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古典詩詞形容聲音的動聽?

xiaolong281at


1、“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贈花卿》

唐代: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釋義:

錦官城裡的音樂聲輕柔悠揚,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飄入了雲端。

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有,人間裡哪能聽見幾回?

2、“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省試湘靈鼓瑟》

唐代:錢起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釋義:

常常聽說湘水的神靈,善於彈奏雲和之瑟。

美妙的樂曲使得河神馮夷聞之起舞,而遠遊的旅人卻不忍卒聽。

那深沉哀怨的曲調,連堅硬的金石都為之感動、悲傷;那清亮高亢的樂音,穿透力是那樣強勁,一直飛向那高遠無垠的地方。

當如此美妙的樂曲傳到蒼梧之野時,連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靈也為之感動,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長在蒼梧一帶的白芷,在樂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

樂聲順著流水傳到湘江,化作悲風飛過了浩渺的洞庭湖。

曲終聲寂,卻沒有看見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煙氣消散,露出幾座山峰,山色蒼翠迷人。

3、“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長恨歌》

唐代:白居易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釋義:

於是使得天下的父母都改變了心意,變成重女輕男。

驪山上華清宮內玉宇瓊樓高聳入雲,清風過處仙樂飄向四面八方。

輕歌曼舞多合拍,管絃旋律盡傳神,君王終日觀看,卻百看不厭。

漁陽叛亂的戰鼓震耳欲聾,宮中停奏霓裳羽衣曲。

4、“新聲含盡古今情。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臨江仙·千里瀟湘挼藍浦

宋代:秦觀

千里瀟湘挼藍浦,蘭橈昔日曾經。月高風定露華清。微波澄不動,冷浸一天星。

獨倚危檣情悄悄,遙聞妃瑟泠泠。新聲含盡古今情。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釋義:

千里瀟湘之上,渡口水色青青,屈原的蘭舟曾駛過。明月高掛中天,清風漸漸停息,玉露清瑩,微波不興,漫天星斗映寒水。

獨倚高高桅杆,心中無限憂思,遠遠傳來悽清的瑟聲,低低訴說著千古幽情。一曲終罷人不見,江上青峰孤聳。

5、“練色娛目,流聲悅耳。”——出自於《七發》兩漢:枚乘

釋義:精選美色娛悅心目,流美的歌聲悅耳動心。




苗家阿萍


有那些古典詩詞形容聲音的動聽。

都市的夜晚,燈紅酒綠熙熙攘攘不夜城。看不到月亮的圓缺,星星也不知躲那去了。想聽一下秋蟲鳴叫是多麼的奢侈的想法。睡夢中聽到蛐蛐兒的叫聲,醒來一臉茫然。多想回到過去鄉村生活,大人們搖著扇子講身邊發生的趣事,小兒捉螢火蟲,藏貓貓。

秋夜多愁思,虛堂風露涼。

觀書燈可近,欲睡漏可長。

蛩響頻催織,螢飛爍有光。

雨梢窗外過,散入稻花香。






詩詞奴隸


形容聲音的古典詩詞,這個真的太多了。

“聲音”這個詞的含義,在現代漢語裡可能不再分那麼清楚了,它的意思是聲波產生的聽覺上的印象。

但在古人那裡,“聲”與“音”的意思是不太相同的。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說:“聲:音也。從耳,殸(qìng)聲。殸,籒(zhòu)文磬字

“音,聲也。生於心,有結於外,謂之音。宮商角徵羽,聲;絲竹金石匏(páo)土革木,音也。”

簡述一下大意:聲(),形聲字,義符為“耳”,表示與人耳(聽覺)有關,殸(qìng)為音符;音,從心底產生,受口腔的節制。宮商角徵羽,這些單獨發出的是聲,而用絲竹金石匏(páo)土革木等樂器演奏出來的就是音了。

也就是說,現在的聲音應該包括我們俗稱的音樂和物理性質的客觀的聲音,比如自然界的風聲、雨聲、花落聲等。

那麼,我們先說第一類,古典詩詞裡的描述音樂的美妙之聲吧。

這個也僅僅是以點帶面,選取一些典型的,供您參考。

古典詩詞中,有三首被後人稱為描摹音樂的“至文”,意思是已經把音樂的聽覺感受寫到了極點了。它們就是白居易的《琵琶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李賀的《李憑箜篌引》。

《琵琶行》集中描摹音樂的其實都在第二段: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詩人調動豐富的想象力,運用比喻修辭,多用疊音描摹正面描繪,最後兩句景物襯托,形象寫出了琵琶聲由壓抑到急迫低沉到錯雜清脆婉轉,再到嗚咽凝澀到聲音停息到,最終到激越雄壯尖銳的變化。


聽穎師彈琴:

韓愈祠塑像

暱暱兒女語,恩怨相爾汝。

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


浮雲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

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皇。

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
嗟餘有兩耳,未省聽絲篁。
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溼衣淚滂滂。

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先疏通下字面意思:(聽到穎師您的琴音,)初聽像小情侶間你儂我儂的細細密語,再聽忽然就變昂揚了,好像戰士們吶喊著要上陣拼殺,隨後又變成好像浮雲柳絮在天地間悠遠飄揚了,再往後是一陣喧囂群音後的激越高亢之音,如同鳳凰高鳴;琴聲越拔越高,忽然一落千丈。哀嘆我是空有一雙耳朵,聽不懂音樂的人。自從聽了穎師的彈琴,是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趕緊手推穎師,你別再彈了,我的衣服已經被淚打溼了。穎師你太厲害了,聽了你的彈琴,一會讓我熱情似火,一會又讓我內心冰冷似霜!

同樣是發揮想象,同樣是運用比喻,同樣是正面描寫和側面襯托相結合,不過,韓愈的音樂描繪反差更大,聽琴的主觀感受形容得更誇張、生動。

李憑箜篌引:

箜篌資料圖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溼寒兔。

本詩描寫箜篌之音,同樣是豐富想象,同樣用比喻,同樣正面描繪和側面襯托相結合,但不同的是構思更加奇幻,大多引入神話典故,令人耳目一新。

既有不同,也有相同,同為描摹音樂的“至文”。

清人方扶南評價說:“韓足以驚人,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的確是一語中的。


再介紹一首唐代柳中庸的《聽箏》:

古箏圖片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
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
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岐路洛陽城。

雖然藝術成就略遜一籌,但也算經典之作:可能是因為族侄柳宗元被貶江南、南北相隔,作者在聽箏之時,不自覺地滲入了自己的離愁別恨。當然,這種離愁別恨起初好像沒有被觸發,最初作者只是感受到春光明媚、鳥語花香,後來箏音突轉,讓人聯想到遊子思婦在耿耿永夜裡的無邊愁情。

再看一首:


省試湘靈鼓瑟
唐 錢起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悽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本詩也是用引入神話正面比擬和側面烘托相結合的寫法。

再看第二類,宋詞中描寫自然界聲音的代表作。


我們看宋代蔣捷的《虞美人·聽雨》: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通過“聽雨”之聲,貫穿少年、中年、老年三個階段,融合盡作者一生的感悟,可謂概括凝練、構思精巧。

再看蘇軾《定風波》:

《定風波》詞意圖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自然界蕭蕭瑟瑟的風聲、雨聲,在詞人的胸懷中,不過是日常生活的一些調劑罷了。有了東坡的豁達樂觀,自然不怕各種形式的風雨(更指政治上的風暴打擊)了!


再看李清照的《永遇樂·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詞人上片寫今日元宵,天氣暖和,有人吹笛,曲子哀怨,有朋友相召,無奈無心遊玩。下片先寫曾經中州元宵盛況,張燈結綵,婦女們簇擁成群,後寫如今國破家亡,更無心情外出。“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別人笑語更襯出自己無限心酸。


限於篇幅、能力,詞也只能暫時列舉這幾首了。


最後,再奉送幾首形容聲音(包括音樂和自然之聲)的元曲:


關漢卿《雙調·大德歌·秋》


風飄飄,雨瀟瀟,
便做陳摶睡不著。
懊惱傷懷抱,

撲簌簌淚點拋。
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
淅零零細雨打芭蕉。


張可久《越調·寨兒令·憶鑑湖》

畫鼓鳴,紫簫聲,記年年賀家湖上景。
競渡人爭,載酒船行,羅績越王城。
風風雨雨清明,鶯鶯燕燕關情。
柳擎和淚眼,花墜斷腸英。

望海亭,何處越山青?


楊朝英《商調·梧葉兒·客中聞雨》

簷頭溜,窗外聲,直響到天明。

滴得人心碎,聒得人夢怎成?

夜雨好無情,不道我愁人怕聽!


根芥微塵


崑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李賀《李憑箜篌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白居易《琵琶行》


颯颯微雨收, 翻翻橡葉鳴。

月沉亂峰西, 寥落三四星。

前溪忽調琴, 隔林寒琤琤。


聞彈正弄聲, 不敢枕上聽。

回燭整頭簪, 漱泉立中庭。

定步屐齒深, 貌禪目冥冥。

微風吹衣襟, 亦認宮徵聲。

學道三十年, 未免憂死生。

聞彈一夜中, 會盡天地情。

———孟郊《聽琴》


知識原子


琵琶行 唐 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聽鄰家吹笙 唐 郎士元

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牆外是誰家。

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

箏 唐 張祐

綽綽下雲煙,微收皓脫鮮。

夜風生碧柱,春水咽紅弦。

翠佩輕猶觸,鶯枝澀未遷。

芳音何更妙,清月共嬋娟。

春夜洛城聞笛 唐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寄楊州韓綽判官 唐 杜牧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錦瑟 唐 李商隱

錦瑟無瑞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