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的字和万题方的字,谁更传统?水平谁更高?

万堤方


万提方老师了不多,看到了几幅万老师“每日一题田蕴章楷书”的展示作品,简单说几句。


如果论笔力,个人愚见,万老师可能只能算是临帖而未出帖的水平,写得虽然很规矩很传统,但还看不到个人的东西。恕直言,我觉得也就是一般书法爱好者的水平,临摩比较系统的朋友,不少也能写到这个程度。而范曾大师的书法,虽然有江湖气属于野路子,但笔法力度还是要胜万一筹,用笔千年不易,对笔的驾驭能力基本上可以反映书法者的功力造化。


至于谁的书法更传统或者更传统,虽然笔力弱了点,字法稚了点,但我觉得万题方走得是书法正路正道,方向感要正一些。当然,抱庸之意并非泥跪古人排斥创新,但创新必须在具备传统功底的基础之上,范曾字因画贵,缺少临池的功夫是不争的事实。



范曾老师是老江湖,提笔书来自然是会有股笔走龙蛇的味道,字虽不咋样,境味绝对是有了。而万提方的字虽然笔笔因循传统,颇具古帖神韵,实际上是还没练出来,作品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在临摩。



抱庸浅谈。


抱庸詩書


虽然我不是很喜欢范曾的书法,但是稚嫩的万题方,明显和范曾不是一个档次,二者不在一个层面上,二者本不应该放在一起讨论,既然有人想要把二人放在一起,我可见就来说一说。

有朋友问我范曾的书法和万题方的书法谁更传统,谁的水平更高?

我并不喜欢范曾的书法风格

我并不喜欢范曾的书法风格,熟悉我的朋友一般都知道,我喜欢干净、自然、流美的书法,对于范曾的这种颤颤巍巍、矫揉造作的书法作品十分厌恶,如果把这些坑坑洼洼的笔画填平,觉得或许可以看出那么一点书卷气来。



范曾曾用杜甫盛赞李白的诗歌“清新瘐开府,俊逸鲍参军”来评价自己的书法,我觉得如果把他那些弯弯曲曲的笔画捋直,或许还可以看出一点清新来,不然这满纸云烟,很难让人把他的书法和清新俊逸联系在一起。清新和俊逸的关键是简洁,很明显范曾先生的书法不是这样的。


万题方的书法更适合教初学者

万题方的书法则简单很多,无非就是临摹的颜真卿的《多宝塔碑》,貌似写的很像,但其实还是入门水平,写出了《多宝塔碑》的字形,但是没有写出它的神韵,看似写字,实则描字,更适合做一些书法入门教学,相对于范曾的老辣,万题方先生的书法无疑稚嫩很多。和范曾还不在一个层次上。范曾的书法是一位书法老手的风格化问题,万题方的楷书还处于模仿和学习阶段。

二者相比较我觉得范曾的书法功力明显要比万题方要深的多,对于书法的驾驭能鼓励,其表现力要远远强于万题方的书法,如果若论二人谁写的传统,因为我只找到了万题方的临帖作品,没有看到他的创作,这个很难比较,不能说临帖像字帖就是传统,问题的关键是你能不能把临帖时学习到的东西加以运用,若不能运用和表达,临摹的再像也是徒劳无功。

书法就是这样,看着很好看的,未必是好的,看着丑的,或许有他的过人之处,同一个层次我喜欢看格调和格调,不同的层次看功夫。高低就在你眼前,你觉得二人谁的书法好?谁的书法更传统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你的真实看法,最直观的感觉。



喜欢书法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不二斋,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不二斋


范曾的书法,50年前就是著名的家了,纯属凤毛。万题方的书法,方才见,便觉得仿到乱真,也是鳞角。谁敢乱评。两者比较高下,只能说出题者真高。

不过一一如果两人换位就便于思考啦。是这样的:

大好几个家的范先生,屈尊做一个小学生,师贴传统,扎扎实实苦习颜柳,终有大成,足以乱真,果有天赋,不愧为一代宗师。现虽匠气十足,不输复制,却颇见功为,他日师古而化,必有大成!

小可万题方,你这字儿跟谁学的,可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有中和之美,还是有奇逸之俊?全国找不出第二个象你这样的字还这么有名的,真是让人费解,怎么弄的,象是有猫🐱腻似的。

言归正传,范先生书画几十年不衰,上百万的市价不应该没道理。万老师能与范先生并论,必有独到之处。只是我辈庸碌,不识庐山真面目,罢了!

戏评二师之后闭嘴:

范家书法真有名,

不贴先贤不问今。

随意肥瘦墨轻重,

似悟道法混天成。

一脸墨色一心诚,

两手墨规两贴名。

颜柳不辩自家书,

敢临祭侄叙悲情!











诗书棋乐


书法是一种以自我美学、哲思重新构建汉字艺术的形学艺术。如果简单以“唐楷是基础”的蒙童培训论,万题方的毛笔字市场主要存在于培训,他的楷书适合了目前一般人“想写一笔好字”的要求,但在全国一百多所高校都发展到由书法本科到书法博士的今天,加上书法已全部退出实用领域,他的这种“实用”显然不占任何优势。

范曾的书法出于“瘦金体”,他和赵佶、于右任的源头都在褚遂良,赵善书,其书有异质,空灵远致,于右任是帖碑转型的一位关键性的书法大师,以东坡笔法写北碑旷逸,丽气却存褚遂良,所以没有一般人写北碑的粗野烂气,多了几份俊拔沉逸。范曾的书法还是下过苦功的,多数人见到的是他的伪作,影响了对先生大作的判断,是画家字,有法、有变而少古意。这就带给我们一个思考问题,范曾先生长于学问、文章、诗词、绘画,书为何不生古意,这其中有个转换问题,转换中关键性笔法是“籀篆笔意”一一“惊蛇入草,飞鸟出林”,而不是沦为“逆锋起笔,回锋收笔”之俗,今天写“唐楷”后而行草,格调不高,隶书=唐楷+尾巴而不通籀篆,原因皆在此。范曾书法把那么多的一节一节的筋骨连接的筋骨血肉气脉贯通,多变而少简约是造成其书法无古意的主要原因。

王羲之笔画繁而结构简,黄山谷、八大山人结构繁而笔画简,对我们悟古意定有一定启发。











书画投资收藏杂志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书法确有其见仁见智的特点。但这种见仁见智而引起的审美分歧似乎被有心人或无心人,尤其是一些哗众取宠,欺世盗名的有心人模糊和放大了。

看了很多评论都是谬论,一笔好字是好书法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历史大家的作品,哪个不是赏心悦目?

丑书横行,不过是有心人故弄玄虚,盲从者人云亦云而已。

范之所以是大师,是因其画,而非文,更非书。画好书就好?就有意境?两回事。

万的楷书,抱庸老师点评的很对,临帖还未出贴,也算不得佳作。

结论,两个人在书法上的造诣都很一般。


奔跑的蜗牛9546


万先生小楷写的好,是有功夫的。书法主要是章法,布局,结构,特点。要从临帖,写帖,背帖,出帖开始,到最后创作等。书法是国粹,是艺术。所以我们要有传统的基本功法。还要从古至今系统的学习文字学,汉字学,美学,哲学,书法史,美术史,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印,刻,绘画等。临遍楷,行,隶,篆,草历代名帖。最后再进行创作。最好要拜老师学艺,技法,做人等。要与同行,老师,外部的同行交流学习。书法与谁比不重要,书法的最高境界是无艺于佳。你自己要明白写字的目的是什么?有的为名,有的为利,有的哗众取宠,有的提高修养,有的专业人士。所以一个好的书法家要写一辈子的。日积月累的去写去练去悟去创作,不断的取得进步。我个人认为目前我们超不过古人。范增老师是专业画家,我们与他没有可比性,我们要学习他的艺术风格。与你共勉。


王金峰


范曾我听说过,很出名,万题方是谁,不清楚,貌似也不怎么有名,而且写的字就是临摹多宝塔碑,没有自己的风格,谈不上什么书法家,个人认为万题方和范曾压根就不能比,明显范曾在绘画和书法上都超出万题方很多


虎子16538


这问题有点脑残,俩人不在一个层面上。一者范曾是画家,这万先生在书法界也没啥名气,有点像和乒乓球运动员踢足球的意思。二者范曾虽然是画家,但他对书法、历史等颇有研究,堪称书画大家。万先生仅仅靠写《多宝塔》不足以与范曾相提并论,书法家不仅仅是写字,更不是光会写楷书的。


孙若曦243


范曾先生,他练习书法几十年,他称自己的绘画是“坐四望五”的大师,但是他的书法却颤颤巍巍,笔画抖擞不尽,不过范曾先生对自己的书法却很自信,用杜甫夸赞李白的诗来形容自己的书法,“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称自己的书法“清新俊逸”。

万题方主攻多宝塔,已入胜境,写得非常好,只是有点锋芒太露,棱角太明。





得缘斋书画藏品


《当代国师 —— 范曾》

——《紫禁城序》作者杨五计

崇敬范公大师, 我本一介凡夫;

当此近甲之士, 拙笔鸿雁传书。

先生, 翰墨江山而抒炎黄情于已任;

范公, 诗赋古今而国粹礼仪于变通。

盛世年华,先生康健, 方显一代大师之首;

龙翼壬辰,古都厚蕴, 应受中华文化之荣。

巧墨天公,书画流芳;

意境明达,辞赋人归。

先生, 教诗书画史于讲坛;

国师, 解儒释道哲于银屏。

任经几十年之甘苦, 博睿励精;

持孔孟儒家之学养, 书骨诗魂。

纵观名家名作, 范翁亦兴国之先手; 当今文化圣殿, 翼公尤深思于豪廷。 环球世界, 容几日之太平? 则波涛之汹涌; 惠风神州, 畅百家于争鸣! 岂浮躁为主旋? 神九轻揽月, 万民舞春风; 海洋科考寻, 大国倍雄心。 台湾会馆,百年庆典, 雅亭品茶共赏月; 琉球群岛,碧海云天, 航母逍遥同钓鱼。 网上惊曝, 一则小文之区区; 笔者弄唇, 异想翻覆取乐谁? 本为食客, 谁家无义之学生? 如此小技谋生; 天天曝料, 谁盼全球之走红? 妄得庶子成名? 任其浮华浮躁, 此奈我何? 先生何必在心? 国画市场所需, 各有各价, 贤公一笑大方! 赈灾豪捐千万金, 国人谁人可比?! 爱国爱民赤子义, 天下谁人不知?! 江苏南通,范公故里, 诗词书画传承之世家; 楚辞集注,主流文化, 风雅颂赋比兴之六义。 天然深港,范翁希文, 曾任如东一方之县令。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名句先哲, 世上千古之圣训, 历代准则, 爱国爱民于公心。 愚弟特为之涕零, 撰《如东赋》崇敬华夏之明臣; 轻笔意浅于仓促, 获北大国学院长谢冕写序。 久思登高临作, 《紫禁城序》耳; 幸荣党报培育, 采用于刊登。 读者兼三百六十行, 行行交流; 海内海外全国有赞, 惭愧好评。 万望国师, 日理万机于赐教; 天寿青山, 悦体康宁于训导。 庸辈,非有攀贵之意, 乃中华之子孙; 愚弟,非图功名之嫌, 乃人生之使命。 此举, 非为一已之私, 自我于炫耀; 此信, 非为钱财之顾, 虚伪于包装。 然武兄京生,笔厂艰辛, 不为所动几十年; 树榜样楷模,精神力量, 不为谋利今几人?! 《紫禁城序》, 若得先生之教诲; 冀蒙嘉澍, 有缘有幸于三生。 特感曰: 钟书大师约佳画, 季老赞誉谱三琴。 诺贝尔奖振宁唱, 气概万千陈省身。 艺术东方南开楼, 国师淡定欲何求? 一生风雨丹心处, 谁将诗赋画中留?! 遥祝, 国师安泰,福绥家昌; 祈福, 体魄烁乐,众生所望。 2012年10月11日 下午14:37分 2012年10月12日 晨7:05分修 2019-02-13 上午10:07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