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对芋头培土除侧芽?

黄晓红果果


乡村新雨解答:芋头,粮菜兼食,营养丰富,口感好,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农谚:“芋头不培,等于不种”,培土是芋头种植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一句话概括:给芋头培土除侧芽,最终目的就是最大化提高母芋产量,增加经济收益。

芋头在我国根据气候和栽培环境等条件主要,分为华南区、华中区、华北区3个栽培区域。华南区主要包括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和台湾,芋头可以露地越冬。栽植芋头可在2—5月播种,9月以后随时上市供应。华中区包括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四川、江苏和安徽南部,芋头的栽培可分为冬春茬、春茬、春夏茬、夏茬等4茬,一般都在初霜来临前收获。华北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中南部等,芋头的栽培分为春茬和夏茬2茬。

芋头又名芋、毛芋、芋艿等,古名蹲鸱,属天南星科芋,多年生单子叶草本湿生植物,在我国一般都作为1年生蔬菜栽培;芋头原产于中国、印度、马来半岛等热带沼泽地区。芋头在我国的栽培有文字记载的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见于司马迁的著作《史记》:“抿山之下,野有蹲鸱,至死不饥。”明朝时期的《便民图纂》中记载:“芋之种,须拣圆长尖白者,就屋南檐下出埋肥地,待苗发三四叶,于五月间择近水肥地移载,其棵行与种稻同,或用河泥,或用灰粪烂草壅培。旱则浇水,有草助锄之。若种旱芋,亦宜肥地。”

我国古代栽培芋头已选育出很多品种,仅《广志》上记载的就有白果芋、青边芋、君子芋、长味芋、九面芋、黄芋、象芋、蔓芋、鸡子芋、旁巨芋等多种。目前,在我国地区广为栽种的地方品种主要有:

红芋又称红芽芋,含淀粉较多,品质优。鲜芋食用,也可干制。

白芋又称白芽芋,芽为白色,叶柄为绿色,其他形态基本同红芋。白芋与红芋的芋头因不易煮烂而很少被人直接食用,一般是将其捣烂制成芋锞等熟制品。直接食用的则是发生第一次分蘖形成的小球茎的“孑芋”,这就是在超市里常见的约鸡蛋大小的子芋。

九头芋又称狗爪芋,母芋与子芋丛生,子芋稍多,肉质滑,味淡,熟食和晒干作药用。

槟榔芋广西著名传统农特产品,也称之为荔浦芋,肉白色,有咖啡色斑纹。母芋大,子芋长卵形。淀粉含量高,香味浓,故又名香芋槟榔芋是芋头中的上上品,其芋头可以直接食用。

江西芋的优良品种是牛脚乌芋头,又名迟芋,是江西省宜春市的名产。子芋长圆形。该品种含淀粉多,略带甜味,品质优良。

生长时期 

芋头为一年生栽培,利用球茎来繁殖后代,在大田生长过程中可分为出苗期、幼苗期、叶和球茎并长期、球茎盛长期、休眠期5个时期。适当了解植株生长规律,可以“知己知彼”,种出好产品。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出苗期:播种至第一片叶露出地面2厘米为出苗期。种芋可产生4~8条根,并已分化出4~5个幼叶,基本属于自养阶段。

幼苗期:出苗至第五片叶伸出为幼苗期。茎基部开始膨大,逐渐形成母芋,到第五片叶伸出时,母芋可达其鲜重的28%,并可分化形成4~6个子芋。但因尚未形成强大的根系,加之前期温度偏低,植株生长缓慢。

叶和球茎并长期:这一时期又可称为旺盛生长期,时间从第五片叶伸出至叶片全部伸出。此阶段共长出7~8个叶片,母芋、子芋迅速膨大,孙芋、曾孙芋的个数已定,历时40~50天。球茎分化、膨大与叶片生长并时。,是芋一生中生长最旺盛的阶段。

球茎盛长期:叶片全部伸出至收获为球茎盛长期。此期的主要特点是母芋和子芋进一步膨大,含水量逐渐下降,叶片内的同化物开始向球茎中转移。此期经历60天左右。

休眠期:收获贮藏后,块茎顶芽保持休眠状态。

第一次培土

“小暑小壅,大暑大壅”,分次培土壅根,对芋头的球茎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若不培土壅根会影响根系生长,子芋长成分蘖消耗养分,影响产量的提高。第一次培土在株高30厘米左右时进行;早熟芋多在6月中、下旬,晚熟芋多在7月初结合中耕,将垄沟拉平,使土壤覆盖于植株基部。第一次培土不宜过厚,否则会妨碍根系呼吸,并使叶柄伸长,降低品质。

培土应在土壤水分适中时进行,便于操作,培土的泥土要细碎,培土要均匀,以使子芋正常膨大。培土时会损伤部分根系,培土后可窨灌1次水,促使其正常生长发育。水芋结合追肥,壅土培根,即将栽植行间泥土壅培到栽植行上,形成以植株为中心的一行行小高垄。壅土可以促进不定根的发生,抑制分囊芽的萌发生长,保证养分集中向球茎供应,水芋在追肥和壅土时,先将田水放浅或放干,待壅土后再恢复水层。

培土及除侧芽

在幼苗期结合追肥,中耕除草和暖地。幼苗期结束时,6月份地上部迅速生长,母芋迅速膨大,子芋和孙芋开始形成时开始培土,每2周左右培土一次,厚约5—7厘米共4次,结合中耕除草进行。每次培土,应使四周均匀芋形才端正。因为子芋生长于母芋中下部,孙芋生长于子芋中上部,子芋和孙芋都有向上生长的习性

,若任其自然生长,新芋顶芽易抽叶片,或芋露出土面,经风吹、日晒和雨淋等恶劣气候的影响,导致芋形变长,色变绿,品质下降,产量降低。

“深裁芋子,浅栽苕(甘薯)”,培土的目的在于抑制子芋、孙芋的顶芽萌发及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使芋充分肥大,并发大量不定根,增进吸收和抗旱能力,也可调节温湿度。多子芋除侧芽,主要在于,子芋顶芽易萌发出土,使子芋瘦长,若发现子芋芽或叶,可结合中耕先将叶及芽折倒,再将土培上掩埋。值得一提的是:多头芋多为丛生,侧芽发达,萌蘖生长起来能增加同化面积,提高球茎产量,所以不必除其侧芽。

从芋的分蘖分球规律可得出 :对芋头适宜的生长期越长,分球愈多,叶数及叶面积也愈大。因此,可以获得单株的最高产量。再通过合理密植,可获得单位面积上的最高产量。而球茎的发生与叶的发生和生长有紧密关系。但各地生长期的长短不同,有着各自的叶面积指数。所以,亦不应让芋头长期分球发叶,而要有一定的控制。培土、除蘖就是控制叶面积,促进球茎膨大的重要技术措施。

子芋作种芋培土方法

生产上一般用子芋作种芋的较多。芋头根是肉质根,不耐高温,子芋的萌发和膨大须有一定的压力才能充分生长,直播子芋芽眼朝上栽后盖堆肥或细土,厚度以盖没种芋而芽微露为度,覆盖太深,芽细长变弱,覆土太薄影响发根(芽眼朝下)。培土厚度以 为宜。第一次培土用钉钯或锄头浅锄土壤,捞上细土壅到根部,以后发现分蘖露地面要及时加高培土厚度,压没分蘖,,减少养分消耗。水芋培土一般在8月上旬进行,在部分子芋抽出嫩芽时,将田水排干,7月中旬铺在田面的稻草,将每一株的叶柄基部包裹起来,草外壅泥,堆成高 、直径 的泥坝,壅泥后将田水引入,堵住进水口和出水口,然后追肥,使其与田慢慢晒干,以后再灌水。

培土的效果

芋头的子芋和孙芋是从母芋的中下部发生的,因为母芋、子芋、孙芋等会不断增加茎节,向上生长,如果新芋生出叶片露出土面,就会变长发绿,无谓消耗养分,降低球茎品质,所以要定期适时进行培土。培土不仅可以促进不定根的发生,提高植株的抗旱力,抑制顶芽的生长;而且在较低的温度和湿润的环境中,培土有利于芋头球茎的发育膨大。培土一般在6月份地上部迅速生长、母芋迅速膨大、子芋和孙芋等开始形成时开始培土,每2周左右培土一次,厚约5—7厘米共4次,每次均可结合中耕除草追肥进行,培土要保持植株四周土壤分布均匀,确保芋形端正。广西等地栽植芋头时只在大暑期间进行1次培土,培土厚度约15—20厘米。多子芋在培土前要先将叶簇折倒再行培土。

田间管理主要技术


水肥一体化

种植芋头应选择肥沃、保水力强的地方。水芋适于在水中生长,一般在水田、低洼地或水沟栽培;旱芋虽可生长于旱地,但适宜种植于潮湿的地方。芋头忌连作,一般实行3年以上轮作,最少3年轮种一次。芋头根系分布较深,播种前芋头地应深翻暴晒,使土壤松软透气、含热量多。

旱芋在幼苗第1片叶展开时进行深中耕,并且每亩追施腐熟人粪尿1000公斤。当芋头株高约50厘米,长出3—4片叶时进行第2次中耕,并且每亩追施饼肥50公斤或人粪尿1500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肥料要施入行间,当芋头株高达到l米左右,植株封行时可以进行第3次追肥,每亩施入腐熟人粪尿2000—2500公斤、硫酸钾20公斤,以促进芋头球茎中淀粉的形成和积累,提高芋头的产量和品质,

植株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大,应多次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季还要注意排水防涝。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畦面铺设堆草的方法保湿降温,铺草也可促进旱芋球茎的发育。旱芋生长后期浇水适当减少,维持土壤不干为宜。

水芋在定植10天后植株已经成活,这时可以将田中的水放千进行晒田,也叫烤田,同时可以将杂干草踩入田中以提高七温,促进根系生长。晒田旨追施第1次肥,每卤追施腐熟人粪尿1000公斤。然后灌水,保持田间水深15—20厘米;经过15—20天进行第2次追肥,每亩追施饼肥50公斤或人粪尿1500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追肥前也要放干田水,追肥培土后再灌水,保持田间水深5—6厘米。再经过15—20天后进行第3次追肥,每亩施入腐熟人粪尿2000—2500公斤,硫酸钾20公斤,迫肥后培土并灌水15厘米左右深。水芋除了在晒田、追肥、培上之外,栽培田间要一直保持积水。在气候炎热的7、8月份还要适当增加田水深度,降低地温,促进芋头球茎的发育膨大。在9月上中旬后就应断水,只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即可,一直到收获。

在株高1米,封行前进行第三次追肥,每亩施人粪尿2 000~2 500千克,再覆盖焦泥灰1000~5 000千克,并加施钾肥,以促进淀粉积累,提高品质与产量。结合追肥进行中耕除草和培土,氮、磷、钾三要素在芋头体内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因此,芋头对氮、磷、钾的需求有一定的比例。也就是说,钾肥的肥效,需要氮磷配合,氮、磷也同样如此。东北地区土壤含氮、钾较高,需适当少施钾肥,南方土壤含钾较少需适当多施。在旺盛生长期培土成垄,可追施腐熟的人粪尿或饼肥等长效肥料,并配合磷、钾肥,促进球茎膨大、淀粉积累。生长后期应控制肥水,特别是氮肥不宜过多,以防徒长、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不协调,延迟成熟,降低产量。

病虫害

芋头自属的抗逆性较强,病虫相对比较弱。但是,如果不注意防病治虫,仍会影响产量和品质,达不到丰产预期的目的。因此,必须掌握为害芋头的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时间上要求做到消灭病虫害于盛发为害之前。芋头的病害主要有

疫病腐病;虫害主要有红蜘蛛斜纹夜蛾蚜虫蛴螬等为害。按照常规病虫害应对即可,目前的防控技术相对已经比较成熟。

【请您点击右上角按钮即可关注@乡村新雨,欢迎进入我的主页免费学习更多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本文系原创头条首发,抄袭必究!】

乡村新雨


在芋头栽培过程中,培土和除侧芽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措施,目的就是不让芋头长太多的子孙芋,以培土除侧芽的方式来抑制茎叶面积,促进根部芋头球茎的膨大。



芋头我们地方常常种植栽培的有三种,第一种是毛芋头,以旱地种植的方式栽种在地块里,肉质为白色。第二种是香芋,肉质为紫、白两色相间,吃起来特别香糯,毛芋头和香芋的茎叶一般不吃,可以腌制加工后食用。第三种是滴水芋,主要食用茎杆,芋头一般不吃。

芋头均属于多年生植物,其根毛较少,吸肥力弱,一般要进行培土除侧芽的芋头指的是毛芋头和香芋,而滴水芋则不需要。


首先说说为什么要培土?芋头培土最大的作用就是抑制子芋、孙芋的顶芽萌发生长,把更多的养分和营养输送到主芋上,使芋头充分肥大,同时促进不定根,以提高抗旱能力。


培土我们通常采用2次培土方法,第一次在7月中下旬,方法是高培土,把芋头叶芽全部陪入土壤里,土层厚度在20公分左右。第二次在8月中旬进行,这时候要注意观察,如果有新发出来的芋头茎叶,要全部培入土里,四周都要均匀,最好就是培成垄,培土后不能要脚踩,防止土壤板结而影响芋头膨大。


其次说说为什么要除侧芽?芋头最大的特点就是生长过程中侧芽特别发达,这样就容易消耗掉植株养分,影响子芋的生长和膨大。同时还会形成过多的小母芋,如果不及时摘除多余的侧芽,就会形成茬儿多,芋头长不大的情形,这个道理和红薯在旺长期要及时进行藤蔓摘割,以促进根部块茎膨大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是花腰妹,带你一起走进农村,话三农,聊农事!


花腰妹


竽头在幼苗期结合追肥,除草和培土。幼苗期结束后,一般在5-6月时迅速生长,母芋迅速膨大,子芋和孙芋开始形成时开始培土,每15-20天左右培土1次,厚约6-8厘米,共3次。结合中跟除草同时进行。每次培土,应使四周均匀,芋形才能端正。

  培土的目的在于抑制子芋、孙芋的顶芽萌发及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使芋充分肥大,并促发大量不定根,增进吸收和抗旱能力,也可调节温、湿度,有农谚:“芋头不培,等于不种”

  芋头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块茎植物,它既是蔬菜,又是粮食,可熟食、还可制干、制粉或制作成芋泥,加工价值高,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受市场需求影响,如今种植芋头的人也越多。

竽头的品种有几种,各地种植的竽头口味也不一样,我先介绍2种。

(1)广西香芋,个头大,椭圆形状,入口柔软,香糯润口。特点是香糯,一般供应酒店

(2)江西竽头,个头次之,圆形,入口润滑,比广西竽头硬一点,多丝,农户一般教用缸腌制。特点是酸脆可口,下饭。




乡村卡不其


给芋头培土除侧芽有两个原因

一、为了让芋头“优生优育”,达到高产创收益;

二、是因品种的原因,大多数的芋头都是只食用芋头崽,而有一种专门用来做扣肉的槟榔芋也叫荔浦芋,是只要芋头娘做扣肉的。因此除掉侧芽那是必须的,只有除掉侧芽,芋头娘的个头才能长的更大,品质更好。

说到荔浦芋,细妹忍不住在这里插入一段题外话,荔浦芋,它以桂林荔浦县地理而命名,2019年11月15日,荔浦芋被入选为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其实,芋头只是芋头家族的统称,芋头种类繁多,有青芽芋、红芽芋、黑芽芋(这些名称多以芋头苗的颜色而命名)

对于我们农民朋友来说,更为关心的是怎么样才能使芋头高产创收益?所以就会有为什么要对芋头培土除侧芋?这类技术性问题,针对提问,细妹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芋头的生长习性

芋头,又名水芋、毛芋等,属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们山区,通常是清明节前后3~5天开始种植,种植后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管理:

【1】第一阶段,3月中旬至5月初:种植到地里约15天后,既能看到尖尖的芋头芽破土而出,如果种植时放了基肥的话,前一个半月,除了偶有杂草以外,无虫无病,基本不用花太多心思打理;

【2】第二阶段,5月中旬至6月底:此时是芋苗生长旺盛期,只有苗长高,而芋头娘还没开始分孽。但这时候必须开始中耕除草、培土追肥,要给芋头娘足够的养分,给下一步分孽生芋头崽打基础;

【3】第三个阶段,7月初至8月中旬:是芋头娘分孽、芋头崽迅速膨大时期,这个时期除了培土追肥以外,还要注意以下二点。①如果种植的品种是以芋头崽为主的芋头,去除侧芽时则只需与地面平掐断侧芽,地里的芋头崽留着让其继续膨大;②如果种植的是荔浦芋,除侧芽时则需把侧芽连根抹除,只有将侧芽全部抹除了,才有足够的养分供芋头娘生长膨大。另外,芋头的生长特点是由下往上顶,如果不及时培土,芋头将会露出地面,当它露出泥土外面被日晒雨淋时,没有足够的养分就会慢慢停止膨大,自然会影响产量。

4】第四个阶段:8月底到9月,这个时期是芋头从量到质的转变,逐渐积囤淀粉,分孽也将逐渐减少或者停止分孽,过后也就无需再培土除侧芽了。

小贴士:如果您想种芋头,切记下雨天不能去芋头地里干农活哦,否则芋头会长“虱子”,长了“虱子”的芋头吃起来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没煮熟一样的。


山村细妹


培土壅根是芋头栽培的关键措施,也是培育符合出口芋头标准的关键措施。农谚说“六月不壅,等于不种”。子芋及孙芋是从母芋中下部发生的,而无论母芋、子芋或孙芋都不断增加茎节,向上生长,若新芋抽出叶片,或者露出土面,则变长变绿,消耗养分,影响子芋生长,形成过多的小母芋,降低子芋品质。所以要及时将多余的侧芽、老叶折倒围根培土(也叫压边荷)。

培土压边荷可促进发生不定根,提高抗旱力,抑制顶芽生长。在较低温度和湿润的环境中,培土还有利于球茎的发育肥大。一般在6月份地上部迅速生长,芋头迅速膨大,子芋和孙芋开始形成时,开始培土。20天左右培土一次,厚2寸左右,一般培土2—3次,可结合中耕除草施肥进行,每次培土只有四周均匀,芋头形状才能端正。最后一次重肥施下后,培土成垄。


总有新发现


你好!农村老俗话来说说芋头培土除侧芽的话题。芋头食用的部位主要是在根部,这种作物还是比较受欢迎,因为它的营养价值还是比较高。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为什么要对芋头培土除侧芽?

首先芋头培土除侧芽可以避免和子芋竞争养分,这样才可加快芋头的生长速度,对于这些侧芽越早疏除越好,疏除太晚的话会影响到子芋的生长势。

其次是培土的时间,在子芋开始形成的时候尽量培土,大致二十天左右进行一次,大致五厘米左右的即可即可,同时还可配合锄草施肥来进行,这样培土之后还可以提高土壤疏松透气,促进芋头生长。

最后是每天培土的时候一定要均匀,千万不要过深,不然会影响到芋头根部生长,如果发现子芋有发芽的迹象可以结合培土来将其疏除,然后再有土壤进行掩盖,这样对于芋头品质还是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保证芋头实现高产,在其生长期间的各项管理措施也是非常重要:

1、栽培之前的整地施肥,芋头对于土壤适应能力还是比较强,它比较喜欢在土质肥沃的粘土之中生长,栽培之前要将土壤结合有机肥来进行深翻,由于其对肥料需求量比较高,在施底肥的时候还要配合适当复合肥,这样栽培好芋头之后可以加快其生长速度。

整地完成之后要做好栽培工作,将生长比较健壮的种芋放置到室内,随后覆盖湿沙进行催芽,将温度保持在二十五度,大致一个月即可催芽成功,栽培之前要做好浇水工作,这样可较快其出苗速度。

2、浇水工作也是非常重要,待芋头没有出苗之前不要浇水,只要不是太干旱即可,到出苗成功之后要保持土壤湿润,雨季较多的话排水措施一定要做好,这样才可保证植株不出现烂苗现象。

同时施肥也是比较重要,每次施肥的时候可以结合浇水来进行,主要是采用打孔施肥,不过施肥量要控制好,尽量不要出现肥害。

3、芋头在幼苗期间的时候要做好锄草工作,因为过多的杂草会和芋头竞争养分,这样会极大的影响其生长速度,同时松土工作也是非常重要,比较粘土的疏松透气还是比较差,定期的进行松土可以促进芋头吸收养分。

芋头成熟之后要及时的采收,切记在入冬之前一定要完成采收工作,不然很容易发生冻害,如果是在大棚之中进行栽培芋头的话可以不考虑这一问题。以上就是农村老俗话对芋头管理的一些看法,有不同见解的老师和菜友可以交流反馈。


农村老俗话


芋子的品种多,如褐秆黄芋、香芋(荔浦芋)、水芋等,但在生产上栽培的主要有两个品种,一个是褐秆黄芋、另一个是香芋。



芋子的适应性强,病虫害危害轻,产量高,一般亩产3000一4000斤,不过不耐干旱。

芋子含有丰富的淀粉,口感好,褐秆芋子味道爽滑,而香芋味道酥脆,是人们喜欢食用的农产品。

芋子从发芽生长并换头后,生长速度很快,只要土壤湿润,硕大直立的叶片很快将田间覆盖,郁郁葱葱。如褐秆黄芋,地下的新芋母上会繁殖生长出多个小芋,小芋长大后,就从上部生长点萌发出新的植株,即侧芽,如不加以割除,很快会成丛生长,既消耗营养,严重减少新芋的膨胀量,又增加田间的郁闭度,引起病虫害对叶片的危害。

随着新芋的繁殖增多与膨大,新芋会从土壤中冒出地面。冒出地面的新芋没有土壤的保护,不但长不大,而且表皮呈青颜色,以后收获后表皮难以淘脱,即使可将表皮刮去,芋儿仍呈青颜色,难以卖掉。因此,当新芋冒出地面后,要进行培土。


庆双


首先这是因为侧芽会消耗过多养分,影响子芋生长,容易形成过多的小母芋,所以建议要及早摘除多余的侧芽。

其次,子芋及孙芋是从母芋中下部发生的,无论母芋、子芋还是孙芋,都有向上生长的习性。若新芋抽出叶片或者露出土面,则受风吹、日晒和雨淋等恶劣气候的影响,芋头变长变绿,消耗养分,降低品质,因此要适时培土。培土可抑制子芋、孙芋的顶芽萌发及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使芋头充分肥大,促进发生不定根,提真抗早力。在较低温和湿润的环境中,培土还有利于球茎发育。

培土时去除侧芽的正确做法:

建议在子芋和孙芋开始形成时进行培土,每20天左右培土一次,厚度5-7厘米,一般培土2-3次,可结合中耕锄草施肥进行。

每次培土只有四周均匀,芋头垄形才能端正。最后一次重肥施下后,培土成垄或墩。多子芋的子芋顶芽易萌发出土,使子芋瘦长。若发现子芋芽或叶,可结合中耕先将叶及芽折倒,再将土培上掩埋。多头芋多为丛生,侧芽发达,萌蘖生长能增加同化面积,提高产量,所以不必除其侧芽。

由芋头的分蘖分球规律可知,芋头适宜的生长期愈长,分球愈多,叶数及叶面积也愈大。因此,可以获得单株最高产量。再通过合理密植,可获得单位面积的最高产量。而球茎的发生与叶的发生和生长有紧密关系,但各地生长期的长短不同,有着各自的叶面积指数。因此,不应让芋头长期分球发叶,而要有一定的控制,培土、除蘖就具有控制叶面积、促进球茎膨大的重要技术措施。


娄海情


首先这是因为侧芽会消耗过多养分,影响子芋生长,容易形成过多的小母芋,所以建议要及早摘除多余的侧芽。其次,子芋及孙芋是从母芋中下部发生的,无论母芋、子芋还是孙芋,都有向上生长的习性。若新芋抽出叶片或者露出土面,则受风吹、日晒和雨淋等恶劣气候的影响,芋头变长变绿,消耗养分,降低品质,因此要适时培土。培土可抑制子芋、孙芋的顶芽萌发及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使芋头充分肥大,促进发生不定根,提真抗早力。在较低温和湿润的环境中,培土还有利于球茎发育。在子芋还有孙芋刚刚开始形成的时候,其实就是很好的进行培土的时候,一般情况没20天就能够培土一次,厚度不用太深,只需要保持在5厘米左右就足够,通常最好的次数是定在3次左右,还能够结合除草和施肥两个方面一起进行。培土要注意的就是四周都得均匀,芋头才能够端正的生长起来,当农户在最后一次的施肥时候,培土就会成垄。在很多的子芋都纷纷萌发之后,子芋就会变长,这个时候可以结合中耕,把叶还有芽都折倒,最终才能够把培土掩埋,反正说实际的,想要提高产量的话,一定要进行的就是除侧芽这个步骤。



农村小米渣


芋头是分蘖生长的植物,在密度合理的情况下,分蘖分株生长,可以达到产量最大化。

生长过程中要对芋头培土除侧芽,培土是怕芋头裸露在外,也是为了让芋头更好地生长。而除侧芽,是为了保证养分和水分过多的流失,以确保芋头生长有足够的养分。

我是直观乡村,喜欢的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