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的時候,各大軍閥割據一方,為何都沒有選擇獨立?

婁本帥


槍打出頭鳥,所以這個出頭鳥可不好當,誰當了出頭鳥,誰便給了別人一個打自己的機會,即使真想當這個出頭鳥,手裡頭也得有足夠的實力。

中國自古以來便講究一個名正言順,或者說是所謂的“大義”,你一旦拋開了大義,你就會成為所有人的公敵,只有佔據了大義,對於很多事情才能施展得開手腳,也才能獲得更多人的支持。

放到民國時期也是如此,雖然各個地方軍閥仗著自己手裡有人有槍,將自己獨立於中央的中華民國政府之外,但是這份獨立實際上卻是有條件的獨立,即名義上必須得歸屬於中華民國政府。

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開篇即言:“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羅貫中的這句話可以說已經對中國古代王朝的更迭解剖得入木三分,這實際上也可以說是王朝更迭所必須遵循的“遊戲規則”,誰也沒辦法破壞,即便有人能夠暫時偏離這個“遊戲規則”,最終也會重新回到這個“遊戲規則”的束縛之中。

三國魏晉南北朝如是,五代十國也如是。

實際上,這個“遊戲規則”既是讀書人嘴中所說的大義,也是延續了幾千年的大一統思想,因為大義和大一統思想的影響,使得軍閥們不敢生出獨立的心思,即便想獨立,也不敢獨立,否則必成眾矢之的。

這可以說是一種牢不可破的政治因素,牢牢地鎖住了割據軍閥獨立的心思。

對於實力相對較弱的軍閥而言,更是如此。

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實力的話,不管他們再怎麼有野心,也必須得依附於一個更有實力的軍閥,雖然這個所謂的“依附”並不一定是完完全全地服從。

比如被稱為“狗肉將軍”的張宗昌也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但是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可能完全地獨立於任何人之外,所以,他選擇了依附張作霖,也正是因為投靠了張作霖,他才得以東山再起。

即便張作霖能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讓他獨立於自己,直係軍閥能放過他嗎?

張宗昌之所以沒有選擇獨立,是因為他沒有一份能夠支撐他獨立的實力。如果沒有張作霖當他的靠山,他也不可能東山再起,即便能夠東山再起,也會被吳佩孚給收拾了。

所以,出於實力不夠的考慮,不少軍閥即便是割據一方,也不敢妄稱獨立。

如果說實力相對弱小的軍閥不敢獨立,那麼實力強悍的軍閥又為什麼沒有選擇獨立呢?

正如此前所說,中國人深受大一統思想的影響,所以一個軍閥一旦有了足夠的實力,那麼他最想的便是完成大一統這個宏偉的目標。

中華民國成立以後,中華民國政府便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中國當時的唯一合法政府,對中國的所有領土擁有著不容置疑的主權,而民國政府又掌控在最有實力的北洋軍閥的手上,北洋軍閥豈能容忍地方軍閥獨立?

拿袁世凱來說,他之所以能夠當上總統,便是因為手裡的實力足夠強,幾乎能夠震懾住所有人,如果此時突然有個地方軍閥跳出來說要獨立,袁世凱手裡的槍難道是吃醋的?更何況,恐怕還沒等袁世凱發話,旁邊的地方軍閥便已經迫不及待地出來請命說願意出兵宰了這個鬧獨立的軍閥了,因為這樣可以瓜分獨立軍閥的地盤。

袁世凱實力最強,所以他當然想著能夠收拾所有不服氣的軍閥,讓他們老老實實地聽話,從而完成統一大業。

這份野心不僅袁世凱有,後來的段祺瑞、吳佩孚和張作霖也有,即便是被稱為“倒戈將軍”的馮玉祥不也一直盯著北京政府看?所為者何?無非是想進一步發展勢力,佔據大義,然後實現自己心中的野心。

所以,試圖憑藉自己手中的實力去完成統一,是實力足夠強的軍閥沒有選擇獨立的主要原因。

此外,時代發展到了中華民國以後,所謂的獨立實際上已經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簡單了。

一個軍閥想要實現獨立,除了自己擁有足夠的實力去抗衡所有反對他獨立的軍閥之外,到了民國之時,實際上還得獲得國際上的認可。

不論是溥儀的偽滿洲國還是汪精衛的偽南京國民政府,日本人也在想方設法地讓國際上承認它們,雖然後來只有日本人的“盟友”國家和日本人控制下的傀儡政權承認了它們,但好歹也算是在名義上獲得了支持和承認。

可是,軍閥們能夠得到這樣的支持和認可嗎?

1928年之前,國際社會只認可北洋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1928年之後則只認可國民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

當時列強在中國實際上一直在努力維持一個平衡,然後在這個平衡之下掠奪利益,他們可以支持自己想要支持的軍閥,但是一旦有人支持軍閥獨立的話,必然會破壞這個平衡,最後很可能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所以,軍閥們想要獲得國際社會,也就是列強的認可,從而獲得獨立,可以說幾乎沒有可能。

他們只能在列強的支持下發展自己的實力,從而去爭奪北京或者南京的主導權。

所以,一個軍閥想要獨立絕不是在城頭上扯一張虎皮這麼簡單的事,即便他在自己的地盤上擁有較大的軍、政、財權,沒有絕對的實力,沒有列強的支持,也不可能會獨立,更不敢獨立。

當這個軍閥擁有了絕對的實力,如袁、段、吳、張、蔣之流,又有誰會想著放棄統一的偉業去獨立?


寧糊塗


沒有外族勢力入侵,中國不會分裂成多個國家!


從夏朝開始,我們就以一個統一的國家形式存在。所有原屬於中國的領土,必須都要遵守中央朝廷的管轄,哪怕,這個管轄僅是名義上的。如果,某個地方政權敢宣佈獨立,肯定會成為眾矢之的。

舉一個簡單的道理,在我們家裡,必須都是我的人,絕對不允許陌生人住我家。至於鄰居怎麼樣,我不管,只要不惹我就行。這就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中國所有領土,都是我們的“臥榻”!

民國雖然軍閥割據,但是,名義上還是聽北京政府的領導。各路軍閥之間的矛盾,也就是兄弟分家的矛盾,不會忘“祖”的。各路軍閥都是中國人,誰也不敢明著搞分裂。誰要是公開宣佈自己獨立成一個國家了,馬上就會被其他各路軍閥征討。

但是,如果外族入侵時,就可能出現多個“國家”。

民國軍閥割據二十年,都沒有出現第二個獨立政權。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洋人們忙著歐洲事務,認為中國維持現狀對他們最有利,可以讓他們少分心。這就是洋人的“以華制華”策略。而日本人雖然對中國野心很大,但是,其實力還不能跟歐美列強硬鋼。所以,中國維持了二十年的軍閥割據,卻沒有分裂成多個國家。

但是,日本發動“九一八”之後,馬上就在東北擁立溥儀建立偽滿洲國。後來,汪精衛又在南京建立汪偽政權。此時,中國的領土是有三個“獨立”政權。(對了,還有紅軍的蘇區。)

沒有日本人的入侵,不會出現這麼多政權。

民國軍閥割據,派系太多了,沒有那個派系有“曹操”那樣的實力。奉系張作霖夠厲害了,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就進入北京了。1927年,其實力一度發展到長江流域。東部大半個中國都是張家父子的。但是,張家只維持了一年左右,蔣、馮、閻、李四大軍閥就把奉系打的全線崩潰。

沒有當曹操的實力,自然不敢宣佈獨立啊!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袁世凱去世以後,北洋將領沒有一個足以震住其他人,中國陷入軍閥割據時期。除了有北洋系軍閥之外,中國當時還有不少大大小小的非北洋系軍閥。中國近代軍閥割據時期,大大小小的軍閥一共有幾十個,但是絕大部分軍閥也只是在國內割據,很少有軍閥想著建立獨立國家。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首先,受大一統影響。從秦始皇開始,統一就是中國歷史的大趨勢。統一之所以會成為中國歷史的大趨勢,要感謝兩個人,一個是秦始皇,一個是孔子。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實行一系列措施鞏固統一成果,消除地方分裂的因素。其實,漢武帝時期也被稱為大一統時代。漢武帝不僅完成領土上再一次大一統,更主要的是完成了思想上大一統。漢武帝採取董仲舒儒家春秋大一統的思想。與此同時,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儒家為統治思想。此後大一統思想一直都存在於中國人心中,雖然中國古代曾經出現不少並立政權的情況,但是隻要有機會,各個政權都希望由自己統一中國。到了民國時期,大一統的思想更是深入人心。軍閥的受教育程度雖不盡相同,無論是有知識的軍閥還是大老粗軍閥,大部分都受到傳統大一統思想的影響。他們連當皇帝、當總統,組成新政府都不敢,更不用說獨立建國。眾多軍閥都是傻瓜,他們不會幹這種遺臭萬年、被刨祖墳的事,他們承擔不了這樣的罵名,也不敢承擔這樣的罵名。這是他們不選擇獨立主要原因。



其次,軍閥們沒有獨立的基礎。中國各地區,尤其是傳統的十八省,統一在一個國家內已經兩千多年。統一的思想和我是中國人的思想已經深深植入每一位人心中。如果軍閥想獨立,勢必會引起當地老百姓和全國老百姓的一致反對。沒有老百姓的支持,他們玩玩不敢輕言獨立。而且中國各地已經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各個地方早就已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能被輕易分割。全國各地的老百姓都是炎黃子孫,大家在一起生活已經上千年,大家早就習慣了我是中國人。如果那個軍閥膽敢獨立,勢將會快速滅亡。



第三,當時的軍閥沒有這個實力。大部分軍閥不會獨立,但是也保不齊個別人,不顧民族大義,甘願做歷史的罪人。外蒙古的一些貴族,曾經企圖分裂外蒙古,後來北洋政府派軍隊收復了外蒙古。當時有實力的軍閥希望消滅其他軍閥由自己掌握全國政權,對於他們來說掌握全國政權要比獨立更具誘惑力。沒有實力的軍閥只希望佔據一塊土地當自己的土皇帝。當個土皇帝的代價要比獨立的代價小得多,也安全得多。

第四,國際關係。民國時期,近代國家概念已經為世界人民熟知。改變國家現有領土狀況相對來說比較困難。一些軍閥若想獨立,也必須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當時沒有哪個國家,為了承認一個所謂的獨立國家而得罪中國。他們寧願在國際上跟中國打交道,而不願意跟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小國”打交道。想獨立的軍閥在獨立之前也要考慮自己獨立以後的各種事務,他們是不是能得到國際社會認可。就算個別國家別有用心地承認他們,他們又能維持多久。



第五,軍閥也是中國人。如果拋開西方列強等國外勢力。這些軍閥和東漢末年的軍閥一樣,他們只是割據勢力,他們也都是中國人。民國時期的軍閥對內固然不斷征伐,甚至是殘忍殺害。但是總的來說這是中國內部的爭鬥,並不代表這些軍閥不愛國。其實大部分軍閥有愛國之心,他們也會為了祖國利益拒絕外國勢力的誘惑。比如段祺瑞是一個大軍閥,但是他的個人品質並不差,他有六不總理之稱,他晚年拒絕和日本人合作。吳佩孚也算一個兇殘的軍閥,他最後因為拒絕和日本人合作而被謀害。

民國時期,軍閥割據給當時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痛苦,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中國歷史進程。但是絕大部分軍閥始終沒有獨立的想法。


依稀說史


其實獨立的危害要遠遠大於不獨立,表面上聽起來獨立似乎就是脫離了中央的可以在自己的地盤上為所欲為,不受管轄。但是相比於這些蠅頭小利,各大軍閥為自己謀劃得更長遠。

天下本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秦始皇一統中國之後,雖然歷史上經過好幾次的大分裂,但是統一乃是主流,不出一百年國家又會重新變成一個整體。照著這種情況來看,統一是大趨勢。而若是軍閥一旦宣佈自己獨立,就相當於其餘全部的軍閥對立。其他任何軍閥都可以打著正義的旗號討伐。雖然當時中國有幾個大軍閥存在,但是大多數的實力都不相上下,只夠在自己的地盤上作威作福。一旦其他勢力聯合,獨立的軍閥肯定會被夷為平地。



在沒有足夠的實力的情況下,任何一個軍閥都不會主動去冒這個險。而且成王敗寇,雖然統一是主流,但是其過程的艱辛難以預料,稍有不慎便遺臭萬年。而且就算有著強大的實力支撐,但是要步步為營方可取勝。只要棋差一招便是滿盤皆輸。縱觀歷史,齊恆公最先稱霸雄踞一方,卻沒有想到最後稱帝卻是秦國。所以這種根本預料不到的事情,讓很多軍閥望而止步,只甘願管轄自己的小地盤。

其次雖然各大軍閥沒有真正宣佈自己獨立,但是從現象來說已經算是獨立。因為各大軍閥所管制的地盤,稅收和財務都被相應的壟斷,已經算是當地的一個土皇帝。而且沒有宣佈獨立,就屬於中央的管轄範圍之內,還會有補助之類的物品,可以說生活確實不錯。



雖然軍閥所佔據的地盤管制著當地的老百姓,但是並不能代表老百姓也被割據了。這種情況若是放在秦始皇時期,或許在老百姓心目中出生在哪一個國家便是哪一個國家的人。但是歷史經過了兩千年,思想已經大融合成為一個整體。老百姓心目中只認可中國這片地方,卻不認同一個獨立出來的小國家。沒了老百姓的支持,就相當於缺少了強大的後盾,連獨立的想法都難以出現,又何況是單打獨鬥呢?

而且民國時期獨立出來的國家也需要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但是在中國恐怕國際認可的還是南京政府。作為一個三無背景新興獨立出來的國家,實在是舉步維艱。



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各大軍閥都有一種民族歸屬感。雖然各大軍閥時常開戰,爭奪地盤。但是他們也具有一致對外的民族氣概。例如吳佩孚,段祺瑞張作霖都是錚錚漢子,寧肯死也不會像日本人低頭的那一種。這一種氣概使得他們不會脫離中國而單獨存在。

愛國是自古以來就有的思想,五千年的文化將所有人凝聚在一起。雖然民國時期軍閥相互爭奪地盤,但是他們都認同自己是華夏兒女,具有炎黃子孫的氣


小鎮月明


民國時期,各路軍閥不是不想獨立,而是他們不敢獨立。

但這裡說的不敢獨立,只是說這些軍閥不敢宣佈自己要成立一個國家,如果只是脫離某個組織,還是有很多人幹過的。

奉系軍閥張作霖就曾兩次宣佈過獨立。

第一次是他宣佈脫離北洋政府,東北不再聽從北洋政府的指揮。

第二次是獨立是張作霖宣佈與段祺瑞政府脫離關係,以後也不服從段祺瑞的指揮。

這兩次獨立,並不是說張作霖要成立一個新的國家,而是說張作霖的奉系軍閥和北洋政府斷交,他們不再是上下級關係。

如果要宣佈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張作霖不敢,也沒有那個實力。



在民國時期,各路軍閥誰也沒有能力徹底打敗對方,甚至說他們連自保都很困難。

而且這些軍閥也很清楚,這種軍閥割據一方的狀態不會持續很久,國家早晚都會實現統一。

如果他們在這個時候宣佈獨立,而且還要用一省之地建立一個新的國家,他們都清楚這樣做肯定沒有好下場。

到時候估計他的手下要反他,其餘的軍閥肯定也要集體討伐他。

就像是袁世凱剛剛稱帝,各地軍閥很快就參加護國運動,把袁世凱趕下了臺,袁世凱最後也鬱鬱而終。

各路軍閥要想獨立,還要考慮民族情感這方面的問題,只要不是喪心病狂之人,都不願意成為民族的罪人。即使說他們宣佈獨立,當地的百姓也不會答應。


在民國時期,國家雖然動盪不安,但還有一大批愛國人士,我們能有現在的幸福生活,必須感謝這些人的付出和努力。


東方大史


翻越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你會發現一個歷史規律,那就是但凡王朝衰亡之際,總會有天下大亂軍閥混戰的局面產生,如東漢末年、唐朝末年、五代十國、乃至近代民國時期,各路梟雄無不想逐鹿中原一統天下,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實現國家的再度統一,而非是獨立於中央帝國集權制框架之外。


那麼民國時期,清政府倒臺後,各路軍閥有沒有想獨立的呢?

答案是有的,但是要分情況,就像蒙古地區、新疆、西藏這些相對偏遠的國土,在清朝末年由於清廷外戰屢戰屢敗,皇帝權威喪盡,對邊疆的控制力大大削弱,加上域外國家的覬覦和干涉,所以就出現了邊疆危機,如外蒙古就是在沙俄的一手策劃下獨立出去的,新疆、西藏也都遇到過此險境,不過由於疆藏地區涉及的列強利益關係比較廣且複雜,所以未能獨立成功。


其他內地各省的獨立並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獨立”,它們只是獨立於清廷的統治,獨立於某一政治理念,寄託於搞割據混戰再度實現大一統國家,而非是像外蒙古那樣脫離國家。

這些內地各省的省長也好,督軍也罷,都有一統天下,光宗耀祖的想法,但是都不敢效仿外蒙古搞獨立,除了與長期以來的大一統觀念有關外,還和內地的地理形態密不可分,達到了互相制衡的奇效。因為漢地十八省各省間的聯繫更為緊密,沒有像邊疆那樣有沙漠、草原無垠的地理屏障,反而距離比較近,交通還很便捷,而且各省的疆域大小都差不多,構不成那種尾大不掉的威脅,相反如果有人蓄意獨立,則會成為各路軍閥率先滅掉的對象。


而且當時民國的形勢也比較複雜,並不單單是各個省之間的矛盾衝突,而是南方和北方兩大陣營之間的抗衡。前期北洋軍閥和南方革命黨之間勢如水火般的鬥爭,後期是北伐軍和北洋軍之間的大戰不休,就算一個割據軍閥有心鬧獨立,也沒有一統江山的實力,只能通過聯合統一才能存活下去,之後軍閥兼併戰爭擴大,出現了幾個實力強大的軍閥,他們都想著一統天下,誰也不願意“臥榻之側,容他人酣睡”,都想著一勞永逸滅掉敵人解決統一問題,根本就不會出現獨立的情況。


納蘭談史


自袁世凱稱帝失敗以後,中國再也沒有一個能夠震懾群雄的人物了。各地軍閥相互割據,中國內部出現了大大小小几十個軍閥。這些軍閥為什麼沒有一個想要獨立的呢?其實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很多,我們來說說其中最主要的幾點。


一、沒有一個軍閥擁有絕對的實力

民國年間出現的軍閥有數十個之多,每個軍閥之間的勢力都不大相同,但是總體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勢力較小的小軍閥,列如四川軍閥,四川長年混戰,短時間內都出現不了一個能統一四川的軍閥,勢力較小。這樣的小軍閥時時刻刻都在想著如何保存自己的勢力,不可能獨立。還有一類就是屬於勢力較大的大軍閥,比如張作霖,段祺瑞,馮國璋等等

二、大部分軍閥們都有著民族歸屬感和愛國情懷

軍閥們基本上都是漢人,中華上下五千年,朝代多以漢人為主,這使得他們擁有強烈的民族歸屬感。大家都是漢人,怎麼能夠分裂呢。大部分軍閥還有著極強的愛國情懷,比如張作霖一直堤防日本,段祺瑞晚年堅決拒絕日本的合作,北洋政府在巴黎和會上拒絕簽字等等。


三、獨立肯定會變成眾矢之的

中華上下五千年來,一直是分分合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乏軍閥這裡舉幾個列子,比如東漢末年諸侯爭霸,董卓先稱帝,然後就引來了十八路諸侯的聯合討伐。而且人家十八路諸侯打的是匡扶漢室的名號,是正義之舉,百姓也擁護他們。而你董卓是亂臣賊子,想要自己稱帝,這不是找打嗎?後來腦子一根筋的袁紹居然聽信袁術的話還想稱帝,又引來了曹操的討伐,在官渡之戰中被曹操打敗。其實北洋政府時期與東漢末年的情況極為相似,又有著袁世凱稱帝的事件。有著這樣的前車之鑑,我想聰明的軍閥們,不可能做出這種事情。


四、大家想的都是如何統一而不是獨立

自古以來統一中華都是大業,大多數統一中華的人物都名垂千古。而企圖分裂國土的人基本上都是遺臭萬年。試問誰不想流芳千古呢?又有誰願意遺臭萬年呢?而且當時中國的國情十分複雜,中國急需解決統一問題,所以大部分軍閥想的都是統一,而不是獨立。況且獨立還需要在國際上獲得認可,這是非常難的事。

由此可見軍閥們不想獨立,而且大都都想統一中國。


盧大大先生


《建國大業》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裡面就有一個情節,在渡江戰役之前,蔣介石被李宗仁,白崇禧等人逼下了臺,然和和解放軍談判,當時李宗仁白崇禧就是想劃江而治,蔣介石和他的兒子蔣經國就談到這一點,蔣經國當時也說到這一點和共產黨劃江而治,蔣介石就說出了一句話,大概的意思就是,劃江而治,把中國分裂,這樣的歷史罪名他不敢背。

在清朝滅亡之後,特別是北洋政府垮臺之後的這一段時間,中國確實有大大小小的軍閥太多了,就說北洋軍閥大大小小的加起來恐怕上百個都不止,比如說一些大軍閥就有,張作霖,吳佩孚,孫傳芳,馮國璋等等。當時西南還有滇系龍雲,桂系李宗仁,湘系唐生智,西北還有西北三馬,西北五馬,新疆就有盛世才等人。

可以看到這些人雖然在歷史上的名聲都不怎麼好,但是確實在近代這個軍閥混戰的局面下,卻沒有人鬧獨立,很簡單一方面是因為實力不夠,另一方面來說都有一顆愛國心,分裂國家的歷史罪名蔣介石都不敢背,這些小軍閥敢背嗎?

清朝滅亡之後當時有北洋政府代表著國家的最高權利,軍閥雖然很多但是名義上還都是北洋政府的,後來國民革命軍北伐,名義上統一了中國,但是我們都知道這一時期各個軍閥之間還是混戰不斷,但是都沒有獨立。首先來說就是實力不夠,當時誰敢獨立呢?而且要知道這個時候的中國軍閥雖然很多,但是一旦有人獨立的話,那麼其他的各個軍閥肯定聯合起來順勢滅了你,你這不是給別人找藉口嗎?軍閥混戰不就是為了搶地盤嗎?你這個就是在給別人找藉口打你。

其次來說不管是北洋軍閥,還是國民黨內部的人,這些人雖然魚肉老百姓,但是真正敢背叛國家的人有幾個呢?出來汪精衛這等人,估計也沒有多少人敢分裂國家了。


中國歷史研究所


民國時期,可謂是軍閥林立。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老軍閥被打垮了,閻錫山、李宗仁、劉湘等新軍閥又站了起來,民國幾十年,實際上沒有真正統一過中國。那麼,這些國中之國的軍閥,為啥沒人公然獨立呢?我覺得有一下三中原因。

一:大一統的思想早已融進民族的血液裡。自漢武帝后,大一統已經成為仁人志士畢生的追求。民國時期,軍閥們為了爭奪地盤,打的是不可開交 。但誰的腦子裡也沒有過獨立的念頭,誰也不願揹負分裂國家的千古罵名,雖然他們在一方稱王稱霸,但都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這就是大一統思想的影響。

二:出頭椽子先爛。民國時期,軍閥雖然稱霸一方,但他們沒有獨立實力與能力。張作霖經營東北十幾年,他敢冒天下大不韙宣佈獨立嗎!借他十個膽也不敢。因為那樣不僅會受到其他軍閥的聯合討伐,他的內部也會四分五裂,因為誰也不願做分裂國家的罪人,說白了,大一統思想已經深入人心。誰鬧獨立誰就會成為眾矢之的,必然落個身敗名裂的可恥下場。

三: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別看軍閥門跟蔣介石明爭暗鬥,離心離德 ,其實,這是中國的家事,兄弟之爭。一旦小日本侵略中國,軍閥立刻就團結到一起,共同對付小日本。雲南王龍雲出兵了,廣西李宗仁也調兵遣將,就連西北的二馬也派兵抗戰。劉湘臨死前更是留下了“日本一日不退出中國,川軍一日不回川”的鏗鏘誓言。由此可知,國家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了。

民國時期的軍閥雖說整天為爭奪地盤,打的昏天地暗。但是,他們誰也不願、不敢獨立。這應該感謝漢武帝的大一統思想,感謝儒家精忠報國的思想。沒有這兩個思想做後盾,中國早就像歐洲一樣,四分五裂了。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在民國時期,很多軍閥確實不敢提及要脫離的話題,但是也並不是說完全沒有軍閥不敢觸及這件事情,在民國時期,其實還是有一些軍閥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脫離的外蒙古

比如外蒙古的軍閥在清朝滅亡後,就一直鬧騰不已地要主導外蒙古脫離民國的掌控。

在辛亥革命剛爆發的時候,他們就宣佈了脫離。

只不過後來在北洋政府的軍事壓迫下,他們只能又重新接受了民國的統轄。

在1919年的時候,北洋政府的將領徐樹錚甚至還為了收復已經實際脫離的外蒙古而率領軍隊席捲到了外蒙古草原上。

在當時,徐樹錚確實已經收復了外蒙古。

只是這次收復的持續時間並不長,時間沒過多久,隨著蘇聯的崛起、隨著蘇聯的暗中扶持,外蒙古又脫離了民國的掌控。

然後時間一直到了1945年,隨著國民政府和蘇聯達成了相關協議、承認了脫離事實,外蒙古才真正脫離了出去。

脫離沒成功的盛世才

除了外蒙古的軍閥之外,新疆軍閥盛世才也有過這樣的舉動。

在盛世才掌握了新疆之後,他一直與蘇聯有著密切的聯繫,期間幾次前往蘇聯拜訪過。

在1941年,盛世才曾向斯大林提出過要讓新疆加入蘇聯、成為蘇聯加盟國的想法。

不過考慮到還想讓國民政府幫忙牽涉日本人的問題,斯大林並沒有同意盛世才的提議。

性質不同的溥儀

還有,偽滿洲國也算是一次脫離。

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關東軍徹底佔領了東北,為了對東北實行傀儡統治,他們把溥儀從天津請到東北建立了所謂的滿洲國。

當然,手中無兵無權的溥儀算不得軍閥,只能算作是一個傀儡。

其他軍閥們不敢脫離的原因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一下民國時期的其他軍閥為什麼不敢脫離的原因。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當時的一統思想濃烈,他們不敢提出這樣的想法。

在秦朝之後,因為有著秦始皇構鑄出來的一統觀念,所以在歷史中無論經歷多大的變故、多大的分裂,我們中華國土最終都總能重新統籌在一起。

在所有人看來,分裂是最大的原罪,如果在情況不允許的時候,誰提出了這樣的想法,必然會成為眾矢之的、被所有人圍而攻之。

而在民國時期,情況確實不允許軍閥有這樣的想法。

在整個民國時期,除了割據在各地的軍閥,還存在著兩個主導大局的主導政權,這兩個政權分別就是從1912年到1928年統治民國的北洋政府和從1928年到1949年統治民國的國民政府。

這兩個主導政權在統治民國的時候,想盡了一切辦法地想剷除那些軍閥勢力以及把那些軍閥掌控的地方控制在自己手裡,只不過礙於軍閥們反應激烈,他們才沒有直接動手。

要是有軍閥敢在沒有外部勢力撐腰的情況下提出了脫離的想法,他們絕對會在第一時間遭受到那些主導政權的打擊而不會得到任何幫助,在這種情況下,其他軍閥是肯定不敢提出脫離想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