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城街頭“御碑”錯字連篇,為何遲遲不改?

文化名城街頭“御碑”錯字連篇,為何遲遲不改?

前幾年,歷史文化名城安慶在人民路步行街增設一處人文景觀,新建了一座“御碑亭”,供市民休閒和遊客觀光。御碑為銅質,用今人隸書鑄康熙皇帝賜安徽巡撫喻成龍《督撫箴》中的八個字於其上。

文化名城街头“御碑”错字连篇,为何迟迟不改?

安慶街御碑

廉善是推、貪黷母宥

“廉善是推、貪黷母宥”,顯然文理不通。御碑建成之後,安慶書法家、學者馮仲華先生便提出質疑,並根據自己的考證向有關方面指謬:“廉善是推、貪黷母宥”應為“廉善是旌、貪黷毋宥”之誤,也就是說八個字錯了兩個。即廉政善政就要表彰、樹為榜樣,貪汙腐化不予寬恕。而“廉善是推”不合古語文法,貪汙腐化而母親寬恕則更是笑話。期間,錯字御碑也多次遭到市民非議和外地遊客吐槽。但是,因康熙賜安徽巡撫喻成龍《督撫箴》早已下落不明,沒有御筆對照,有關方面的當事人既不懂書法又對史料未作深入考證,諱疾忌醫,認為康熙皇帝日理萬機,忙中出錯應屬正常,且“廉善是推、貪黷母宥”見於光緒版《懷寧縣誌》,是有依據的。並強調在大清朝無人膽敢篡改康熙御筆,那可不是扣發工資、獎金這麼簡單,言下之意那是要人頭落地的。有錯字的御碑非但沒有得到改正,還有人說馮仲華先生譁眾取寵,沽名釣譽。

文化名城街头“御碑”错字连篇,为何迟迟不改?

康熙御筆賜江蘇宋犖《督撫箴》

果真是康熙皇帝賜安徽巡撫喻成龍《督撫箴》寫了錯字麼?只要從書法和文史兩個方面稍作分析,便不難發現,康熙出錯的可能性不大,說今人不通還真未必冤枉。

先從書法角度分析,“旌”與“推”行草書寫法極為相似,“毋”與“母”看起來更易混淆。

在草書裡,“方”字旁常作提手旁,尤其在章草中,“方”字旁幾乎都作提手旁,不習草書的人是很難分辨的。“毋”與“母”稍一疏忽,很易搞錯,明白人一點便通,不用多說。此其一。

文化名城街头“御碑”错字连篇,为何迟迟不改?

文徵明行書“旌”

文化名城街头“御碑”错字连篇,为何迟迟不改?

懷素(左)、董其昌(右)草書“推”

再從文史角度分析,康熙並非神仙,據說批寫奏摺時也常出錯。但御筆親書《督撫箴》,是皇帝對大臣的告誡與鼓勵,應當非常審慎,都是事先寫好後再賜與大臣的,並非一時即興之作。康熙二十三年冬御駕南巡後,江寧、蘇州、安慶同賜御碑,內容、形制一制,現南京、蘇州御碑尚保存完好,現有實物對照。且康熙御書《督撫箴》不是僅賜予安徽巡撫喻成龍一人,山東巡撫王國昌、直隸巡撫李光地、河南巡撫徐潮、江蘇巡撫宋犖等封疆大吏,皆有康熙同類賞賜,不可能在賜與安徽巡撫喻成龍的《督撫箴》中出現如此低級的錯誤。

前年春,80歲的馮仲華先生再次以文字形式上書安慶市委領導,又一次引起有關領導重視,並派時任安慶市文廣新局局長劉春旺先生帶隊,組織專人去南京等地尚存御碑亭的地方考察,得出的結論是安慶的御碑亭“內容不妥”,建議按外地尚存御碑形制複製重建。可轉眼兩年時間過去了,有錯字的御碑仍然在安慶人民路步行街頭矗立著,仍然常常遭到一些市民的議論和外地遊客的吐槽。就此御碑而言,總讓人覺得歷史文化名城沒文化,人文景觀少人文。(原標題為“是今人不通,還是康熙有錯?”)

文字來源:2019《書法報》第46期

2020年《書法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