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90分和考100分的區別是什麼?考90分的孩子應該被鼓勵還是捱罵?

心在人怎挽


題主描述:期末考試剛剛結束,就聽到家長們各種各樣的議論:

“我的孩子每次都考95分以上,有一科還是100分,在班級排前三名,要好好獎勵一下他”

“我的孩子才考了90分,我告訴他春節假期一天也別想玩,到輔導班去補課。

孩子的成績、排名無不牽動著家長的神經,好的成績,家長風光,孩子高興。差的成績,家長陰天,孩子沮喪。其實,家長重視孩子的考試分數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分數畢竟是學習狀況的一種反映,但是如果家長只採取類似以上簡單化的做法,以考試結果作為對孩子獎懲的依據,對今後孩子學習將產生不良影響。



那麼,考90分和考100分的區別是什麼?考90分的孩子是應該被獎勵還是應該捱罵?

你敢保證考了90分的孩子,到了初高中後就一定沒有考100分孩子學的好嗎?

估計沒有人敢做這樣的保證。

換句話來問,一個在小學階段考90分的孩子,就一定比考100分的孩子差嗎?

答案是不一定。

不但不一定,而且常常還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小學階段考90分的孩子,到了初高中以後往往比那些考100分的孩子更有潛能,學得更好。

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也沒有那麼深奧。

小學階段的知識基本上是識記性形象思維知識,只要孩子認真,踏實,仔細,用功,一般都可以考好。

所以,小學階段那些認真,仔細,踏實,勤奮,反覆訓練,不斷強化的孩子一般都能考滿分,而且這些孩子中大部分是女生,因為女生比較聽話乖巧,仔細,認真。

但是到了初中高中以後,知識的難度,深度,寬度,厚度,廣度在不斷的增加,再依靠小學那樣死記硬背下死功夫是根本不行的。必須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所以,到了初高中後小學階段考90分的同學往往就表現的比較突出,因為這類孩子的潛力往往沒有被挖掘,在小學階段都是學的比較輕鬆的類型。



我們學校初三全級第2名全縣前5名的一位女生,當時小升初成績排在全縣第187名,平均成績是91分,其中語文只考了87分。但她目前穩穩的站在了全縣的前5名,數理化英語每次幾乎都是滿分。而那些當初小升初進校時,平均95分以上的同學,現在有不少都已經排在全年級的100名以後,有的甚至名次更差。

所以說,孩子在小學階段成績在90分以上就是正常的,這就說明孩子的基本知識已經掌握了,只是還不夠精細認真。

小學階段的孩子考到90分以上,這個成績是正常的成績,應該得到父母的肯定,鼓勵和表揚。



孩子才上小學,不要簡單的把90分和90分以上進行比較,其實這樣的比較沒有什麼意義,也並不能說明問題。

孩子考了90分就應該肯定,最好不要打擊,批評,指責,訓斥,這樣不但不利於孩子的學習成績提高,反而有可能會是孩子對學習產生業務情緒和恐懼的心理。


教育探微


肯定有區別的啦。

1、有區別。經常考100分的孩子的理解能力、邏輯能力、記憶力未必是比經常考90分的孩子要強很多。但是,應該要更細心一些。但也僅是強在紙面成績上,如果是出到社會上,人際交往,事業打拼,那就未必100分更強。有時候也要看運氣,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2、考90分的孩子應該被鼓勵。孩子考多少分都不該被責罵,除非他作弊了或者自甘墮落不願意學習了,需要罵醒一下。否則在他盡力了的前提下,還進行責罵,會使他感到無助、無奈,甚至會牴觸學習,害怕學習。另外,因為因為靠90分就罵人,放在現在社會,是不夠開明的。

3、中小學生涯中,除了屈指可數的幾次大型考試,其餘考試都不該看結果看分數,分數頁只是個參照而已,而應該看長期的數據。大型考試僅僅是對單次檢驗,有一定的運氣成分,和平時的測驗沒什麼兩樣。例如同樣是90分,經常考100的人突然考了90分和經常考80的人考了90分,兩個同樣的分數,卻能分析出前者進步了,後者進步了。

4、我認為,衡量孩子是否應該被批評還是鼓勵,應該看他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如果方法對了,很多知識一點就通,但是態度不端正,馬虎大意,懶惰鬆懈,那便如逆水行舟,始終有一天會一退千里。如果態度端正,勤勤懇懇,但是方法不正確,只會死記硬背,便如南轅北轍,永遠無法到達成功的目的地。

5、因此作為家長,不應該只盯著孩子每次考試的分數,高分就表揚,低分就責罵,這樣無疑會給孩子非常大的壓力,儘管你是愛他們的,但是他們恐怕不要這麼窒息的愛。當然,有些小孩不是成績差,是真的調皮,講道理沒用的時候,真的不打不行,氣死我了!


肥臉村姑


為什麼有的學生每次都考100?

我在小學和中學階段,學習成績在還可以,起碼在班裡還能排的上名次。但是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有的人,每一次都能考一百!!!

年少輕狂,我心想人不都是一樣的麼,為什麼他每次都能考100,我就只能考90多,我努力一點行不行?然後我就各種努力,認真聽課,認真做作業,自己檢查作業,改錯題,預習,複習,刷錯題本,簡直就是21世紀學習小勞模。

然而期末考試,我考了98,某個神奇的學霸,又考了100。這我就鬱悶了,為什麼我比他努力,最後的結果反而不如人家呢?這件事情我疑惑了很久。後來通過另一個同學,我知道那位學霸,數學已經學到微積分了。。。而我還在初中二年級的水平打轉。

這個就很明白了,這就像成年人去做加減乘除一樣,題目顯得很簡單了,我們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上競爭、

所以我明白過來,有的人考100,是因為滿分只有100,而我考98,是因為我的實力只有98。

考90分的應該被鼓勵還是應該被批評?

我覺得批評與鼓勵其實都不影響大局,因為外在因素很難對一個人產生什麼實質性的影響!

不鹹不淡的鼓勵或者批評孩子幾句,讓孩子在家裡渾渾噩噩的做作業刷題,難道就可以讓孩子成績突飛猛進嗎?不大可能的。

所以我建議各位家長,一定要讓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讓他的內心被觸動,這樣才可以讓他產生內心的動力,去努力學習,去追尋夢想。

可以帶孩子游覽名山大川,讓孩子見識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可以帶孩子去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歷史責任和使命,什麼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可以帶孩子去參觀上海科技館,讓孩子知道,原來自己認真學習的知識,可以幫助自己探索這麼有趣的世界。

還可以帶孩子去參觀清華北大的校園,告訴孩子你如果從現在開始努力,你就會有機會在這裡讀完大學。

用這些方式去觸動孩子的內心世界,比麻木的說教有力多了。

最後祝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新的一年有所收穫。

我是無良HR,關注我,最新的職場觀點將不斷為您推送。

無良HR


單純以分數來評價孩子的父母,甚至在90到100分之間糾結,我覺得這樣的父母首先應該學會怎麼做父母,及格了再來教育孩子,否則就是在毀掉孩子。

首先,作為父母不要總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孩子和孩子之間的資質不一樣,作為父母我們年少時也很難做到每次考試都是100或者接近100(老實說,當年學霸考上清華的我也沒做到這一點),做不到的話為什麼這樣要求孩子呢?父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對自己孩子的成長軌道胸中有數,只要一直是努力向上的就好,暫時或偶爾的退步要弄清楚是偶然的失誤還是個人鬆懈,前者不必大驚小怪,後者就要坐下來和孩子好好談談了。

其次,要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學習好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應該努力爭取的一個方面,此外還有很多更重要的東西應該培養,譬如良好的身體、健康的心理、與人交流的能力、抗壓能力、領袖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等。如果回頭看看我們一路過來的學霸們,並不是每個人都長成了比較成功的成年人,有些甚至比較失敗,譬如清華的校友中同樣不乏自殺、出家等各種令人惋惜的選擇,主要原因就是不具備其他應該擁有的品質,因此在現實社會中不免摔跟頭。相反,各種非學霸逆襲的故事不斷出現,就像馬雲,上個很一般的師範,如今對社會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不能不承認是觀念、堅持、開拓等其他優秀品質造就了他,誰敢說他不成功?

想起了在清華讀大學時候的一個對我影響深遠的老師。那時我成績很好,每科都九十多分吧,每天我花很多時間在學習上,她對我說,你應該考慮一下自己的一生到底要生麼,再來決定現在做什麼,是花很多的時間看書去把成績從90多分提高到100分,或者把這些時間用來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或去提高一下自己其他方面的能力,為自己將來的目標早做打算。這個建議真是醍醐灌頂,後來我在保證自己成績的同時開始參加自己感興趣的社團、認識一些值得交往的人、鍛鍊自己的抗壓能力,在我後來的留學生涯中這些經歷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準備作用。

回到開始的問題,90分的孩子和100分究竟有多少差別?從一生的長河來看,很可能完全沒有,90分的孩子成年後有可能比100分的孩子更成功,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不要糾結暫時的分數,應該全方位培養孩子的品質和向上努力的態度,單純用分數獎罰孩子是家長教育最失敗的一個標誌。


心路獨舞


孩子考90分和考100分有沒有區別?當然有!尤其是在小學低幼階段。

我女兒今年上二年級,數學剛剛考了一個90分回來。他自己很沮喪,而且我一看試卷上有老師的評語,大紅字寫著:失分嚴重,審題一定要過腦子!可見,老師也覺得這個分數很不理想。

孩子做錯的題有三處:

1.一道100以內的加減法,孩子的進位和退位出了錯。

2.有一道是應用題。總共有2問,他只答了1問。

3.另外一道也是應用題,題目中有一個多餘條件,孩子沒看出來算式錯了。

可見老師的評語是非常的中肯的。90分和100分的區別,就是基礎牢不牢靠的區別,就是做題的認真程度和審題的過關程度的區別。

所以越是孩子在低幼階段,越是要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尤其是要對孩子出錯的地方認真分析。千萬不要覺得孩子考了90分就萬事大吉了,否則孩子到了更高年級,肯定更麻煩。

您同意嗎?


小公主變形計


先確認你說的孩子考90和100分是指小學吧?因為到了初中就是120分的試卷了。

你問的是90分和100分的區別,其實區別也不是特別大,也就是差10分,九十分我認為已經相當優秀了,現在小學生壓力是很大的,在學校被老師逼,在家裡被媽逼,哎,咱們曾經都是從小學走過來的,有時候讀書確實講究天賦的。

我記得那時候有個很厲害的同學怎麼考數學都是一百分,我不管怎麼仔細和認真總是徘徊在95分左右,人家就是厲害,有種天才的感覺,當然,後來確實也去了清華。

但是是不是每個學生都必須逼著他必須考100分呢?我想我以後的孩子肯定不會那麼強迫他,我現在也有女兒,我不希望以後那麼拼命的學習,能學習會學習當然是好的,但是如果她確實盡力了沒必要給她太大的心裡壓力。

可以鼓勵為主,不管考多考少都要鼓勵,而且作為小學生,他們的智力開發是有早有晚的,有些人小學很一般,到了中學有了自我認識,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他就會自發地去努力。



我高中的時候就碰到這種人,我們那時候重點高中很難進,有個同學在零幾年的時候是花6600元買進來的,結果呢人家高中很努力後來照樣考重點大學。

我認為小學的時候真沒有必要逼孩子死讀書,應該陪她多玩玩,培養她其他的比如:人品、性格、情商、有禮貌、懂尊重、等等,

書確實要讀,這是基礎,但是如果她不是天才型選手,我勸父母不要逼他們太狠,好的學生是靠引導的,不是打罵出來的,而且我也不太認可目前的應試教育和傳統的家長教育。

經過調查,孩子進入社會後真的比較有出息的都集中在他們學生時代經常考班上10名左右的人。說明什麼自己思考,我不需要那種什麼事都要求完美的孩子,那樣活的太累,而且不懂變通。


燦火娛樂


這幾天,全國各地的小學生基本都放假了,考了多少分就成了不得不提又不敢多提的事。尤其是在小學,更是如此,即使你的孩子考了90多分,也可能在班裡是倒數(這個在一年級很常見)

這次我們孩子的期末考試,就不理想。全班只有一個考雙百的。我兒子兩門都是90多,最高的98,在班裡已經排到了20名左右。孩子媽媽知道成績的第一時間,就往家打了電話:回去等著,看我怎麼收拾你,電腦和手機不許再碰了!

想來大多數家長都是這樣的心情吧,考得好,自然是皆大歡喜,給孩子個獎勵,考得不好,孩子這幾天在家裡可就要小心了,整日戰戰兢兢的,別一不小心就點著了火藥桶。

這是考完試的表現,你要問100分和90分有什麼區別,肯定是100分的孩子基礎打得好,家長盡心盡力,90多分的孩子,學得不紮實,父母可能也輔導得不到位,給孩子拖了後腿。

考多什麼分,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家長在其中扮演什麼角色,真的很重要。

在考試之前,網友問我對這次考試的預期的時候,我就做過檢討,這個學期忙於其他事務,輔導孩子少,孩子自制力再差點,成績有下滑是肯定的。

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100分不足喜,90多分天也塌不下來。

考100分的孩子,不代表以後一直是100分,這個弦一直得繃著,少一放鬆或者驕傲自滿,成績一樣會下滑。況且,成績好,尤其是100滿分,不代表你的學習就沒有問題,也可能你運氣好,你的知識盲區恰好沒有考到而已。

100分的孩子,下一期的目標是100分。

90多分的孩子,下一次的目標卻是,把自己的短板補上來。

學習是個長跑,一直不出問題也可能隱藏著大問題,不斷修修補補的孩子,更有動力。(雖說有點阿Q,但及早發現問題,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這也是一個極大的收穫不是嗎?)

更別說,分數不是全部了。至少我們的孩子,這一年是有進步的:

不挑食了,身體強壯了。

不亂花錢,亂髮脾氣也少了。

知道做家務孝敬老人了。

自控力也比以前好多了。

讀的書越來越多,不用催促了。

……

這些都是進步,不值得我們開心和鼓勵嗎?

我們可以一時間糾結在孩子的分數上,但長遠來看,我們更想培養一個積極向上、勝不驕敗不餒的好孩子,你說對嗎?


鏽的鋼


我的孩子讀五年級,期末考考出來,數學就只有90多一點,我與數學老師交流,為什麼孩子看來都會做,每次考試卻考不到高分,考90分和考100分的孩子是哪裡有區別?更重點是我該在做些什麼,幫助孩子從90到100,數學老師給我的建議我覺得很有道理,在這裡與大家交流!

其一、90與100確實是能力的差異。數學考試成績出來,經常有學生感嘆:“怎麼這個題目錯了”,“我都會的,就是粗心了”。聽到這樣的話,家長往往就放心了,叮囑一下以後不要粗心,好像問題就解決了。而事實上沒有一個人會希望在考試中粗心,都希望高質量地完成,但卻總是避免不了各種錯誤。這是因為本質不是粗心,是能力問題。粗心這個詞掩蓋了很多實質性的問題。我覺得粗心是大量實質性問題的不恰當歸類。所謂的粗心,其下位是學生在學習上的各種能力的缺陷。運算錯了,是運算能力有問題;理解上出了偏差,是理解能力存在缺陷;考慮問題不全面,是邏輯不嚴密;表達上出紕漏,是表達能力的問題等等。很多環節都有所謂的粗心,但我覺得我們不能用“粗心”一詞簡單地一筆帶過,應該認識到這是能力問題。很多情況下出錯是因為學生在運算時注意力不集中,專注力不夠,由此出現種種低級錯誤。當然和粗心一樣,專注力的問題也是一個說起來容易解決起來困難的問題。人的專注力常常是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在數學學習、問題解決中保持較強專注力是一種能力,需要在日常訓練中養成,其基礎是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在數學學習中,我們應該要求自己以認真的態度,聚精會神地去做每一件事。這種高度關注、全力以赴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習慣,是能力提升的基礎,能形成學習工作與生活的良性循環。

其二、批評和鼓勵都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孩子需要的是切實的指導和訓練。面臨問題的時候我們家長往往就只有兩招,要嗎罵一頓,然後給上一堆試卷,覺得多做就好了。要嗎表揚鼓勵,希望孩子努力然後突然開竅。但實際上,能力的問題只有通過有效指導才能提升,批評和鼓勵都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比如孩子經常算錯,那就要持續的訓練孩子的計算能力,可以和他玩24點,可以經常有意識的進行口算訓練。還可以教會孩子驗算的方法,比如2位數乘以2位數結果一般有幾位,最後一位與那個數字有關係,讓孩子習慣於算完之後這樣看一下。這就是有效的訓練和指導。

其他學科應該也是一樣,如果你的孩子成績老是在90分,那麼往往意味著知識的掌握問題不大,到100差的就是能力的欠缺,家長們需要好好分析,找準對策,這樣你的孩子才有可能邁過這道門檻!


教育蘇談


小學階段我就是那個每次考試都100分的別人家的孩子。作為一個過來人,我認為要想考100分,需要做到三點。

首先,需要格外認真仔細的審題,因為很多97、98、99分都是因為粗心馬虎造成的。

第二,還需要對每個知識點的掌握、熟練。

第三,面對高難題目的冷靜應對,才能夠保證每次考試都能拿到滿分。

但是如果考了90分,那真的不是粗心馬虎的問題了。被扣掉的10分裡肯定至少有一道題是這個孩子完全不會的,這說明他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並不紮實,並沒有完全學會課本上要求的知識技能。

另外如果試卷上最後一題是比較有難度的,這個孩子可能也會直接放棄。因為畢竟簡單題還丟分,見到難題不哆嗦才怪。

如何克服以上種種問題,讓孩子從90分提高到100分呢?我認為家長可以從以下3方面著手:

  • 平常每天晚上都陪孩子複習一下當天學過的知識。家長可以給孩子出幾道老師教過的習題的變體,看看孩子是否真正掌握了。日積月累,孩子在知識點上就不再有盲區。

  • 考試前,找個時間和孩子講講考試中的注意事項。比如容易看錯的題目類型,注意時間分配,要看看卷子背面有沒有題目,最後一道題做完之後檢查一下整個卷子,看看是否有馬虎造成的失誤……

  • 考試之後,和孩子總結一下這次卷子上扣分的原因,爭取以後不再出現同類錯誤。

做到以上三點,基本上孩子即使下次考不了100分,經過兩三次磨練後,也能考出100分了。小學的考試試卷難度並不高,但是考查範圍比較廣,所以平時的功夫一定要下足,才能保證不丟分。

兔媽在美國:

我是兔媽,現在美國西雅圖帶娃、教書。歡迎訪問我們的頭條號“兔媽在美國”,瀏覽更多中美育兒感悟、見聞、學習分享。所有回答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


兔媽在美國


在現在的小學考試中,很多學生的成績都很不錯,90分以上的分數佔據了很大的比例。

那麼一個孩子考了90分和考了100分有區別嗎?肯定是有的,而且還不小。雖然現在考試90分以上的分數很多,但能考滿分還不是很多。

在目前的小學階段,分數達到90分以上,說明孩子在學習方面基礎是沒有問題的。我們都知道分數越高,提升的空間也就越小,特別是在95分以上,每提高一分都不是那麼容易,每一分都能體現出差異。

90分和100分的差距遠比50分和60分之間的差距大的多。表面上雖然看起來僅僅相差10分,但但這10分所體現的是孩子的思維,習慣,能力,細節把握,知識面等各方面的差異是綜合學習力的差異,要想追趕上,不下一番大的功夫是不可能的,也許就那兩三分的差距在整個小學階段永遠也追趕不上。

在考試中,分析學生的試卷很多人都不服氣,說,我本來也能怎麼了,如果不是怎麼了,也就能考滿分。考試中沒有本來,能拿到的分數才是真實水平的體現,你看過了,算錯了,粗心了,書寫不規範丟分了,可為什麼考滿分的沒有丟分,這就是別人的優點和可取之處。考了90分只能證明你基礎還不錯,考了滿分才說明確實學的不錯,考試發揮的也比較好,偶爾一次考滿分不難,如果能次次考滿分絕對是學霸。

當然,作為家長也得理性去看待孩子的成績,達到了90分的成績,說明孩子在學習方面肯定是努力了,態度和習慣還不錯。如果想要取得更高的分數,那麼就需要去認真分析和總結,找到所犯的錯誤,去分析錯誤的原因,找到漏洞和薄弱環節,做一些針對性練習,爭取在這方面所犯的粗口越來越少。

雖然說現在小學的試卷所考察都是比較基礎的,但不排除偶爾會有一兩道題目有一定的難度,能體現出能力的差異,拉開差距,所以考滿分真的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

就拿這次期中考試四年級的一道題目舉例,用2,3,4,5和6,這五個數字組成一個三位數和一個兩位數,每個數字只用一次,問如何組合可以讓三位數和兩位數的積最大,如何組合讓積最小。因為這麼一道題目的存在,讓很多學生學生栽了跟頭,考滿分的少了許多。這道題目有一定難度,對學生的思維和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