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若走投無路,就放他去菜市場

古龍有話說得特別接地氣——

一個人若走投無路,就放他去菜市場。

一個人若走投無路,就放他去菜市場

善以舌尖之味講中國之事的陳曉卿曾說,一個城市的味道在於菜市場。

上溯文壇畫壇的諸豪,愛逛菜市的如齊白石、季羨林等人,去了那兒不過是到那兒等著食客與鋪子主人間的閒聊,一邊兒聽著食客與鋪子主人間的對談,一邊兒挑挑揀揀地暗自擇掉了萵筍葉子裡最蔫兒的一片,丟過去給了小販。

“好多(錢)?”

他們當然不會操一口重慶方言,但並不妨礙這成為我對菜市場的合理想象。

一個人若走投無路,就放他去菜市場


人生一菜

我有個小姐妹,聽聞我興致盎然地要去重慶最大的菜市場遛彎兒,恨不得馬上從廣東飛回來。

“菜市場也太好逛了吧!”

她在移動通訊另一端發出這樣的感慨。

一個人若走投無路,就放他去菜市場

廣東也有太多的菜市場,只不過對於才去了不到一年的她來說,語言不通大概會成為她去菜市場尋找安全感的最大阻礙。

至於為什麼能從菜市場這樣混雜著各種氣味的地方找到切實的安全感,我把它歸咎於一種“確信”。

一個人若走投無路,就放他去菜市場

年前火了一部名為《人生一串》的紀錄片,講的是市井之間的炭烤夜生活。

隔著屏幕而來的孜然香氣,混著辣椒麵兒的口感,在無數個週三的夜晚撩撥起食客們躁動的情緒。

一個人若走投無路,就放他去菜市場

從某個角度來說,菜市場作為炭烤夜生活的原材料集散地,雖無煙火,卻更具有煙火氣息。

而煙火氣,實則是帶來這種“確信”的主要原因。

巧在冬至日這天,我去了學田灣大陽溝菜市場,可能因為天冷也可能因為剛過了早市的趟,兩層的菜市場顯得人跡寥寥。

一個人若走投無路,就放他去菜市場

二樓蔬菜市場的攤主們彷彿帶著一種薛定諤的熱情——隨緣買賣,但只要你開口,我有我有全都有。

一個人若走投無路,就放他去菜市場

這和我印象裡的菜市場稍微有那麼些出入,記憶裡提著編籃跟外婆一起逛菜市的時候總是會被南來北往的招呼聲淹沒。
“豌豆尖(dian-er)很新鮮(xuan),妹兒買回去煮羊肉湯鍋兒撒!”

剛這麼想著就被一個阿姨這樣招呼道。

一個人若走投無路,就放他去菜市場

我在二層的菜市轉了幾圈覺得自己在其中實在顯得突兀,又著實禁不住青翠欲滴的菜苗苗們的視覺誘惑。

在跟一個阿姨買了一把油菜頭之後,我提溜著塑料口袋下到了一樓的肉市。


斷層青年的菜籃子

突兀是個必然,到這兒來的客人,小到不足4歲,大到耄耋之年,獨獨斷層了二十好幾的這一波青年。

“誰二十好幾的時候願意早起啊。”

站在一旁暗中觀察了我許久,終於找準時機在我和滷味店老闆娘聊天時插入話題的大叔開了口,“(來)這裡最小的都30咯。”

一個人若走投無路,就放他去菜市場

這我倒不置可否。

他說的是具有購買力的顧客,我想的是泛而談之的看客。

一個人若走投無路,就放他去菜市場

滷味店的老闆娘跟我說,市場上兩三點就有人到了。

來得最晚的是賣半成品的那些,大概九十點鐘的樣子,賣到正午就差不多收攤了,等下午再進場賣一次,一天差不多就得了。

一個人若走投無路,就放他去菜市場

我細一琢磨,這個時間對於普遍年輕人來說確實不太友好,但又架不住總有那麼一些時候想找個地方回味回味簡單快樂的童年。

這跟去超市偷摸著捏方便麵是一個道理,只不過不損人還利己。

一個人若走投無路,就放他去菜市場

就講起超級市場,我跟大叔說,其實超市跟菜市場是兩種逛法,乾淨敞亮的地方逛久了總還是覺得有些生冷。

大叔搖著腦袋反駁說:“現在是真來買菜的也不多了,大部分(顧客)還都是走批發,超市還是方便很多撒。

一個人若走投無路,就放他去菜市場

錢鍾書講,“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我覺得不止是婚姻,菜市場也是一樣。

大叔想走出去,我琢磨著啥時候逛進來

一個人若走投無路,就放他去菜市場

但說到底,甭管你是多厲害的人,等到了菜市場去跟人為了一毛三分計較起來,才好像能摸到點兒人間真實。

說到底,逛菜市場大概就跟數一把一毛錢的紙幣一樣,本質上並沒有什麼變化,但心裡卻會因此感到小小的滿足。

這個體驗,確實是超級市場沒辦法提供給你的。



菜市場的日與夜

菜市場的夜晚是屬於第二天凌晨的

滷味店的老闆娘跟我說,這裡最晚在傍晚七八點鐘就關閉了,留一些零零散散賣熟食的,但也聊勝於無了。

一個人若走投無路,就放他去菜市場

我想要呆到晚市看看收場的計劃直接落空,只好順勢靠在人家店門口跟老闆娘瞎聊起來。

老闆娘說,其實也沒吹得那麼玄乎,她在這兒擺鋪子也快10年了,這個市場要不是合併了學田灣和大陽溝的兩個市場,不至於這麼大的

一個人若走投無路,就放他去菜市場

可不管大小,菜市場總歸是能同時佔據人記憶裡的一部分,包含但不限於日與夜。

畢竟跟小面一樣,菜市場也不會出現在離居民區太遠的地方。

每個人最喜歡和最常去的那個,也一定會是樓下的那個。

一個人若走投無路,就放他去菜市場

鼻腔裡充斥著滷味的馥郁、腐乳的鮮香、生鮮的腥臭、青菜的清新,以及川渝菜市場家家不同的辣。

我跟老闆娘從記憶裡的菜市場,說到跨坐長板凳上剝黃鱔的攤販,到偷偷擇掉爛菜葉子再上稱的顧客,又到早晚可見的竹編大背篼……

一個人若走投無路,就放他去菜市場

這些東西匯聚成的“確信”可能正是古龍先生話裡話外那份,能於關鍵時刻救人一命的東西。

假如你對生活失去希望,一定要去最近的菜市場實實在在地逛一逛。

那些攪和在一起並不好聞的味道,能提醒你周遭的一切都是真實且鮮活的。

一個人若走投無路,就放他去菜市場

一個人把一種味道用語言文字形容得再是天花亂墜,把一個場景用視頻圖片表達得再貼近生活,它終究沒有親身去體驗來得有溫度。

而溫度,才是生活的真實。

一個人若走投無路,就放他去菜市場

在離開學田灣大陽溝菜市場前,我無意中瞥見了這樣的一個區域。

它賣著最為平常的豬肉,卻籠罩在具有未來科技感的賽博朋克色系的光線之中。

大概和返潮的上世紀80年代復古風一樣,菜市場也是一個永遠保持自己風格,卻永遠不會落伍的存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