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恶作剧”,凝聚着创造精神,父母用三招培养他的创新能力

小琦说,昨天她把六岁的儿子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因为儿子竟然把她最喜欢的口红给毁了。这段时间天天宅在家中,可能儿子已经把自己的玩具玩腻了,所以打起了口红的主意。

事情是这样的:昨天中午,儿子兴奋地叫小琦去看他制作的小红花,小琦好奇地走过去一看,果然,装着清水的盆子里,漂浮着一朵朵的小红花,非常好看。

于是她问儿子是怎么做出来的,儿子拿出口红和打火机示范给小琦看,小琦才明白,这些小红花,竟是儿子拿打火机去烤她的口红,让融化的口红滴进水里而出现的。看到自己心爱的口红被儿子拿来糟蹋,小琦忍不住大发雷霆,骂了儿子一顿。


孩子的“恶作剧”,凝聚着创造精神,父母用三招培养他的创新能力

孩子被妈妈狠狠地批评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过和小琦一样的经历。孩子的好奇心很重,什么东西都想去试一试,玩一玩。例如,孩子看到床头上的闹钟,会趁大人不注意把它拆得七零八散;新买的玩具,到了孩子的手里,两天不到就被“解剖”了。

对于孩子的这些行为,很多父母都会觉得很生气,认为孩子这是“不学好”,“恶作剧”,所以斥责孩子,给孩子下各种禁令,告诉他这个东西不能碰,那个东西不能摸的,生怕孩子会把东西弄坏。


孩子的“恶作剧”,凝聚着创造精神,父母用三招培养他的创新能力

孩子的好奇心很重

事实上,孩子这些所谓的“恶作剧”,都凝聚着他们的创新精神,代表着他们的创造能力。孩子很多看上去不合理的破坏行为,都体现了他的创造意识。毕竟,如果孩子不是经过了主动、自觉的思考,又怎么能把“破坏”的行为付诸行动呢?

所以,在孩子出现“破坏行为”的时候,父母要给予理解、鼓励和支持。如果父母动不动就阻止孩子的行为,那么,无疑是遏制孩子的创造性思维,限制了孩子的创新能力。


孩子的“恶作剧”,凝聚着创造精神,父母用三招培养他的创新能力

孩子的恶作剧代表他们的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没有创新,就很难有发展和进步。如果父母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创新型的人才,那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应该把握好以下细节:

一、不要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想象力。所以,在孩子小时候,父母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他的想象力,为他插上想象的翅膀。


孩子的“恶作剧”,凝聚着创造精神,父母用三招培养他的创新能力

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很多父母会在无意识中,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例如,父母在看到孩子把刚买的新玩具拆开来研究时,会生气地抢过来,然后批评孩子,说孩子调皮,担心孩子会把玩具拆坏;

孩子在地上发现了一条蚯蚓,好奇地伸出小手,想去摸摸它,妈妈马上捉住他的小手并且告诉他:“别碰,它会咬你的。”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都会影响孩子的想象力,父母要尽量避免。

当然,父母除了保护孩子自然流露的想象力之外,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孩子的想象力。例如,给孩子安排一些活动,以便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增加孩子的知识广度,让孩子从大自然或者社会生活中获得想象。

平时,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多阅读一些科普读物,并且带孩子参观历史博物馆、海洋馆、科技馆等等,这样不但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还能为提高孩子的想象力打下好的基础。


孩子的“恶作剧”,凝聚着创造精神,父母用三招培养他的创新能力

父母要鼓励孩子多读一些科普读物

二、鼓励孩子多用右脑

我们知道,人的大脑是左脑和右脑组成的。为了启动孩子的创新能力,所以,父母平时可以鼓励孩子多用右脑,并且想办法帮助孩子开发右脑。

开发右脑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对现有的事物进行改造,例如,给孩子一盆花草,让他按自己的想象重新种植;父母还可以多带孩子去观看绘画展、摄影展、做做手工等等。另外,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平时多用左右和左腿活动,这对右脑的发展也有帮助。


孩子的“恶作剧”,凝聚着创造精神,父母用三招培养他的创新能力

父母要鼓励孩子多用右脑

三、利用家里的废旧物品支持孩子创新

父母可以利用家里的废旧物品,来鼓励孩子进行“创新”。例如,家里没用的旧盒子和旧罐子,父母可以交给孩子,让孩子去寻找这些东西的新用途;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些木头、吸管、丝带等东西,鼓励孩子去制造一些他能想到的新东西。

另外,父母还可以经常对孩子提一些假设性的问题。例如问孩子:“出去露营的时候,如果你忘记带牙刷了,你会怎样刷牙?”“塑料杯除了装水喝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叉子除了吃东西,还能用来干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孩子发挥他的想象力。


孩子的“恶作剧”,凝聚着创造精神,父母用三招培养他的创新能力

父母可利用家里的物品支持孩子创新

结语: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那些“自主”“自发”的破坏行为,要给予宽容和鼓励,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创造力得到发展。

各位朋友,你们觉得卡卡妈的说法有道理吗?你们觉得有什么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的呢?欢迎在评论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