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小學,家長要不要辭職看管孩子?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這要根據家庭情況來看,如果家長有一方的工作穩定,收入可觀,建議還是辭職。如果家庭需要夫妻雙方的工資維持,就不要辭職。說到底,家長擔心的主要問題還是在於這三點 :


小學放學早,孩子到處跑

現在小學生放學時間基本是在下午三點半,六年級如果有補課,放學時間應該在四五點左右,這樣的時間就給家長很大的困難,因為現在家長的工作一般都是五點左右才下班,那麼孩子放學後到家長下班期間,又該怎麼度過?這就是一件很為難的事情。而且如果孩子放學後不及時接的話,就很容易發生意外,特別令人操心。

習慣需要從小抓,培養孩子自制力

小學生正是什麼都不懂的時候,自控能力也不強,沒有家長的督促,很容易陷入電子產品和遊戲裡。以前看過很多高考狀元的教育方式,他們的家長就說,學習習慣要從小打好,以後的路會好走很多。想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是挺難的,所以需要家長花費很多時間督促教育,只有這樣以後才能更省心。

發育時期需要更好的照顧孩子身體

孩子在發育的時候需要很多的營養,如果讓孩子在外邊吃飯,食品安全問題很難得到保障,營養也怕跟不上。見過很多孩子早上不吃飯,把家長給的飯錢省下來買玩具和零食吃,結果小小年紀就有了胃病,如果家長在家給孩子做好飯,這樣的情況就會減少很多。

不管是否辭職,還是看家長的意願,如果自己有一份很難得的工作,也可以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照顧,家長自己也比較安心些。


如果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請關注@福林媽咪,每天為您推薦落地實用的育兒知識,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樂的成長。(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福林媽咪


我是一名小學老師,很開心回答這個問題。

關於孩子要上學,媽媽是否全職上班是作為每個媽媽最糾結的事情。在發表我的看法之前,我先分享兩個故事。

故事一:小姑娘剛上一年級,學習習慣差,注意力不集中,每天寫作業時都是坐在那裡看來看去。要是走到她身邊看著她寫,發現她也會寫,唯一的就是學習不主動。放學經常來接她的是奶奶,每次孩子稍慢一點,奶奶就不停地喊,怎麼還不快點?

終於有一次媽媽來接她,聊了孩子的學習狀態。接著我問道,是誰在家輔導她寫作業?

孩子媽媽說,是奶奶在家輔導,但是奶奶耐心差,每次看到她不會寫題,就會不停的吵她。天天吵,現在孩子也不聽奶奶的,奶奶越吵,越不寫。還總是哭,有一次把她奶奶急得書都撕了。

故事二:小姑娘的同學,是名男孩。他也是由奶奶照顧,但是小孩學習成績很好。每次奶奶來接他時,不管男孩因為什麼晚了一會兒,都不會責怪。都會耐心等待。

有次男孩因為字寫得不清楚,讓他重新抄寫,放學時,還差一點沒寫完。奶奶來接他,在教室外面等。我和奶奶聊了會兒,說孩子學習很主動,平時變現很好,就今天的作業太差。

奶奶笑著說,就該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還說,每天晚上的作業,在外工作的媽媽不管多晚回家都會檢查,只要字寫得不好,媽媽都會讓重寫。

奶奶還說,家裡人一致認為,關於學習就要嚴格要求。

分享以上兩個故事,也許大家可以看出,關於是否辭職在家看孩子的前提是有人幫你照看。

但最重要的是關於學習不能假手於人,就如故事中的第一個媽媽,把孩子全權交給奶奶。孩子受到奶奶的影響很大,不自信,不專心,和奶奶的指責都有關。

而第二位媽媽雖然交付給奶奶,但是每天對於學習都要親自檢查。

所以關於孩子上小學,如果能夠保證到有人照看,可以不辭職,但是事先要統一戰線應該用什麼方法對待孩子的學習?雖然統一戰線,但是父母下班後,一定不能做甩手掌櫃,孩子的每次作業都要參與。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手機前的大家。


暖萌肉肉


家裡沒有老人,我已經專職帶娃十年了,今年小升初了。20歲~30歲,天天忙著賺錢,每天走路都在打瞌睡。30歲~40歲,天天圍著孩子轉。每天做家務,安排一日三餐,檢查作業,送他去上興趣班……身體不累,心累!沒有朋友,沒有知己,很無聊!身邊很多人知道我年紀輕輕沒上班,都把我當怪物。自己其實也很厭惡這種生活,可惜我無力抗拒。這學期開學至今18天,已經放了8天假了。假如我上班去了,孩子一個人在家,不是玩電腦就是看電視。幾個同學聚一起就是玩手機,現在的孩子不知都怎麼了?!學習一點都不自覺。10年,我自己畫地為牢,將自己的身心囚禁,我已經厭倦了這樣的生活。只有幾個月就小升初了,告訴自己再忍忍,幾年都忍了,不差這幾個月。等崽初中再看!唉,好煩!下半輩子都毀了


懷念WM青春


會學習的孩子根本就不用看著管著的。不會學習的孩子,看著管著學了學習照樣不好。

姐姐班裡有個男同學,上課的時候根本坐不住,會在老師上課的時候突然走到講臺上打擾老師正常上課,老師沒辦法,家長也不願意讓孩子退學,這位男同學的家長就在教室裡陪著她兒子一起上學,一坐就是三年,三年後再怎麼想想孩子也該懂事了,有一天他媽媽有事沒來陪他,結果還是和三年前一樣上課的時候會在教室走動。他媽媽也帶他去檢查過身體,一切正常。

如果一個孩子到了小學的時候再來想說要怎麼樣管著,是不是有些晚了?

一個孩子性格也好,好習慣的養成也好,其實都是在懵懵懂懂的幼兒園時期就養成了,如果在後面要來糾正,是好點困難的,要付出的代價也相當大。

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能夠耐心陪伴,平時多溝通,養成好的習慣,那麼即使在小學,中學,根本沒必要說專門去辭職在家帶孩子的。小學低年級的題您可能會輔導,高年級也就只有幹看著的份,所以還不如低年級的時候就讓他養成不會的題自己想辦法解決,不要把希望放在家長的身上, 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我是育有二寶的蝸牛媽媽,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蝸牛媽媽家庭教育


如果家裡經濟允許我覺得全職帶孩子也挺好的,這是我向往的生活。現在我在上班,老公也上班,孩子我們就按照我們的時間來安排,好在我的工作下午4.40下班,晚上我有很多時間來陪伴和照顧孩子,早上8.40上班,我也有時間給孩子做早飯。所以我也挺感謝現在的這份工作,即可以讓自己經濟獨立又可以照顧到孩子。孩子上小學家長還是要儘可能多的陪伴孩子,如果你家庭經濟允許那就全職,如果覺得還是要找一份工作那就儘量找一份可以兼顧孩子的工作。保證陪伴孩子的時間。最不可取的是不把陪伴孩子當回事,整天每日每夜的工作。那就會錯過和孩子相處的黃金時間。


家有男寶上小學


我覺得不管怎樣還是不要辭職的好,言傳不如身教,孩子需要的是一個榜樣,而不是整天圍著他轉的那個“沒用”的中年婦女。先不管是什麼樣的工作,至少不要給孩子一種在家無所事事的感覺,我們累的要死,孩子卻並不以為然,而且脫離了社會滿腦子就是一日三餐和孩子的學習,如果我們自己都不進步了,還怎樣讓孩子進步呢?而且我八歲的兒子說他的爸爸忙著上班,他忙著上學,只有我在家啥也不幹。孩子是不理解這樣一群媽媽的。孩子也喜歡打扮的光鮮亮麗的媽媽,優雅的媽媽。一個有自己生活的媽媽。


奇談怪論領域創作者


專職輔導一年級,常年跟小學生和家長打交道,攢下無數個故事和案例。

是否辭職看管孩子,在一年級學困生(學習困難)家庭中,經常被反覆考慮的一種選擇。

我對所有來諮詢的家長(通常是媽媽)的回答都是一樣的:

不要辭職,但應考慮換工作。


辭職了時間多,但輔導孩子靠的不是時間。


其實就我的觀察,很多辭職的家長,除了在衣食住行上照顧得更精細外,在輔導孩子方面,依然沒摸索出思路和方法。還是一鬨二求三罵四拍桌子。

時間一久,大人孩子兩看兩相厭。


辭職了交往少,更容易出現教育焦慮

工作的意義,不僅僅是收入,它還是規律生活、人際交往的重要保證。

辭職後,日夜對著孩子的學習,更容易放大教育上的焦慮。

把孩子“逼得”更急。


辭職了合作少,教育擔子不能只壓在一個人身上

教育上,永遠是1+1>2。夫妻雙方一起想辦法,肯定好過全部交給一個人來管。

但中國男人通常都認為:既然你在家,家裡的事情就都是你的。

如果孩子的成績有起色還好,萬一不理想,就會演變成單方面的埋怨。

到時辭職這方就真的進退兩難。


但學習困難的孩子,確實是需要更多的陪伴和支持,不可能像幼兒園時一直母慈子孝。

若是大人工作太忙,必然無法擁有足夠的時間精力陪伴。

所以最好還是換一份稍微輕鬆的工作。


陪孩子學習是一個特殊的項目,越早陪伴,收益越明顯,越晚收益越差,甚至會虧本。

所以當發現孩子學習上有困難時,一定要當機立斷儘快介入,千萬不要想著高年級就會好轉。高年級的學習困難,已經不是辭職就能解決的了。


小謝老師說一年級


如果有合適的工作,我是不建議家長辭職看管孩子的。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定的空間,這個空間可以給孩子適當地試錯。一般家長辭職帶孩子,很可能就會全天盯著孩子,結果孩子試錯的機會就少了很多。


家長邊上班邊帶孩子,一開始會遇到蠻大的挑戰。現在的教育確實需要家長太多的精力,只要是家有學童的家長都能體會到。老師佈置了很多細碎的任務,而且很多必須家長參與。一方面,這種教育模式確實讓學生學知識變快了,但是另外一方面,這種模式也傷害了孩子的自主意識以及主人翁意識。


父母過度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實際上不利於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孩子沒有感受到父母和自己的界限,甚至有些孩子感覺在學習實際上是父母的。老師白天對孩子各種管教,晚上回家孩子繼續面對父母的監督,孩子感受到莫大的心靈壓迫感。


實際上,父母最好的參與孩子學習的方式是“不教而教”。父母要讓孩子感覺不到自己是在教ta,而更像是一種簡單地親子互動。現在家長陷入的困境是:自己賣力無比地想把知識嚼碎了“餵給孩子”,然而卻發現孩子學習能力卻越來越差。


學習上的獨立性是中學階段必須具備的,否則孩子到了高中很難拿到好的成績。既然如此,那麼小學階段其實就是鍛鍊孩子自主學習的關鍵階段了!只要把握這個核心點,我們才會越來越輕鬆,孩子也會越學越有自信。

上班的家長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一要心定:不要輕易地拿孩子跟身邊的孩子對比,每個孩子的發展都不一樣。現在的優秀不代表以後的優秀,現在的暫時落後不代表一直落後。你對孩子可以有高期望,但是前提是你有信心,相信孩子能夠做好。

二要抓主線:在上學之後,我們就要有意識地讓孩子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在一開始能夠遇到一些問題,實際上正是培養孩子解決問題能力的時候。孩子考試不好,心理苦惱的時候,家長就可以安慰孩子,鼓勵ta重新出發。可現實的情況是,孩子本來沒有覺得有什麼問題,家長反而著急得不行。最後孩子變得情緒變化嚴重,容易變得急躁易怒。

從一開始,家長就應該以一種協助孩子學習的角色配合孩子學習。所謂的協助,就是孩子需要我們的幫助嗎?有時候我們需要習慣等待孩子向我們求助,而不是總主動性地提供關心、有些關心和要求是過度的,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家長真正應該關注的是孩子的苦惱,幫助孩子調整出正確的心態,建立起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一定會跟你說過不少學校裡面的事情,ta也會表達出對某某同學的羨慕,部分孩子還會對自己沒有考滿分而惋惜。這些都是教育的機會,需要家長真正地感受孩子的需求,給出正確的指引。


父母上班其實也是一種榜樣,父母上班實際上就是和孩子學習是一樣的,這是一種承擔。儘管有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但是我們都可以通過調節自己完成任務。父母在工作中體現出的精神和態度,實際上也能影響到孩子。


綜合以上,如果父母有稱心的工作,我是不建議父母辭職帶孩子的。自己心情好的時候,教育孩子才能更得心應手。全職帶孩子的一個風險就是如果一旦孩子沒表現好,父母的焦慮就會轉化為怒火,你很容易會認為自己的犧牲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而最後收穫的,可能就是越來越差的親子關係!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孩子進入小學家長沒有必要辭職管理孩子。更多的應該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學校現在也會開始培養孩子的生存能力。

問題在於你的工作是否能夠符合到孩子接送時間。現在很多單位都是能夠理解到父母接送孩子的工作作息時間。主要是孩子現在都需要接回之後輔導孩子做作業。這樣孩子才能夠在學習中跟父母互動。另外父母應該關心孩子每天在學校的學習生活情況。

如果如果太溺愛孩子,特別去幹擾孩子的學習生活。孩子將會失去了自立的能力。有時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空間。發掘孩子的愛好和潛能。讓孩子走在開心的上學路上。其實作為家長不用太過於擔心孩子學習而在學校的生活。有時孩子也需要自由。隨時關注孩子的心理活動和成長。這已經夠了,沒必要說,因為孩子讀小學了就要辭掉工作,全身心的陪護。好好工作也是培養孩子的一種很重要的方式。



文鑫


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意識到小學基礎很重要,也有很多家長選擇辭職在家看管孩子,那麼我們到底要不要辭職來看管孩子呢?我來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第一,孩子的小學基礎知識很重要,如果小學學不好,到高年級可能基本上學不好了。因為小學一二年級著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作為家長不要太在意成績,而是要求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放學回家知道自己獨立完成作業,上課知道要認真聽課,字跡要求工整等等,所以我覺得家長有必要自己培養孩子。



第二,要不要辭職,我看未必,孩子去上學,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基本不影響你工作,你完全可以利用下班時間輔導。也有部分家庭孩子在農村,可能回家陪孩子讀書,就意味著失去工作,我想說的是現在農村也有很多就業機會,而且還方便接送孩子,只不過工資低一些,但是不能兩全其美的時候,我們選擇孩子。孩子上小學的時間,耽誤了就補不回來了,而工作什麼時候都可以找,孰輕孰重,你自己應該有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