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的習俗

高句麗在哪兒?

很多人以為,高句麗就是我們的鄰居,但在古人眼裡,不完全是,高句麗出自東北吉林境內的扶餘國,而扶餘國,歷經700餘年的歷史,雖然疆域有所變化,可王城,無論前期還是後期,都在東北吉林境內,從這個層面講,古代的高句麗,是發源於東北的。

高句麗的習俗

紇鬥骨城遺址

關於這個古國的歷史,《漢書》、《三國志》當中都有記載,不過唐人令狐德棻主編,記載北周歷史的《周書》當中,說的比較詳細。

《周書·列傳卷四十九·異域上》當中說:其先出於夫餘……土於紇鬥骨城, 自號曰高句麗,仍以高為氏。

這段文字講的就是高句麗的起源,扶餘國出來,在紇鬥骨城立國,問題是,紇鬥骨城在哪兒?現在的遼寧省桓仁縣境內的五女山城,高句麗前37年,也就是西漢末年立國,紇鬥骨城原本屬於漢四郡之一的玄菟郡。

打漢朝開始,就經常有人跑遼東,估計就是到扶余、高句麗等地界打秋風去了。

高句麗的習俗

高句麗

高句麗立國之初,就不斷吞併周邊,其後屢經發展,一直髮展到東晉,才完全吞併漢四郡之遼東、玄菟、樂浪、帶方,並於公元437年將都城遷至平壤,至此,才成一個任誰也不敢小看的大國,直到公元668年,被唐高宗所滅,對這一段歷史,《舊唐書·高宗下》當中說:

九月癸巳,司空、英國公勣破高麗,披平壤城,擒其王高藏及其大臣男建等以歸。境內盡降,其城一百七十,戶六十九萬七千,以其地為安東都護府,分置四十二州。

演義中說薛仁貴徵東,徐茂公當軍師,根據這段記載看,還是有點影子的,唐高宗滅高句麗時,那是境內皆降,即人口697000戶,古代統計人口,戶口與人口之間的折算,一般以“5”為基數,如此下來,當時高句麗人口共3485000餘人,其時唐朝人口615萬戶,約3714萬餘人,高句麗就佔到十分之一,已經是相當強大,怪不得薛仁貴徵東之後要封王, 還是什麼一字並肩王,從數據上看,是很有點道理的。

高句麗的習俗

薛仁貴徵東

否則,隋煬帝能打三次,還打不下來嗎?但問題是,其時高句麗已跑到隔壁,隋煬帝為什麼要遠渡大海,巴巴的去打他,大家和平相處不好嗎?

說起原因,還是很搞笑的,完全來自於一件 很偶然的事件?

公元607年,隋煬帝北巡,在突厥啟民可汗帳內見到了高麗使者,這一見,立刻就不開心起來,不開心什麼?

天子駕臨,應該萬邦來朝才是,可你的小小的高句麗,居然只派個使者來給朕上壽,實在太不成話,太不成話怎麼辦?

高句麗的習俗

隋煬帝

去,告訴你家高麗王高元,讓他親自到洛陽來見朕,使者巴巴回去,高元來了嗎?理都不理,隋煬帝更加生氣,於是,便決定討伐這個不聽話的高句麗了。

至少從表面上看,隋煬帝討伐高句麗的起因就是如此,好像完全是意氣之爭,從這個層面上講,他是很看不起高句麗的,既然看不起,高句麗又有什麼習俗能讓隋煬帝上眼,讓隋煬帝想學卻沒學成,但現在卻有很多男人做夢都想恢復呢。

高句麗有很多習俗,如丈夫衣同袖衫、大口褲、白韋帶、黃革履。其冠曰骨蘇, 多以紫羅為之,雜以金銀為飾等等,雖然看著晃眼,好像很富貴的樣子,但這些隋煬帝都不在乎,是啊,他見過多少世面,還在乎那二兩金子,他在乎的,只有一句話,即《周書·列傳卷四十九·異域上》當中只有一句話,即:婦人犯奸者,沒入夫家為婢。

什麼意思?

高句麗的習俗

婦人

老婆犯有姦情的,就削籍為奴,給丈夫做一輩子奴婢,不是謙稱的那種,而是真的。對於這種事情,秦朝是“黥為城旦舂”,漢朝是“男子割勢,女人幽閉”,到了隋朝,就成了“諸奸者徒一年半,有夫者徒二年”,從勞役到做手術再到有期徒刑,當然,中間還有主張殺了的。

但無論如何,死太嚴厲,輕飄飄放過,又不太解恨,可怎樣做才能即博愛又能糾正社會風氣的。

就這麼想啊想,想啊想,正束手無措,準備翻過這篇的時候,高句麗人的習俗來了,一下子給隋煬帝打開另一扇窗戶,老婆犯有姦情的,就削籍為奴,給丈夫做一輩子奴婢,世界上還有這般操作,很好,學習,照搬。

高句麗的習俗

討伐

隋煬帝就這樣打算把高句麗的這個習俗照搬過來,變成大隋習俗,改變大隋民風,然而,一則天下已亂,二來也是眾所周知的原因, 隋煬帝自己都“淫荒無度,法令滋章”,自己都很不成話,還怎麼教導別人,所以,也就想學但沒學成,讓這種習俗,隨著高句麗的滅亡而淹沒於歷史的塵埃之中,但現在呢,又有很多男人做夢都想 恢復,為啥?

箇中原因,就只能意會而不可言傳了。

參考文獻:《周書》、《隋書》、《舊唐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