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拥有1300多万的部队,军力堪称第一,为何没有在日本驻军?

星座连连看


两颗原子弹救了日本。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原子弹的横跨出世,这个“黑天鹅”事件打乱了苏联的原来规划的战略布局。

美苏两家原先商定,由双方共同解决掉日本法西斯,半岛按照三八线划分,日本本土由美苏中英瓜分占领,苏联占领北海道与本州岛东北部。美国原先计划执行登陆日本本岛作战,介于日本的强烈的抵抗意志与山地地形,美国估算将要付出伤亡100万人的代价。如果苏联能够参与对日作战,将大大减少美国的伤亡。

盟军占领日本计划

苏联早在5月份就打败了德国,为什么直到8月8日才出兵东北。绝不是因为苏联战争准备未完成,苏联认为日本不会轻易投降,先让美国登陆作战,消耗掉日本的主力再出手,这样可以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美国在欧洲战场也是这么干的,直到1944年美英才从诺曼底登陆,此时苏军已经取得消灭了德军的大部分有生力量。在苏联眼里,西方完全是来欧洲摘桃子的。那么,对日作战苏联想以同样的方法对待美国。

南千岛群岛(北方四岛)

美国研发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属于绝密,苏联当然没有想到美国这么快能够将原子弹投入战场。等到8月6日,第一颗原子弹在广岛上空爆炸时,苏联突感不妙。立即在8月8日出兵,但是苏联的进军速度,赶不上日本的投降速度。8月15日,日本就宣布投降了,苏军8月18日才越过鸭绿江。9月2日,日本签署了投降书,苏联9月5日才勉强占领了北方四岛。

“八月风暴”行动中的苏联女兵

在苏联占领北方四岛之前,麦克阿瑟发挥海军优势,从8月28日至9月6日,短短10天时间,向日本投送了46万美军,占领了包括北海道在内的所有日本大城市与战略要地。9月8日,麦克阿瑟登陆仁川,占领未被苏军占领的半岛南部西海岸,在半岛抢得了先机。麦克阿瑟坚决不同意苏军进驻北海道,苏军虽然有1300万陆军,但海军力量不行,无法大规模跨海投送重装备,拿拥有原子弹的美军一点办法也没有,从而丧失了接受北海道的可能。

苏军展示擦鞋布

两颗原子弹打破了苏军的战略部署,同样原子弹阻止了苏军进驻日本,可以说原子弹救了日本。如果北海道和本州岛东北部被苏军占领,日本将与德国一样,被分为“北日本”与“南日本”,日本将成为此后数十年冷战博弈的最前线,经济发展也将受到影响,日本的再次迅速崛起就不可能发生。


红龙军团长


1945年5月苏德战争结束时,苏军总兵力达到高峰,拥有1300万人。根据雅尔塔条约的规定,苏军在当年8月发动了远东战役,参战总兵力达到170余万人。

在盟国最初制定的占领计划中,美国、英国、中国和苏联分别占领日本的本州、九州、四国和北海道。

8月11日,美国拒绝了苏联提出的美苏分任占领军总司令的要求。8月13日,美国太平洋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被任命为占领日本的盟军总司令,同时成立了盟军总司令部。8月14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布了《一般命令第一号》,划分日军向盟军各受降区域,其中日本本土及邻近各岛屿、北纬38度以南的朝鲜、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的日军向美军投降。

当时,斯大林明确要求将千岛群岛和北海道留萌-钏路2个军港以北划归苏联管辖区域。而杜鲁门只是同意中国东北、北纬38以北朝鲜、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划归苏联远东部队管辖,拒绝了斯大林对北海道分割占领的要求。

8月28日,美军先遣部队抵达厚木机场。8月30日,麦克阿瑟到达日本,开始实施对日本占领。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密苏里号战列舰签署无条件投降书。9月6日,驻日盟军总部从横滨迁到东京,开始战后7年的军事占领。

在盟国的压力下,9月22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出台《美国对日本投降后的处置政策》,宣布:1、欢迎并期望盟国参与对日派遣占领军。2、各国部队抵达日本后,必须接受盟军最高统帅的调度指挥。3、各国政府必须负责自身部队的补给和日常维持经费。美方还宣布了盟国占领军的规模,预计美军为12个师,20万人(含朝鲜半岛的两个师,3万人),中英苏三国各派一个师作为占领军。

此时,由于英国忙于面对东南亚殖民地纷纷独立局面,国民党政府忙于内战,而苏联又不愿意将自己军队置于美军指挥之下。所以盟军对日本的占领最终变成了美国的单独占领。


荣华之武器堂


其实原本苏联是要在日本本土驻扎的,但是阴阳差错之后,就变成了现在的状态。

追本溯源还要从1945年8月份后的“JWPC385/1方案”说起。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在此之后,美国单方面起草了一份对于日本本土战后处理的方案,初步构想是让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等四个战胜国分别派兵驻扎在日本,从而对日本实施战后军事管理。这就是《JWPC385/1方案》,根据该方案,当时日本北海道、本州岛东北部地区都划给苏联驻军(下图);中国驻扎在四国岛;英国驻扎在九州岛和本州岛西部;剩下的本州岛中部以及冲绳群岛等都划给美国。

但是,对于这个方案,1945年10月在伦敦召开的四国外长会议上,苏联提出了更为直接的建议——别搞什么分别驻军了,干脆分割日本算了。也就是说,苏联方面要求将驻军换成了分割领土,彻底把日本弄没了。而且,苏联还是很大度的让出了本州岛东北区域,单独只要一个北海道。

对于苏联方面的这个建议,美国方面坚决反对,会同当时的英国和国民政府都是反对。毕竟当时的国力对比,苏联刚从二战中恢复,元气和国力无法和如日中天的美国相抗衡,毕竟老美本土没有受到战争打击,区区一个夏威夷,无伤大雅。

因此,在此之后,美国放弃了这个原先的驻军方案,改变成为美国、英国和中国三家分别驻军日本的计划,完全把苏联方面抛开了。

可是,这个驻扎计划也是久经改变,到了1948年的时候,就完全变成了美国一家在日本驻军,英国和国民政府都被“好意”或者“不好意”的放弃了。

但是,苏联毕竟是当时除了美国之外的强国,苏联的面子还是要照顾的,日本的南千岛群岛(北方四岛)也就是被苏联拿去了。苏联并未表现出强烈不满,可能是当时其战略重心不是在东方,而是在欧洲。在德国战后处理问题方面,苏联就是坚持瓜分的原则了(下图),但凡是苏军所到之处皆为苏联领土,吃下去的绝对不吐。

因此,几经波折之后,现在的日本就变成了今天的样子,老美一家驻军。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获取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


老鹰航空


从内外因角度综合分析为何拥有1300万部队的苏联没有在日本驻军: 一、内因:苏联战略重心主要在中东欧,对日本地区的关注度不大。 苏联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横跨欧亚两洲,占有东欧的大部分及几乎整个中亚和北亚,属于欧洲国家。二战五大战场,苏联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欧洲东线战场,以及部分力量支援中国战场,战略上对日本战场的关注度不够。东欧地区德国刚刚战败,中东欧地区的各国形势很不稳定,苏联绝不敢掉以轻心,苏联的主要注意力也集中在中东欧地区。


由于东南亚殖民地利益分配问题,以及日本过于高估自己的实力,随着日益膨胀的野心,使得日本在二战时期做出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决定就是偷袭珍珠港,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有生力量。日本狂妄自大,在进攻中国的同时,也对美国发动了战争,惹急了美国这只“大老虎”。

此后的半年中,日美在珊瑚岛、中途岛和瓜达尔卡纳尔群岛进行激烈的海空战役,日本均惨败而归,损失惨重。1944年美军转入进攻,局势越发明朗。美军大规模空袭日本本土,对日占岛屿实施海陆空联合作战,1945年8月又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日本法西斯经过几番挣扎以后“气数已尽”。战略反攻太平洋地区,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标志着二战结束。


二、外因:美苏争霸前奏,美方实力阻挠。 美苏是当时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是世界的第一强。当其中一个超级大国苏联将主要的战略重心和势力放在中东欧地区时,美国也会寻找自己的战略重心和利益点,实现实力的抗衡。由于日本主动挑衅美国,美国进行战略反攻,日本战场是美国参与二战的主要战场之一,是其军事力量主要集中的地方之一。辛苦拿下的“肉”,美国岂有轻易让给别人的道理。 美国原本“倡议”北纬38度线以北由苏军霸占,以南由美军霸占。但是,苏联也提出两个附加请求,一个是认可千岛群岛是苏联国土,另一个是北海道由苏军霸占。


但是,美国战争史上的奇才麦克阿瑟,态度强硬,拒绝苏联人的请求。苏联内心虽然想瓜分利益,但是也不得不的忌惮美国的实力。
虽然当时苏联拥有1300多万的军队,强大的装甲部队,军事实力强大,但北海道与苏联之间还隔着大海,如果苏联陆军要强行登陆北海道,就必须依靠海军协助,可是苏联海军实力比较薄弱,彪悍的苏军真正的实力无法得到最好的发挥。而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一部分主力就在日本,并且美国还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美国不惧苏联。因此,苏联从整个利益格局上衡量,不想因小失大,最终放弃在日本驻军。而英国因为在二战中“元气大伤”,经济实力严重下滑,故回绝了美方的驻军邀请。当时的中国也因为经济实力,内战爆发等原因放弃了驻军。美国在日本实现了真正的“掌控”,以至于日本后来的发展受美国的影响颇远。


梓蕤


谢谢简易回答

从战略角度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是完全清楚苏联的军力投射边际,通俗说:就是苏联现有国土就是苏军军力投送边际。所以就可以理解,苏军不参加朝鲜战争的最根本原因。斯大林因为知道苏联的能力,所以,他没有再发动一次对外战争,所以日本驻军,我想,任何一个知道自己力量投送边界的领导人,都不会驻军。

在斯大林之后的苏联领导人,就没有他的战略眼力,所以后期,贸然发动阿富汗战争,有人认为阿富汗战争是苏军不能有效对付游击战,这只是战术上的评论,实际是阿富汗是苏联军力达不到地方。苏军发动阿富汗战争后,美国很快就看到了苏军后勤保障的混乱与缺力。

就像美军,三八线就是美军投送能力的边际,所以从战略角度看美军,他是赢不了韩战的,随着解放军投送能力的增强,美军是在后撤,明显的是从第一岛链向第二岛链撤退,这就是战略投送能力的此消彼长!!能力在哪里,骗不了人,因为,都是军事、政治高手。


心勇4


德国战败投降后曾被划分为四块占领区,分别由美、苏、法、英四国派驻军占领。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战败后同盟国对日本的处理方案也就依样画葫芦。

其实早在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同盟国就已经提出了关于日本战后如何处理的问题。不过当时会议重点讨论的还是日本在远东殖民地的战后归属问题。

有趣的是,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曾单方面会晤过蒋某人,并表示有意让中国在战后来主导对日本的占领。可正所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蒋最终还是婉拒了罗斯福的提议,只答应会在必要的时候予以辅助。

当然,罗斯福的建议只是一个试探,同盟国很快就于当年达成了“共同原则”,即有关敌人投降和解除武装等事宜,均应由同盟国共同采取行动。

德国投降后(1945年5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随即便将“占领日本”问题提上了议案。一开始,美国就设想由自己来实施占领,但经过详细的计算后才发现,对日占领至少需要23个师,约80万人。

美军当然能派出80万人,但刚继任总统的杜鲁门认为这并不利于美国国内的民意:战争已经结束,士兵们却还不能回家;于是,美国便提议让包括苏联在内的其他几个主要同盟国参与占领任务。


按照美国的预定计划:拥有发达基础设施的本州岛由美军占领,工业设施较集中的九州岛由英军占领、以农业为主的四国岛由中军占领,本州岛北部和北海道则划归苏军占领。就面积而言,苏军占领区的面积最大。

除占领区划分外,美国对各占领国的兵力部署也做了详细安排:美国会在日本留驻约8个美军师共31.5万兵力,中国派驻4个师共13万兵力,英国派驻5个师共16.5万人,苏联派驻6个师共21万人。而到了占领后期,上述兵力还应该继续缩减。

杜鲁门虽然提出了四国占领日本的计划,但他发自内心的不愿意俄国人染指太平洋战争的胜利果实,更不想看到东京重蹈柏林的覆辙。于是杜鲁门为上述计划设置了一个硬性前提:必须由美国人担任占领区最高总司令,各国派遣至日本的军队也应该听命于占领区最高总司令。

在斯大林看来,占领日本是必要的,但他一开始是希望由苏联和美国的指挥官分别担任占领区总司令。无需思索,杜鲁门断然不会同意苏联的这一要求,他甚至都不想划哪怕一寸日本土地给苏联。只不过为暂时的稳定,在同盟国内部的方案中又不得不提到苏联。

1945年8月14号,杜鲁门向麦克阿瑟下发了名为《一般命令第一号》的文件,其中指出,日本本土及邻近岛屿、北纬三十八度以南、菲律宾群岛等地的日军,需向美军投降。这一命令实际上已经标志着“四国占领”计划的破产,美国意图独霸日本。


当天,麦克阿瑟随在杜鲁门命令的基础上拟定了“一号命令”,并形式性的发往莫斯科征求斯大林的意见。斯大林原则上表示同意,但又额外提出两个要求:第一,把雅尔塔会议上划归苏联的千岛群岛更改为“日本让出”;第二,把北海道北部更改为“日本让给苏联的土地”。

对于斯大林的要求,咬牙切齿的杜鲁门只愿意接受第一条。这是因为千岛群岛在雅尔塔会议上确定已经划归苏联,而北海道的归属并未最终确定,且这一地区的日军已经向美军投降,煮熟的鸭子哪能让飞了。


不过当时莫斯科也做好了准备,即在认为必要的时候,由华西列夫斯基指挥部队借助萨哈林岛对北海道发起登陆作战。但最终苏联为了避免同美国发生摩擦,权衡之后还是打消了占领北海道的企图。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苏联一直把自己当做欧洲的一分子,所以把欧洲当做自己的势力范围,苏联的主要利益在欧洲和中亚,对于远东苏联不甚看重,再一个苏联也没有那么多力量来与美争霸全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