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夫婦深圳高管年入大概150W,沒時間照顧孩子,外婆來照顧要求一月給一萬合理嗎?

竹喬喬


中國的傳統文化對於情和錢,往往是兩極化。談錢就別說情,圖利就勿論義!好像錢和情一旦混在一起,這情感就沒那麼純粹。

為什麼老人會提到要求給錢才照顧呢?


01.大多子女誤認為,老人帶孩子天經地義


現在社會上普遍現象是,生了孩子老人有義務給照顧,並且是無償的,應當應份的行為。在老人看來,辛辛苦苦將自己的孩子帶大,已經很不易了,如果幫忙給子女帶孩子,也無可厚非。


問題是很多老人幫忙照顧後,不但得不到一點感謝之意,還時不時的挑剔老人是傳統思想,不會教育孩子。


我家鄰居張阿姨一個女兒,含辛茹苦的將孩子供上了大學,也成家立業了,這時孩子出生需要人幫忙照顧,就讓自己的媽媽幫忙照顧。


張阿姨沒想太多,總覺得是自己的女兒,幫忙帶個孩子也沒什麼,結果,自己的女兒總是在她跟前挑三揀四的,不是說今天的給孩子做的飯菜不對口,就是嫌棄太寵溺孩子,總之沒有一天是消停的。


本來自己就有高血壓,在加上年齡大了,身體也不是很好,一氣之下回到了自己家,結果大病了一場,自己的女兒還在抱怨,就平時說了幾句至於嗎?


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老人不是不想給帶孩子,只是兒女的事兒太多,並且在他們看來,孩子比父母重要,哪怕孩子的錯,也會怪罪到老人身上。


老人幫忙帶孩子,並非天經地義,幫你帶是人情,不幫你帶也是本分,他們的認為是將自己的孩子養大,並沒有義務負責子女的下一代。

02.老人幫忙帶孩子,需要自己掏腰包撫養孩子


前幾天陪孩子去學跆拳道,聽到旁邊的女人們在聊天,一個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啊,那個說拉倒吧,我家老人是誰都指望不上。


說有老人好的女人,原因是孩子無論報什麼興趣班,都是老人給掏錢買單,另一個家的老人都是農村的,都是種地的,沒有退休金,反而經常需要他們給錢。


啃老是中國家庭的常態,子女即使有能力養活自己和這個小家庭,他們也會不自覺的想要老人付出,有的時候,甚至還大言不慚的說道:“都那麼大歲數了,要那麼多錢幹嘛,攢來攢去,最後不還都是我們的,還不如現在多給點,給我們減輕點負擔。”


父母把我們養大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們雖沒有很大能力給予回報,但也不至於總想喝他們的血吧!年邁的他們,身體狀況也每日愈下,不能做到時時陪伴,最起碼也要有一顆體諒之心吧。

03.老人帶孩子要錢,天經地義


試想一下,你僱個保姆要不要給錢?為什麼要讓自己的父母帶?

首先來說比較放心,其次是不需要付錢,每天不光要帶孩子,還要幫忙收拾家務,洗衣做飯,對於老人來說,帶好了沒啥怨言,一旦帶不好,不是這事就是那事的。


老人會想,如果跟你要錢了,子女不會太放肆,更會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同時也會尊重自己。


還有一點是,跟你要錢了,你不會在要求幫忙帶孩子,正和老人的心意,哪個老人不希望自己的晚年能夠輕鬆快樂,不再像年輕時那麼操勞。


所以,150W,給老人1W不算多,如果感覺自己的老媽給自己談錢,就是沒感情,那也請你站在老人的立場去想想吧!


孩子是自己的,既然生下來,就要合理的安排的怎樣撫養,而不是計劃中把老人算在內,那樣的話你的生活和工作還是一團糟。


如果實在抽不出身,那就請主動給老人照看費,不要讓老人為難,這是作為兒女應該做的,也是老人天經地義應得的報酬。


麗姐說情感


深圳夫婦高管,年收入150W,沒時間照顧孩子,外婆要求一個月給一萬。

我們先來思考一下外婆會開出這麼高條件的原因或者背後的動機在哪裡。

1.外婆可能只有女兒,沒有兒子,想多存點錢傍身

在我們小區有一個鄰居就遇到這樣的情況,外婆只有兩個女兒,之前在這邊給她帶大寶,在帶大寶期間,女兒每個月準時會給錢給自己的媽媽(外婆),這份錢不低於一個保姆的薪水。後來有了二寶,鄰居坐月子到第29天的時候,她的媽媽提出來,幫她帶小寶一年,付給她10萬塊錢,並且這筆錢要現在就一次性付給她。

女兒問她:“你要這麼多錢幹嘛?”

老人家說:“我要回家蓋房子。”

鄰居說,家裡其實是有房子,姐姐也在當地的縣城,即使老人家以後老了,不可能會讓他們單獨住在鄉下的,畢竟沒人照看。

但老人家堅持就要,女兒一家雖然在這邊的收入還算可以,但也沒有富裕到那種地步,最終沒有同意,結果老太太第二天就收拾東西自己回老家了。

2.老人認為兒女收入高,多給一點也無妨

有的老人確實會如此想,150萬對一個普通的老人來講,算是很多的錢了,他們可能不瞭解,對於一個居住在深圳的人來講,這樣一筆年收入雖然看著可觀,但想在深圳過上真正舒服的日子,其實還挺有距離的。深圳房價高,如果目前沒有房貸,那還好,如果有房貸,車貸,扣除這些,通常每月也就剩幾萬,各類其他生活開銷,比如孩子吃的、用的、穿的、醫療等,這些也會比周邊其他城市貴很多。他們有這麼高的收入,自然也不願委屈孩子,想為他們提供更好的生活質量,而在深圳,如果買好一點的東西通常逛一次超市,就是八百、一千地沒了。

那麼,該怎麼做呢?

首先,告訴老人家庭的實際情況,150萬看似很多,但對於想要紮根在深圳的人來講,其實還是很有壓力的。畢竟,深圳的消費實在是太高了。

其次,如果老人確實是因為某些原因需要錢,並且,你是認同的,根據你的情況來給。

最後,實在不行,那就請人吧,只是,要請一個靠譜的人。


樂歡爸媽


合不合理,自我心裡一杆秤。

要的再少,有的孩子還是不願出,再少也是多。

從來不要錢,但孩子就原給,那也有的是。

我們這邊一個鄰居特別愛找人聊天,我有時樓下遇到她,她就說起來沒完。

她就每月問兒子要生活費,她不幫兒子照顧孩子,養了一隻寵物犬,天天溜。

她說,她兒子有幾次沒給她打款,她打電話問,兒子說忙,過幾天就打。人家也不等,又給兒媳婦打電話要錢。

她兒媳婦說,我和你兒子AA制,我從來不花他的錢,也沒義務給你生活費。

我個人覺得外婆照顧孩子要錢並不過分,要一萬也不過分。

早晚這些錢還會再次流回來。

孩子每年不給壓歲錢,平時外婆不給外孫買玩具,衣服什麼的。

外婆花在外孫身上的錢多著呢。

不願給外婆這個錢就只能把這個錢給保姆,不止不划算,而且不放心。

我們家兒子就是外婆照顧,不要一分錢,還倒貼,又是玩具又是衣服的,這樣的母親真的是上輩子修來的,倒顯得我這個女兒不孝順了。


備備黃


我們兩口子一年收入大約也是150w上下,加上日常開支,供車供房,投資生意,一家三口的保險,出遊,其實花的不算多,但父母來了以後每週至少3天在外面吃喝,週末不做飯,還要請保姆搞衛生負責兩個老人的保險,保健品,體檢,看病,多少有些吃力,,好在父母不問我們要錢,基本上每年給個3.4w,,過年過節費也就算了,,感覺還是自己父母靠譜,。。我媽媽的閨蜜在天津幫帶自己外孫,3年女兒給了50w,不過她女兒女婿特別有錢,,再看看,真覺得沒啥了


jessicalee


一個月一萬,個人覺得是不是有點多了,即使是父母也不要太寵了,會慣壞的。。可以根據外婆以前的一個消費水平和收入水平適當不委屈即可。。比如我家裡年存100W左右,公婆都在這邊幫我們帶小孩,吃他們隨意開支,我們每月另外只給2000給他們存著,不算多,我公婆以前一輩子農民,從沒見過這麼多錢,老年人有點錢傍身,滿足他們適當消費,比不上保姆開支,他們也非常高興了,畢竟還有親情在,不給工資他們也會帶;如果我媽過來幫我下小孩,我們每個月也是除開生活另外給3000這樣,我媽現在本身有工作,工資也就3000左右,所以不委屈就好。。當然啦,無論怎麼樣,兩口子商量好就行


奧特曼打小怪獸0707


如果外婆懂科學育兒,身體健康能夠承受這個工作量,是完全可以的。我媽媽退休後在在深圳陪我兩年,幫我照顧一貓一狗,我都提供3000每月的補貼給她。照顧孩子相比一萬塊不多。當然要滿足我前面說的前提。

這個世界誰都不欠你,包括親人。多期待自己奮進,少盼望他人給予。生活就會和平很多。人也更快樂[祈禱]


教英語的畢老師


就算不幫帶孩子,孝敬父母也是該給的 。我家外婆來帶孩子那麼多年了,真的辛苦,我沒給那麼多,一年大概給10萬,旅遊玩購物什麼的也要帶上她。每年過年外公給孩子包大紅包,又差不多都給孩子了。普通家庭就是這樣,你想著我,我想著你,這種事別計較,收入那麼高又不是給不起,給自己媽了又沒給別人,老人家帶娃辛苦要的是你們看得到,未必就是要錢,其實到最後,受益的都你孩子。


取暱稱取到崩潰


要錢的行為合理。


具體的錢數則取決於深圳的消費情況和家庭成員內部溝通協商的結果。


中國人一直以來都有老人義務免費幫忙帶孩子的傳統,甚至很多人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我身邊就曾有一個女的,夫妻倆是雙職工,她女兒小時候奶奶給帶,但奶奶要求兒子兩口子每月給她幾百塊錢的看護費(快二十年前的四線城市)。搞得這個女人非常非常非常不開心,但當時孩子還太小,不適合送託兒所,她就非常勉為其難地給了。


這種現象與中國人“養兒防老”的觀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幾代人之間的生活都攪和在一起,你的我的他的,根本都分不清。


試想一下,你如果請一個保姆來照看孩子,你需不需要付錢?孩子外婆來照看孩子,她不需要付出時間、精力、體力?為什麼請個陌生人來看孩子,有付錢的意識,但親人、親戚來照看孩子,就覺得“天經地義”?


我還在現實中或者社會版的新聞裡看到過,有的兒媳婦聲稱:婆婆不給自己帶孩子,將來婆婆老了她也不會管。這就是很多人認為老人給自己免費帶孩子是天經地義的根源。


說白了,都是交換。現在你幫我帶孩子,將來你老了我們也會管你。


年入150W,那每個月大概在13W左右,現在深圳看護孩子的市場價格我不清楚,但有一點是很清楚的,讓孩子的外婆來帶孩子,至少夫妻倆能放心,孩子的外婆總歸不會虐待孩子吧?總歸會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儘量照管好孩子吧?那可是她自己的後代。


社會版新聞中那些保姆欺負孩子不會告狀而虐待孩子的事情還少麼?能被新聞爆出來的,那都是有監控視頻的,沒被爆出來的還不知道有多少。



除非這兩口子跟老人提前商量好交易的條件,諸如:現在你免費給我們帶孩子,將來我們會管你到什麼程度;或者如果你現在收費,那將來你老了那天我們也會如何如何。


“親兄弟,明算賬”,即便是家人,要麼就真心接受邊界不清的混沌狀態;要麼就明確責任,別把家人當成免費義務工。



紫色阿爾法


夫妻年收入150萬左右,沒時間照顧孩子,外婆來照顧要求每月給一萬,究竟是否合理呢?我覺得這對夫妻和外婆應該要一起算算“三筆賬”。

一、先算一算“經濟賬”

從這對夫妻的角度看,每個月12.5左右,好像不算少,但身處深圳,也算是中產階級,把房貸、交通費、生活費、人情往來、學習投資這些雜七雜八的加起來,開銷其實也不小。何況還要考慮到嬰幼兒是無比厲害的“四腳吞金獸”,還要有些積蓄以備不時之需,也可能會有些投資的計劃。如此一來,每月一萬是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他們還必須考慮到,如果外婆不來幫著帶孩子,那麼請保姆的話需要付多少錢。

從外婆的角度看,要看她本身是否有經濟來源或生活保障。她到底是有退休工資賦閒在家,還是她原本在外打工掙錢,又或者她在老家種地為生,這三種不同情況決定了完全不同的經濟條件,也影響著她做出的決定。

二、再算一算“情理賬”

一方面,老話講“談錢傷感情”“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可能夫妻覺得請老人幫忙看孩子的同時,也是變相地和老人生活在一起,也會趁機好好照顧和孝敬她。但老人還開口要錢,他們可能會覺得傷感情了。

另一方面,老話又講“親兄弟明算賬”,老人可能是見多識廣,考慮問題比較細緻長遠,也可能暗有自己的“小算盤”。比如,外婆或許是怕年輕人花錢大手大腳,想趁此機會替女兒攢下一筆錢來,等將來女兒女婿遇到經濟困難了再拿出來給他們;再比如,外婆覺得按常理講應該是爺爺奶奶帶孩子才對,現在讓自己帶,那就得有點“說法”,其實是堵的一口氣,並不是真要錢。當然,也還有其他的很多可能性。

第三,還算一算“法理賬”

法律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作為生活保持義務,是無條件的,子女一旦出生,父母無論經濟條件、勞動能力如何,也無論是否願意,均必須依法承擔撫養義務”。所以說,父母對子女,那是義務,是必須的。但要說老人幫兒女帶孫輩,這是傳統,是情義,只是道德和情感上的,並不是法律要求的。既然不是“義務”,不是必須的,那麼如果老人幫帶孩子,就確實是有所付出,法律上看完全有要求獲取相應報酬的權力。

綜上所述,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這事兒最終還得夫妻倆和外婆好好溝通,共同商量著解決。

如果換做是我的話,我可能一開始心理上難免有些彆扭,但應該會很快調整過來,父母沒有不心疼子女的,既然老人主動開口要求給錢,那就一定有她的理由或苦衷,那我還是會給她的。假如數額上有困難,也會與老人溝通,請她理解稍降一些。


思享文話


我生活在深圳,年齡也快要到可以做外婆的級別了。我想說,這其實不太合理。

首先,帶孩子保姆的工資,平均達不到一萬。一萬以上的是少數或者是月嫂。

其次,母親不一定是合格的保姆,保姆做的不好可以溝通,再不好可以辭退,母親不可以。保姆不會干預家人的生活,帶孩子的方式,主家說怎麼帶就怎麼帶。母親大多會多幾句嘴,一天多嘴幾句,天天生活在一起,沒法當保姆用,還會不自覺的溺愛孩子,一說就是:你就這樣長大的,不也挺好。

除了付給保姆的工資一分錢不能少,家人出去吃飯,聚餐旅遊等不必帶保姆,給夠生活費,讓保姆在家裡休息即可,母親就不能放在家裡不管,多出一個人開支。母親除了吃,還要有穿的照顧,年節要有表示,還不能少。

家裡沒有兄弟姐妹還好,有兄弟姐妹的話,將來老人養老,他們不會記得姐妹付出了比正常保姆費用更高的工資,只會說:媽媽幫你帶孩子了,理應你養老。老人也會覺得,我對你付出的比別的孩子多,你的經濟能力好,你應該多出錢多出力。

理論上來說,外婆外公爺爺奶奶沒有帶(外)孫子的義務。但是,老人要想跟自己的孩子,外孫子女的生活有交集,培養感情,就要在子女艱難的時候幫幫忙,可是跟孩子要超出保姆工資的錢,那不叫付出,那叫趁火打劫。孩子的收入高,是好事兒,主動給父母叫孝順,因為幫帶孩子要高工資,把孩子的感恩心理也要沒了。給親子感情埋雷,不是明智的做法。

比較好的辦法是,請一個保姆,深圳一般在五六千快,母親幫忙照看一下,更放心。這樣,母親是母親,保姆是保姆。分工明確,還能解決一些不放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