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家,除了韩非之外,还有哪些重要的代表人物?有何贡献?

洪浩江苏南通


中国法家一个重要人物,甚至比商鞅还重要,那就是魏国的李悝(音葵)。李悝在魏国变法取得重要成果,魏国一跃成为军事经济强国,他政策比较温和,在班固《汉书》食货志,具体介绍了李悝变法对农业改革政策,涉及土地产权改革,和农业生产保护,国家调剂,有不少闪光点,市场经济调节(看不见的手)和国家行政调节(看得见的手)。


青峰山女史


中国法家,除了韩非之外,还有哪些重要的代表人物?

首先中国法家最早出现在春秋中晚期,随着井田制度的崩溃,私有制的产生,阶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人际之间的关系逐渐复杂,资源关系逐渐紧张,郑国宰相子产开始立法,左传记载郑国六年子产第一次以青铜器铸造铭文的方式,用文字记录了最早的《刑书》,这叫做铸刑书,这标志着随着私有制的形成,社会矛盾的日渐紧张,法治社会的出现是一个必然。

随着三家分晋,魏国的魏文侯启用了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李悝,李悝成为战国时代最早的法家理论和实践的第一人,李悝重农行法,鼓励开垦荒地,鼓励精耕细作,实行农业保护政策,建立赏罚分明的法律制度,废除世袭制选贤任能,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李悝著有最早的变法书籍《法经》,是第一部通过理论框架构筑的法学书籍,虽早已经轶散,只能通过《商君书》和《韩非子》的文章略有了解。

吴起被认为是兵家代表,在魏国屡有重功,受到公孙痤的排挤,被驱逐出魏国而流亡到楚国,最初担任一个郡的长官,一年后成为楚国的宰相,吴起华丽转身从一个兵家成为法家人物的代表,首先削减原来贵族阶层的既得利益和势力,然后整治国家管治,选贤任能,取消世袭制和承袭制,学习李悝的制度重视农业的发展,扩大军队的规模,奖励有战功的兵士,仅一年多的时间就往南灭掉了百越之国,往北兼并了陈国和蔡国,打掉了魏国的联盟军队,向西讨伐了秦国,使中原诸国对楚国刮目相看。但随着楚悼王的死去,吴起被楚国贵族势力杀害。

使法家大放异彩的人物就是商鞅,不仅变法实现了自己的雄心抱负,且变法的成功直接改变了战国诸侯割据的局面,秦国由此统一天下,而且法家思想一直影响历朝历代直至现今。商鞅同吴起一样也是从魏国逃离到了秦国,他的幸运之处就是碰到了秦孝公。任何一次变法都会损害原来贵族集团的利益和势力,而商鞅在秦国没有任何政治势力的支持,全凭秦孝公的鼎立支持才使得变法能够顺利进行,这即是秦国的幸运也是商鞅的幸运,通过《商君书》我们可以看到,商鞅在秦国建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强迫人们学习最低的礼仪,脱离蛮荒之风;奖励农耕,奖励兵战,建功封爵;召请移民,唯才是举;落实户籍,建立保甲制度;建立最早的法庭制度,杜绝私斗。通过这一系列律法的施行,短短十余年,秦国经济基础丰厚,军事能力强大,成为中原各国的劲敌。并著有《商君书》对盗律、贼律、囚律、捕律、杂律、具律等分门别类,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家学术系统,后世的法家人物多以此施行。

法家思想的形成和施行,是因私有制的建立,社会阶级矛盾层出不穷,以及政治结构极为残酷下的产物,也是农业文明发展下的必然,虽然他的出现缔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状态,但法家的理性近乎无情,而历代统治者常常用残酷的方式治理天下,崇尚暴力手段来维持稳定的局面,这也就形成了每两三百年人们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发生剧烈的社会动荡和变革或改朝换代。

法家的贡献就是对暴力的崇拜,通过强迫、诱惑等手段,使人们调动出最底层的劣根和贪婪,来实现自身的欲望,以至于丧失最初的善念。


风正轻摇雨自飘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 。

法家最早可追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成熟在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有管仲、李悝、商鞅、申不害、韩非、李斯等人。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

下边简单举几个法家代表人物的事例:

一、管仲

管仲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管仲被誉为“法家先驱”“中华第一相”。管仲在公元698年,辅助公子纠,实行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管仲改革,辅佐齐国齐桓公成就霸业。

二、李悝

李悝是战国时期魏国大臣、政治改革家,法家重要代表人物。魏文侯拜李悝为相国,李悝在位期间实行里李悝变法。经济上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产量。国家在收购粮食过程中丰年平价买,荒年平价出。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世袭贵族特权,转而奖励对国家有功劳的人。李悝变法使魏国国富民强,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李悝汇集各国律法,编撰《法经》,是我国历史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李悝的学说和行为对后来的商鞅、韩非影响极大。

三、商鞅

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我们中学历史课本里的商鞅变法,就是学习的他的事迹。

商鞅辅佐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使秦国变成一个富裕强大的国家,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商鞅变法使秦国强盛百年,为以后秦始皇统一天下打下了夯实基础。








小柠檬讲历史


法家的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申不害、韩非、李斯等。

1、李悝

李悝(前455——前395年),战国时政治人物。法家重要代表人物。濮阳人。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

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

2、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3、申不害

申不害(前385年-前337年),亦称申子,郑国京邑(今荥阳东南京襄城)人。《史记》说他专攻“黄老之术”。战国时期法家重要创始人物之一、思想家。以“术”著称,著有《申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

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他在韩为相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4、韩非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学。

韩非子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但他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却为了得到韩非而攻打韩国。韩非入秦后陈书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韩非因弹劾上卿姚贾,而致姚贾报复,遂入狱,后李斯入狱毒之。

5、李斯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


MOONLIGHT92535817


我来回答:中国历史上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派,春秋战国是百家争鸣各有争论的时期,法家除了韩非之外还有两位重要人物。一是商鞅,商鞅当属大才,商鞅入秦,秦之大幸。商鞅辅佐秦孝公厉行变法,削弱氏族,奖励农耕,赏罚分明,以法治国,使一个西部的小国,几十年之内瞬间强大,为秦始皇之统一天下而奠定了基础,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商鞅当居首功。只是商鞅在推行变法的时候得罪了很多人,比如长公子,各大氏族,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继位,后车裂商鞅。



名士张海


中国法家除了韩非还有战国名将吴起助楚变法强国,可惜触怒权贵利益最终结局悲惨。秦朝政治家商鞅变法强秦,也是壮大秦朝毁灭自己。西汉重臣晁错一心为景帝,为其巩固皇权力主削藩,结果惨遭陷害含冤丧命。他们都是法家赫赫有名的代表人物,又无一例外三位全悲惨而死无一善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