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哪個好漢最能做到功成身退?

醉墨客


《水滸傳》裡功成身退的人有四個。一個是浪子燕青,一個是混江龍李俊,還有一個是行者武松。

浪子燕青功成身退有伏筆,那就是好友的勸說。

燕青勸許貫中出仕,許貫中對燕青說:“俺又有幾分兒不合時宜處。每每見奸黨專權,矇蔽朝廷,因此無志進取,遊蕩江河……奸邪當道,妒賢嫉能,如鬼如蜮的,都是峨冠博帶;忠良正直的,盡被牢籠陷害。小弟的念頭久灰。兄長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尋個退步。自古道:“雕烏盡,良弓藏。””一席話說得燕青點頭稱是。因此功成名就之後,燕青或者歸隱山林,或者藏於鬧市。總之不再為官,只做一個平民百姓。

李俊早就與費保約好征討方臘結束後,他們一起找個地方以終天年。

費保建議李俊:“趁此氣數未盡之時,尋個了身達命之處,對付些錢財,打了 一隻大船,聚集幾人水手,江海內尋個淨辦處安身,以終天年”。李俊聽了費保這一番話,恍然大悟,倒地便拜”。他才發誓:等收伏方臘後,便帶著童威、童猛兄弟來投。“

班師回朝的路上,李俊詐稱中風,倒在床上。要求宋江留下童威、童猛。於是李俊三人一起來榆柳莊找費保等四條好好。七人從太倉港乘駕出海,投化外國去了。後來為李俊成為暹羅國之主。童威、費保等都做了化外大官。

唯獨行者武松的功成身退,讓人難以理解。

也許是武松與宋江有了嫌隙,武松不想看到宋江再把剩下的30多個兄弟葬送,因此不再還朝,成為朝廷的犧牲品;也許是武松看透了官場的黑暗,所以堅決不當官;也許是武松因為潘金蓮等壞女人,讓他對女人失望,寧可讓武家絕後,也不近女色,毅然出家。

武松在六和寺正式出家,被封為清忠祖師,賜錢十萬貫。武松在杭州六和寺病逝,壽至八十。


潤楊的紅樓筆記


要說“功成身退”,時間點應該是徵方臘完成之後了。梁山好漢在徵方臘的過程中損失慘重,活下來的各有封賞。但也有一部分人拒絕了朝廷的賞賜,選擇飄然離開。

按時間來算,第一個“功成身退”的是魯智深。不過他這個“功成身退”需得加引號,因為魯大師退得過於徹底,在杭州六和寺直接圓寂了……

然而考慮到在佛法中,圓寂乃是覺悟解脫的表現。我們還是把他也算作“功成身退”好了。

下一個是武松:

武松對宋江說道:“小弟今已殘疾,不願赴京朝覲。盡將身邊金銀賞賜,都納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閒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冊,休寫小弟進京。”

再下一個是燕青。燕青可能是水滸中活得最為透徹的人,早已看穿朝廷刻薄寡恩,梁山眾人下場難測。

燕青道:“主人豈不聞韓信立下十大功勞,只落得未央宮裡斬首,彭越醢為肉醬,英布弓弦藥酒?主公,你可尋思,禍到臨頭難走!”

無奈盧俊義不聽,於是燕青辭行之後飄然遠走,不知投何處去了。

還有李俊、童威、童猛三人,也都遠走高飛,到海外做出了一番事業。

比及行至蘇州城外,只見混江龍李俊詐中風疾,倒在床上。……宋江只得留下李俊、童威、童猛三人,自同諸將上馬赴京去了。且說李俊三人竟來尋見費保四個,不負前約,七人都在榆柳莊上商議定了,盡將傢俬打造船隻,從太倉港乘駕出海,自投化外國去了,後來為暹羅國之主。童威、費保等都做了化外官職,自取其樂,另霸海濱,這是李俊的後話。

對了,還有公孫勝。公孫真人沒參加徵方臘,在徵王慶結束後,就回山中歸隱了。

次日,只見公孫勝直至行營中軍帳內,與宋江等眾人,打了稽首,便稟宋江道:“向日本師羅真人囑咐小道,令送兄長還京之後,便回山中。今日兄長功成名遂,貧道就今拜別仁兄,辭別眾位,便歸山中,從師學道,侍養老母,以終天年。”

————分割線————

以上這些是不要朝廷封賞,直接隱退的。也有一些好漢雖然受了封賞,但不願做官,辭官為民的。

  • 戴宗:去泰安州岳廟裡陪堂出家。

  • 柴進:見戴宗辭官求閒,又見阮小七被人刁難,心中有感,藉口有病辭官。(阮小七做官後,大將王稟、趙譚心懷舊恨,向朝廷進言說阮小七曾穿方臘的龍袍,心懷不良。朝廷於是剝奪阮小七官職,貶為平民。)

  • 李應:見柴進告病,推稱風癱,回故鄉獨龍岡村中與杜興一處作富豪,俱得善終。


  • 杜興:隨李應還鄉。

  • 宋清:還鄉為農。

  • 鄒潤:不願為官,回登雲山去了。

  • 蔡慶:跟隨關勝,仍回北京為民。

  • 裴宣、楊林:回飲馬川,受職求閒去了。

  • 蔣敬:思念故鄉,願回潭州為民。

  • 朱武、樊瑞:朱武來投授樊瑞道法,兩個做了全真先生,雲遊江湖,去投公孫勝出家,以終天年。

  • 穆春:回揭陽鎮鄉中,復為良民。

事實上梁山好漢在朝中任職的並不多,而且大部分屬於兩類:1.原本就是朝廷命官,比如關勝、呼延灼、朱仝。2.技術人員,比如安道全、蕭讓(在蔡太師府中受職)。

讓無拘無束的梁山好漢們進入官場,他們自身可能也不習慣。比如阮小七被免官之後,就是這個反應:

阮小七見了,心中也自歡喜,帶了老母,回還梁山泊石碣村,依舊打魚為生,奉養老母,以終天年,後來壽至六十而亡。

北門猿


《道德經·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縱觀整部《水滸傳》的一百零八好漢,能真正做功成名遂身退的,屈指可數,要麼是戰死,諸如王英、扈三娘、張清、張順之輩,要麼貪圖朝廷賜封的官職而不得善終,諸如宋江、盧俊義之輩,要麼束縛在世俗的忠名之內,諸如吳用、花榮是愚忠,追隨宋江而自縊,難達功成身退境界。


轟轟烈烈的梁山好漢事蹟,從聚義到忠義,從舉起替天行道大旗到服從朝廷的招安,再到征伐遼、田虎、王慶,最後的功成是征伐方臘,至此梁山好漢死傷過半,倖存的好漢面對功成名遂,能做到身退的僅有魯智深、公孫勝、李俊、燕青,而武松與林沖雖然不理會朝廷的賜官,但是內心做不到通達。



世俗的意義而言,真正符合功成名遂身退的,僅有浪子燕青。

燕青並非道、佛人物,身份低微,只是盧俊義府下的一名家奴,但是《水滸傳》從第六十回後,對他的潑墨頗多。他相貌不凡,多才多藝,雖然沒有吳用的料事如神,但能在複雜的事情中洞若觀火,他沒有盧俊義、林沖等人的超凡群戰本領,但單兵作戰功夫了得。

盧俊義初始被吳用化妝成算命先生忽悠去避災,燕青一眼洞穿,告訴盧俊義這是梁山賊寇的圈套,不可輕信,可惜盧俊義不聽,中了梁山的埋伏,被活擒。



李固與賈氏私通,燕青被趕出盧府,一路乞討,等待盧俊義從梁山下來,再度直言直語告訴盧俊義因只顧自己練武不親女色,賈氏早已李固有染,盧俊義非常自負,不相信的一腳踢開燕青,燕青沒有計較的不離不棄。

盧俊義一條道走到黑,被捉入獄,燕青從外面乞來粥食進獄中探望盧俊義,非常有情有義。燕青處事幹淨利落的是直接射死押送盧俊義的公差董超、薛霸,讓其逃過一劫。

他與盧俊義上了梁山,明白梁山複雜的人際關係,主人盧俊義雖然身為二把手,但他不驕不躁,低調處事,並且深懂其中要害。比如李逵與宋江打賭人頭,李逵輸掉,但宋江上不可能殺掉李逵,燕青讓李逵負荊請罪。

燕青的低調還在於藏而不露,花榮曾在晁蓋面前顯擺一箭射下天上的大雁,其實燕青也能射下,只是他從不顯擺。



燕青的睿智還在處理他與李師師的關係,他深知這場江湖不能有兒女私情,李師師是宋徽宗與宋江的中間人,他面對李師師的風情萬種不可能不動情,只是理性的知道沒有善果,他只能理智地對李師師以兄妹相稱。

最終的征伐方臘成功後,面對朝廷的封官加爵,燕青識透大局,識透人心,他告訴盧俊義:

(引用)主人當私去隱跡埋名,尋個僻淨去處,以終天年,主人豈不聞韓信立下十大功勞,只落得未央宮裡斬首,彭越醢為肉醬,英布弓弦藥酒?主公,你可尋思,禍到臨頭難走!

可惜盧俊義不聽,被朝廷毒死,而燕青則自己挑了些金銀細軟,從此銷聲匿跡,隨退江湖,對名對利非常淡薄,對世間恩怨情仇非常通透,睿智地作了一名隱士。作者感嘆“若燕青,可謂知進退存亡之機矣”。實則就是閱述燕青深懂天之道,功成名遂身退。



魯智深、公孫勝、李俊、林沖、武松的功成身退,有燕青有區別。

魯智深屬於佛家人物,從他遇見智真長老開始,就已經註定了結局,他象徵著佛家的四大皆空,世間名利皆是水花鏡月,了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不執著中達到涅槃,最終魯智深是坐化圓寂,達到人格的完滿與解脫。若作個比喻,魯智深相當於金剛怒目,降伏四魔,魔亡而身退,他與燕青的功成身退的區別在於精神世界的追求有所迥異。

公孫勝屬於道家人物,他是一半入世一半出世,既追求現實世界的行俠仗義,又追求個人的精神世界解脫,當現實世界功成,轉而是自身的修煉,從而達到人格完滿,這點與魯智深殊途同歸。



李俊在征伐方臘成功後,假裝有病,與童威、童猛打造船隻去暹羅國(現在的泰國),他是明白朝廷不會放過樑山好漢的,所以去了暹羅國,但依然有現實追求,並沒有身退。

林沖、武松雖然沒有接受朝廷的封官,甘當普通人,逃過朝廷的迫害,但內心滄桑,內心更加有怨恨與憤怒,特別是林沖,一直對高俅懷有痛恨,武松更是倍感世道蒼涼,只是大勢已去,兩個人的事內心做不到通達,是功成名遂,但心不退。




《水滸傳》中,人世一場功名利祿,江湖裡,人很難獨善其身,有命運浮沉,有愛恨情仇,不由得想起李白的《悲歌行》:

天雖長,地雖久,金玉滿堂應不守。 富貴百年能幾何,死生一度人皆有。 孤猿坐啼墳上月,且須一盡杯中酒……

秦家李斯早追悔,虛名撥向身之外。範子何曾愛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


我就是竹韻


《水滸傳》裡功成身退的例子屈指可數,比較有名的大概是混江龍李俊、入雲龍公孫勝、浪子燕青、花和尚魯智深和行者武松等,其中又以混江龍李俊最是過得風生水起。現在待我把他們的結局一一道來。

第一名,混江龍李俊。平定江南後,李俊看出朝廷對梁山好漢的險惡用心,便詐稱中風,帶上童威童猛歸太湖隱居。其不戀榮華富貴,不存僥倖心理,十分值得讚賞。也許是福緣深厚,他後來反抗當地官府暴政,和弟兄們乘舟出太湖,至海外,南征北戰,最終打敗當地土著,建立了暹羅國。人們常說“時來天地皆同力”,運氣好的時候走路都能撿到金子。李俊就是交了老來運的人!當年捨身忘死忠心報效大宋朝廷,卻要被朝廷所猜忌,隨時面臨冤死的下場。當他不存富貴之心,毅然退隱,偏能夠幹出事業,功耀千秋,成為流芳千古的英雄豪傑,好像真是冥冥之中註定了的。“有心栽花花不開,無意插柳柳成蔭”——這個說的正適合李俊。

第二名,入雲龍公孫勝。公孫勝的經歷和張子房相似。像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一樣,他積極輔佐宋江徵方臘、平江南,立下了汗馬功勞。然後謹記老師的教誨,毅然決然告別帶頭大哥宋公明入山歸隱,修習長生大道,追求仙人的境界。他之所以能善始善終,是因為一直就看輕富貴功名,輔佐宋江建功立業不過是入世修行而已,那也是以後修習長生大道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公孫勝和張良一樣擁有相同的心態,直把富貴看作浮雲,可謂大智大慧之人也。

第三名,浪子燕青。徵方臘勝利後,燕青得知朝廷的要迫害梁山好漢,立刻請求盧俊義和他一起掛冠歸隱。盧俊義貪戀榮華,心存僥倖,不聽燕青的忠言,落得悲慘殞命的下場。而燕青收拾了一些金銀財寶,回家過起了世俗財主的生活,雖然沒有赫赫聲威,卻也前呼後擁,得以善終,不可謂不明智也。

第四名,花和尚魯智深。魯智深的格言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他追求無拘無束和問心無愧,並且身體力行。朝廷要給梁山弟兄論功行賞時,魯智深無心做官,不聽宋江的挽留,毅然遠離朝廷,歸隱深山老林,終於成了得道高僧。魯智深的優點在於淡泊名利的處世態度和率性任真的性格,那是他得以趨吉避凶的根本。

第五名,行者武松。武松是《水滸傳》裡不可多得的英雄人物,其拳腳功夫堪稱梁山一百單八將中的翹楚,其快意恩仇行俠仗義的事蹟至今還在民間廣為傳頌。千年之後還有如此影響,除了行者武松,還有誰呢?林沖比不上,李逵比不了,就連宋江也無法和他相比,這三人雖然名聲赫赫,但都不得善終,實在悲催得很。武松在徵方臘的時候,孤身一人搶回柴進的屍體,自己失去一條手臂,這使得他心灰意冷,不聽眾兄弟再三挽留,飄然離去,退出江湖,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四海行者。要是武松貪戀富貴,恐怕也會像宋江一樣被朝廷兔死狗烹,落得悲劇而終。

這樣的排名可能不夠客觀,是在下眼界的侷限所致,敬請熱愛梁山好漢的朋友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記憶之鷹


先說《水滸傳》中得善終的好漢有:

一,公孫勝出家,得善終。

二,武松在徵方臘後,在杭州六和塔寺出家,他得到善終,他死後葬在西湖邊上。現在西湖邊上還保存有他的墓地。

三,戴宗也出家,他的出家地點是泰安州岳廟。幾個月後,他大笑而終。

四,阮小七被罷官以後,回家奉養老母,他依舊打魚為生,自然終老。

五,柴進辭官回家自然終老,無疾而終。

六,李應和杜興也辭官回家也得善終。

七,關勝失腳落馬,得病身亡。

八,呼延灼受御營指揮使,後領大軍破金兀朮四太子,出軍殺至淮西陣亡。

九,朱仝在保定府管軍有功,後隨劉光世破大金,一直做到太平軍節度使。

十,黃信仍任青州。

十一,孫立帶同兄弟孫新、顧大嫂、並妻小依舊登州任用。

十二,鄒潤不願為官,回登雲山。

十三,蔡慶跟隨關勝回北京為民。

十四,裴宣與楊林回飲馬川,受職求閒。

十五,蔣敬回潭州為民。

十六,朱武、樊瑞投公孫勝一起出家。

十七,穆春回揭陽鎮為良民。

十八,凌振炮手非凡,仍授火藥局御營任用。

二十,皇甫端受御馬監大使。

二十一,金大堅在內府御寶監為官。

二十二,蕭讓在蔡太師府中作門館先生。

二十三,樂和在駙馬都尉府中盡老清閒,終身快樂。

二十四,燕青、李俊、童威、童猛在班師回朝的路上離開。李俊後來做了暹羅國之主,童威、費保做了外化官職。

實際數字是24+8=32個人得到善終。

功成身退的除了關勝、呼延灼、朱仝、黃信、孫立、孫新、顧大嫂、凌振、安道全、皇甫端、金大堅、蕭讓、樂和,其他的都是功成身退,表現最突出的就是:公孫勝、武松、戴宗、燕青、朱武、樊瑞。


牡丹梅花鑫森淼


《水滸傳》書中能做功成身退的好漢有幾位,待在下逐一道來。

第一位當數魯智深,在擒住方臘後,書中寫道:“宋江道:‘今吾師成此大功,回京奏聞朝廷,可以還俗為官,在京師圖個蔭子封妻,光耀祖宗,報答父母劬勞之恩。'魯智深答道:'灑家心以成灰,不願為官,只圖尋個淨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宋江道:'吾師既不肯還俗,便到京師去住持一個名山大剎,為一僧首,也光顯宗風,亦報答得父母。'智深聽了,搖首叫道:‘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只得個囫圇屍首,便是強了。'宋江聽了,默上心來,各不歡喜。”最終魯智深坐化六合塔,可以說是《水滸傳》中結局最好的,沒有之一。試想有誰能做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其次是武松。武松對宋江說道:“小弟今己殘疾,不願赴京朝靚,盡將身邊金銀賞賜,都納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己作清閒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冊,休寫小弟進京。”宋江見說:“任從你心。”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後至八十善終。

第三當數燕青。燕青私自去勸主人盧俊義,功成身退,盧俊義沒有聽從燕青建議。書中讚歎“若燕青,可謂知進退存亡之機矣。有詩為證:略地攻城志己酬,陳辭欲伴赤松遊。時人苦把功名戀,只怕功名不到頭。”燕青當夜收撿了一提金珠寶貝挑著,徑不知投何處去了。

再有是李俊,李俊詐中風疾,求宋江留下童威、童猛兄弟照顧,後與費保四個,七人出海,自投化外國去了,後來為暹羅國(今泰國)之主。

再有阮小七被追奪了官誥,復為庶民,帶了老母回還石碣村,依舊打漁為生,壽至六十而亡。

柴進見戴宗退還官誥求閒去了,又見阮小七被罷官。推稱風疾病患,辭官為民。

李應與杜興均辭官為民,俱得善終。

宋清還鄉務農。鄒潤不願為官,回登雲山去了。蔡慶回北京為民。裴宣自與楊林議了,自回飲馬川,受職求閒去了。蔣敬回譚州為民。朱武、樊瑞去投了公孫勝出家,以終天年。穆春回家鄉作了良民。

如此看來,梁山好漢中識時務的人不在少數。


海娃國學



整部《水滸傳》中,大部分能征慣戰之將都將生命白白撂在了南征北戰的廝殺裡,活下來的不過將近三分之一,所謂的十停去其七八,滿打滿算,回京師朝覲的不過是正負將佐二十七員。

這和南征時的摩肩接踵有天壤之別。去時英雄勇武,大將南征膽氣豪,回來時雁行參差,時有掉隊落伍,好不傷悼。

徵方臘之前,已先自走了入雲龍公孫勝,還有留在京師的偏將五員:神醫安道全,紫髯伯皇甫端,玉臂匠金大堅,聖手書生蕭讓,鐵叫子樂和。本已不全一百單八位。這樣說起來南征方臘的將佐一百零二員。

後來回師途中病歿的也有好幾位。比如青面獸楊志,病關索楊雄和鼓上蚤時遷。林沖也已風癱,留在六合寺由武二郎照看,後半載而亡。張橫和穆弘也都病歿當途,還有副將孔明、朱貴、朱富、白勝等人。

大和尚杭州坐化,武二郎六和寺出家。剩下的,真就是寥寥無幾,形單影隻。

這裡面,最有心機而瞧科了事體的恰是天罡星最機巧的浪子燕青。他先勸奉主人盧俊義納官還誥隱姓埋名,卻被一心要封妻廕子的玉麒麟損了一頓,只好自行留下一封書信,兀自挑了一擔金銀寶貝不知投哪裡去了。他勸盧俊義的話語雖然駭聽,倒也是金玉良言,說“主人豈不聞韓信立下十大功勞,只落得未央宮裡斬首;彭越醢為肉醬;英布弓弦藥酒,大禍臨頭”。可惜玉麒麟官蒙了心竅,兀自不悔不離。

燕青留給宋江的書信那首詩最可剖明心智:雁序分飛自可驚,納還官誥不求容。身邊自有君王赦,灑脫風塵過此生。

──應當說,燕青的歸宿是最好的。比起遠到暹羅當國王的混江龍李俊、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和太湖四傑費保等人更好,更自在,不受任何約束,沒有任何負擔,一生萍蹤浪跡,天涯即我家,何等曠達率直,再好不過的放浪一生。

惜乎玉麒麟凜凜一條大漢,終究被官迷了心竅,不明不白糊里糊塗的一頭栽進水裡成了淹死鬼,其實就是死於奸佞的御酒水銀裡。

當官的後知後覺也有好結局。比如神行太保戴宗,辭了官職泰岳廟裡安身,無疾而終;阮小七被參,卻帶了老母打魚飄蕩頤養天年;小旋風柴進自識時務辭官歸隱,也是好收束;撲天雕李應攜了鬼臉兒杜興返回故鄉俱得善終。

還有鐵扇子宋清回鄉務農;獨角龍鄒潤回了登雲山;鐵面孔目裴宣和錦豹子楊林自回飲馬川求閒去了;神算子蔣敬返鄉為民;最是快樂逍遙的要算是神機軍師朱武、混世魔王樊瑞兩個,隨了公孫勝雲遊江湖,做了全真先生,以終天年。

其中,美髯公朱仝的最後官位最高,一直做到了太平軍節度使。呼延灼馬革裹屍,在對陣金兀朮南侵之時救駕拋命,終於全了忠臣良將的千秋美名。倒是大刀關勝最讓人唏噓,稀裡糊塗的醉酒落馬而亡。

正可謂:

天罡盡已歸天界,地煞還應入地中。 千古為神皆廟食,萬年青史播英雄。





龍吟148119260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北宋末年,朝廷腐敗,官場黑暗,奸臣當道,百姓多難。就在人民生活水深火熱之中、卻又有一些正值人士,為人坦蕩,光明磊落,嫉惡如仇,好打抱不平。卻為奸佞宵小所迫害,走投無路。無奈逼上梁山為主要情節,延續出英雄聚義的故事。突出了梁山好漢俠義情長“四海之內皆兄弟,義薄雲天深情誼”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他們嘯聚山林,卻心繫貧苦。高舉“替天行道”的旗幟。行俠仗義、除暴安良、懲治奸惡、扶危濟貧,始終站在民眾身邊,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


要論《水滸傳》中最能功成身退的人當屬何人?

如果說某個人的話,我覺得我會首先說是魯智深,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的事蹟最能體現故事的核心,具備梁山好漢的所有品質。大多數人的經歷與他是大相徑庭的,作者也不可能每個人都詳盡,正因為他的細緻描寫,引讀者自遐。可以他說是一群不同人品質的集中體現。



魯智深,綽號花和尚。他本名魯達,是渭州經略府提轄,偶遇賣藝人金老父女遭惡人欺凌,出手相助。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惡霸鎮關西,為了躲避官府緝捕,經金老介紹自己的女婿趙員外相助,便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智深。後又因搭救林沖,流落江湖,與楊志、武松一同在二龍山落草。三山聚義後加入梁山泊,排第十三位,上應天孤星,擔任步軍頭領。他在徵四寇的戰役中累立戰功,生擒方臘後在杭州圓寂,追贈義烈昭暨禪師。



要論《水滸傳》中功成身退的人當屬何人?我覺得這個命題太狹隘。

很多人看到劇中人物善終既是功成身退,我覺得這樣實為不妥。今人不知古人事,古人亦不知今日非。評價不能僅僅依靠我們現在的思想去衡量當時空間的人物。我們只能不斷探索,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這才是歷史的魅力所在。

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一個人如果沒有做出貢獻,對歷史產生影響。那麼他活多久都談不上功成身退。倘若不上梁山,一輩子浪跡江湖,所安身立命。卻名不見經傳。自然也不會有我們今天的議論。具有代表的如宋江等人,雖然奸臣當道,主上蒙塵,百姓怨聲載道,但他們始終忠君愛國,國家可以辜負他們,他們卻從未放棄國家利益,即便是流血犧牲。也把個人利益放在最後。這才是真的大英雄。想當年,岳飛蒙冤而死,亦不能善終,何談功成身退,然今日,卻被人人稱頌。他們選擇了歷史,歷史也選擇了他們,是非成敗轉頭空,沒有對錯,有的只是宮闕萬千都做了土。

即便是現在,乃至今後,始終國家民族利益至上,個人安危榮辱與國家利益相比微不足道。不能自身受了委屈或不幸,遷怒於民族大義! 負責必將萬劫不復,遺臭萬年。


青檸碎月


但凡看過完整版本的水滸傳的人都知道功成身退的有好幾個人,最典型的一個人就是混江龍李俊。當時李俊在征討方臘時認識了費保這個打家劫舍的強盜,可是這個費保確是一個相當有見識的人。他給李俊說太平本是將軍定,不叫將軍見太平,這句話一針見血的指出了以後征討完方臘是個什麼結果。接著費保又說我常聽聰明人說世事有成必有敗,為人有興也有衰.勸李俊早做打算。免得落個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的下場。李俊也是個識時務的人在征討方臘班師回朝的路上假裝中風從馬上跌落下來。要童威,童猛倆兄弟相陪,最後跟費保幾個好漢從太湖打造大船出海去了涅羅國做了一國之君。

接下來這位就是名滿江湖的浪子燕青了,據說後來出海做生意既然被李俊的手下給劫了。這是後話暫且不提。在班師回朝的路上有天夜裡燕青去見了盧俊義當場拜謝他的養育之恩,並告誡盧俊義此時若不早早脫身,大禍就會臨身。作風一像高調的盧俊義哪裡能想到這步。於是燕青當夜挑了一擔財寶出營而去,自此浪跡江湖不知蹤影。後來出海最生意遇到李俊幫李俊當上了一國之君。

還有一位就是入雲龍公孫勝,再征討方臘之際他就看出宋江的用心。藉口侍奉老母,征討方臘以後又回到羅道人身邊繼續修行。最終成正果。

所謂功成不退皆損身,這個道理每個人都懂。但能真正看透做到的人確不是很多。


誰的地久配天長


在《水滸傳》裡,能做到功成身退的好漢有很多,比如魯智深坦然圓寂,武松出家後八十善終,潛心修道的公孫勝,隱居的李應和柴進等等。要說做得最好的,筆者比較羨慕小旋風柴進。


“功成”,梁山好漢當然全都做到了,但“身退”就是少數人的事了。說柴進是功成身退最好的一個好漢,筆者的理由如下:

  • 不會像魯智深那樣早早離去

雖然魯智深圓寂是心甘情願,但不管怎麼說,能多活一年多享受一段時光,這是人人都願意的事。如果魯智深沒有想起師父的教誨,估計他也不會走得如此快。柴進比魯智深享受的時光要多,就憑這點可以認為柴進的“身退”要好一些。

  • 不會像武松那樣行動不便

武松也是做到了功成身退,但畢竟也經失去左臂,按《水滸傳》的說法,那就是“已成為廢人”。儘管武松也是善終,但相對柴進來說,日常起居必定不如柴進方便,所以說柴進的生活要好過一些。



  • 不會像公孫勝那樣傷心傷神

公孫勝最後專心修行,也是一名功成身退的好漢。但相對來說,修行未必是一件輕鬆的事,有時還得傷不少腦筋。每日逍遙自在,無憂無慮的柴進相比公孫勝來說,要輕鬆很多。

  • 當國王的李俊未必就很輕鬆

小說裡交代,李俊、童威和童猛等三人最後去了海外,最後成了暹羅國之主。這個結局看起來是最完美的,但嚴格的說,李俊等人應該算做是“激流勇進”而不是“功成身退”。再者說,管理一個國家,每日要處理那麼多事,能不傷腦筋?

  • 宋清“退”得並不徹底

宋江的弟弟宋清,雖然回家務農,但他仍然享受俸祿。另外,他受宋江的影響,後來一直與官家有聯繫,兒孫都有為官的,宋家在當地也成為名門望族。這種“退”並不徹底。



其他和柴進一樣退得比較瀟灑的好漢,還有阮小七、李應、杜興等人。他們均是辭官為民,自由自在的過活,最後得以善終。要說退的最徹底的,要數燕青,辭別盧俊義後就像人間蒸發一樣,再無音訊。但總的來說,筆者還是羨慕柴進的“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