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怎么办?

tiger-liu0816


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以我的经验给出以下建议:

学习是天生的一种能力,探索求知的欲望是一种天赋的本领

孩子没有学习的动力为什么呢?学习有障碍怎办呢?

我们对学习的错觉,是因为我们对学习的错误的看法,比如说家长会说学习是苦的是累的,所以你要吃苦才能学习好,因为孩子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他能愿意去吃苦吗?他能愿意去受累吗?如果我们家长从小就告诉孩子,学习是一种很好玩,很轻松很愉快的事情,学习了以后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我们就会很有价值感,很高兴,很愉悦的感觉,孩子就愿意追求价值感和成就感,学习就没有障碍了,所以说学习的障碍不是学习本身所造成的,而是人为给予的。

第一点学习的评价,给学生学习贴了不好的标签儿,从而导致学习的障碍。

第二点对孩子有个错误的知见,认为孩子干不了,孩子不会,孩子是有困难的,这样错误的认知也会导致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对自己的学习的动力产生障碍。

第三点没有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也是造成学习障碍的一个原因,有些人死记硬背,背了以后又忘,忘了再背 ,孩子最后就没有信心了,也就是说我们在让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让孩子抓到一个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第四点我们只注重孩子知识点的学习,忽略了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没有学习能力的人,只去掌握知识点,只去刷题,最后会又累又苦又会遗忘,所以他是学不好的,只有会学习,有学习能力的人,才能完成这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学习过程,所以说家长要检查一下自己,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是不是有对学习的偏见,有对孩子的偏见,对学习方法缺少认知,对思维对学习能力的培养欠缺呢,如果有的话就会形成学习障碍

有了心理障碍。以后怎样来克服呢?就是要做减法,学习本来就是可以很顺畅的进行的,学习就是快乐的事情,之所以成为障碍,就是我们贴标签儿了,所以做减法就撕掉标签,学习不是困难的,学习不是累的,学习也不是难的,学习是快乐的事情,学习用他本来的样子进行就可以了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撕掉孩子身上的标签,比如说懒惰,迟缓,不会,困难,累,压力等等这都是借口,这都会形成孩子不学习,不去面对学习的一些借口,所以把这个标签要撕掉。

找到一个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要让孩子学会学习,我们要学会怎样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这个问题是怎样的?所以我们要找到一个适合孩子学习方法。

要教会孩子思考,学会思维,学会学习的能力,而这个学习的能力就是我们要让孩子自主的掌握,选择自己的思维,自主的发散性思维,收放自如,这时候家长和老师要做到,少说多做,自己少做,多让孩子做,让孩子忙起来,自己只做孩子的导游,当我们只定为孩子导演的时候,真正运作的都是孩子自己,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去运作就可以了。


家庭教育心法


孩子天生是有求知欲望的,小小的好奇心,那张停不下来的小嘴总在问十万个为什么。

孩子学习动力不足,家长要警惕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是否有其他的事物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

现在孩子贪玩,尤其是电子产品,早早得接触电视,电脑,让孩子对静止的纸质的书籍淡漠,只对快餐式的网络文化感兴趣。

或是其他的兴趣点过多地占用了孩子的精力,找出原因,科学得分配时间和精力。

二是学习习惯没有建立好。

孩子应该早早地建立起学习习惯,比如阅读的习惯,从小在孩子还没有太多意识的时候,就启蒙他读书学习的兴趣和习惯,这样他就对学习习以为常,不会发生不感兴趣,动力不足的问题。

三是保护好孩子的求知欲。

很多家长的错误做法是在破坏孩子的求知欲望。

比如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家长就会说别问了,等你大了自然会知道。这样时间久了,孩子就真得闭嘴了,也不会积极思考了。

孩子对地上的蚂蚁产生了兴趣,你觉得还要赶路,说蚂蚁有什么好看的,渐渐得,孩子就失去了观察的欲望和求知的兴趣。

四是给予孩子适度的挑战,让他在学习中得到成就感。

朋友的一个孩子上过学前班,在一年级的时候,他觉得都是学过的内容,太无聊了,上课不注意听,作业不好好写,结果学习成绩并不好。

后来因为一年级学习内容没有挑战性,学习习惯也没养好,学习成绩一直没跟上。

五是给孩子树立学习的目标

可以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多给孩子树立一些榜样,给他讲述一些爱学习的名人事例。

让孩子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向榜样学习,这样会更有干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