

你看,愛因斯坦在兩歲多的時候,就已經會說很複雜的句子了,那麼,他說單字的時間肯定更早,我們就不要再讓他老人家繼續蒙受不白之冤了。

事實上,孩子說話早晚和他聰不聰明,沒有任何關係。但是,如果寶寶兩歲還不會說話,我們就會判斷他為語言發育遲緩。

寶寶為什麼說話晚?

1、缺乏交流

很多爸爸媽媽外出打工,和寶寶接觸的少。孩子平時是交給爺爺奶奶帶,爺爺奶奶一般只負責寶寶的吃喝拉撒睡,對於交流方面很多時候做得不到位,導致寶寶和人的交流意識不強,說話就會比較晚。

2、寶寶性格內向

寶寶性格比較內向就不願意說話,這種情況下說話可能會比較晚。

3、生理原因

有些寶寶聽力有問題或者發聲器官不正常的話,比如寶寶有聽力障礙或舌頭異常短,都會影響語言的發展。

4、自閉症

寶寶如果患有自閉症,可能會不怎麼說話,說話的時間也會比較晚。

5、有多種語音環境的家庭

有些家庭成員多,語言又多樣,大家哄寶寶的時候各說各話,普通話、各地方言齊聚一堂,寶寶聽了都頭大了,不知該學哪個,乾脆不說了。

如何訓練寶寶說話?

1、多和寶寶交流。

2、鼓勵寶寶多去模仿。

3、讓寶寶多多表達自己的想法。

4、家庭有多種需要環境的,先讓寶寶學一樣語言,這樣寶寶學習語言的負擔會更輕一些。

5、如果寶寶一直都不會說話,那就需要及早去看醫生了。


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


小區裡的男孩軒軒已經滿2歲了,但是說話有很大的問題,一句簡單的句子都說不清,經常一個字一個字的往外蹦。

相比起小區裡的同齡人,軒軒的語言能力確實差了很多,軒軒媽特別著急,一直在想是不是孩子智力有問題,說話才這麼晚?但老人又說“貴人語遲”,智商高的孩子才說話晚,到底哪種說法正確呢?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遇到過很多這樣的情況,一些孩子說話早,10個月就能開口叫爸爸媽媽;一些孩子說話晚,一歲多還不會叫爸爸媽媽。

其實,孩子的語言能力的高低,其實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的,比如遺傳、周圍環境、家人語言行為,具有個體差異性,單單因為孩子說話晚就扣上“智商高或智商低”的標籤是不科學的。

通常來講,女孩要比男孩更早開口說話,親子溝通較多的孩子開口講話要早於親子溝通少的,爸爸媽媽帶的孩子比老人帶的孩子要開口早。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想要孩子擁有一個好的未來,提高寶寶智力是很關健的,那麼,吃什麼提高寶寶智力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寶寶身體發育離不開均衡營養,寶寶的大腦發育需要的營養元素有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磷脂質、維生素、鈣、鐵等。在日常飲食中,我們要注意添加這些提高智力的營養,為寶寶的智力發育添動力。

推薦幾種提高智力發育的食物——

1.小米:小米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鈣、鐵、維生素B等營養成分,被人們稱為健腦主食。

2.雞蛋:雞蛋中含有較多的卵磷脂,可使腦中增加乙酰膽鹼的釋放,提高兒童的記憶力和接受能力。如果兒童每天早餐吃1-2個雞蛋,不僅可以強身健腦,還能使孩子在學習中精力旺盛。

3.蘇子油

蘇子油是含有α-亞麻酸最多的一種植物油,α-亞麻酸是“腦黃金”DHA的基礎物質,是構成胎兒智力、視力發育的必備營養素。如果準媽媽孕期充分補充α-亞麻酸,孩子的智商將能提升20%-30%,且寶寶視力發育也會更加成熟,後天形成近視的幾率將大大降低!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年版首次將 a-亞麻酸加入其中,推薦a-亞麻酸每日攝取量為1600-1800毫克。日常飲食中,a-亞麻酸主要來源於植物油和深海魚。其中蘇子油、核桃油中有豐富的a-亞麻酸,蘇子油的含量更是高達67%左右。

吃法:α-亞麻酸易氧化,不建議高溫烹煮,可直接滴在做好的菜中,營養豐富,也可與酸奶一起攪拌後食用,對胃也有促進消食作用。對於孕婦和3歲以上的寶寶,每天可以將5ml的蘇子油加入到100ml的酸奶中,攪拌食用。

4.魚類:魚肉含球蛋白、白蛋白及大量不飽和脂肪酸,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鐵及維生素等,適當攝取可增強和改善兒童的記憶力。但幼小的孩子食用時,注意別讓魚刺卡住了他的喉嚨。

5.蝦皮:蝦皮中含鈣量極為豐富,每100克含鈣約2000毫克。攝取充足的鈣可保證大腦處於最佳工作狀態,還可防止其他缺鈣引起的兒科疾病。兒童適量吃些蝦皮,對加強記憶力和防止軟骨病都有好處。

6.牛奶:每100克牛奶含蛋白質3.5克、鈣125毫克。牛奶中的鈣有調節神經、肌肉的興奮性功用。兒童每天早飯後喝一杯牛奶,有利於改善認知能力,保證大腦高效地工作。

7.蔥蒜:蔥蒜中都含有前列腺素A、蒜中還含有“蒜胺”,這種物質對大腦的益處比維生素B1還強許多倍。平時讓兒童多吃些蔥蒜,可使腦細胞的生長髮育更加活躍。

8.肝腎:動物的肝臟和腎臟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和糖脂質,並含有大量的膽鹼和鐵。膽鹼能改善大腦的記憶;鐵質供應充足,紅血球運輸氧氣,使思路更敏捷。

9.核桃:桃桃仁含40%-50%的不飽和脂肪酸,構成人腦細胞的物質中約有60%是不飽和脂肪酸。可以說,不飽和脂肪酸是大腦不可缺少的建築材料,兒童常吃核桃仁對大腦的健康發育很有好處。

10.大棗:大棗每100克含維生素C高達380-600毫克,被稱為天然維生素C丸。維生素C可使大腦功能敏銳,加強腦細胞蛋白質功能,促進腦細胞興奮。


採擷記憶裡的溫存


我的確知道一些智商高的孩子說話很晚,其中不乏歷史名人。

大家可能總會首先想到愛因斯坦,但實際上中國也有這樣的人物:他不是科學家,卻是一個全才,這就是明朝的王陽明。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他,就是不會打仗的書生不是一個好的哲學家。

王陽明是明朝罕見的非常懂軍事的讀書人。他對佛教、道教等三教九流都有很深入的研究。

可是這麼一個偉大的聖人,在他年幼的時候幾乎不怎麼說話。直到四五歲的時候,突然從嘴裡蹦出一句詩,立刻被家人驚為天才。

如果從科學的角度來講,其實像王陽明這些人小時候,一直在主動吸收和消化周圍的語言信息,只不過深度的消化需要時間,所以給人“大器晚成”的感覺。

當然反過來講,如果一些孩子能夠鸚鵡學舌,將大人講的話倒背如流,你會發現其實他們可能是聰明的面孔、笨肚腸。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還需要區分什麼是智慧,什麼是智商。智慧是智力的軟件,智商是智力的硬件。

那些遲遲不說話的孩子,可能具有的是更高的智慧,而那些早早說話的孩子,除了性格外向之外,智商可能也挺高。但說話是否早,和智商高低沒有絕對關係。

就像愛因斯坦那樣,也許他們說話很遲,可能是個性相對內向敏感,所以他們會花更多的時間理解大人們在說什麼。

但性格外向的孩子,更多的時候急於表現,於是就容易出現說話鸚鵡學舌的現象。不信你可以觀察一下,那些從小就口若懸河的孩子,說出來的東西,很少有值得大人深思的。

所以總的來說,智商是智力的一種表徵,而智力高的孩子,不一定說話都晚。這和孩子的性格是否外向,是否喜歡錶達,可能更有關係。


鎂客網


中國有一句俗語叫做"貴人語遲",意思是有出息的孩子往往講話比較慢。

而在電視劇裡,我們會發現高智商的角色好像往往都比較沉默寡言。

然而現實生活裡,這句話對於焦心的父母只能作為一種安慰,畢竟如果孩子說話比較慢,許多家長就會開始擔心,是不是孩子大腦發育水平沒跟上,甚至智商不夠呢?

其實不要瞎擔心,一般來說,每個孩子說話早晚都是不同的,大多數是一歲左右開始會說話,但有的孩子在七八月的時候就可以說單個的字、詞,到一週歲的時候就可以說簡單的句子,也有個別孩子雖然智力發育正常,但三四歲的時候才會說出完整的話。並且研究表明,大多數女孩子比男孩子要早說話。

從生理層面來說,孩子說話需要由肺部,聲帶還有舌頭等器官來發出聲音。除外,孩子還需要通過視覺來觀察和感知物和人的存在再學習學習如何用唇舌來發出聲音,否則發出的聲音只是無意義的音節罷了。

只有將各個感官經驗組織好,口腦能迅速相互反應,寶寶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說出有意義的詞句。這也是隨著孩子長大而變化的,因為在出生幾年後,孩子的大腦會快速增長直至變成原來的兩倍,活動量也越來越多,這些都會對孩子的能力產生影響。

孩子在1~2歲時一般發展兩種說話的類型,包括接收型和表達性。

接收型是指孩子在一歲左右的時候能夠對家長說的話做出反應,比如家長讓孩子喝水或者停止動作這一類的語言。

表達性的就是指孩子長到一歲半的時候能夠用簡單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說出"餓了,飯飯""渴了,水水"這樣的話表達自己的需要。再過兩三個月,往往能由短暫的詞組變成短句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如果到了倆歲仍然不能講話,父母就要密切關注並且帶去醫院檢查了。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是什麼?

1. 聽力受損:是影響寶寶語言發育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寶寶是依靠模仿大人發聲的,如果聽不見,他就無法給予自己正確的反饋;

2. 舌繫帶過短:影響了說話的動作;

3. 智力低下;

4. 缺乏模仿對象:曾經出現的"狼孩"事件,就足以證明一個語言環境對孩子的語言發育至關重要,如果寶寶長期生活在沉默寡言的世界裡,那麼他學會說話的時間點也會往後推移;

5. 孩子患有某些心理疾病,不願說話,如自閉症、語言發育遲緩

如果孩子說話遲緩怎麼辦?

1.父母要經常陪伴寶寶,多和寶寶進行語言交流擴展詞彙量,不要害羞大膽地作出誇張的口型,這樣寶寶在一開始才能看得真切。

2.日常生活中,父母最好保證語言環境統一,不要隨意切換中外或者方言模式。

3.和寶寶說話時抑揚頓挫,讓他明白如何掌握重點。

4.每天播放語言教育的歌曲或者詩歌,給寶寶塑造聽和說的環境。

5.不斷和寶寶重複相同的詞語,尤其是有實物的寶寶想要的物品,加強寶寶的印象。

孩子的智商和說話早晚沒有必然聯繫,語言發展只是大腦發育程度的一種呈現方式。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到四歲才能說話,因為說話晚還曾被別人當成傻瓜。動作、思維和社交之類都能作為智商的參考類目,家長別輕易就得出孩子"智商測試"的結果。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