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為何熱衷於研學遊?合肥市某初級中學今年四月份和七月份先後兩次組織學生外出?

我心永恆155235841


首先,我們要肯定學校組織研學旅行對學生積極的正面意義的,可以增長見識,開闊眼界,還可以訓練學生的團隊意識,因為研學旅行去的地方都是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地方,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學習不是僅限於學校課堂,還要走向課堂外,走向大自然。集體活動對學生的團隊意識的培養是有好處的。其次,研學旅行得到的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的支持,國家主管部門有專門的文件倡導學校組織這樣的活動。不然學校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肯定是不會組織這樣的活動的。再次,你上面說的有學校多次組織這樣的活動,你沒有提供具體的詳情,在這裡不好評論。但是有些地方坐高鐵飛機那肯定是條件比較好,還考慮到安全出行,舒適度的想法。另外這不是要求每一個學生必須去,實在有困難可以不去的。事實證明這活動收到學生的歡迎。還有補充下,有些人心裡很齷齪的很,學校的活動動不動就向老師撈好處方向引,很陰暗的,班主任帶這麼多學生出去,輕鬆嗎,有關的校領導不去行嗎?至於什麼親戚去,那肯定是沒有的,怎麼可能。即使去也是要掏錢的,不然校領導怎麼可能會開這口子的。


會飛的魚665


我們家孩子今年四年級在合肥,這學期秋遊的時候,學校說要安排去南京,一次繳費好像是二百多吧。當天去當天回,我算了一下來回在路上大約花費4個小時,中午再吃頓飯,景點排隊什麼的,真正去玩的時間很短!

所以我們家就沒報名去,第二天班上統計報名去的人才十多個!過幾天的時候學校發信息說在合肥本地了,然後還說教育局規定小學以後不出合肥市,初中不出安徽省!


你怎麼看元方


題主的這個問題包含兩個需要解決的點,研學活動該不該組織?該如何組織?我們一個一個來說,首先,研學活動該不該組織?其實,研學活動也不是現在才有的,我國古代就有”遊學“之說,無數懷揣夢想的學子遍訪名山大川,四處尋師訪友,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積累豐富的閱歷,增長見識。孔子不也帶著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進行遊學嗎?李時珍,徐霞客踏遍千山萬水才有傳世之作;唐三藏曆經漫漫長路,終於取來真經,這些可以說都是遊學的先行者。

2013年,”研學旅行“的概念在國內開始興起,研學旅行跟一般的旅行不一樣,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的結合體,是一種教學活動,注重的是”學“。今年河南教育廳正式發佈《關於推進中小學研學旅行的實施方案》,指出,中小學生每年都要安排一到兩次校外研學活動。

相對國內來說,研學活動在國外開展已經很成熟,比如日本和一些發達的歐美國家,研修旅行從參觀名勝古蹟到職業體驗,考察企業等等。政府提供經費保障,每一次的研修旅行都帶著問題出門,帶著成果和思考回來。綜上所述,研學旅行活動,是很有必要組織的,可以開闊學生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識,豐富學生的生活閱歷。

其二,研學活動應該怎麼組織?我認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學活動應該精心組織,不能”遊“而不”學“,不能流於形式,在內容,在活動過程,課程設計上學校要下功夫。河南省教育廳《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方案》指出,探索建立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承擔的多元化經費籌措機制。鼓勵通過社會捐贈,公益性活動的形式對研學活動提供保障,要求有關場館對學生研學活動提供減免門票的支持……

題主所說的學校熱衷於組織研學活動,在很多學校並非如此,校方並不願意組織研學活動,因為擔心安全的風險,費用收取容易引發家校矛盾。研學活動如果向家長收取相關費用,一定要做到使用透明,讓家長委員會參與經費審核,在自願的基礎上廣泛徵求家長意見,達成統一,把好事辦好,不要讓研學活動成為腐敗的溫床!


周老師的工作室


合肥初中生到南京玩兩天,到桂林玩一週,應該合理且必要。南京遊兩天加來回車票和住宿一天,以及團體門票,每人700夠了,至於桂林,來回如果飛機的話,費用不好算。學校每人化5000元,預算也許太高些。可以改去黃山,風景勝於桂林,或去蘇州,人文也勝於桂林。兩地總預算控制在2500以內,比較容易接受。

帶學生出去要負責任的,教師未必樂意。如果由旅行社組織,那麼費用必須由家長監督。


A海內存知己A


壽春中學正在收研學費,五天西安竟要5000,太黑了。去的還大都是不要門票的博物館,創收明顯


用戶910866190380


學校為了回扣撈錢什麼想不出來,就佩服這幫搞教育的,明明出去玩,愣整個研學遊?請問是研究了什麼還是學了什麼?


會飛的狼16281


開始也就是春遊秋遊,就像我們小時候老師帶到山上踏青,只是後來越來越變味兒,改個名字叫研學,加點雞肋的題目,收費還越來越高,某些又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的搞個假招標,不能說再多了


不吐不快中的VIP


首先要明確研學遊是教育部等十一部委共同發文推動的學生實踐課程。規範的研學課程應是:行前課程規劃丶行中課程實施丶行後課程歸納。所謂"行萬里路丶讀萬卷書"。

學生研學費用高於普通旅遊,是因為:一丶行前要做課程;二丶各類保險是成人2一3倍;三丶各車配專職研學導遊;四丶每班配研學老師;五丶每二十人配安全員一人;六丶團隊配隨隊醫生;七丶沿途丶景點應事先聯繫急救醫院;八丶每人一份研學手冊;九丶必須安排學生實踐活動;十丶住宿每樓層有徹夜值守。

當然,總有不規範的出行,責任不在此項活動本身,而在具體實施者,只要加強臨管,這是一項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好課程。


老厥頭


“研學遊”說白了就是旅行社打著研學的晃子行“旅遊”之實。一、研學是不是必須的?研什麼?學什麼?二、旅遊的安全如何保障?是學校負責,還是旅行社負責?三、學生都有攀比心理。對困難家庭來說:如果參加,加重了家裡的負擔。如果不參加,加重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對學生是一種傷害)。四:容易滋生腐敗。如果是商業行為,容易產生返點、回扣等行為。


王憶平wyp


以前叫遊學,現在升級了叫研學。

因為遊學被玩壞了。

大部分其實都是旅遊和購物,沒有多大的實質。

真的研學,應該要有幾個主題吧。

比如去和當地人近距離一起生活,瞭解不同的生活形態。對某個大學參觀一些學科和組織兩三個講座,讓初高中對未來的大學和專業有個感性的認識。對某個行業的企業進行參觀和訪問等等。

出國有出國研學,主要是瞭解學校情況和當地的生活消費水平,人文環境等等。

大多數研學看行程就知道沒啥實質作用。都是聽,沒有讓學生或家長參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