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方臘的結局是什麼?

庭下靈


我們熟知的小說中:宋江威風八面,帶領眾兄弟所向披靡,而方臘的實力實在一般,還被“武松單臂擒住”。

真實的歷史上,威風八面的卻是方臘,人數最多時有近三十萬,佔據了北宋東南的半壁江山,可謂是聲勢浩大,影響力空前。

只是方臘的運氣不佳,軍隊訓練不足,最終起義失敗。那方臘的結局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我們聊聊,從方臘成功開始聊起。

方臘的成功

(劇照)

方臘造反,原因很簡單,想拯救“蒼生和黎民百姓”,順帶著做帝王,過過萬人之上的癮。

有人說了,北宋百姓不是日子過得很好嗎?以前是,但北宋末期,經濟衰落,國運下行。而皇帝宋徽宗,卻一天沉浸在琴棋書畫,以及蹴鞠上。說白了,這趙佶就是個不務正業的皇帝,是個“娛樂先鋒”。

趙佶的字寫得很不錯,獨創的“瘦金體”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對於奇花異石,古董字畫,老趙也非常感興趣,為了建一個園子“艮嶽”,老趙讓人四處搜索奇石奇木。

事是不錯,問題是,為了討好皇帝老兒,下面的人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四處尋找各種奇石。

這也沒啥,但找到石頭後,需要大船運輸,需要人力押送,沿途當中,所有的漕運等行當,先服務於送石頭,這些押送人員所過之處,地方人員得好好照顧,這一整不是一會,而是二十年左右,這就導致了“本末倒置”,讓江南百姓日子困苦,可謂民不聊生。這就是著名的“花石綱”事件。

《宋史》有記載花石綱之役:“流毒州縣者達二十年”。

方臘當時的日子還不錯,因為他是摩尼教在南方的負責人,有人問了,什麼是摩尼教?說來話長,簡單說就是“明教”,和後來朱元璋參加的那個教派是一樣的。而此時的方臘,就是所謂的明教教主。

看到百姓的慘樣,方臘的“帝王夢”開始醞釀,這是最好的時機,整不好,自己就可以上到九五之尊。

想到就去做,公元1120年,方臘聚眾造反,主張“人人平等,不分高下,信教者都是一家”。同時,還提出“吃素斷葷,節省錢財”,而且在財物上主張“共同擁有”。這忽悠人的一套,起作用了。當然,這一套被後面的洪秀全也用過。

起初,方臘起義軍發展很快,從1120年10月開始,經過了三個月時間,人數達到了近三十萬,東南半壁,盡入囊中。起義軍,全是底層的老百姓,大家彷彿看到了未來的曙光,感覺前景一片光明。

方臘的結局

公元1121年正月開始,方臘開始受到了朝廷的“重視”,方臘在派人攻擊秀州時大敗。當年二月,政府準備招安方臘,被拒絕。

在整個二月,宋軍包圍了方臘所在的杭州城,方臘帶人拼命抵抗,但普通老百姓組成的隊伍,實在扛不住正規大軍的攻擊,起義軍被迫撤出杭州。之後,方臘帶人準備再次拿下杭州,只是太難了,最後放棄。

杭州完全失手了,整個形勢不再有利於方臘,關鍵隊伍是一幫泥腿子,以前戰爭經驗少,對抗政府軍的難度不是一般的大。這之後,歙州、睦州、衢州先後失守,真的是兵敗如山倒啊!

基層起義兵,因為大多是腦袋一熱而參加的起義,所以看到打不過政府軍時,都開始尋思回頭了。於是,方臘繼續敗,士兵大量逃。方臘一行從富陽、新城、桐廬一路退到了青溪縣,然後到達了幫源洞。

宋軍此時風頭正盛,準備一舉擊潰方臘的起義軍,怎麼可能放過這絕好的機會呢?於是,宋軍包圍了幫源洞區域。

雖然宋軍包圍了幫源洞區域,但宋軍卻找不到方臘的軍隊,因為這個洞非常奇特,入口極為隱秘。但是,再隱秘,也扛不住大軍來回反覆的檢查,終於,幫源洞被發現了,發現洞口的裨將就是韓世忠。後來,這個幫源洞就被叫為方臘洞。

公元1121年四月二十七日,方臘和妻子,還有宰相方肥,一起被俘虜,洞中所有的將士也被官軍俘虜。八月二十四日,方臘在汴京被殺。北宋轟轟烈烈的方臘起義,就此徹底拉下了帷幕。


藍風破曉


相比《水滸傳》,歷史上的方臘起義無疑比宋江起義聲勢浩大得多。宋江起義實際上就是三十六個流竄作案的頭目而已,而方臘起義在1120年,很快就佔領了杭州、睦州(今浙江淳安、建德)、歙州(今安徽黃山)、衢州(今浙江衢州)等城池,控制了差不多半個今天的浙江省。

但是方臘起義失敗得也很快,1121年正月,方臘軍圍攻秀州(今浙江嘉興),就遭到守將王子武的頑強抵抗。同時,政府組織的平叛大軍也趕到,統帥是有名的閹相童貫,將領有辛興宗、折可存、宋江等人。這個宋江,和起義的宋江可能不是一個人。但是在小說中把他們事蹟雜糅在一起了。

方臘軍在秀州之戰的失敗,成為起義的一個轉折點。此後宋軍接連攻下杭州、睦州、衢州等地,方臘只能退回老家清溪縣。當時還有二十萬部隊,但士氣相當低下,不是宋軍對手。但方臘躲在幫源洞據險而守,宋軍也一時攻不下來。這時辛興宗手下一個小將帶著一支小分隊,秘密潛入幫源洞,一舉擒獲方臘。

辛興宗一見,馬上出來奪取勝利果實。這個小將也不敢和他爭,就把方臘交給了他。但這個小將日後名氣更大,他就是南宋中興四將的韓世忠。所以方臘在歷史上是韓世忠抓獲的,而《水滸傳》中改成了魯智深,電視劇又根據評書改成了武松,這樣一來最有名的反而是武松了。


林屋公子


《水滸傳》把方臘渲染成十惡不赦的魔頭,但正史上卻並非如此,真實歷史上宋江從未招安,更不可能去徵方臘,宋江是英雄,方臘也是。




方臘,原名方十三,起義前有說是漆園主,也有說是個打工仔。

北宋末年,浙江人民深受朝廷“花石綱”之苦,方臘首先舉起義旗,在睦州發動起義,以摩尼教之說發動群眾,一時間幾十萬人云集響應,沒錯,所以《倚天屠龍記》裡說方臘是明教教主,便是始於此。

方臘率領眾人攻城略池,攻下杭州等六州五十二縣,自號“聖公”,年號“永樂”。(永樂皇帝朱棣哭暈在廁所,沒想到老子精心挑選的年號,被反賊用過)



一時間,江南振動,方臘並未停止進取,他的計劃是:十年內攻滅大宋朝廷。

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就是不適合做皇帝的宋徽宗坐不住了,派出童貫率領大軍十五萬前去平叛。

童貫也是有兩把刷子的,能把太監做到長鬍子,不知道是沒閹乾淨,還是真的很猛,總之,他率領大軍在宣和三年(1121年)攻滅方臘的義軍。


方臘本人躲入睦州山中,卻被叛徒告密,不幸被俘,同年秋天被殺。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起義造反,一旦失敗,極少有結局幸運者。雖然,方臘全家結局悲慘,但更慘的則是從他躲藏的洞中逃出來的婦女,盡皆全身赤裸,並自縊於外面的樹林中,抬頭相望綿延100多里,其慘烈場面,簡直觸目驚心。

據《續資治通鑑》上講,這些婦女是方臘搶掠來的。但是,當時朝廷解救的軍隊已經到來,她們又為何會自縊身亡。再說,當時方臘躲藏的幫源洞(位於浙江首淳安縣葉家鄉洞源裡村西南2.5公里處)已被宋軍包圍,這些僥倖逃出來的婦女更沒有自縊的必要嗎。

因此,對於這段歷史的記載,很容易讓人想起清朝在《明史》中嚴重誇大張獻忠的禍患,而多揚自己的美名。這種說法,顯然存在太多商榷的地方。

那麼,方臘究竟栽在何人手中?

關於方臘被擒,在史料、文藝作品以及民間傳說中,共存在六個版本。

版本一:《宋史演義》、 “南宋筆記”、影視作品和民間傳說中,方臘是被朝廷招安的宋江率領的梁山好漢武松單臂擒拿後,又被朝廷斬首。

版本二:《水滸中傳》、《水滸傳》、《水滸別傳》等文藝作品中,方臘是被梁山好漢魯智深所擒拿後,又被朝廷斬首。同時,在《水滸傳》中,方臘也是四大寇之一,另三大寇分別是山東梁山水泊宋江、河北田虎和淮西王慶。

版本三:有野史記載,方臘是被北宋名將折可存所擒。

版本四:在元朝時期的資料中記載,方臘是被北宋沈丘知縣劉世光和洞源裡裡正方庚所擒。當時,方庚因全家24口被方臘殺害之故,隨投身從軍,立志為家人報仇。當方臘兵敗,躲進洞源石洞時,方庚正好跟隨宋軍搜山圍捕,並收買叛徒方京,因此宋軍得知方臘躲藏在山洞裡,從而帶領宋軍包圍方臘躲藏的幫源洞,最終造成方臘等人被捕。

版本五:還有資料記載,擒獲方臘的還有王馬、餘木勺、餘宗德等人。

版本六:據《宋史·韓世忠傳》記載,自宣和二年十月初九(1120年10月),方臘率從在歙縣七賢村起義,先後破六州五十二縣,涉及百姓200多萬,一時聲勢浩大。但是,到了次年四月,在朝廷15萬大軍的鎮壓下,方臘的起義軍連戰連敗。當時,副將韓世忠跟隨著討伐方臘的先鋒王淵,率領部下悄悄來到清溪溪谷,通過向一位婦女打聽路徑後,直搗方臘躲藏的清溪幫源洞,並生擒方臘。就在這時,忠州防禦使辛興宗又領重兵趕到,將幫源洞團團包圍,因此搶去了滅方臘的首功。當月24日,方臘和妻邵氏、子方毫、丞相方肥等30餘人,被朝廷處斬。事後,王淵稱讚韓世忠為“萬人敵”,而韓世忠也因生擒方臘之功,被升任為承節郎。

那麼,究竟哪個版本更加可信呢?

版本一、二、三,畢竟演義、野史及傳聞居多,並無實質依據。同時,據1939年出土的宋將折可存的墓誌銘記載,折可存平定方臘,班師返回途中接到皇上御筆:“捕草寇宋江”。因此,折可存又用時約一個月,將宋江擒獲。對此,著名宋史專家鄧廣銘先生認為,歷史上的宋江確實曾接受朝廷招安投降,但不久又反叛,這才在折可存平定方臘餘黨後,又被其鎮壓。所以,在朝廷討伐方臘期間,根本沒宋江什麼事,當然也就沒有“武松單臂擒方臘”和“魯智深擒方臘”的事實了。

版本四,方庚主要起到了提供情報的作用,只是間接造成方臘被擒,而並不是他親自擒獲。

版本五,並無歷史實據支持,因此也不被史學界認可。

版本六,《宋史·韓世忠傳》的記載和《宋會要輯稿》以及《續資治通鑑》記載的事實,完全相吻合。因此,關於方臘的結局,最可信的當屬版本六。

據傳,方臘被朝廷處斬後,馬嶺方氏用其生前衣冠在馬嶺村頭的一座山上,面向大路建了一座衣冠冢,後又在其冢旁建聖公廟,一年四季都有朝拜者雲集馬嶺。


祥子談歷史


方臘,北宋末年農民起義首領,他領導了北宋末年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對於他的籍貫,史學界目前尚無定論,一說是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西)人(《青溪寇軌》載:“睦州青溪縣碣村居人方臘”),另一說是安徽歙縣人(《歙縣縣誌》載:“方臘,青溪人也”)。當然他的籍貫雖不確定,但可以明確的是他是在宣和二年(1120年)於睦州青溪幫源峒發動起義的。



北宋徽宗宣和年間,以徽宗、蔡京為首的上層統治階級,對人民進行了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為了滿足那如同無底洞般的慾望,他們肆意侵佔民田,巧立名目無限地增加百姓賦稅,徵收所謂的經制錢(所謂經制錢就是“取量添酒錢及增一分稅錢,頭子、賣契等錢,斂之於細,而積之甚眾”),百姓為此被弄的是苦不堪言,同時他們公開賣官鬻爵(“三千索,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

致使朝廷日益腐敗。更甚者徽宗為了個人享受,還大肆“鑄九鼎,建明堂,修方澤,立道觀”,大興土木,百姓更是怨聲載道。



如此,隨著越來越多的百姓失去了土地,越來越多的百姓活不下去,正所謂“哪裡有剝削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有鬥爭”,最終自宣和元年開始,北宋各地終於開始爆發了遍及全國的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宣和二年(1120年),傭工(有說他是家有漆園的小富戶)出身的方臘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際”(過去、現在、未來)之說,創建了“食菜事魔教”的秘密組織,並利用這個組織招攬了一大批對朝廷不滿的百姓。十月,在一切準備就緒後,他先是在支持者的面前發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講,他說道當今皇帝是全國最大的剝削者和壓迫者,從事農耕的百姓“終歲勞苦,少有粟帛”,而上層的統治者卻能“父兄悉取而靡蕩之”,且一旦百姓稍微讓他們不開心,他們往往就“稍不如意,則鞭笞酷虐,至死弗恤”。因此百姓要想擺脫這種局面,要想當家做主,就只有推翻他們的統治,只有這樣百姓才能過上好日子。



如此,方臘決定“仗義而起”,率領著百姓一起推翻北宋的統治,還百姓一個安定的天下,他決定“十年之間”統一全國。在演講完成後,方臘就以睦州青溪幫源峒為據點,假託“得天符牒”,率眾起義,自稱“聖公”,建元“永樂”,設置官吏將帥,建立政權。此後隨著青溪義旗的高舉,浙江靈山洞的朱言、浙江溫嶺的陳十四、蘇州的石生、浙江仙居呂師囊等都相繼起義響應。初期方臘的部隊因無兵器,所以只能是以鬼神之說來誘逼良民加入起義軍,而那些百姓本來就被朝廷弄的是怨聲載道,再被方臘這麼一忽悠,自然就踴躍的加入到了方臘的隊伍中,因此不久方臘的隊伍就擁有上萬人。



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方臘軍在青溪縣息坑(今浙江淳安西)全殲兩浙路常駐官軍五千人,兵馬都監察顏坦被殺,隨後,乘勝進取青溪縣,俘獲縣尉翁開,自此開始方臘軍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塊根據地。此後,方臘軍的勢力不斷擴大,十二月初,方臘攻克睦州,佔據壽昌、分水、桐廬、遂安等縣。不久方臘又兵分東西兩路,先是西路攻克歙州,全殲宋東南第三將郭師中部,再是東路又攻克富陽、新城,直驅杭州。

二十九日,起義軍攻入杭州,殺死兩浙路制置使陳建、廉訪使趙約,知州趙霆逃走,自此方臘的勢力步入了極盛時期,此時方臘勢力擁有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六州52縣的疆域,遍佈今浙江省全境和安徽、江蘇南部、江西東北部的廣大地區,兵力更是“眾殆百萬”,成為宋王朝威脅最大的一股武裝勢力。



當時的北宋王朝雖已是病入膏肓,可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方臘軍人數雖眾多,但裝備極差,且戰鬥力也不比宋軍高多少,只是當時方臘軍的突然襲擊,宋軍猝不及防,才讓方臘軍有了可乘之機。此後隨著宋徽宗等北宋上層統治階級都逐漸反映過來,並作出相應的應對措施,方臘軍開始節節敗退。

十二月,宋徽宗派童貫任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譚稹任兩浙路制置使,調集京畿的禁軍和陝西六路蕃、漢兵十五萬,南下鎮壓起義。宣和三年(1121)正月,童貫、譚稹分兵兩路,由王稟、劉鎮等分別率領,向杭州和歙州進發。二月,宋軍包圍杭州,方臘軍經過苦戰,終因糧盡援絕不敵,杭州失守。自此方臘軍的形勢急轉直下,離滅亡不遠矣。



三月,宋楊可世、劉鎮部攻陷歙州,王稟部攻陷睦州。四月初二,衢州失守,方臘軍大將鄭魔王被俘。十七日,婺州失陷。十九日,方臘軍大本營青溪縣失陷。而隨著青溪縣的淪陷,走投無路的方臘只得率領義軍退守幫源峒,隨後宋王稟、劉鎮等各路軍會合幫源峒,將其層層包圍。

二十四日,宋軍發動總攻,方臘軍奮起抵抗,可終因寡不敵眾,七萬多人壯烈犧牲。方臘及其妻邵氏、子方亳(二太子)、丞相方肥等三十多人力竭被俘,解往汴京,宣和三年(1121)八月二十四日方臘在汴京被宋徽宗下令斬首示眾,自此轟轟烈烈的方臘起義徹底宣告失敗。



當然方臘起義雖宣告失敗,但是它的意義註定是非凡的,它不但給予了北宋政權一個沉重的打擊,同時方臘所提出的一些理念在當時也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並衝擊著北宋固有的體系,如方臘在起義時就超前的提出“男女無別”的政策。

眾所周知在宋朝,婦女的地位無疑是最低的,“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餓指的就是人慾,節指的就是三綱五常)的這個所謂的德操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摧殘著北宋的女子,她們被這個所謂的“德操”是折磨的苦不堪言,她們沒有絲毫的地位,讓男子是隨意欺辱。而方臘起義時,方臘在佔據的州縣就宣揚“男女無別”的理念,就是男女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下之分,男子有的,女子也該有。



可以說方臘起義在北宋末年絕對是正義的,絕非是《水滸傳》所杜撰的那般非正義。只是可惜,因當時北宋的實力還是很強大,最終方臘的義舉還是失敗了。


澳古說歷史


方臘這個人,只要是對《水滸傳》有所瞭解的人應該都有印象深刻。因為水泊梁山的一百單八將在屢次擊敗宋朝官軍和遼軍都沒有死多少人,結果徵方臘卻翻了船,在江南方臘那裡損兵折將,被殺得七零八落。

那麼,歷史上的方臘起義軍真的有水滸小說裡面描述當然那麼厲害?方臘最後真的是被武松抓住?方臘最後的結局又如何?下面就來說說這三個問題。



方臘起義的原因。

方臘之所以要造反,純粹是被宋徽宗給逼出來的。宋徽宗這個文藝皇帝除了整天不務正業的愛好書畫之外,還喜歡奇花異草還有奇石。喜歡就喜歡吧,畢竟他是皇帝嘛。但宋徽宗的問題在於,他喜歡花錢,但他還不願意為自己的興趣愛好掏錢。

上樑不正下樑歪。有什麼樣的皇帝,就有什麼樣的下級官員。在貪官汙吏的壓迫下,江南的老百姓被搞得民不聊生,然後就活不下去了。

所貢物,豪奪漁取於民……及發行,必徹屋抉牆以出。……民預是役者,中家悉破產,或鬻賣子女以供其須。——《宋史》卷四十七

而且,北宋時期的經濟已經南移,首都汴梁每年所需消耗的六百萬石糧食,以及北宋每年巨大的軍費來源,都是出自富庶的江南地區。也就是說,江南百姓的負擔原本就很沉重。而從宋徽宗開始,老百姓又要增加為徽宗皇帝的花石愛好的負擔

方臘起義前夕,江南大旱,浙江一帶曬得地裂葉枯,遍地焦黃,稻穀顆粒不收。百姓用樹皮草根還填不飽肚子,官府卻連連上門討稅,把百姓從山地裡收起來的幾顆雜糧,也蒐括得乾淨。百姓的肚皮餓得精癟,可糧食卻一車一車把縣裡的糧庫裝滿滿。

百姓負擔重上加重,官府卻為富不仁,這樣一來,江南的老百姓也就只有造反這一條路可走了。只不過大家缺一個帶頭人罷了。也就是在此時,方臘登上了歷史舞臺。

方臘起義的規模

關於方臘的出身,有說他是開漆園的,也有說他只是個幫工。但不管其出身如何,方臘的戰略眼光是很好的。

按民間野史的記載,方臘起義後,他制定了一套比較合理的規劃。大致上來說,就是組織群眾,乘北宋朝廷沒有反應過來之際,迅速擴大戰果,割據東南,建立政權,然後與北宋劃江對峙,漸圖進取,計劃用十年時間推翻北宋王朝

按照這個計劃,方臘起義的人數規模很快就擴大到了幾十萬,連續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縣。包括現在浙江省全境,以及安徽、江蘇南部、江西東北部等廣大地區都被起義軍佔領。一時間,東南震動。

起義迅速被鎮壓

應該說,方臘起義的計劃還是可行的。可方臘他低估了宋軍的反應時間

就在方臘割據浙江,還沒能按計劃完全佔領長江南岸,與北宋隔江對峙之前,宋朝的中央軍就已經出動了。

宣和三年(1121)正月,宋徽宗調集京畿禁軍和陝西六路蕃漢兵共十五萬,南下鎮壓方臘起義。宋軍由童貫、譚稹統帥,十五萬大軍分兵兩路,向江南進軍。

到了二月,宋軍就收復了杭州。三月初,義軍反攻杭州失利宋軍楊可世、劉鎮、王稟等部又分別攻陷歙州、睦州。

進入四月,起義軍駐守的衢州又失守,守將鄭魔王被俘。當月十七日,重鎮婺州再失陷。至此為止,起義軍所佔據的所有大城市全部被官軍收復。

四月十九日,王稟部攻陷青溪縣。最後,方臘帶領義軍退守幫源峒。

四月二十四日,宋軍發動總攻。方臘等三十多人被俘,解往汴京。

此後,義軍殘部仍在堅持鬥爭,但也是屢戰屢敗。到了宣和四年三月,起義完全被宋軍鎮壓下去。整個方臘起義歷時一年零五個月,但以方臘被俘來算,只有短短六個月

起義失敗的原因

方臘起義的前期異常迅猛,可謂是一頓操作操作猛如虎。後期當宋軍主力到了江南,就迅速敗亡。這前後反差巨大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三點。

第一、北宋在江南的官軍太弱。

北宋自宋太宗滅北漢統一全國後,內地由於沒有戰爭威脅,軍隊就很少進行軍事訓練了。尤其是南方地區軍事訓練情況實在不容樂觀。除了南方士兵訓練不足外,宋朝在南方的兵力也很少。就拿方臘起義的兩浙地區來說,整個兩浙禁軍的兵力只有二萬多人

並且,就這麼點人馬。北宋朝廷還怕武將會造反,對江南的駐軍進行打壓。截止到方臘起義之前,朝廷把杭州駐軍一分為五,交給五個指揮使指揮。後來又把五個指揮裁成三個,裁掉將近一千人。因此方臘起義後,杭州當地的駐軍也就六千人。這麼點人,而且還都是戰鬥力不強的兵。這哪裡是幾十萬起義軍的對手?

士兵沒戰鬥力、人數還不足,這也就不難理解方臘之前的勢如破竹了

。其實別說方臘了,因為南方兵力過於空虛,宋神宗時期,越南人都曾經打進兩廣。僅在南寧一地,越南人就屠殺了50000多名北宋老百姓。



第二,方臘起義軍的實力不強。

再說說方臘軍。方臘軍的兵源多是不堪壓迫和裹挾過來的平民。因為,方臘起義軍的軍事素質並不高。

起義軍雖然最多時發展到幾十萬之眾。但是要注意,史料記載中的“眾有幾十萬”,不代表方臘義軍有幾十萬兵。方臘義軍的真正兵力應該也就十幾萬人。與童貫率領的十五萬北宋正規軍的兵力應該差不多。

並且,北宋強幹弱枝,中央強,地方弱。這就導致了北宋在江南缺少兵器工匠,像什麼兵器和甲冑之類的,南方基本沒有(甲冑歷來就被嚴管)。

於是,方臘起義軍雖然兵力不算少。但是常見的武器卻並不多,義軍使用的武器大多為大家熟悉的朴刀、拉力弱的弓,以及梭鏢等非制式軍械。

這種武器和兵員素質上的巨大差距,使得方臘義軍的實力非常的弱,很難扛得住北宋中央軍的猛攻。


第三,北宋中央軍的實力比較強。

實事求是的說,北宋官軍的實力並不差,尤其是西北軍。宋軍真正差勁的是將領水平和指揮系統。也就是說,如果放開了限制,讓宋軍去虐菜,北宋的精銳虐方臘義軍的能力還是有多餘的。

宋軍在平定方臘起義的過程中五戰五捷,這就是雙方實力差距的真實體現。



方臘的最後下場

關於方臘的下場,其實很簡單:起義被宋軍鎮壓後,方臘被押送至汴京處死。但是關於是誰抓了方臘,這就很有意思了。

在《水滸傳》原本小說中,是花和尚魯智深擒住了方臘。具體的小說原文如下:

卻說方臘從幫源洞山頂落路而走,忙忙似喪家之狗,急急如漏網之魚,便望深山曠野,透嶺穿林,脫了赭黃袍,丟去金花幞頭,脫下朝靴,穿上草履麻鞋,爬山奔走,要逃性命,連夜退過五座山頭,走到一處山凹邊。見一個草菴,嵌在山凹裡。方臘肚中飢餓,卻待正要去茅庵內尋討些飯吃。只見松樹背後,轉出一個胖大和尚來,一禪杖打翻,便取條繩索綁了。那和尚不是別人,是花和尚魯智深。拿了方臘,帶到草菴中,取了些飯吃,正解出山來。卻好迎著搜山的軍健,一同幫住,擒捉方臘,來見宋先鋒。

在《水滸傳》電視劇中,是武松單臂擒住了方臘。不管是老版水滸電視劇還是新版的水滸電視劇,都是這麼演繹的。



在真實歷史上,應該是韓世忠抓了方臘。相關記載如下:

世忠潛行溪谷,問野婦得徑,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險數里,搗其穴,格殺數十人,禽臘以出。——《續資治通鑑》

具體的過程是這樣的。宋軍收復杭州後,義軍的形勢急轉直下。隨後歙州、睦州、衢州先後失守,方臘從富陽、新城、桐廬一路退到青溪縣,最後退守幫源洞

此時義軍雖然還有二十萬人,但戰鬥力大大下降,不是官軍的對手。為了躲避鋒芒,方臘率殘部躲在了幫源洞。由於石洞的位置極為的隱蔽,官軍不知如何進入。當時在宋軍中擔任裨將的韓世忠偵查到了進洞的一條小路,便偷偷的潛入方臘所藏的洞中,在格殺數十人,活捉了方臘。

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八月二十四日,方臘被殺於汴京。此時離方臘起義之時,僅僅才過了十個月的時間。


Mer86


方臘起義只囂張了短短半年:武松也沒有單臂擒方臘

【薩沙講史堂第七百三十期】(歷史系列第299講)

大家看水滸,都傷痛於宋江和方臘的自相殘殺。108將被方臘殺了三分之二,方臘自己也被生擒完蛋。真實歷史上,宋江沒有打過方臘,方臘也沒有囂張多久。聽薩沙說一說吧。

歷史上的今天,方臘被小將韓世忠生擒,方臘的摩尼教起義由此失敗。

北宋的浙江人方臘是摩尼教,也就是明教的教主。方臘是一個優秀的宗教領袖和組織大師。他利用宋徽宗的花石綱錯誤政策,巧妙的煽動浙江民眾一起叛亂。

宣和二年(1120元)十月,方臘教眾起義。

方臘的起義和歷史上很多起義,有一定區別,倒是酷似太平天國。這是有濃厚宗教色彩的起義,宣稱明尊降世,會推翻宋朝。

方臘的核心人物,全部是宗教狂,類似於日本戰國時代的僧兵。

這些人非常瘋狂,認為為明尊戰死可以直接升入天堂,所以作戰毫無畏懼,兇狠殘忍。

而北宋地方的武力虛弱,只有廂軍和民兵,兵無鬥志,將領無能。

精銳的中央禁軍都駐紮在首都開封,一時間是趕不到的。

於是,方臘的軍隊迅速席捲浙江,不到十天就有數萬人參加義軍,在息坑大敗宋軍,殺死宋將蔡遵。

十一月攻佔青溪,十二月攻佔睦、歙二州。南面攻克衢州,殺死郡守彭汝方;北面橫掃新城、桐廬、富陽各縣,進逼杭州。

方臘部隊迅速增加到20多萬,但骨幹部隊很少。

在方臘兇悍的部隊面前,浙江地方軍隊根本招架不住,也毫無抵抗的決心。說白了,廂軍是混飯吃,根本不願意打。民軍則素質低下,無法打。

隨後,浙江宋軍嚇破了膽子,幾乎都是聞風而逃。

杭州郡守棄城逃走,義軍佔領杭州,殺制置使陳建、廉訪使趙約,放火燒了六天,死者不計其數。

然而,此時不太懂軍事的方臘,犯了戰略錯誤。

他錯誤估算了宋軍禁軍的反應速度和戰鬥力,沒有及時調轉兵力北上決戰,而是向南佔領江浙和江西廣大地區。

這邊,北宋朝廷反應也很快。垃圾宋徽宗還是比較聰明,立即取消花石綱政策,並且自我批評,獲得了政治上的優勢。

同時,大將童貫率15萬精銳禁軍,大舉南下,同方臘決戰。

這邊,方臘卻分兵應付,結果連長失敗,南京、杭州先後丟了,北方部隊傷亡慘重。

此時方臘才知道犯了錯,緊急將主力在3月北上爭奪杭州,只是大勢已去。

4月,宋軍攻破方臘老巢青溪縣,方臘起義被撲滅。

有意思的是,中後期的方臘,並沒有得到浙江老百姓支持。

為什麼?

在於他的可怕政策。

方臘和其他農民起義一樣,手段兇殘,濫殺無辜。

歷史記載:方臘抓住宋軍官吏,一律殘殺。包括凌遲、分屍、剖腹、亂箭穿身,甚至或者下鍋熬油。

在攻打杭州市,方臘毫無顧慮的放火,燒死大量無辜民眾。

浙江人總體沒有這麼兇悍,被方臘嚇住了,開始拋棄他。

所以,方臘前一年10月起兵,第二年4月就戰敗,囂張半年而已。

至於宋江呢?

他帶著35個頭領,大約和方臘一起行動,不過是轉戰山東、江蘇等地。

兩人在不同區域作戰,根本遇不到。

然而,宋江垮臺更快。

宣和三年(1121年)2月,海州(今連雲港)知府張叔夜“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大破宋江。

宋江副將被殺,部隊傷亡很大,被迫投降。

宋江投降後,時任亳州知州的侯蒙曾經建議招安宋江去打方臘,但皇帝“命知東平府,未赴而卒”。

看看,宋江根本沒有打過方臘。

就算他想打,宋江2月被收編以後,3月趕到浙江,方臘已經大敗,節節敗退。歙州、睦州、衢州先後失守,軍隊從從富陽、新城、桐廬一路退到青溪縣,4月就全軍覆沒。

可見,宋江也沒有機會參戰。

不過,歷史上的宋江也是很厲害的。

初期帶著區區35個頭領和一群小嘍囉,竟然周旋於幾萬宋軍之間,如若無人之境。

也許不是宋江多強,還是宋軍地方部隊太弱。

用楊志的話來說:相公給我1000人也沒用。這些廝們,一見到強盜自己先跑了!

所以,武松單臂擒方臘也是不存在的。


薩沙


電視劇中把梁山起義軍的規模、能力都大大地誇大了。

實際上宋江在山東蘇北一帶活動,最初起事的是36人。而且宋江是流動作戰,基本沒有基地。最後在海州(今江蘇連雲港)被知州張叔夜圍困,走投無路之下接受招安。史書說宋江接受朝廷安排,去別處平寇。

正史沒有記載宋江到底有沒有去打方臘。據現在很多學者的考證,宋江去打方臘的可能性很大,但目前還有爭議。

下面說正史中的方臘起義經過

宋徽宗安排設置的應奉局、造作局,讓東南兩浙地區百姓供奉各種供奉用品和花石綱。經辦的官員當然要藉機大肆壓榨。東南兩浙雖然相對而言富裕,但是也經不起這種殘酷的壓榨。宣和二年(1120年),睦州青溪縣(今浙江淳安西北)農民在方臘領導下發動起義。

方臘原籍是歙州(今安徽歙縣),貧苦人出身,在睦州給地主作傭工。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初九,方臘假託"得天符牒",率領農民,殺死地方惡霸,以幫源峒為據點,聚集貧苦農民,號召起義。

在誓師時,方臘悲憤地控訴說:"聲色、狗馬、土木、禱祠、甲兵、花石靡費之外,歲賂西、北二虜銀絹以百萬計,皆吾東南赤子膏血也!""獨吾民終歲勤動,妻子凍餒,求一日飽食不可得,諸君以為何如?"從這個話裡看,方臘對當時國家政治形勢非常清楚。

方臘還分析了東南地方的形勢:"東南之民,苦於剝削久矣,近歲花石之擾,尤所弗堪。諸君若能仗義而起,四方必聞風響應,旬日之間,萬眾可集。""我但劃江而守,輕徭薄賦","十年之間,終當混一矣!"

這裡,方臘把起義的基本盤做了較詳細的分析,並估計了推翻宋朝的時間。

在方臘的號召下,義軍很快就發展到上萬人。

十一月初,義軍尊稱方臘為"聖公",改元"永樂",置將帥分為六等,頭扎紅巾等各色頭巾作為標誌,建立起農民政權。二十二日,起義軍在青溪縣息坑全殲兩浙路宋軍五千人,並乘勝進取青溪縣。

十二月初,攻克睦州,佔據壽昌、分水、桐廬、遂安等縣。不久,向西攻下歙州,東進攻克富陽、新城,以"殺朱勔(蔡京的爪牙)"相號召,直趨杭州。二十九日,起義軍攻克杭州。積怨已久的群眾,在杭州挖了蔡京的祖墳。

方臘起義的影響傳開之後,更多農民起義響應。先後有蘇州、湖州、婺州、處州等幾十處農民起義響應。各地農民望見義軍旗幟,聽見鼓聲,就立即跑出來迎接。起義軍聲威大震。

宋徽宗被方臘起義搞得害怕了。

急忙撤銷了蘇、杭造作局,停運花石綱,罷黜朱勔;同時派童貫任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調集京畿的禁軍和陝西六路蕃、漢兵15萬,南下鎮壓起義。宣和三年(1121年)正月,童貫、譚稹分兵兩路,由王稟、劉鎮等分別率領,向杭州和歙州進發,計劃在睦州會合。

與此同時,方臘派遣方七佛領兵北伐,攻下崇德縣後進圍杭州東北的秀州(今浙江嘉興),並分兵進入湖州(今浙江吳興)境內。正面遭遇了宋軍王稟部,方七佛戰敗,退守杭州。

而另一邊方臘率領主力南征,相繼攻下婺州、衢州。起義軍先後攻下六州五十多縣,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和江蘇、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的廣大地區。

1121年二月,宋軍包圍杭州,義軍苦戰,因糧盡援絕,被迫退出杭州。三月初,義軍再次進軍杭州,沒有攻下來。

此時的義軍,缺乏統籌,依然各部分散作戰,各自攻打州縣,之後逐漸遭到宋軍各個擊破。

宋軍楊可世、劉鎮部攻陷歙州,王稟部攻陷睦州。四月初二,衢州失守,義軍將領鄭魔王(摩民教稱號)被俘。十七日,婺州失陷。十九日,王稟部攻陷青溪縣。方臘帶領義軍退守幫源峒。王稟、劉鎮等各部宋軍會合,層層包圍幫源峒。

1121年四月二十四日,宋軍發動總攻。義軍腹背受敵,奮起抵抗,七萬餘人壯烈犧牲。方臘及其妻邵氏、子方毫、丞相方肥等三十餘人被俘,解往汴京,八月二十四日在汴梁被殺害。

宋軍勝利後,瘋狂屠殺起義民眾,起義軍民被殺不下二百萬。

方臘被俘後,義軍餘部繼續轉戰浙東各地,堅持到了宣和四年(1122年)三月,最後在郭仲荀、劉光世、姚平仲等將領鎮壓下徹底失敗。

結束語

北宋一直養著龐大的軍力,這是宋廷能很快擊敗各路農民起義的主要原因。

方臘起義軍缺乏組織和綱領,整個起義軍缺乏協調行動的能力,無法打破被宋廷各個擊破的命運。

(完)

凌煙閣論史歡迎你點贊、評論、轉發、關注,有不同看法也歡迎你留言交流。謝謝!


凌煙閣論史


方臘並非小說虛構人物,歷史上確有其人,方臘領導的方臘起義是北宋末年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方臘的結局並不好,他是被叛徒出賣後被俘殺害。


北宋初期有王小波起義,北宋末年有方臘起義,這兩次農民起義對北宋影響都很大。其中尤以方臘起義規模最大,在南方轟轟烈烈與北宋王朝分庭抗禮,極大動搖了腐朽衰弱的北宋王朝的統治根基。

方臘與摩尼教



熟悉中國歷史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中國的農民起義,總會摻雜著宗教的成分,比如東漢末年張角的五斗米道、元末的明教、清末太平天國的拜上帝教,而方臘,則是依靠摩尼教迅速擴大義軍規模和影響力。

方臘,又名方十三、方世臘,北宋末年農民起義首領,僱工出身,典型的底層貧苦老百姓。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秋髮動農民起義。



方臘起義的精神綱領,來自於摩尼教,這種宗教,誕生於公元三世紀的古巴比倫,後來傳播到世界各地,摩尼教最早是從中國福建傳入的,之後在南方廣泛流行。方臘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際”(過去、現在、未來)之說,吸收了大批教徒,摩尼教主張的“是法平等,無分高下”深得人心,教徒親如一家,無尊卑之分,團結對外,錢財物用全部公共享用,無分你我,真好似個大同世界的理想社會。

當時的江南,因徵收花石崗導致民怨沸騰,特別是朱勔受徽宗命負責江南花石崗事後,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在江南胡作非為,弄的民怨四起,人思反抗。方臘正是利用百姓的反抗心理,迅速揭竿而起,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反抗北宋王朝暴政的農民起義。

方臘起義與宋江起義沒有交集



作為北宋末年兩大最重要的農民起義,宋江起義比方臘起義要早上一年(宣和元年,1119年),但論起義規模,宋江起義就遠非方臘起義能比了。雖然是同一時期的兩大農民起義,但其實他們並沒有任何交集。

《水滸傳》裡面說梁山好漢接受朝廷的招安後,掉頭來以官兵的身份攻打方臘,宋江徵方臘,是朝廷利用梁山義軍,來達到宋江與方臘兩敗俱傷的目的,這就是所謂的“以寇制寇”。結果是梁山泊整整折損了59名好漢,浪裡白條張順在杭州湧金門下更是被射成了篩子,死的極其慘烈。



當然在付出了這麼大代價的情況下,梁山眾將士還是艱難的攻下了杭州城。在影視劇中,方臘在與武松交戰中,斷去了武松的一條臂膀,經過一番苦戰,為武松單臂所擒,演義了膾炙人口的“武松單臂擒方臘”,不過,在小說中卻是臂力過人的魯智深擒拿住了方臘。但不管是哪一種說法,方臘都絕非泛泛之輩,他與宋江義軍沒有任何交集,更不可能輕易被梁山好漢輕易拿下。

方臘死於叛徒出賣

方臘義軍主要活動在浙皖兩省,至宣和三年(1121年),在朝廷大軍壓境下,方臘被迫困守杭州。宋軍將杭州圍的水洩不通,宋徽宗下旨招撫方臘,但招到了方臘的嚴詞拒絕(這一招在硬漢方臘這裡行不通),但是由於城中缺糧,方臘被迫殺出重圍撤出杭州城。不久又來奪杭州,卻在城外為王覃所敗,義軍開始節節敗退,歙州、睦州、衢州先後失守,方臘不得已,從富陽、新城、桐廬一路退到青溪縣的幫源洞。



四月宋軍包圍幫源洞,但由於洞穴隱秘,宋軍遲遲未能找到方臘,此時有義軍叛徒奔宋軍大營,方臘的藏身處最終被發現。宣和三年(1121年),方臘和妻子、丞相方肥被忠州防禦使辛興忠俘虜,躲在洞中的七萬義軍將士全部被殺。方臘等人被押解至東京汴梁,八月被處死。轟轟烈烈的方臘農民起義就這樣被剿滅了。


大國布衣


方臘反抗宋朝的行動,與其說是起義,不如說是暴亂。整個過程僅持續了半年,期間並沒有小說中那樣豪氣沖天,當然也沒有和宋江交手。最終的結局是因為自己的倒行逆施而眾叛親離,被當時的青年小將韓世忠輕鬆擒獲。



方臘暴動

歷史上,關於方臘的出身有兩種。一種是地主出身,有一個規模不錯的漆園,家中積累的一定的資產。另一種說法是漆園僱工出身,屬於社會底層百姓。但這些身份都不重要,因為他還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摩尼教領袖。

北宋末年,宋朝迎來了中國歷史上昏庸無能的“藝術家皇帝”宋徽宗。宋徽宗當時非常喜歡各種奇花異石,於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特殊愛好,專門在江南地區設置了“蘇杭應奉局”,用來採集各種奇珍異寶送往都城汴京,是為“花石綱”。

當時浙江地區盛產竹木漆,屬於朝廷的重點剝削對象,因此很多浙江地區的百姓對朝廷多有怨言。方臘這個人組織宗教出身,敏銳的察覺到了百姓的不滿,於是開始吸收一些遊手好閒的人員,並且以宗教學說迷惑他們。



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元]十月,方臘認為自己已經積攢了足夠的力量,於是帶著教眾揭竿而起,自號“聖公”。

方臘起事之後,沒有兵器甲冑,為了對抗朝廷,他繼續以宗教迷信蠱惑百姓,希望獲得更多的百姓支持。但造反這種事畢竟是掉腦袋的大事,一般百姓只要能夠活下去,絕對不敢直接參與。

面對大部分人不願參與的情況,方臘做出了殘忍的決定;

焚室廬,掠金帛子女,誘脅良民為兵。

直接放火燒老百姓的房子,掠奪老百姓家的財物子女,強行裹挾了老百姓參加的自己的隊伍。



老百姓什麼都沒有了,被方臘裹挾成為了隊伍中的一員。《宋史》記載;

人安於太平,不識兵革,聞金鼓聲即斂手聽命,不旬日聚眾至數萬,破殺將官蔡遵於息坑。

由於當時人們安於太平,尤其是南方地區的百姓,根本沒有見過刀兵,當方臘的隊伍到來之時,大部分人都束手聽命,僅僅十天的時間便聚眾數萬。



有了軍隊後,方臘開始攻城略地,十一月攻陷青溪,十二月攻陷睦、歙二州。另外方臘的隊伍還向南攻陷了衢州,向北攻陷了新城、桐廬、富陽幾個縣。當隊伍攻陷杭州之後,方臘下令放火燒城,大火整整燒了6天,死者不計其數。

方臘隊伍所到之處,百姓民不聊生,官員也慘遭酷刑。他們將這些官員肢解、掏腸挖肺,或者亂箭穿心,最殘忍的是熬製成膏油。因此方臘的隊伍在起事開始就已經被士大夫階層拋棄,同時裹挾的百姓也心生怨恨,為後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韓世忠生擒方臘

方臘的做法確實在短時間影響非常大,迅速佔領了六州五十二縣,裹挾了上百萬百姓。北宋朝廷當時非常震驚,昏庸的宋徽宗見勢不妙,迅速取締了“蘇杭應奉局”,並且調遣了太監童貫率領15萬中央軍南下。

很快,方臘的隊伍遭遇了失敗,開始固守杭州城。但方臘的隊伍內大部分都是心生怨恨的百姓,所以戰鬥力孱弱,因此方臘棄城而逃,臨走前,再次放火,焚燬了府衙和倉庫。

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二月,方臘再次集結力量攻打杭州,不過由於韓世忠的伏擊而失敗。之後,方臘的隊伍開始節節敗退,一路退到了幫源洞。此時方臘雖然還有數萬軍隊,但大部分都是被裹挾而來的百姓,已經軍心離散。



由於幫源洞比較隱蔽,宋軍一時找不到入口,便開始在周圍搜索。後來韓世忠在一處山谷中發現一名婦女,婦女說出了幫源洞的具體地點,韓世忠迅速帶人進入山洞生擒了方臘。

事後,辛興宗在洞口和韓世忠爭功,奪取了數名俘虜,因此昏庸的宋徽宗最後竟然賞賜了辛興宗。

方臘被擒之後被送往了汴京,在八月二十四日被殺。當然在藏匿在山洞中的七萬被裹挾的百姓也被無情殺死,成為了宋軍的刀下亡魂。



最後說一下,《宋史》中記載,方臘此次暴動過後,江南地區損失百姓兩百萬。或許當初方臘起事的時候稍微仁慈一點點,沒有放火燒屋,大多數百姓也可能會存活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