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生活凄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的主人公,因为入选中学课本,孔乙己成为大家最熟悉的人物之一。孔乙己给人一个特别突出的印象:穷。

如果孔乙己富有,孔乙己的一生就不会变的这么惨。那问题来了,在古代一开始很穷的人不在少数,为什么他们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孔乙己只能在寒风中凄惨离开人间呢?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话题。

孔乙己生活凄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几个一开始特别穷的古人。

韩信:

韩信的境遇和孔乙己是很像的,孔乙己不好好干活,好吃懒做,韩信也差不多。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史记·淮阴侯列传》

穷也是韩信年轻时期的特征,不过孔乙己比他好,起码还有饭吃。韩信需要到处蹭饭吃,蹭到所有人都讨厌他,孔乙己起码别人不讨厌,只是觉得他挺搞笑的。

孔乙己一定要穿着一件长衫,这是他读书人的身份象征,因为做苦力穿的都是短衫。韩信最穷也一定要拿着剑,因为执剑是士的象征。

他们都生活在周围的嘲笑之中。

孔乙己生活凄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苏秦

苏秦也差不多,他被家人嘲笑,因为苏秦老家都以做生意为主。苏秦的读书在他们眼中就是一种另类,特别是苏秦游说诸侯失败之后,穷的没饭吃的时候回来。

此时所有人都嘲笑他,因为他真的就是一个笑话。

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史记·苏秦列传》

孔乙己生活凄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朱买臣

朱买臣没有被汉武帝重用的时候,有多穷呢?

他也是一个不置产业之人,喜欢读书,以砍柴为生。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汉书·传·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上》

他有个老婆,应该是他父母在世时帮他娶的,他老婆跟着他混了好多年。直到朱买臣四十多岁了,他老婆表示受不了,要跟他离婚。

因为穷的受不了,这个男人也太没出息了,连老婆都照顾不好。

当朱买臣说我五十岁的时候就会富贵,他老婆说我信你个大头鬼,你个坏老头,恐怕我还没有等到你富贵,我就饿死了。

他老婆是明智的,因为离婚之后的朱买臣比原来更穷了,连饭都吃不上了。

孔乙己生活凄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孔乙己为什么翻不了?

苏秦最后游说成功,六国挂相,还成了励志的对象,因为苏秦刺股奋力读书。韩信先投项羽,后投刘邦,帮着刘邦打下整个天下,因功被封为楚王。刘邦说带兵作战,我不如韩信。朱买臣后来受到汉武帝的重用,任会稽太守,再往后又位列九卿。

孔乙己为什么翻不了?

我觉得有这么几个理由:

1、选拔的机制不一样了。

韩信,苏秦,朱买臣等人只需要找到一个举荐人就可以了。比如韩信的举荐人是萧何,苏秦的举荐人虽然没有交待,但是他为了见燕国国君,也是花了差不多一年时间的等待,才见到的。

所以并不是所有人想象那么简单,战国时期的士想见到国君也是一个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朱买臣是因为同为吴人的严助的举荐然后见到了汉武帝。

孔乙己生活在绍兴,他不可能像韩信,苏秦,朱买臣一样不经过选拔就见到帝王。他必须要经过层层选拔,层层考试才可以见到。显然孔乙己似乎是一个竞争选拔的失败者。

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

孔乙己生活凄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才华的差别

论才华,孔乙己自然肯定无法跟韩信,苏秦,朱买臣等人相比。孔乙己能拿得出手的才华就是字写的不错。字写的不错,这是技的层面,而韩信,苏秦等人掌握的是术与道层面。

韩信等人掌握的术是有一定的稀缺性,也就是帝王需要的才华,或者是帝王喜欢的。

孔乙己的字好不存在稀缺性,因为这个字好的人太多了,所以他只能沦为抄书匠。

3、路错了,越坚持越错

韩信的才华没有被发现时,也是四处碰壁,他在项羽这边没有得到重用,他跑到刘邦这一边依旧没有受到重用,而且犯事要被诛杀时,才被夏侯婴发生这是一个有才华的人。

如果韩信当时遇到的不是夏侯婴而是雍齿这样的人物,估计早就挂掉了。

苏秦也是如此,一开始想去说服周显王,结果周显王的左右都知道苏秦这个人,所以连面都见不到。

孔乙己生活凄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朱买臣在没有遇到严助的时候,也曾经在衙门当过差,当时根本没有人发现他的才华。

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在自己选定的路上坚持走。

孔乙己显然也是如此,从他那件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中可以看出孔乙己的执著,他始终认为自己是读书人,以自己是读书人为傲。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在他的感觉中,自己是读书人,怎么可以与与你们一样呢?

他坚持在这条路上走,从他偷书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渴望学习之人。他希望遇到读书人,特别当遇到“我”读过书,他就来了兴趣,仿佛遇到知音一样,教了回的四种写法。

但是任何时候,坚持并非就一定可以成功,如果这样成功也就太容易而且可复制,而不是稀缺了。显然孔乙己的才华不足以支撑他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读书除了自己能忍受贫穷之外,天分同样十分重要。孔乙己头发花白还没有考中秀才,可见他并不符合当时人才选拔的要求。

路错了,越坚持就错的越离谱。

孔乙己生活凄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结语

孔乙己的好酒,让我想起了陶渊明。陶渊明可以为了酒,放弃自己的执著出任彭泽令。他可以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直接存到酒店预付酒钱。

如果陶渊明不是名人,没有人资助,或许与孔乙己差不多。因为他隐居的时候,在某个中秋,最爱菊的五柳先生也只能干坐着,因为没钱买酒了。

虽然鲁迅先生没有提到孔乙己是否受陶渊明的影响,但是孔乙己这种行为显然是一种模仿式的生活

他没有想到的是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是有依仗的,能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个个都不简单,他们靠才华撑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或者靠才华找到自己想到的生活,孔乙己你有什么呢?

这才是他翻不了身的真正原因。

生活是属于自己但不应该属于模仿,因为每一个人情况不同,生活自然不同。

可惜现在还有人不顾自己具备的条件在追求趋同,或者是被灌输的所谓的精致生活,这样合适吗?

每每想到这些,看到他们因为得不到理想生活而苦恼,抱怨,甚至生出戾气和愤恨,知常容不由长叹一声。

孔乙己就我眼前晃着。

认识自己,看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清楚自己,才知道该怎么向前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