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天没回家,也未准备回,奋战到底!”直击阳江隔离病区

从踏进隔离区的一刻,精神就要高度集中。与普通病区病人有家属陪伴不同,隔离病区里,病人能依靠的只有医护人员,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

“很多天没回家,也未准备回,奋战到底!”直击阳江隔离病区

“一位病人说他想吃蒜头,我们就拜托厨房员工帮忙买一瓶藠头,没想到原来他要吃的是生蒜,一边吃一边剥的那种,赶紧再拜托厨房员工带生蒜回来。”这样的细节有很多,给病人无微不至照顾的背后,是一群医护人员的全身心投入。

“隔离衣很不透气,有时候病人呼叫,着急起来奔跑,就会感觉心悸,喘不过气。”

“很多天没回家,也未准备回,奋战到底!”直击阳江隔离病区

在高强度压力下工作

疲累尤其明显

每4个小时轮班

保证了医护人员精神充沛地投入工作

也能保证医护操作安全

“很多天没回家,也未准备回,奋战到底!”直击阳江隔离病区

“这群年轻人,很强大”

轮班下来的副护长敖春暖,脸上被口罩和防护服勒出深深的几道印。临危受命,从综合病区开始那天起,敖春暖一直在一线。

“很多天没回家,也未准备回,奋战到底!”直击阳江隔离病区

每天进出隔离病区,一天要洗3次澡,每天洗手数十次,这双手已经洗到脱皮了,有的地方出现了裂口,为了能继续工作,敖春暖直接用胶布贴住伤口。

感觉怎么样?记者的问题刚提出,敖春暖就红了眼眶。“这些年轻人,很强大,真的很强大。”敖春暖说。


“很多天没回家,也未准备回,奋战到底!”直击阳江隔离病区

这些医护人员大都是“90”后年轻人,最年轻的才22岁。在这次疫情之前,他们都是普通的男生女生,活泼的、爱玩爱闹的。在综合病区成立后,他们顶着心理压力,顶着精神压力,进入隔离病区,成为了病人的依靠。

看着护目镜后面一双双坚毅的眼神,敖春暖说,她掉泪不是因为辛苦,是被感动着。


“很多天没回家,也未准备回,奋战到底!”直击阳江隔离病区

“谢谢你们,对不起”

大年三十那天,在医院忙碌很晚回家的敖春暖,吃过家人特意留的大鹅腿,准备放松一下过春节,就接到了医院的电话。“那晚赶回医院,就一直呆到了现在。”敖春暖说,很想家人,但不允许来看望,“看不到他们,我可以很坚强,但如果见到了,会更想他们。”


“很多天没回家,也未准备回,奋战到底!”直击阳江隔离病区

护长童玉梅的两个孩子很小,一开始丈夫每天发来视频通话都没有空接,后来丈夫就把孩子的日常拍成小视频发给她。但属于她自己的时间,也只有一天工作完成后的睡前时间,基本都是凌晨两点。

“我已经很多天没回家了,接下来也未准备回,奋战到底。”童玉梅说,只是希望孩子长大了,能明白妈妈此时的心情。

对家人有什么想说的?

“谢谢你们,对不起。”话音未落,敖春暖就忍不住用手捂住脸。

“很多天没回家,也未准备回,奋战到底!”直击阳江隔离病区

“我们是新组建的三剑客”

在综合病区的医护人员生活区,记者发现了一个名叫“不忘初心三剑客”的三人组合。他们是来自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医生刘瑞立 ,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邓仙炳,市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的医生林坤海。

在综合病区成立之初,“三剑客”便在此驻守,连日来的合作,让他们产生了深厚的队友情。“我们在一线,这是使命,我们牢记使命,一定可以胜利。”

“很多天没回家,也未准备回,奋战到底!”直击阳江隔离病区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

他们也是家中普通的父母和孩子

披上了这身衣服

学着前辈的样子

与时间赛跑,治病救人

黎明的那道光,会越过黑暗

抗疫之路虽艰辛

但我们始终在一起

致敬,“疫”线的逆行者


抗疫一线故事征集

自疫情发生以来,阳江有许多包容大爱、团结互助、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的感人事迹。有医护人员,有爱心企业,有基层工作人员……现向大家广泛征集抗疫一线典型人物、感人故事,文字、图片、视频都可以,若你有线索,可将素材以及联系方式发送到我们的邮箱:[email protected],或下载登录“阳江+”客户端上传相关素材。小编将第一时间联系你。

记者 | 何朋键 谭兴孚

视频 | 李凯

图片 | 李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