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一年忙碌不停,為什麼收入依然很低?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老農說鄉村


小農經濟己跟不上時代潮流

農民很苦,土裡刨食,終年辛勞,收入無幾,為什麼?

時代在發展,社會生產力在飛速發展,生產方式有了突飛猛進。但我國農村遠遠跟不上形勢的發展。幾畝土地,主要靠人力耕作,終日辛勞,汗滴禾下土,春播秋收,解決溫飽嘗可,要走上小康很難。

要提高農業生產力,必須改變生產方式,出路只能是走現代化農業生產之路。科學種田,市場導向,多樣化種植,機械化大生產,發展規模化農業。

規模化農業的發展,瓶頸在土地制度改革上。家庭土地承包,小農經濟,小塊土地,缺乏現代化農業耕作技術素養,不能進行現代化農業生產。小塊土地也無法進行機械化大生產,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這些制約了農民的收入。

所以要提高農民收入,必須與時俱進的衝破制約農業發展的瓶頸,讓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培養現代化職業農民,進行科學種田。土地相對集中,發展專業農業合作社,由職業農民經營。農村走農工副商旅多業發展之路,讓農村富餘勞動力充分就業,增加收入。

新農村建設,改變環境是表,紮紮實實發展農業生產力才是本。現在不少地方捨本求末,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粉刷裝門面上,而不是投入到產業建設上,投入到農民培訓上,投入到農田改造上,投入到發展生產力上。所以農民實際得益很少,不能解決農民有長遠穩定收入問題,農村依然窮,農民依然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政治路線決定以後,幹部是決定因素。讓真正懂農業,熟悉農村,肯動腦,幹實事的幹部領導新農村建設。少些瞞上欺下的花架子工程,多辦些真正興農惠農的實事,長遠規劃,分步實施,建成五業興旺,環境優美,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讓億萬農民真正走上小康之路。











瀛洲青松


農民忙碌不停,為什麼收入很低,其主要原因應該出在:高投入低產出,像今年來講化肥,農藥,種子,柴汽油,人工,機耕,收割什麼價格都上漲,加上今年大旱,現在我們這裡一季粳稻也就是單季粳稻,從八角伍分至壹元零伍分不等,大家想想收入從那裡來,現講大戶,本人就是大戶,年產出近伍拾萬斤糧食,每畝今年全流程投入,近壹仟弍佰伍拾多元,而收入除去烘乾費,車費,人工等不足壹仟式佰元,大家想想本人今年收入可笑不可笑,除了汗水淚水,那就耗費了一年的生命資源。


用戶368595485463


糧食價格漲不上去就是限制農村農民的收入和種田的積極性,再不要將農村農民收入低的黑鍋背到農民身上!


一針見血491317514276


農民靠單幹,靠單打獨鬥,是不會有可觀的收入的。還是靠集體的力量,讓農民參與一些集體企業,發揮集體優勢,收入會大大提高,常言說,人多力量大,人心齊泰山移,團結就是力量。發展集體企業,壯大集體力量,是歷史的潮流,是形勢發展的必然。


用戶魯川


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實際上有多種因素,比較複雜。首先,改革開放後的84年、85年,我們也同安微小崗村一樣實行分田到戶,那時候老百姓(農民)種田的積極性非常高,儘管糧價不高,但種田依靠科技進步,推廣優質雜交稻,推廣化肥應用和植保措施,產量不斷創新,一年下來除完成上交提留外,手頭盈餘可養活一家子人,包括供孩子讀書。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受社會因素的影響,如孩子讀書、就醫、人情等大幅增加,再加上農業機械化的普及,人們種田雖然比過去輕鬆多了,但成本開支特別大,種田少的就難以應付家庭的各項開支了,一部分人轉型出去打工掙錢,儘管比較辛苦,但淨收入比種田划算。

若只種幾畝地,從年初春耕開始,備種子、化肥、農藥等等,田多田少,人都走不開,栽種、除草、打藥、看水一頭都不能馬虎,這樣忙忙碌碌,儘管年成好,收成高,但除其各項開支後也還是所剩無幾,這大慨就是農民一年忙碌不停,卻不能致富的原因吧!


用戶曠野


分田到戶後,農戶免交糧稅自種自得,收入相對可觀,保證了家庭溫飽,餘糧和農產品賣出賺點錢。因為農村土地碎片化,承包面積也有限,特別是南方農村每戶糧食收入很有限,趕不上打工開店擺攤等收入,才會引起許多人喧囂!

改革開放以來,農戶早已成為多種收入綜合體了!很多農戶家庭,家裡有種糧的,打工的,開店的,開作坊的,開加工廠的,擺菜攤肉攤和小商品攤的...總之五花八門各顯神通!

農戶不能杯葛糧價,糧食是每個國家穩定的"壓倉石″,國家要保證人人買得起吃得起,靠糧食發大財就會動搖國體,這點上農戶要有正確認識!農業是大進大出才能發大財,農村土地和河塘都分了,國家是保證農戶家家有口飯吃,因此農戶做不了過去大地主劉文彩!

目前農村蹣跚老人兒童和學生需要糧食,進城的農村人需要糧食,粗略估計有近六億農村人不種糧,糧食漲價同樣會衝擊農村人!

國家為了滿足供應大量進口糧食,我們農村人要正確認識這一點,不要杯葛國家進口糧食!不種糧的農村人要配合國家儘快流轉土地,讓農村土地整合實現機械化耕種,讓我們的土地都種上糧食!


雨花石284479641


農副產品不值錢,糧食價格低,水果蔬菜供大於求。還是季節性的,賣不出去就爛掉。只有打工,都是體力勞動也就是200元一天,有時不一定找到活。年底弄個沒外債就是富裕人家。農村家庭能有五萬存款算是富人,有部分家庭常年扛著債務!


蘭花不豔有奇香


實行聯產承包後,有將近十年,農民的收入還是很可觀的,甚至超過了工廠裡的工人。


這是因為廣大農民剛掙脫了計劃農業的桎梏,可以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種植農作物,除了必要的口糧田外,剩下大部分良田都用來種植利潤比較豐厚的經濟作物。

最主要的,還是當時人民幣的匯率高,造成農作物的價格高,1986年,一斤小麥的價格0.45元,玉米0.3元,這兩種農作物一年兩熟,畝產小麥600斤左右,玉米800斤左右,種糧食一畝毛收入大概500元。

一畝地產皮棉(脫籽棉)110多斤,一斤皮棉的平均價格是5.8元,種植一畝棉花能收入650元。

一家五口(兩個大人三個孩子)口糧田,責任田以及自留地統共有十畝多,一半種植糧食,另一半種棉花,留出2000斤小麥做口糧,交公糧國家給補貼,一年下來,種地能有5000元的毛收入,相當於一畝地的毛利潤500元。


當時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是3.2:1,當時農民一畝地有160美元的毛利潤,化肥用的是日本的尿素38元1袋。美國的磷酸二銨90多元一袋,農藥是法國羅素公司的敵殺死或者是溴氰菊酯。一瓶農藥300克,售價都在七八元左右。


雖然這些農資產品價格不菲,但效果很好,農民用起來都覺得物有所值,後來隨著人民幣逐漸貶值,這些進口的農資產品也慢慢漲價,但農民們採購這些進口產品依舊樂此不疲。

農民的好日子到1993年戛然而止,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一下子貶值到8.3:1,那些進口的農資產品,一下升值了好幾倍,而糧食和棉花的價格上漲十分有限,農民種地成了微利行業,如果遇到年景不好,甚至會虧的血本無歸。


花近高樓1


農田應該統一規劃,抽出一部分種田能手機械化種田,保證農田不撂荒,保證我們有足夠的糧食!打好以農業為基礎。農村剩餘勞動力去城市打工,兩者再進行收入平衡,最後制定一個合理的分配辦法。


春雨71676


農民終日勞動的的成果是農產品,農產品主要是糧食。糧食的價格低,農民的收入就少。如一畝小麥800斤,農民一人種三畝小麥,忙大半年才收2400斤,每斤1元,才收八2400元,去掉種子,化肥、種收等成本約1000元,只共純收八才1200元。還不如普通城市清潔工一個月約1500元工資多。這就是農民收入低的原因,也是農民工外出打工和農村土地撂荒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