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有哪些忌諱?

五味社


正月初二有哪些忌諱?

雖說全國都是過一個年,但是各地的習俗還真是大有不同,就拿正月初二走親串門這件事來說,很多地方正月初二這天拜丈母孃回孃家,但是,在我們當地農村,初二這天是堅決不能回孃家的。


初一初二拜姑姑,我們這兒的習俗是初二這天,去姑姑家裡拜年,不能回孃家。因為初三的時候,才是送神的日子,那麼初一初二家裡掛著宗譜是不能讓出嫁的女兒看見的,女兒回孃家只能是在宗譜撤下來之後,將祖宗送走了才可以回家,不然就不利於孃家的香火和光景,所以在我們這裡都是初三回孃家。

第二個禁忌是初二這天不能夠將供奉祖宗的供品撤下來。最近這幾天有些暖和,很多供奉祖先的大棗餑餑,燒雞,水果等等很容易壞,有些人家就想在初一供奉完之後,趁著初二趕緊撤下來,以免發黴。其實這樣做是很忌諱的,因為要初三這天才能送神,如果在初二這天就把供品撤下來,這是對祖先的大不敬,只能在初三送神之後才能撤掉供品。


第三個禁忌就是不要大動清掃。初二的時候,家裡的祖宗神位還都供奉著,如果在這個時候就大掃除,又清掃又彈灰,也會髒了祖宗神明的眼睛,是很忌諱的,所以一般像放鞭之後留下的鞭炮紙屑都是等到初三之後才能清掃,還有吃的瓜子皮,花生皮之類的,都不能丟到地上,因為初三之前不能掃地。

這些都是我們當地的習俗和關於初二的一些禁忌,我也是聽奶奶跟我說的,可能跟各位的家鄉有所不同,不知大家那裡是否也是如此?


一品小十六


大年初一太嗨皮了,大年初二就應該注意節制點這些嗨皮。比如說打牌,沒完沒了的打牌或打麻將,我認為這就是大年初二最要注意的地方。其他圖吉利,說好話,心情愉悅等,和大年初一一樣。

大年初二就要去拜年了,成家的要去丈母孃家拜年,沒成家的要去給外公外婆、舅舅拜年。別就知道打牌或喝酒了,喝個大醉什麼的,惹得媳婦,或者爸爸媽媽不高興,甚至吵上一架,就太不應該了吧,我覺得這就是大年初二的忌諱吧。

小時候都要老媽一直強調,一直說才不情願的去拜年,其實表哥表弟或表妹表姐們還是蠻想見的,去拜年去做客成為了自己喜歡做的事。就是別玩過頭了,長大點的就別喝過頭了,不然很出糗的。

昨天“大年初一最忌諱什麼”的問答,沒想到突破100萬點擊,我當時說,大年初一忌諱吵架,忌諱哭,有不少網友留言說,大年初一自己就吵架了,就哭了,可是誰也不願意這樣呀。

的確如此,生活就是這樣。

明明知道不該對親人發火,明明知道自己別太沖動,輕易起脾氣,明明提醒了自己別哭,但還是哭了起來。這是生活的無奈,也是人之真情。

其實過年也是平常日,每一天也是過年,實在忍不住,看著人家團團圓圓、熱熱鬧鬧、紅紅火火,而我獨影飄飄,就哭了;或回顧一年來的月月日日,有遺憾有懊惱有悔恨,也就罷了,最忌諱哭又何妨,眼淚流完了,也是一種釋放。

擦乾眼淚的你,最是堅強,從頭再來,也就是這個意思了。


財經作家邱恆明


正月初二這天我們這裡非常忌諱吵架。

正所謂“初一餃子初二面”,正月初二吃手擀麵就是因為初二是出嫁女兒和女婿回孃家拜年的日子,所以會做比較易消化也簡單快速的麵條來吃。正月初二我們這裡一般被稱為“迎婿日”,是女兒女婿回孃家的日子。

1、因此在正月初二這天非常忌諱吵架,如果孃家人這天吵架,難免會讓女婿看到,對家庭和睦不利。女婿畢竟是外星人,這天吵架,老輩人認為會讓外姓人“看笑話”,於自己家不好看,於女兒家尷尬。

2、女兒女婿這天同樣忌諱吵架,回孃家這天吵架,會讓孃家人看到夫妻不合,勸也不好看,不勸也不好看,而且在老輩人看來正月初二吵架,會影響夫妻間的感情,嚴重的會讓夫妻一年爭吵不休。

3、其次,正月初二女兒女婿回孃家,這天不管是誰吵架,都會讓街坊鄰居看笑話,對家庭和睦的影響更加嚴重,也會成為鄰里鄰間談論的話題,成為別人的笑話。

因此,於情於理,於公於私,正月初二都是非常忌諱吵架的。

還有正月初二女兒女婿回孃家要帶足禮品,雖然現在農村人並不注重這些虛的,能來家裡就很高興,但沒有準備妥當,會讓人覺得女兒女婿不懂事,不懂禮數。而且禮品也必須是雙數,不能是單數。

還有諸如忌諱初二掏口袋,會漏財;忌諱討債,忌諱睡午覺等等。各地的說法不同,但終歸都是為了求個好彩頭,希望一年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家庭合睦。


李阿冰


初一:

正月初一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到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除夕前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傢俱,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初二:

年初二,出嫁的女兒回孃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這一天,回孃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孃家的小孩,並且在孃家吃午飯,但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在過去,一家人也會選擇這一天拍張全家福。

初三:

大年初三又稱赤狗日,與“赤口”同音,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傳說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

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闆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還有傳說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裡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說是將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將出去。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吃餃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初六:

年初六,商店酒樓才正式開張營業,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亞於除夕的境況。傳說這一天最受歡迎的是當年滿12歲的男孩,因為12是6的二倍,這叫六六大順。這一天,每家每戶要把節日積存的垃圾扔出去,這叫送窮鬼。

初七: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據《佔書》記載,由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這天,香港市民喜歡吃及第粥,所謂及第,是希望科考狀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初八:

初八是穀日,傳說是穀子的生日,也叫順星節,傳說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預示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初九:

農曆大年初九,民間習俗是玉皇大帝的誕辰,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臺灣新竹不少信眾要到主祀玉皇大帝、擁有二百多年曆史的天公壇,向天公祝壽,並且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健康。更多美食關注: ims126 ,保證學會。

初十:

初十是石頭的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的說法。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早晨,用繩繫住瓦罐的鼻子,由十個小夥子輪流抬著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十一: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孃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十二至十五:

過了正月十一,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從正月十二開始選購燈籠,搭蓋燈棚。童謠是這麼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了,它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這一天少不了還要吃元宵、湯圓。正月十六夜則是小孩的節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燈籠對著別人的重重一撞,然後笑哈哈的看著別人的燈籠著火,這個叫做“碰燈”。講究的是今年的燈籠不能留到明年,必須以“碰燈”的方式銷燬。


趙少儼


時間真快,兩天前人們還在為過年忙碌著,這不眼一眨,今天已經是大年初二了。過大年放鞭炮;大年初二祝福到;人團圓喜氣鬧;家安樂福氣報;新的一年,農嫂祝大家萬事如意!

膠東農村正月初二第一禁忌,出嫁的閨女不能回孃家。

大多地方,初二這天是出嫁閨女一家回孃家給父母拜年日。或許是因為南北差異,習俗也會有所不同。膠東的農村,不管父母有多麼掛念閨女,初二是這天也是不允許出嫁閨女來家的。這是與老輩流傳下來的約定成形的那些習俗有關,在過去從大年三十父母家中院子裡撒上塵草開始,出嫁的閨女不到初三父母家中發了紙是不能踏進父母家半步的。不然踩了孃家的塵草,會影響到父母家中一年的運勢,特別是家裡有哥哥和弟弟姊妹家,閨女要是不顧禮數的回了家,一旦日後哥哥弟弟家出現了不好變故,那就一定會賴著說是你回家踩了孃家的塵草,讓孃家的運勢不旺。所以膠東地區的農村,出嫁的閨女都是在初三這天帶著丈夫和孩子,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回了家門。


正月初二第二個禁忌,財神日不能洗衣服。

據老人說:初二這天是祭財神的日子,又是水神的生日,這天是不能洗衣服的,一年365天,水神老爺天天在為人們的衛生服務,讓人們每天都處在一個乾淨、整潔、舒適的環境中,只有生日這天水神才能好好休息一下,能得到人們對它的敬仰,所以這天就不要讓水神粘那些髒汙的東西了。水是財,不燃一年的財勢會隨之溜走的。農村老人也是特別忌諱初三之前洗衣服的,有的年輕人不懂這些習俗,要是在初二這天洗了衣服,被家中老人看到,就會遭到老人的埋怨和叨嘮的!



第三個禁忌

初二這天也特別忌諱要債,不管是欠人家的錢還是咱欠人家的,如果在過年期間被要債或者是跟人家要債,這樣的的人,在一整年間都會很倒黴,也都會讓黴運影響了自身一年的財運,因此不光是初一不能向人討債,這種忌諱一定要過了正月十五。

過年只要開開心心就好,所謂的習俗、禁忌,也只不過想大家都拋開煩心事,一家人團團圓圓歡歡喜喜的聚在一起過大年而已。


農嫂話農事


大年初二的習俗有哪些?

1、大年初二要回孃家相信以經出嫁的朋友也都是知道的,在大年初二這天是需要回孃家的。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帶著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女兒回孃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

2、大年初二要祭財神在我們國家北方地區也是有大年初二祭財神的活動出現的。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

3、大年初二要祭祖上墳在我們國家的大年初二有些地區也是會有上墳祭祖的習俗的。蔚州始置於北周大成年間。自古以來正月初二都有祭祖、上墳儀式,不論身份地位多高,這天都要進行祭祖活動。

正月初二有哪些禁忌?

1、回孃家一定要帶禮物大家一定需要記住的就是,回孃家一定不可以雙手空空的回去的,帶禮物也是一定的而不可以帶單數的,因為在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女婿帶回孃家的禮物必需成雙。

2、大年初二不可以洗衣服不僅僅是大年初二、從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這三天其實也都是不可以洗衣服的,因為,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因此這兩天不要洗衣服。

3、大年初二一定不可以午睡在大年初二這天也是一定的不可以午睡的,因為過年期間有很多客人到家裡拜年,如果睡午覺的話對人很失禮。


讀書是福


正月初二,因為各地的習俗不同,忌諱也不盡相同,甚至全國各地之間的習俗差異性還非常大。比如有些地方初二不能洗頭,不能潑水。放的鞭炮皮和燒下的紙灰不能掃等。

在我們當地,正月初二是串門的重要日子,是給孃家人拜年的日子,也就是通俗講的“姥娘門兒上”,這個拜年有個風俗就是: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家拜年,而是由孩子上門給姥爺姥姥、舅舅和姨們拜年,我們稱之為“小客兒”,拜年要留下吃飯的。而出嫁的閨女則會安排在初三或初四回孃家拜年,這一天有女兒的老人都要在家裡招待女兒女婿們。不過,現在很多地方也改了,初二也成了全家回孃家的日子,因為很多外地工作的,上班早,等不到初三或初四,而且一次性招待起來也簡單。

正月初二晚上,是送年,也要吃水餃放鞭炮燒紙錢,也要擺祭品上貢,和大年三十的一套程序一樣。所謂“送年”,是指將大年三十到墳上迎回來過年的已故“家人”送回去,年送完之後,意味著關於過年的第一波最重的重頭戲過去了。送年結束了,就可以動車了,也可以洗頭洗澡了,也可以清掃室內外的衛生啦。

通過來講,過了初二,該走的就可以走了,過年的講究也就沒那麼重要啦。


元芳有看法


正月初二有哪些忌諱

過年是中國個大節,充滿歡樂與講究,初一講究最多,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因為是過年,大家都想討個吉利,雖然明知有些忌諱不合理,大部分人還是尊守的,但初二還是有些忌諱你知道嗎?



大年初二,在我們這初二開始拜姑姑,也有些地方女兒回孃家,反正開始走親戚的日子,小小忌諱就是出門帶禮品不能為單,由於傳統上認為單數不吉利,禮物必需成雙。



也有人說初二這天出門的姑娘不能回孃家,我不太同意這觀點,對於我們這一帶人都是獨生子女,那麼多忌諱講究,那生閨女家不是過年間一直得冷冷清清,今年到堂嫂家拜年,堂嫂說是和親家一起過的年,心想這將來就是一種團圓模式,要不然那不是難為孩子嗎?

忌諱就是日子過舒坦以後的講究,梅花認為風俗都要有選擇繼承,不能讓忌束縛了我們的行為、綁架了我們的生活。


山村梅花


正月初二有哪些忌諱?

吃過春節的餃子,看完春晚,眨眼間到了正月初二了。

有些地方正月初二回孃家。


而在我們膠東農村,過年的講究真是不少,像傳統的初二日,嫁出去的姑娘不回孃家,不能踩了孃家的塵;再就是從大年三十開始到正月初二都不掃地,別將財運掃走;還有不論是外有欠你錢還是欠外人錢,初二這天都不叨叨,否則是一年都不順當。

以上這些都是膠東農村這裡挺講究忌諱的一些事情,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有的一些傳統的習俗已經被取代,隨之而來的做法更能適合如今的生活。

如今的家庭獨生子女多,有的家庭閨女出嫁後,春節期間家中只剩下老倆口,大眼瞪小眼,兩人都覺得有空落落的感覺。

於是,很多的家庭時興起兩家湊在一起過大年。這樣一來,男女雙方都不會孤單,小倆口也不用為到誰家過年而為難。

過年嘛,圖的就是開心快樂。摒棄一些不合適宜的傳統陋習,只要是適合自己家,那就不用忌諱。有選擇地繼承優良傳統,去其糟粕,我們的生活便會越來越好。


建行漸遠


尤其是中原,大西北也包括東北。剛結婚的小夫妻到岳父家拜新年,要帶厚禮,尤其是要給岳父母買套喜慶過年時裝,讓他們穿上走出去在村裡顯擺一下,對新即官,對老人都有面子。主要還買保健品,讓老人健康長壽,還要多帶紅包,侄女外甥多,叫聲姑夫姨夫得給紅包壓歲錢吶。要在酒桌上多說吉祥話,多敬酒,還要勤快。更重要的是,如果路途遙遠不能當天回婆家時,需要在孃家住宿的話,新婚小倆口是不能同房的,小倆口要在生理方面忍一忍,等二天趕忙回家再解饞。這是農村最大的忌諱,切記,切記喲!

另外:還有就是外甥到舅家拜年,不在乎禮薄厚,只在乎會說吉祥話。在酒桌上不能給舅舅舅媽開不文明笑話,也包括表姐表妹都不能胡說八道。這都是農村尤其是南陽淅川農村的最大忌諱,切記,切記呀!

新社會,新風尚。說的也不科學更好全面,見諒!同時:再次祝大家豬年吉祥如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