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当中为啥蜀国最弱?

田慧雨


虽然按照诸葛先生的计策天下三分有其一,蜀国应该占据荆州和益州两州,从地图上来看荆州和益州面积比起北方各州要大很多,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尚未南移,所以南方各州存在着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的情况,总体类似于今天的西藏和新疆,还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开发。

况且关二爷北伐曹魏遭到盟友孙权的背刺,导致荆州全境丧失,这对于本就势单力薄的蜀汉政权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不久之后刘备病逝,诸葛丞相成为蜀汉政权的实际掌权者,孔明兢兢业业,严刑峻法,使得蜀中基本能够做到自给自足,也可谓是天府之国。但是好景不长,人终有一死,诸葛丞相逝世之后,继任者费祎蒋琬自然没有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这就导致蜀汉政权已经是摇摇欲坠。

更要命的是,蜀汉政权甚至连益州一隅都未能全盘占有。益州南方的永昌、云南、建宁、兴古四郡长期以来为少数民族占有,诸葛亮在世之时五月渡泸、深入不毛,降服了蛮王孟获。但蜀汉与南中的关系却并不是中央与地方,而是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南人们对蜀汉朝廷阳奉阴违,所缴纳的贡赋也只是九牛一毛。而蜀汉却不得不长期抽调一部分力量防备南中的威胁,可谓是得不偿失。

面对北方曹魏的军事威胁,蜀汉后期的擎天博玉柱不得不在蜀汉维持一支庞大的常备军,这对于本就国小民弱的蜀汉而言无疑是承担不起的。在蜀汉灭亡之时,根据统计,蜀国共有家庭二十八万户,人口九十四万人,然而军队却有十万,官吏则有四万。简单换算一下,蜀国百姓每九人就要养活一个士兵,七户就要供奉一个官吏。如此高的比例别说是三国时期,就是生产力发达的今天,也是一个普通国家难以负担的。

小结

其实按照诸葛亮的预期,蜀汉政权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日暮穷途。如果关羽没有丢失掉荆州,那么蜀汉便可以一路出襄樊,一路出汉中,两路北伐,胜算会大大增加。但是历史没有如果,丢失掉荆州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蜀汉政权的失败,即使英明神武如诸葛孔明一般,也不过是为一个行将就木的政权强行续命罢了,更何况孔明的继任者没有一个能拥有孔明这样的才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人才的匮乏也是蜀国灭亡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永历晋王


魏蜀吴三国中,魏国的实力最强,吴国实力其次,蜀国的实力最弱。蜀汉灭亡时,魏国共有103万户,人口443万,总兵力大约60万;吴国有52万户,人口230万,总兵力23万;蜀国仅有28万户,人口94万,兵力约10万。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当时全国人口都比较少,蜀国人口最少。我们也可以看出三国时期老百姓的负担有多重,几乎两家人就有一个人当兵,差不多9个人就要养一个兵。在古代农业社会,人口是决定一个政权强盛和兴衰的最重要因素。蜀国的人口最少,也就可以意味着蜀国的实力最弱,蜀国的抗打击能力也最弱。从国土面积来说,蜀国的面积也最小。蜀国仅有66万平方千米,吴国国土面积为145万平方千米,曹魏国土面积大约397万平方公里。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蜀国的实力也最弱。为什么蜀国会是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方?



刘备发迹太晚。刘备、孙坚和曹操都是同一时代的人,他们年龄相差不大。他们起兵的时间也都差不了太多。相比较来说,刘备的起点最低。当曹操在北方叱咤风云的时候,刘备还在北方到处流浪,孙坚之子孙策已经在江东建立政权。刘备请出诸葛亮之后,才开始逐渐稳定下来。此时曹操已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占据了当时中国经济最繁荣的地方。孙权也基本上稳定了局势,江东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刘备占领荆州五郡的时候,天下除了益州基本上都被曹孙两家占据。刘备吞并益州实力达到鼎盛时期,他的领土面积也是最小的。刘备在抢夺地盘上已经失去了先机,好地盘都被别人抢走了。



其次,刘备所占领土面积小,导致蜀国发展潜力不大,蜀国强大的基础太小。天下13个州孙权占领3个,刘备只占领了1个,剩余皆归曹魏。如果放到现在可以依靠高科技,即使国土相对狭小也可以造就强国。当时是以农业立国,国土面积和人口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刘备和诸葛亮纵使有经天纬地之才,也不能仅仅凭借一州之地让蜀国凌驾于其余两国。诸葛亮已经足够优秀了,他利用一州之地打得曹魏防御多年。

蜀国可利用土地太少。益州虽然号称天府之国,但是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所谓的天府之国其实也就是成都平原一带。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到底有多大,也就是1.9万平方公里。这就是蜀国可以利用的最大块平原,也是蜀国最大的产粮区。此外蜀国的重要产粮区还有汉中谷地,面积也就是1万平方公里。魏国仅关中平原就有3.4万平方千米,更不用说华北平原了。吴国占有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大约20万平方千米,而且吴国靠近大海还有鱼盐之利。蜀国的平原面积小,意味着蜀国的农业发展受限制,意味着无法养育更多的人口,意味着强大的基础小。加上当时北方是中国的经济重心,南方经济没有得到开发,南北方经济差距更大。这也是蜀国十几次北伐都不能削弱魏国,魏国一举灭蜀的重要原因。



蜀国人口稀少、人才匮乏。我们前面说过蜀国人口只有94万,在三国中最少。人口稀少既是蜀国弱小的重要标志,也是蜀国弱小的重要原因。蜀国人口稀少意味着可以征召入伍的士兵少,蜀国军队力量就不会特别强大。人口稀少也意味着劳动力缺乏。缺少劳动力,农业经济则很难发展起来。人口稀少也意味着国家可以征收赋税也少,国家财力就会限制。蜀国人口稀少,人才更缺乏。蜀国当年流传“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可见蜀国人才凋零到了什么程度。没有人才,根本谈不上强大。



两次大败损耗了蜀国的元气。蜀国实力本来就弱。襄樊之战、夷陵之战两次惨败极大消耗了蜀国的元气。虽然诸葛亮用了五年时间恢复了部分元气,但是损失的人口,丧失的土地,有利的战略条件却无法恢复。荆州和上庸等地的丧失,蜀国失去重要粮食产地,失去了大量人口,失去了人才来源地。蜀国被关进四川盆地,彻底失去了充当大国资格。

综合多方面原因,蜀国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弱小的国家,也称为最先灭亡的国家。


依稀说史


很多人认为在魏蜀吴三国之中,蜀汉的国力是弱于曹魏而强于孙吴的,实际上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是收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实际上在当时的三国之中,蜀汉的综合国力自始至终都是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蜀国不仅在三国之中最晚形成,就连灭亡也是排在三国之首的,因此毫无疑问,蜀国是三国之中最弱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一、蜀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国土面积: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恐怕都会清楚蜀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土面积,蜀国在鼎盛时期曾经据有整个益州之地和半个荆州之地,但是随着关羽的被杀,蜀汉是占据的荆州领土全部为东吴所占据,夷陵之战后蜀国势力彻底退出荆州,收缩到了益州之内,这也就是曹魏集团讥讽蜀国仅为“一州之国”的原因。国土面积的狭小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决定了国家的综合国力。蜀国在三国之中面积最小,因此战略纵深也最小,这也是其最早被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是蜀国占据的这一州之地实际上也是当初东汉王朝境内几乎最为落后的地区,益州四面环山,交通闭塞,由于群山阻隔,通往蜀中的道路极为坎坷。这就导致了外面的人很难攻打进来,里面的人也不容易打出去。易中天就曾讲过,蜀国适合做偏安一隅的霸主,至于统一天下是很不容易的事。虽然益州号称天府之国,可以自给自足,但是与外界沟通不畅,这实际上也限制了蜀国的发展,自古以来以蜀地为根据地进而统一中国的似乎除了刘邦之外没有第二个。

二、蜀国建国后长期战争拖垮经济:

蜀国自从建国之后,其战争的的形势就没有结束过,整个国家始终处于一种战争的状态,夷陵之战使蜀国由盛转衰,元气大伤的蜀国之后在诸葛亮的治理下经过了短暂的休养生息。随后诸葛亮便开始连年北上用兵,先后发动了大规模的“伐魏”之战,这一些列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六出祁山”,然而诸葛亮的北伐结果却是败多胜少,蜀汉也从未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美好愿景,而六出祁山的结果使蜀汉经济濒临崩溃,诸葛亮死后,其北伐事业的继承者姜维更是连年对外用兵,其规模和次数甚至超过诸葛亮,上演了一出“九伐中原”,由于时机不对和实力欠缺等原因,姜维依旧没有实现诸葛亮的愿望,反而加速了蜀国的灭亡。蜀汉的经济也在连年的战争中被拖垮,整个国家处于一种积贫积弱的状况。

三,制度落后人才匮乏及皇帝昏庸:

蜀汉建国后,其国内依旧奉行两汉时期的察举制,而曹魏则废弃了已经不适用当前国情的察举制,而是继承性的发明了九品中正制。魏文帝曹丕在建国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制定的制度,这项制度最终于至西晋时期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这期间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九品中正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或者说是察举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其对于知识分子和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强于察举制,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制度,这种制度为曹魏选拔和吸引了大量的人才,而蜀国奉行的察举制则越来越没有了市场,以大汉王朝继任者身份自居的蜀国君臣又无法摒弃这个代表汉朝的制度,因此只能抱残守缺,以至于蜀汉人才匮乏的局面愈演愈烈,最终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局面。

后主刘禅得昏庸无道也加速了蜀国的灭亡,蜀国在刘禅当政的四十多年间越来越衰弱,与魏国的差距越拉越大,最终被魏国灭亡。

以上为什么蜀国会成为三国之中最弱小的国家原因。总的来说就是地理位置、常年战争这些外部因素和国无贤臣、小人作祟这些内部因素综合在一起造成的。蜀国在三国之中建立的过程是最为艰难的,同事国祚也是最为短暂的,实力也是最为弱小的,这些因素的背后,都是蜀国弱小的真实写照。


历史课课代表


第一。是关羽攻襄阳、宛城。而丢生了荆州。首先当时势如破竹出秦川,收取。但是关羽见川蜀战事报捷,关羽安奈不住自己求功之心,曾也曾说,“命一上将将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之众出于秦川”,于是就出师北进,但是荆州却被吕蒙所袭

第二,刘备因关羽之死,心无报国之思。

一心为关羽报仇,失去当时北伐的主动局面,将士无心了,挥师东进,结果,却被陆逊一把火,灰飞烟灭。蜀国精锐失去大半,等于多年积累的军事力量受大挫折。其中张飞也死了,蜀国大将已去其二,之后大将相继离去。于是蜀国当时北伐的力量又需重新储备。

第三。是刘备大兴全国之兵发动夷陵之战。若胜。则国势大涨。若败则跌入低谷。刘备败了。刘备东征孙权,被陆逊一把火烧了干净。夷陵一役,烧没了刘备的雄心。

第四。蜀国人才的匮乏。导致诸葛亮北伐还在用跟随先主的人才。外来人口只有姜维和夏侯霸。没人人才的国家能强盛么。第四。诸葛亮的不断北伐。最终仅仅得到了几郡之地。而且就这几郡也未能保住。几乎是在空耗国力。只舍而不得。

第五。蜀国的土地少。人口就少了。人口就少了。你相同的赋税。别人人多。当然收的多。你人少就收的少。如果你增加赋税。百姓苦不堪有。很有可能流失到别的国家。导致你的损失。


神奇流星宇


受到《三国演义》影响的很多人认为曹魏最强,蜀汉次之,东吴最弱,真的是这样吗?

不然,真正意义上来说,曹魏最强,无可争议,占领面积之大,人口之多,又多为平原地区所以曹魏最强无可争议;其次实际上是东吴,只不过在《三国演义》中是已蜀汉为中心进行写的,所以对东吴来说,他们不沾光;最弱的当属蜀汉,为什么呢?我们一一分析!

一、军事实力与人口

在古代,谁强谁弱看的就是军事实力,军事上厉害,你才有可能战胜它国,说到军事实力必须要说与统治区人口有关,所以先看军队的数量与人口。

1、蜀汉:根据记载军队大概就是8-13万左右,国家人口28万户,人口数量在90-120万之间。

2、东吴:根据记载军队数量大概在20-25万人左右,国家人口52万户,人口数量约230万人,因为东吴参与战争比较少,人口数量始终维持平衡或有少量上升。

3、曹魏:根据记载军队数量大概在40-50万人左右,国家人口约100多万户,人口数量约前期440多万人,到最后时期有记载说人口高达1000万人。

从对比上看,蜀汉无疑就是最弱的那个,尤其是在关羽丢失荆州之后,要知道那可是80多万人口的地区啊,也让蜀汉失去极大的力量。

二、统治疆域与经济实力

在那个拼地盘的时代,疆域的大小很多时候也代表这力量的强盛;而经济实力不言而喻,是一个国家战争的重要支撑啊!

1、蜀汉:根据记载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经济上虽然诸葛亮想尽办法恢复经济,但是连年的北伐也给经济上始终带来很大的负担,所以蜀汉的经济一直是三国中最差的一个。

2、东吴:根据记载共有32郡及三州:荆州、扬州、交州;经济上东吴因为土地肥沃,而且航海事业在东吴有很大的发展也看得出,东吴的经济上是很不错的。

3、曹魏:根据记载共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经济上因为曹魏继承了东汉的基础上,又实行轻摇赋税,实行屯田等等,使北方的社会转向稳定,经济也得以快速的增长,在当时是实力最强的。

从上两点可以看的出,无论在军事上、人口、经济实力和统治疆域都被魏吴超出不少,所以综合来看即使《三国演义》描写上感觉蜀汉强于东吴,弱于曹魏,但是实际上来看蜀汉确实是三国之中最弱的啊!


历史文武君


蜀汉的强弱其实并不是一直存在的,但长时间确实最弱的。

自从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打败曹操,曹操败北。周瑜和刘备就开始争夺南郡与曹仁对战,不过南郡久攻不下,刘备就表刘琦被荆州刺史南下攻取了荆州四郡。刘备拥有了根据地,后期又与周瑜攻下南郡,与东吴做了交换。此时刘备拥有荆州五郡。而后刘璋邀请刘备入川抵御张鲁,刘备入川后并没有攻打张鲁而是在当地广施恩德,之后与刘璋反目,刘备夺取益州。后又与曹操决战汉中,曹操又被刘备打败,刘备夺得汉中七郡,实现了横跨荆益。此时的刘备集团是仅次于曹操的,比东吴要强一些。

不过好景不长,关羽趁刘备攻下汉中,开始举兵北伐曹操,攻打襄樊水淹樊城,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一时曹操想迁都避其锋芒。不料曹操与孙权联合,孙权偷袭荆州,曹操也让徐晃与关羽作战。关羽知道荆州丢失后,快速撤退不过在麦城外被东吴杀害。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此时的蜀汉经过荆州失败后,丢了荆州三郡,上庸新城魏兴三郡,损失了关羽等一大批将领,关羽父子被杀,糜芳傅士仁投降孙权,孟达投降曹操,刘封因欺凌孟达被杀。后来刘备为了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举兵伐吴。张飞因心急令手下筹集粮食被手下杀害。夷陵之战刘备被陆逊一把火烧死了四五万人,只身逃回白帝城。蜀汉彻底退出荆州地区。

蜀汉在刘禅继位后,只拥有益州一个州,被称为一州之国。在蜀汉被邓艾攻下之后,益州只有不到百万人口,军队十万二千。蜀汉之所以弱是因为国土太小了,益州虽然大,但是比起汉十三州,蜀汉只拥有一州。东吴拥有扬州,交州和荆州。其余的全是曹魏拥有的地方。


国土小,人才也很少,益州地处西南,蜀中人口为主要的,像南中这些地方那时候还属于未完全开发地区。蜀汉前期人才来源于刘备从北方带过来的人,荆州收拢的一些人才,之后占领益州拥有的人才。可是在荆州丢失和夷陵之战之后大部分荆州老将都一一离去,夷陵之战还损失了不少青年人才,人才断代严重,后期蜀汉基本上人才太少。

益州人口较少,军队无法扩充。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迁了不少人口到汉中,原因就是益州人口太少了,兵源得不到补充,自然无法与魏国和东吴争强。再加上资源也很少,连年战争蜀汉经济无法恢复。

蜀汉之所以是三国最弱是因为没有占到地利和天时,国土太小人口太少,无法支撑国力。


三国读史


三国当中蜀国并不弱,整个看蜀国比魏国弱,但是蜀国比东吴强。

我所说蜀国不祘弱,因为:

一,蜀国所据地盘是,荆州,益州,汉中,即是富杰之地,也是战略要地。

二,人口稠密,粮产丰富。

三,文武人才齐全,文有诸葛亮,庞统,当时流传谁得到二人中,其中一人,就能得天下,看看刘备全得了。武有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能与五虎单打独斗,简直没有。

蜀国文臣武将都是超一流,顶尖的,不管从那方面看,都非常强。

那么为什么蜀国表现非常弱,而且最先灭忘呢?请看:

一,刘备思想自私,自利,亲疏关系不分,不是认人为贤,而是认人为亲,偿罚不明,

拜把兄弟原始股,即当大官,又撑实权,如关羽,那怕关羽放了敌对首领曹操,给刘备带来无穷后患,而不受罚。参股又不是弟兄伙的,立了大功也得不到相应奖,如赵云等。

二,为了报兄弟之仇,而不顾国家利益,倾全国之力,带全国之兵,杀向东吴,结果带来毁灭性失损。

三,二弟关羽,自认为是,看不起人,清高孤傲,不团结人,结果襄樊之战,要人沒人,要支援无人支援,众叛亲离,最后被敌对方杀害,使刘备蜀国损失巨大,是蜀国灭忘前奏。

四,诸葛亮,不顾国力,人力,物力,军力,6次发兵北阀,造成国力衰退。

五,在用人方面,诸葛亮也不是认人为贤,只认人为亲,如战略要地街亭,派视如义子守,而不用久經沙场,身徑百战魏延守,结果失败,诸葛亮不培养人才,造成后继无人。

综上所述,蜀国不逐渐弱,不亡才怪。


徐老大


我们对三国时期历史的了解,很多都是从小说《三国演义》里得知的。在小说中,刘备的蜀国给人的印象最好,刘备自己是个明君,还有诸葛亮这样厉害的军师,有关羽、张飞、赵云等英勇的武将,很多人都会觉得蜀国才应该是三国中最强的啊。

但我们换个角度想一下,如果蜀国真要这么彪悍,应该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才对,为什么没有逐鹿中原,一统天下,反而是三国中最先灭亡的一个。其实这都是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真实历史中,蜀国确实是三国中最弱的,下面我们就从三国的国力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蜀国最弱。

先来说领土,魏国的领土是三国中最大的,包括了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徐州、兖州、豫州、司州、雍州、凉州等十个州,基本上相当于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山西、辽宁、陕西、宁夏、甘肃、以及江苏、安徽、湖北的一部分。在当时,长江以北的地区,基本上都归魏国所有了。

吴国的领土包括扬州、荆州、交州这三个州,后来又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但这其中的扬州和荆州并不是吴国独有,而是与魏国共有。吴国的势力范围大致就是现在的江南和华南,包括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以及江苏南部、广西还有越南北部等地区。虽然领土也不小,但仍比不上魏国。

蜀国的领土只有一个州,就是益州。益州也相当大,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南部等地,都属于益州。蜀国领土也是三国中最小的一个。

再来说人口,我们列举一下三国灭亡时的人口数据:魏国共66万户,共443万人;吴国共52.3万户,共230万人;蜀国共28万户,94万人。人口数据更直观,魏国人口比吴蜀两国加起来还要多。

与人口相关的数据,是士兵与官吏。蜀国的士兵有大约10万,官吏有4万;吴国的士兵有23万,官吏有3.2万;;魏国其实没有很明确的士兵和官吏数据,据推测士兵应该有40万以上。这些数据中,魏国是占有明显优势的。而且蜀国的人口还不到吴国的一半,但是官吏人数却超过了吴国,这也能看出蜀国官员队伍臃肿,行政效率与财政压力都是统治者要解决的难题。

知道了士兵数量,我们再来分析军队的性质。三国的形成,可视为军阀之间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大军阀吞并小军阀, 最后决出了三个胜利者,就是三国的三位君主。

不过这三大军阀之间,也还是有区别的。魏国的军队隶属国家,并把一些私人军队也整合为中央直属,坚持中央集权,国家对军队有控制权。吴国则相反,吴国豪族势力很大,因为孙氏父子属于外来政权,在当地势力并不大, 所以不得不跟当地的豪族势力寻求合作。但这也造成豪族势力过大。所以吴国的政体表面上看,属于中央集权,实际上近似各大豪族的联合政权。至于蜀国军队,与前两者还是差距比较大的。因为刘备不像曹操和孙权那样出身豪族,刘备更像是个“流浪汉”,因为他大半生都在各地辗转,他的军队更像是一个由流民聚合而成的武装集团,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并不能跟魏国和吴国军队相比。

最后来说一下人才,如果按照《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来看,蜀国显然人才最多,最厉害的文武人才都跑到刘备那去了。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人才方面曹魏政权占据绝对优势。曹操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求贤若渴,他执掌政权时期,给魏国招募了很多人才。更何况魏国领土处在中原和华北,这些地方本来就是当时人才汇聚之地。吴国的鲁肃、周瑜、陆逊等,也都是三国时代一流的人才,但吴国问题在于缺乏英勇善战的武将。其实人才最少的还是蜀国,五虎将是被三国小说神话的人物,而且刘关张的年纪,是比诸葛亮大了将近一代人,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还未满三十岁,正值当年,而关羽、张飞都已经年过四十了,他们的战斗力在逐年下降,虽然之后还有过很出色的表现,但毕竟年龄摆在那,巅峰时期都所剩无几了。所以,关于人才方面,蜀国才是三国中人才最少的一个。

综上所述,我们从领土、人口、军队、人才等来分析对比后,其实蜀国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也毋庸置疑的是三国中最弱的国家了。


文化历史那些事


吕思勉先生曾经说过,《三国演义》对于民间的影响是非常深的,由于其所谓的“三分虚构,气氛事实”,兼具历史性和文学性,因此独具特色。但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将这本小说当做正史,对于其中的叙述,一概不曾怀疑。由此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对历史人物的脸谱化,评价历史人物带有极强的情感倾向,甚至对于历史事实产生一定的曲解。

若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三国中最弱一方无疑是吴国。吴国的出场篇幅最少,且多次打败仗,甚至在夷陵之战中,前期也是被蜀汉吊打。但真实的历史上,三国时期最弱的一个政权,非蜀汉莫属。

评价三国强弱的指标很简单,无非两个因素:人口和军队。人口史政权得以存续维持的基础,更是人才,兵员,劳动力的直接源泉虽然人口多并不一定意味着政权强大,但不可否认,其的确是衡量政权强大与否的诸多指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军队,是维系一个政权安全与稳固的决定性力量,军队数量的多少,战斗力的强弱,是一个政权国力的最直接体现。

按照这两个指标来看,三国中,蜀汉的排名均在最末。根据著名学者梁方仲统计,并收录于《中国历代户口、田地、天府统计》中:蜀后主炎兴元年(263年)蜀国28万户,94万人;同年魏国有52万户,440万人。吴国在280年幼52万户,230万人。三国的军队数量依次为:魏国40万,蜀汉9万,东吴20万。蜀汉与魏吴两国相比,差距明显。东吴人口史蜀汉的三倍多,兵力为蜀汉的将近三倍;曹魏则更甚,人口数量为蜀汉的将近五倍,军队则比蜀汉多出三倍多。

蜀汉之所以在三国时期为最弱一方,原因有多方面。东汉将天下划分为九州,南方主要为扬州,荆州和益州,这三个州为天下面积最大的州。然而,东汉时期,南方并没有得到开发,因此此三州虽然地域辽阔,但人口稀少,以益州最严重。而蜀汉政权,仅仅具有益州一州,人口自然无法与其余两国相比。而东吴则占有扬州和荆州的一部分,而扬州荆州的开发程度由优于益州,自然,国力要比蜀汉深厚;曹魏自不必说,占据着北方发达地区,土地肥沃,生产技术先进,开发程度高。

再者,蜀汉虽然占据益州,但其实际控制地区并不包含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对于西南地区,蜀汉仅能维持松散的管理,各个少数民族部落仅仅需要向蜀汉定期纳贡,而不需承担其他义务。同时,这也是蜀汉政权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因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约占蜀汉统治区域的将近二分之一,且其常常发动叛乱,诸葛亮在北伐之前“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就是为了解决后方。东吴境内虽然也存在百越等民族,但其数量相对少,且与汉人接触多,矛盾相对少。

蜀汉所占据的益州,除成都平原之外,其余地区皆是险峻的山岭,不适宜农业生产。而在古代,农业乃是一国的立国之本,民生,军事皆以农业为坚实保障,农业一旦出现问题,则政权必然不能长久。蜀汉这种极度不适宜农业作业的自然条件,是其提升国力过程中难以突破的障碍。曹魏不必说,占据北方华北平原,单说孙吴,江南地区的丘陵亦好于川蜀的山区,农业相对发达。在基础产业,蜀汉已经远远落后于魏吴两国。

因此,蜀汉是三国时期最为弱小的一国。但蜀汉前期,在诸葛亮出色的个人能力的带领之下,多次北伐,并且一度震撼魏国,声势浩大,因此给了后人一种“蜀汉有能力挑战曹魏”的错觉。殊不知,蜀汉的高光时刻,皆有赖于诸葛亮一人。当后来邓艾时,人们才惊讶地发现,曹魏仅伐蜀大军,便有十万人,比蜀汉全国军队数量相加还要多,蜀汉的疲敝与弱小,暴露无遗。

故而,虽然刘备是蜀汉政权的创建者,但蜀汉奠基人,却非诸葛亮莫属。


庭州行者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三国中,为啥蜀国最弱?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取决于人口和经济,从古至今,这都是不变的道理。

很显然,蜀国的人口和经济在三个国家当中是处于末端的。国力最强的魏国不必说了,天下十三州,它独占九州,蜀国只有一州,也就是一州,加上汉中郡;吴国嘛,扬州和交州,位列第二。本来荆州是三国各占据三份,只是后来关羽襄樊之战,大意失荆州,使得蜀国的势力范围仅限于白帝城之西,以东皆落入了吴国手里。


所以只有一州之地的蜀国,很难强大起来,即使有卧龙诸葛亮、五虎关张赵黄马,也很难让蜀国强盛起来。因为这不是几个人才就能搞定的。打仗,打到最后就是国力的较量,打仗需要士兵吧,需要粮食吧,需要武器,这些从哪来?不都是从本国人口和经济土地上来。论人口,魏国最多,论土地,那就更不必说了。

即使早期蜀国能够凭借军事上的优势压制住魏吴两国,但时间一长,此消彼长,人家魏国凭借多年的国力基础,很快就能够提升自身的战力,依靠人口的优势压制蜀吴两国。所以后来蜀国很快就灭亡了,紧接着就是依靠长江之险的吴国了。



所以这就是蜀国最弱的根本原因,这不是一个两个、甚至多个人才就能够改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