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帝国》▏他行走6万里耗费14年,只为还原一个真实的金国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朝代歌,了解历史的人就会发现,这只包括了存在时间比较长的朝代。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被世人铭记的朝代却不超过20个。但在这些大朝代更替的缝隙里,还隐藏着许多短时间内登场又很快消逝的小朝代,因为时间短,没有被写进史书中,逐渐被大家遗忘。

公元二世纪的中国曾有过一个魏、蜀、吴鼎立的“小三国”,千年之后的公元11世纪,中国的国土上又出现了一个“大三国”——辽、宋、金,这三个国家再加上西夏等地,整个版图面积足有1350万平方公里。

其中的金国,它西与西夏、蒙古等国接壤,南与南宋对峙,后来在完颜阿骨打的率领下,相继灭辽、灭宋,成立大金国,当时的大金国真可谓疆域辽阔,鼎盛一时。

《大金帝国》▏他行走6万里耗费14年,只为还原一个真实的金国

在我们所熟知的很多故事中,大金多是以蛮夷的形象出现。但是真实的历史到底是怎样的?大金王朝真的如传说中所说的那般野蛮吗?现在的市面上,各朝代的小说和电视剧也数不胜数,写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作品却寥寥无几,所以很长时间,也不能解决我们的疑惑。

《大金王朝》这部历史书的面世,便是对这一部分历史的文学补白。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鸿篇历史巨著《张居正》的作者——熊召政,花了14年的时间,20余次踏访金国故地,在大金遗址上行走了3万公里,翻阅了300余册史料,最终打造了这一部历史著作。

《大金帝国》▏他行走6万里耗费14年,只为还原一个真实的金国

作者熊召政以宏观的眼光回望历史,还原了辽宋金三国争霸的故事,摆脱了一直来以汉族为主的单一视角,客观地讲述看一个国家如何兴起,又如何衰败的命运,以及各民族在这个过程中,又是如何融合共生的历史进程。

熊召政曾说:我写《大金王朝》,就是想平等地看中华民族中各个民族的英雄们,他们给中国带来过很多新鲜的血液。

我想,这是作者写这部书最真挚的创作初衷,正是有着这样的初衷,才使得作品如此具有吸引力。

颠覆读者认知

从靖康之耻,到北宋灭亡,无论对这段历史的史实研究,还是故事演绎,都令人感到痛心、惆怅和失落,很多中国人对金这个北方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国家都充满了仇恨。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曾经应听众的要求,多次播出过一部讲述南宋历史的评书《岳飞传》。在这部《岳飞传》中,作者对金人的描述是非常丑陋和可怕的,从而这一固定的形象也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扎了根。

《大金帝国》▏他行走6万里耗费14年,只为还原一个真实的金国

因此,作者熊召政描述这一段历史时,他其实面临着很多困扰和难题,因为他需要考虑读者的感受。但是思来想去,他最终还是没有选择站在所谓“正统”的南北宋王朝的角度,将北方少数民族的攻击视为侵略者,而是大胆的从整个华夏民族的角度,讲述了宋、辽、金三国的爱恨情仇。

正如陈寅恪曾经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一个文化经济领先全球的王朝,为什么会轰然倒塌?难道根本原因是异族的入侵吗?

可以说,辽与宋在短时间内覆灭,有着很多深层次原因。如果说,宋徽宗是文艺皇帝,满心思艺术创作,那么天祚帝就是行者皇帝,一年到头在游猎。两个强国同时摊上爱享乐的皇帝,同时,朝廷内部,任用很多奸臣,这在宋朝尤为突出。所以说,辽与宋的衰败不可避免,金出现只是加快了其败亡的速度。

其实在战争初期,金朝毫无优势。完颜阿骨打几乎是靠着一帮在松花江畔打渔为生的亲戚和乡民起家的,刚立国时没有都城,他们居住的村子“皇帝寨”,就是他的革命根据地;军事力量也很薄弱,在攻占辽上京临潢府时,仅仅几千人参战;经济也非常落后,南下强渡黄河时,造不出运送军队渡河的船只,只能趁着寒冬腊月黄河封冻时,冒着人马尽损的风险,深夜偷渡过河。各方面落后的金朝,依靠团结与拼搏,居然打败了辽宋两大强国。

《大金帝国》▏他行走6万里耗费14年,只为还原一个真实的金国

本书以金国的角度,描述了这段历史,甚至还从各个角度积极和正面的讲述了金朝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特殊贡献,比如对民族大融合的贡献,书中以金贝村的发展为例,汉族、辽人和金人的传统和习俗并存,以及大胆的启用汉族士人进入官僚体系等。

作者熊召政打破了一切不可能,为大家讲述了那119年的风云变换,爱恨情仇,颠覆了我们原有的对历史的认知。

高度还原历史

对于作者熊召政来说,《大金王朝》因为涉及到宋辽金三个国家,就必须得考虑三个国家不同的行事、说话风格,三种不同的政治文化形态。为此,他不仅阅读了无数的史料,还不停的在古战场实地考察,熊召政先生面对记者采访时,曾挽起自己的裤子,露出伤痕累累的腿说:“这是在黑龙江阿城考察时爬山、蹬古城石砬子的时候,划破的伤。”

这种体验式写作,费时耗力,相对于当今市面上一些快消书作家来说,熊召政简直是作家中的异类。但是这些都不算什么,因为他只想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让读者了解这个短暂、又风云变幻的朝代的风物志。

《大金帝国》▏他行走6万里耗费14年,只为还原一个真实的金国

比如,在第一册《北方的王者》中,描述金军偷袭居庸关时,作者揭露了女真人这样一条不为人知的规矩:

女真人世代传下一条规矩,如果一家人出外狩猎,族长首先为猎物所伤,则家族中的下辈都要受到惩罚。后来,这条规矩亦适用于部落的战争。大至一支部队,小至一个分队,若该队的指挥官在战斗中负伤或阵亡,则他率领的部下都会受到严厉的惩处,轻者鞭刑,重者处死。阿骨打建立大金国之后,这条规矩更被定为牢不可破的军规。

从这条规矩中,我们隐约能发现完颜阿骨打的队伍当初战无不胜的原因。

再比如,还是在第一册《北方的王者》中,提到辽国在祈神殿的迎神大典,也被作者表写的惟妙惟肖,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祭司抬脚走下台阶时,早有三位穿着雅德根神服戴着虎皮帽的小萨满在铺满雪花的御道上迎候,他们腰上系着小喇叭状的响铃,手上拿着笊篱大小的手柄羊皮鼓,导引着大祭司向祈神殿走去。他们一边走一边击鼓歌唱。借着火把的光芒,能够发现从保宁殿到祈神殿御道的两侧,每隔一丈远就立有一根图腾柱。柱的础石上满布着狮子的浮雕,而柱的顶端都插着棕色绲边的绣着鹰隼的黄旗。

又比如,对北宋宋徽宗的饮食描写的细致入微:

单是宋徽宗的早餐前菜已足见其精细:点心两种,内官司乳饹院早晨新制的羊乳酥,只有核桃大的一个,以及糕点房刚刚制作出来的松茸寸糕。饮品两样,水珍铺子送来的一小盅加了楝lian花蜜的新鲜藕汁,还有半盏内酒坊特制的杜仲酒。

《大金帝国》▏他行走6万里耗费14年,只为还原一个真实的金国

书中还有对当时北宋都城汴京繁华程度的还原:

完颜阿骨打的部下完颜娄石为燕云十六州的交接,作为金宋使臣而造访汴京的场景,更是将汴京的繁华富庶书写得淋漓尽致——“锦绣如云,珠玑满眼”“重楼绣户,画栋雕梁”,书中的描写就如《清明上河图》的文字版一般,将汴京的风景重现于眼前。


《大金帝国》▏他行走6万里耗费14年,只为还原一个真实的金国

看一般的史书,我们经常因为其枯燥的论述望而却步,但《大金王朝》几百万字却能让人一口气读下去而意犹未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用惟妙惟肖的文笔,高度还原了宋辽金时代的风俗、文化、政治、宗教特点,让我们得以一睹千年之前这些人物的风采,也更为深入地了解了三国之间的政权更迭与变迁的缘由。

人物刻画有血有肉

《大金王朝》的字里行间之中,既有游牧民族特有的铿锵豪迈,又满是风情万种,熊召政将这段历史用小说的方式娓娓道来,精彩迭生,写尽了人情冷暖,每个人物形象都在这些真挚的情感中更加丰满,有血有肉,让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随着人物的遭遇时而微笑时而感伤。

首先,从《大金王朝》中,我们能看到兄弟情深,儿女情长。

第一册《北方的王者》第六章——风雪夜中的突击队,写的是为了偷袭居庸关,完颜娄石带领300名将士连夜从悬崖峭壁的鹰嘴峰进入,为了去前面的峭壁探路,完颜娄石一一马当先,而他的副将朵颜赶紧上去将他拦住,嚷道:

“大将军,使不得。”娄石头也不回,答道:“有什么使不得的。”见娄石执意要上,朵颜抱住他的后腰,央求说:“要上,也该是我,轮不到你。”

最后,还是完颜娄石当先锋,朵颜紧跟其后,为这支敢死队开辟了一条悬崖之路。

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只有同仇敌忾,没有小我私心,这份精神,让我们为之感动。

其次,从《大金王朝》中,我们也能看到风花雪月,美好爱情。

完颜阿骨打和发妻乌古乃相识于少年时期,在家乡的阿什河畔定下姻缘,三十六年间,乌古乃随着完颜阿骨打南征北战,亲手为他煮一餐一饭,甚至在当了皇后以后,还亲自下厨,做完颜阿骨打爱吃的饭菜,你所能想象到的美好爱情,在他们身上都能找到。

完颜阿骨打的侄子完颜宗翰与辽天祚帝的弃妃萧莫谛也一见钟情,他英雄救美,力排众议娶萧莫谛为妻,这份真情令人怦然心动。

宋徽宗虽然庸,但他对李师师十三年来的信任从未改变,王国后,李师师毅然自尽,既是殉国,也是为宋徽宗殉情。

再说说辽国的天祚帝,与萧莫谛的姐姐萧莫娜,这两个人从少年时期就曾相互爱慕,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两个人又兵戈相向。然而在国破家亡之际,萧莫娜找到了逃亡中的天祚帝,两个人历尽千山万水,世事变迁,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

萧莫娜在天祚帝众叛亲离之际,依然选择相信他,而天祚帝身处山穷水尽的绝境,也还想能给萧德妃过生日,这份惺惺相惜,这份彼此的爱恋,着实让人感动。

随着小说的发展,历史中的关键人物,如宋朝的宋徽宗赵佶、李师师、宋钦宗赵恒,辽国的郭药师、张觉,金朝的完颜阿骨打、完颜宗翰、完颜宗望、陈尔栻等以符合历史、近于真相的人物形象一一出现。每个人都被作者刻画的有血有肉,让我们如同看到他们在那个时代所有的悲伤和快乐。

法国雨果曾今说:“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

史学在于真实,文学的力量在于人物的再生。权谋智斗,尔虞我诈,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已经通过《大金王朝》这本书,淋漓尽致地反应到了它的将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