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維新三傑”之鐵血宰相大久保利通

大久保利通是明治維新運動中又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他與略帶書卷氣息的西鄉以及奮發激進的木戶不同,為了達到資本主義改革的目的,他不惜用鐵血手腕來推行改革政策。在大久保利通的一生中,他用犀利的眼睛不斷學習、彌補自己以及當時正處於被侵犯危險中的日本的缺點和漏洞,為日本的資本主義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引領日本開拓出近代史的新篇章。


日本“維新三傑”之鐵血宰相大久保利通


薩摩藩的討幕小奇才

1830年8月,薩摩藩迎來了又一個悶熱而又潮溼的秋天。而鹿兒島下加治屋町的一個下級武士家庭裡也迎來了一個新生嬰兒,他就是大久保利通。這個家庭雖然不富裕,但生活卻是平和安穩的,父親大久保利世是一位開明藩士,外祖父是一位頗通海外事務的學者,大久保利通從小就深受兩位至親的影響,對政治很感興趣。

大久保利通自幼聰明勤奮,再加上父親和外祖父的關係,同西鄉一樣,他在17歲時便被任命為藩記錄所的助理,接受了藩主島津齊彬的開明思想影響。同時,他也是薩摩藩的青年先進組織——“精忠組”的核心人物。1849年,薩摩藩因藩主繼位人選的問題發生了騷亂,開明的島津齊彬一派失勢,大久保利通的父親受到了株連而被流放,大久保利通本人也被罷官。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全都壓到了大久保利通身上,因此也培養了他果斷、剛毅的性格。

後來隨著島津齊彬的再次上臺,大久保利通一家才得以團聚,並且都各復其職。島津齊彬在藩內推行開明政治,大久保利通在這些活動中積累了大量殖產興業、開化富國的政治經驗,為以後開展明治維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857年,幕府大老井伊直弼上臺,進而在日本全國實行鎮壓異己的“安政大獄”活動。受這次運動的影響,大久保利通開始明白,幕府統治是必須被推翻的。此後,大久保利通開始積極地參加“尊王攘夷”運動,並漸漸成為了薩摩藩倒幕運動中的風雲人物。

大久保利通藉助薩摩藩的力量和基礎,逐漸走上了中央政界舞臺,並和齊彬之弟島津久光轉向了割據倒幕派方向,計劃以天皇為後盾,逐步撤銷德川慶喜的職務,消釋其權力。基於這樣的基礎,1862年,島津久光和大久保利通率薩摩藩兵一千人進京,向朝廷施加壓力,這樣的軍事行動在德川幕府時代尚未有過。在大久保利通進京的過程中,“尊王攘夷”激進派的有馬新七等人準備趁機襲擊佐幕派公卿,從而激化了矛盾。大久保利通得知後,斷然派薩摩藩兵殺死了有馬等人,這就是有名的“寺田屋事件”。

從這件事情中,我們看到了大久保利通的冷酷手段,為了取得更大局勢的勝利,他不惜向早年的政治夥伴開刀,預示著以後維新派改革中他所施行的鐵腕政策。

日本“維新三傑”之鐵血宰相大久保利通

維新中的冷峻殺手

在倒幕派的極力打擊下,幕府很快潰不成軍,大久保利通也因為“寺田屋事件”而名聲大振,從此活躍於京都政界。而後,他在西鄉、木戶、久光等一群革命志士的協同下,一舉推翻了統治日本近三百年的德川幕府政權,成立了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新政府,並取得了戊辰戰爭的勝利。

內戰結束後,維新派完全掌握了國家的政權,在這種情況下,大久保利通開始將注意力轉向內政建設。大久保利通心中非常清楚,日本要發展,必須要在推翻幕府統治之後進行改革,不削弱地方勢力,新生的明治政府是得不到鞏固的。於是,他先利用天皇的名義,遷都江戶,並將其改名東京,從而消除了幕府殘餘在東京的政治力量。

遷都之後,1869年~1871年間,明治政府在大久保、木戶、西鄉等具有先進思想的武士的倡導下,提出並完成了“奉還版籍”和“廢藩置縣”的大業,初步從政治上削除了諸藩的割據勢力。而大久保等人在攘夷的過程中,也深切地感受到西方生產力的先進。所以在明治維新的過程中,他帶頭以國家的名義組織考察團赴歐美地區同歐美國家談判修改條約,同時通過對歐美的考察來探討新政府的治國方略。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改變制度他們已經基本完成了,但是這個制度要怎樣走下去,並且保證它順利地發展,就是個太難的問題了。於是1871年底,以巖倉為特命全權大使、大久保等人為副使的大型使節團開始巡訪歐美,這在當時世界上簡直是個空前的壯舉。

在這次考察過程中,大久保一行人專心致力於考察各大國的情況以及各大國之間的關係。為此,他們還專程拜訪了德國首相俾斯麥和德軍統帥毛奇。大久保對這位德國首相的鐵血政策佩服得五體投地,認為“要重新經營國家不能不像他那樣辦”。就在大久保等人出國考察的這段時間裡,日本國內由於推行改革,極大地損害了藩主們的利益,各藩閥派系勢力與中央政權的爭奪加劇了,並且還爆發了“徵韓論”等軍事擴張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大久保作為新政府維新的核心人物不得不提前回國,但這次考察讓他以及一批日本青年對日本和整個世界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回國後的大久保立刻投入到了國內軍事擴張問題的大爭論中。他主張“內治優先”、“整頓國政,富國文明之進步,乃燃眉之課題。”在兩派激烈爭論的過程中,大久保面對激昂的主戰派,不得不再次利用“王政復古”時使用過的手法,弄到一份赦旨,利用天皇權威,讓巖倉代理太政大臣。這一招奠定了內治派的勝利,也導致了西鄉等主戰派的下野,實質上形成了一場政爭,史稱“明治六年的十月政變”。

日本“維新三傑”之鐵血宰相大久保利通

大久保與鐵血政策

在“十月政變”中取得完全勝利的大久保很快建立起了以自己為內務卿、三條實美為太政大臣、巖倉具視為右大臣的專政體制,其實質是大久保政權。在這個專制政權的統治下,大久保運用一切手段大力推行“殖產興業”、“文明開化”政策,希望把日本建成像英國那樣以工業為國家命脈的國家。因此,他大力發展海運與工業,重視礦產資源的開發和交通運輸建設,他認為煤和鐵是製作業興盛的動力。

在土地方面,大久保政權繼續推行地稅改革,並從1876年開始強力推行“秩祿處分”,公佈“金祿公債發行條例”。同時又採取了引進良種、改良農具等促進農牧業發展的措施,從根本上瓦解了舊的封建武士階級,促進了日本資本的原始積累。

在文明開化方面,大久保也做出了傑出貢獻。他是日本政府高層管理者中第一個剪短長髮出朝晉謁天皇的人,這個舉動讓群臣大為驚駭,後來引起了日本朝野的短髮改革。1875年,隨著日本自由民權運動的發展,大久保親自出席了大阪會議,並與木戶孝允、坂垣退助等達成協議,為日本立憲體制的建立鋪平了道路。

大久保就是這樣用他冷酷的鐵血政策,與維新志士一起逐步完成了19世紀日本歷史上最為著名的一次改革,並且使日本在“十月政變”後五年的時間內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他的專制統治也引起了人民極大的不滿,最終導致1878年5月14日,這位正值48歲壯年的日本“鐵血宰相”,被不滿的士族刺殺於東京曲町清谷。

縱觀大久保這一生,雖然他的專制統治和鐵血手腕讓人深為憤恨,但終不失為一名傑出的改革家。他所推行的“殖產興業”、“文明開化”等政策,為日本資本主義近代化發展開闢了一條通途,因此大久保利通被列為“維新三傑”之一。

日本“維新三傑”之鐵血宰相大久保利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