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麼要恢復殉葬制度?當時陪他殉葬的妃子有多少人?

小刀刀說史


請關注小生,給您分享更多的歷史趣聞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殉葬制度即為我們平常所瞭解的古代封建王朝社會里採用活人殉葬的制度。這種制度極其的殘忍,無人道的剝奪年輕女子或者是男子的生命,這也是世人所唾棄的原因所在。


這一制度最早起源於我國的商朝,奴隸主貴族死後用奴隸為之殉葬,商以後周朝、秦朝都有殉葬的習俗。在天子駕崩的時候,殉葬的人多的話可以達到數百人,少則數十。

作為明朝開國皇帝的朱元璋,雖然出身十分貧寒,但是當上了開國皇帝之後始終認為自己也是當之無愧的天子。那麼朱元璋為何決心要重啟殉葬制度呢?當時朱元璋駕崩之後殉葬人數達到多少呢?我們來詳細的說說。

朱元璋自認為貴為天子

我們前面也說到雖然朱元璋沒有當時皇帝之時只是一介草民,甚者還是十分處於社會最底層的地位,淪為了乞丐。但搖身一變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之後,朱元璋從始至終認為自己也是正統天子。

那麼殉葬制度就是能夠體現天子地位的象徵之一,所以朱元璋恢復殉葬制度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天子地位,天子權力神聖不可侵犯的一面。


還有就是朱元璋本人也是一個疑心太重的人,在建國初期就把曾經和自己打下大明王朝的開國功臣們幾乎是趕盡殺絕了。為了就是更好的鞏固自己的江山,避免被功臣們搶去。所以朱元璋恢復殉葬制度是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妃子一起死去,避免像出現呂后一樣的女子來統治明朝。

這是朱元璋更深層次的考慮,不想看到女子當政的局面。再者朱元璋對女性是極其蔑視的,除了尊重自己的髮妻,其餘妃子都是視如草芥的。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大男子主義,重男輕女的思想深入朱元璋的認知。

殉葬的妃子共有十九位之多

在朱元璋駕崩之後,為了防止出現出現呂后那樣後宮干政大肆屠殺大明宗室的事情,還有一點就是不放心那些後宮嬪妃,反正只要跟朱元璋有關係的女人都要殉葬,總共有19位嬪妃陪葬,只有一位因為女兒年幼倖免。可見朱元璋心中是十分殘忍的。



小生論歷史


據記載,給朱元璋殉葬共有妃子46人,宮女15人。至於殉葬方式據說有兩種,一是灌服水銀二是縊死,過程十分殘忍毫無人道可言。

老朱當過和尚要過飯,當了皇帝后勤政程度古今罕見,眼看著要死了,自然想著可以在地下放鬆身心享盡榮華,於是在臨時前給朱允炆下詔:責殉諸妃。朱允炆自然不肯違背爺爺的旨意,於是按照慣例,將老朱後宮中沒有生育的妃子和十多個宮女一起殉葬。

據說當時殉葬的旨意發佈後,那些定下來要殉葬的女人知道大難臨頭,立刻哭聲一片。但她們再如何的不情願,也沒有絲毫的反抗之力,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據記載,到了殉葬的日子,太監們在後宮的開闊地準備好了最後的美食,等這些殉葬的可憐女人們食用完畢後(估計沒人還有心思吃東西了),就帶著她們進到選好的廳堂之中。廳堂上都已經事先擺好了椅子,殉葬者站在上面,將頭伸進懸掛的白綾中,太監撤掉椅子,她們很快就香消玉殞了!

至於那些不肯殉葬反抗激烈的女人,則灌服水銀或者由太監直接用白綾勒死。


這些可憐的女人也不能葬入朱元璋的孝陵,而是被埋入帝陵周邊事先建好的殉葬陵墓,如同在九泉之下仍服侍在朱元璋身畔。

朱元璋選擇讓後宮無所出者殉葬,後人推測有幾個原因,一自然是為了在地下仍享受豔福,二是老朱一生節儉,怕留著這些女人吃乾飯浪費糧食,三是怕自己死後她們穢亂宮闈。由此可見,朱元璋雖然是做了皇帝,還是擺脫不了他狹隘的本性。

後來朱允炆還假惺惺地冒充明君,把這些殉葬者的家人都封了官職,以表彰她們的犧牲。人都死了還做表面文章,簡直是厚顏無恥。

殉葬這種事情自古有之,在商周時期,一般的殉葬者都是戰俘或者奴隸。當時的戰俘和奴隸的地位和牲畜沒什麼區別,不僅是殉葬經常用到,甚至在求雨、祭祀祖先、重大節日等等時刻,都會殺掉一些戰俘和奴隸。

後來也有人認識到,用人來生殉過於殘忍,於是出現了以陶俑代替人殉的方式,不過人殉仍是十分普遍的現象。秦始皇雖然製作了數量龐大的兵馬俑,但二世仍把後宮無所出的嬪妃都送進了始皇陵,另外殉葬的還有那些為秦始皇修建陵墓的工匠,同時實現了滅口和殉葬兩個目的。



到了朱棣駕崩的時候仍有眾多的嬪妃和後宮女子殉葬,方式和朱元璋如出一轍。號稱仁慈君主的明仁宗朱高熾還親自到了現場,和這些女子一一話別,大概也說了一些你們忠心耿耿我很感動,到了下面好好服侍先皇,我以後對你們家人一定很好之類的屁話,一方面顯示他所謂的仁義,另外也監督整個過程。

不過他的孫子明英宗朱祁鎮卻十分令人稱道,這位仁兄雖然聽了太監的話以致於遭遇土木堡之變,但在殉葬這個問題上卻是千古以來難得的仁君。他因為小時候見過活人生殉的場景,心裡留下了很大的陰影,另外在做異族俘虜,被弟弟軟禁期間,只有一群嬪妃始終陪伴左右,他也不忍心讓這些人活生生的殉葬。所以最後他開創性地下令:從我開始,不用人殉。

這可以說是朱祁鎮一生最大的善良。


李飛叨


不請自來,我是昊濤說史。奴隸社會時期,殉葬制度非常盛行。 很多奴隸主認為生前有很多傭人陪伴,死後也要有很多傭人。 漢朝的時候,朝廷正式叫停殉葬制度。 但是,朱元璋當皇帝的時候又恢復了殉葬。 這是為什麼呢?

隨著人文精神的覺醒,從春秋晚期起,這種野蠻的做法就不斷遭到人們的抨擊。秦國起於西陲,在諸國中文化最為落後,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殉葬者居然高達177人,秦人因此作了著名的《黃鳥》之詩,表達諷喻痛惜之意。殷商時期是中國殉葬制度達到的高峰。 從考古發掘的商代貴族墓中,發現了大批殉葬者的屍骨,這些墓葬中少則殉一二人,多則二三百人。 這種制度是慘絕人寰的,有些奴隸主死亡時已經七老八十,但是殉葬者很多人都是年輕人,給親人帶來了無限傷痛。西漢初年,制度性的人殉正式被廢除。漢宣帝時,趙繆王劉元因逼迫奴婢16人殉葬,遭到了撤消封國的處罰。此後,雖然偶爾也有殉葬事情,但是官方從來不做要求,並且下令糾正殉葬的高官顯貴。但是,這件事到明朝時期就發生了變化。



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死後,以兩名王妃殉葬,首開明代妃嬪、宮女殉葬之惡例。此後,朱元璋就規定,一旦皇帝和親王死後,沒有生兒子的妃嬪就要殉葬。朱元璋首開殉葬制度後,其後世子孫都紛紛效仿。《史料記載,明朝小史?卷三》載:“太祖崩,伺寢宮人盡數”。諸宮人中,張美人的女兒年僅4歲需要撫養得免一死外,全部殉葬。《明朝小史》卷三亦載,朱元璋死後,“伺寢宮人盡數殉葬”。46名妃嬪、宮女隨朱元璋一同葬入孝陵,其中38人皆為治喪期間勒令從死。



殉葬制度就是“封建迷信”,人們認為人死了會進入另一個世界,權力者生前使奴喚僕,死了也想享受這種殊榮,所以他要殺死生前伺候他的奴僕和女人,死了讓他們繼續為其使喚。因為嚴重的地位差距,被殉葬者無力反抗,只能隨這些權力者進入棺木。有的先被殺而埋,有的甚至被活埋。《墨子·節喪》一書中詳細介紹了殉葬的人數:“天子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


作為農民出身的朱元璋,起家就是貧苦百姓,為什麼當上皇帝后恢復了已經停止了上千年的殉葬制度呢? 簡單說來一是明朝以元朝為正朔,而元朝是蒙古人統治的,蒙古人是少數民族,文明程度低,他們是實行殉葬制度的,史載成吉思汗死後,“挑選四十名出身於異密和那顏家族的女兒,用珠玉、首飾、美袍打扮,穿上貴重衣服,與良馬一道,被打發去陪伴成吉思汗之靈”,而朱元璋只是“元規明隨”罷了;二是朱元璋由於生長環境特別,朱元璋的猜疑心特別重,他可以為了明朝江山殺害眾多開國大臣,要知道這些人和他都有過出生入死的經歷,但在絕對利益面前,朱元璋仍然可以殘忍下手。歷史上後宮干政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從後宮一步步走到皇帝的武則天,所以朱元璋為了不讓歷史重演,最乾脆的辦法就是將所有嬪妃一起除掉。所以恢復了殉葬制度。三是朱元璋也有死後另一世界思想,讓這些人到地下也要陪著他。



《朝鮮實錄》記載:“當死之日,皆餉之於庭,餉輟,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圍於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可見當時情景,實在是太悲慘。 不管怎麼說,如果說朱元璋用殘忍的手段誅殺功臣,還算有一些道理外,他把早已廢棄千年的殘忍“活殉”制度,又重新撿起來用,完全是歷史的倒退。


昊濤說史


朱元璋之所以要恢復殉葬制度,是和他手裡掌握的皇權有關,他是皇帝想要做什麼事情,就能做什麼事情。

這樣的人,當然是可以為所欲為的了。

朱元璋之所以要恢復殉葬制度,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在他看來,生前享受的這一切,死後還可以享受。

只要他把生前這些妃嬪都給帶走就可以了。

當然了最為主要的是,古人用過這種殉葬制度。在朱元璋看來,這種制度還是可取的。因此,他不但選擇了讓自己的妃嬪,給自己殉葬,另外他還尋找了一些宮女給自己殉葬。

朱元璋選擇他們陪葬,就是讓他們到地下陪自己,就是為了讓自己繼續享受這美好的一切。

我們都知道,朱元璋這是天真了,事實上人死了就是死了,什麼都沒有了,可是,朱元璋寧願相信有。

因此,他才恢復殉葬制度的。

那麼,朱元璋到底選擇了多少妃嬪,為自己殉葬呢?

根據史料我們查詢到的是46人,當然了這些人都是沒有為朱元璋生兒育女的人。

那麼,這些人是如何給朱元璋殉葬的呢?

大概有如下幾種殉葬的方法:

自縊而亡

這也就是所謂的上吊,哪些被選來殉葬的妃嬪,他們會在太監的監視之下,全部上吊而死。等他們死後,就和朱元璋一起埋葬在墓室當中。

當然了這種死法相對來說還是很體面的,儘管來說沒有那麼人道。

毒殺而亡

若是不想讓妃子知道自己是要殉葬的。太監就會在妃子的使用的食物裡下毒,這樣妃子用完膳之後,就會不知不覺的死去。當然了這種死法,是沒有痛苦的。但是,未免有一點死的不明不白了。

活埋

這種死法是最為殘忍的,畢竟這個就等於是等待死亡。因為活埋是把活著的人,趕到皇帝的墓室當中。


這些人被關押在墓室裡的時候,墓室裡是有空氣的,他們還能活幾天。

可是,隨著墓室被封閉之後,氧氣越來越少,他們也就漸漸的因為沒有了空氣而直接導致了窒息死亡。

不得不說這種死法,才是最為殘忍的。

總之,朱元璋當皇帝之後,又恢復了這種制度,確實是十分不人道的。不過到了明英宗的時候,他又把這個殉葬的制度,給廢除掉了。


史學達人


殉葬,就是個死去的人陪葬。

這項制度在先秦時代就有,某某國王死了,他的女人也要死,免得這位國王在地下寂寞。後來,在秦獻公時代(公元前348年),秦國廢除了這項制度,漢朝建立以後,也不允許殉葬。唐朝也沒有殉葬制度。

但是,北方少數民族政權一直堅持這個惡習,遼朝、金朝、元朝都有殉葬,朱元璋滅亡元朝後,也延續了元朝這個罪惡的制度。為什麼朱元璋要延續這個被漢族廢除了很久的制度?有私心。什麼私心?來看看:

朱元璋從社會的最底層起步,建立了大明王朝,他雖然天資高,但是小時候並沒有受過多少正規教育,人本主義學得不夠。再說,他希望建立一個萬世一系的王朝,把嬴政同志當年沒有實現的理想給他實現了!為此,朱元璋在軍事政治上採取了許多處心積慮的改革,比如廢除宰相,封藩制度,等等。

但是,他還覺得不夠,還要進一步在全社會宣傳、弘揚愚忠、忠烈思想,不但鼓勵婦女守寡,而且提倡婦女在丈夫死後陪葬,把三從四德的罪惡思想強加在廣大婦女身上,這類婦女一旦被朝廷表彰,這家人將享有免除徭役等實惠的待遇,可謂名利雙收。朱元璋期望通過這項制度,營造大家對主人、對上級的效忠氣氛,讓大家永遠忠於丈夫,並推廣到忠於明朝,期望明朝能永遠存在。

朱元璋自己率先垂範,自己死後也將陪葬的妃子、宮女列了個名單,具體人數不得而知,大約40人左右,40個很多嗎?多啊。真多嗎?後宮佳麗三千人,也就百分之一左右,不算多。這項制度在朱元璋去世66年後的1464年被廢除,廢除這項制度的是朱元璋的孫子的孫子明英宗朱祁鎮。從此,大明王朝再也沒有殉葬這個制度,清朝入關前還有這個制度,但是1644年入關後,也廢除了殉葬制度。


坐看東南了


朱元璋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原名叫朱重八,後改名朱元璋。年少時父母相繼去世,成為了一個流浪漢,也是我們俗稱的叫花子。每天過得生不如死,為了能夠吃到食物,不讓自己餓死,受盡白眼。再後來,朱元璋當了兵,加入了郭子興的隊伍,成為了一名將領。朱元璋可說是打仗奇才。在他的指揮下,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是經常發生的事。和陳友諒的決戰中,朱元璋以20萬的軍隊,戰勝了陳友諒60萬人的軍隊,再次創造了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奇蹟。

朱元璋生在民間,長在民間,應該很瞭解民間疾苦,知道底層社會人民的不容易。按道理說,朱元璋會很體恤民間疾苦,可為什麼後來卻恢復了一千多年早已廢除的殉葬制度呢?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點:

一:獨斷專行,殘忍成性

朱元璋,一開始還是很得民心的。可是,一旦政權穩固以後,朱元璋好像變了一個人,變得極其殘忍,變成了一個殺人狂魔。從胡惟庸案看,朱元璋的瘋狂可謂是瘋狂至極,僅胡惟庸一案,就殺掉了三萬多人!有人好奇了,為什麼朱元璋會變成這個樣子呢?我們說,人生三大不幸:早年喪母,中年喪妻,晚年喪子,這三不幸,居然全部落在朱元璋身上!這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朱元璋作為皇帝也是如此。尤其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大兒子朱標死後,朱元璋變得更殘忍,一不高興就殺人,官員都膽戰心驚,可以說是朝不保夕。

二:元朝沿襲下來的制度

元朝是有殉葬制度的。等到了朱元璋這裡,也是沿襲了這一制度。但準確的說,明朝其實是妃子陪葬制度,皇帝死後,由服侍過皇帝的妃子陪葬。這一制度,也是有很濃的迷信色彩。迷信認為,人死後會去另一個世界,依然是延續活著時的生活,所以,不少皇帝相信這一說法,希望死後也能像活著時一樣享樂,於是就有了殉葬的陋習。這一殘忍的制度,直到明英宗朱祁鎮才得以廢除。

陪朱元璋殉葬的妃子有多少人呢?據史料記載,有40人,其中有兩人死在朱元璋之前,也就是說有38位妃子為朱元璋殉葬了。

殉葬制度,是古代封建的陋習,直到辛亥革命後,這一殘忍的制度才得以完全廢除。這一制度的廢除,也標誌著社會走向了公正和諧的道路。


謀士說


殉葬制度誕生於春秋戰國時期,到了秦朝和西漢初期,仍然一度較為盛行。如秦始皇死時,秦二世殺掉了秦始皇所有的妃子給秦始皇殉葬,漢高祖和漢武帝下葬時,也有妃子陪葬。

漢武帝之後,殉葬制度逐漸廢止,歷朝歷代也幾乎沒有搞殉葬。但是到了明朝時,明太祖開歷史的倒車,下令恢復了殉葬制度。

明太祖為什麼要恢復殉葬制度?這當然和明太祖的思想格局有關係。

明太祖認為,天下是朱家的天下,臣民都是老朱家的傭人或者僕人。既然是朱家人是主人,臣民是僕人,那麼僕人給主人殉葬再正常不過了。

明太祖這麼做,也是為了斷絕後宮干政的可能。為了穩固明朝江山,殺幾個妃子,對明太祖而言,簡直九牛一毛。為了讓明朝江山得以永固,明太祖連當初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為明朝建立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都敢殺,何況是區區幾個妃子?

當然明朝的殉葬不是讓活人殉葬,而是勒令妃子上吊自盡後,再給皇帝殉葬。明朝的歷代皇帝基本都是這麼幹的。

有一首明宮詞這樣寫道:

"掖廷供奉已多年,恩澤常憂雨露偏。龍馭上殯初進爵,可憐女戶盡朝天。"

這首詞反映的就是明朝妃子給皇帝陪葬氏的情景。

至於有多少妃子明太祖給他陪葬了,沒有確切數字,一般採信明代毛奇齡所著《彤史拾遺記》上的數字:

“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宮人十數人。”

也就是說明太祖死後,有46個嬪妃為他陪葬。

明英宗時,有感於殉葬過於殘酷,就下令停止了殉葬制度。但殉葬制度並未完全斷絕,如明英宗下令停止殉葬制度之後,仍然有藩王讓王妃殉葬。

一直到明英宗的兒子明憲宗時,殉葬制度才算在明朝徹底終結。


袁衛宇


怕被戴“綠帽子”的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

在公元1392年朱元璋晚年執政時期,最早跟隨朱元璋打天下建立明朝淮西二十四將發生了一件大事,淮西二十四將之一的周德興兒子周驥犯了大案,原來周驥竟然和皇宮宮女私通,宮女都是皇帝可以隨時寵幸的女性,周驥這樣做不是把綠帽子戴到皇上頭上,這件事被朱元璋知道後勃然大怒,周驥和他私通的宮女被處死,攻城周德興也因為受牽連被處死。

同年又發生了一件大事,朱元璋欽定的接班人太子朱標因病去世,這打破朱元璋原有的計劃。為防止武將干政的局面出現,朱元璋炮製藍玉大案,將留給太子朱標的功勳武將集團給一網打盡,並立太子朱標的長子朱允文為儲君。為了防止出現出現呂后那樣後宮干政大肆屠殺大明宗室的事情,還有一點就是不放心那些後宮嬪妃,反正只要跟朱元璋有關係的女人都要殉葬,總共有19位嬪妃陪葬,只有一位因為女兒年幼倖免。


陸棄


古代帝王在生前享盡了榮華富貴,死後在地下也想享受這種生活,於是,恐怖的殉葬制度就誕生了。

殉葬制度最早出現於殷商時期,歷朝歷代都被統治者所接受,《墨子·節葬》中記載:

天子殺殉,多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多者數十,寡者數人。

可以看到,上至帝王,下至大夫,都熱衷於死後讓人殉葬,這是權利的體現,殉葬人數的多少可以看出地位的高低。到了漢朝時期,國家實力的強盛使得這種殘忍的制度得到了拋棄,但是也有極少數的帝王會啟用殉葬制度,相比於殷商時期這種情況已經將得到了緩解。

但是到了朱元璋時期,殉葬制度卻又死灰復燃。《明史·后妃傳》記載:

“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

雖然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知道朱元璋下令將妃子陪葬。朱元璋出身寒門,歷經千辛萬苦在走上帝位,朱元璋也是非常瞭解人間疾苦,為什麼還會做出如此喪心病狂的事情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1、馬皇后一死,萬念俱灰

馬皇后是朱元璋的髮妻,是在朱元璋最困難的時候陪伴著他的人,當上皇帝后,朱元璋也對馬皇后十分寵愛,洪武15年馬皇后去世,朱元璋失去了這個自己最愛的女人,對於後宮的其他女人他不喜歡,更談不上愛,所以在殉葬之時毫無憐憫之心。

2、生性多疑

朱元璋是一個疑心特別重的人,他不放心自己死後那些年輕的妃子還活著,害怕像韋后之亂的事情發生在自己子孫身上,於是抱著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觀念將妃子趕盡殺絕。

3、尊嚴

雖然朱元璋出生貧寒,但是在和元朝的鬥爭中使得朱元璋十分在意自己的尊嚴,同鄉來看他說出了他年少時的醜事,立馬被拉出去砍頭,由此可以看出朱元璋的自尊心已經到達了病態的地步。他實在不放心自己的妃子在他死後還能恪守婦道,如果做出醜事自己豈不是讓後人恥笑?還不如隨自己下葬,一了百了。


到了最後,堪稱明朝最失敗的皇帝朱祁鎮取消了殉葬制度,也算是做了一件大善事,這個制度才徹底消失。


七七談歷史


生老病死,都是自然規律,當我們的命運,卻被牢牢掌握在別人手,這就是殉葬制度的可怕之處,正常情況下,沒人會預知自己的死期,但是正因為殉葬制度的出現,才讓有些人被迫死亡。在我國古代傳統的封建思想當中。人們死後是會在另一個世界繼續延續生命,不論是天堂還是地獄。

活人殉葬作為最殘忍的一種制度,朱元璋為什麼要恢復呢?

其實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慘無人道匪夷所思的行為,但其實我們和朱元璋還是存在一定的思維認知差,儘管貴為九五之尊,但是朱元璋其實也怕死,關鍵是即使你這一生有多麼大的輝煌,能夠留給這個世界的,無非就是殘存在人們記憶中的一抹餘暉,用來埋葬屍體的那方寸之間。朱元璋是農民出身,自然在他的思想意識當中,還是更希望自己的妃子們能夠隨他而去,在另一個世,也能同他一起享受榮華富貴。

朱元璋終究是有私心的,他自己得不到的,終究也不想讓別人得到。

自古以來,我們的祖先就有陪葬的習慣,無論是陪葬的金銀財寶,還是陪葬的牲畜,都寄託了另一個世界的美好憧憬,活人殉葬的制度,最早也是從我國殷商時期開始,就拿歷史上大一統的皇帝秦始皇而言,展現給世人面前的秦始皇陵兵馬俑,無非就是為了恢復他在世時的榮光,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傳統,從這一點來看,朱元璋還是一個傳統的中國人,但是也不免有一定的思維侷限性,朱元璋當然接受不了自己的妻妾,在他死後跟別人廝混,所以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跟隨他一起下葬。

在我國古代,隨著社會地位的差異,人命也是不等價的

普天之下,天子只有一個,但其他人就不一樣了,所以在朱元璋看來,別人的性命,終究還是沒有自己的高貴。能夠陪帝王殉葬,也算得上一種殊榮,這也是其他人想擁有卻不能的待遇。關鍵是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也更不希望後宮亂政,干擾到整個大明王朝的安危,從這一點來看,無疑是將大明皇室的子孫放在同一起跑線上。犧牲一部分人的性命,換來大明王朝的穩固發展,這一切看似相當划得來。

當時陪葬朱元璋的妃子們到底有多少人呢?基本上可以說是盡數殉葬

據不完全統計,在朱元璋死後,他是陪葬的嬪妃,至少有46人,這樣的數據也是根據明代毛奇齡所述,除了兩名先前已經死亡的嬪妃。剩下的44人皆是被死亡,說白了就是活人殉葬,統一的死期,據說當時的死法也就是一個高腳凳,配合一匹白綾。當然除此之外,還包括當時侍奉了朱元璋的十餘位宮人,讓她們付出生命的代價,最終換來的就是對家人的賞賜。

活人殉葬,極大程度上反映了朱元璋的思維侷限性,但其實無論如何,在那個時代,站在朱元璋的角度上,或許我們也會漸漸的習以為常吧,我們生活在這個和平年代,對於生命的尊重也空前絕後,現如今我們所不能理解的種種,其實也就是眾多先祖用生命的代價給我們展示出的道理。好在這樣殘忍的制度最終被廢除。作為歷史的汙點,也值得我們引以為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