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最有水平的处理办法

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了不得的人物。


这些英雄豪杰们,凭借着自己的勇武与智慧开创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


但他们却都不曾想到,这个时代最终会被一个叫做司马懿的人所终结。


司马懿到底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魏国权臣并且统一天下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


有人说,三国是一个人才大都会。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了不得的人物: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孔明,勇武传魂、忠肝义胆的关羽。


这些英雄豪杰们,凭借着自己的勇武与智慧开创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


但他们却都不曾想到,这个时代最终会被一个叫做司马懿的人所终结。


平心而论,比起那些顶级大佬,司马懿并不算太拔尖。


然而,就是这不太拔尖的司马懿,却成为了三国时代最大的赢家。


这其中的奥秘,便在于一个“忍”字。


曹操时期

瞒过英雄汉,演技需精湛


说到司马懿,便要由一个梦说起。


做梦的人是向来以“梦中杀人”著称的曹操,梦的内容则是:三马同槽。


也就是三匹马在同一个马槽里吃东西。


这个梦在后世看来,那是再简单不过了:它预示着司马懿父子三人将逐步蚕食曹魏的江山社稷。


但对于当时的曹操来说,他并不能确定这“三匹马”就是司马懿父子。况且司马懿一向表现得低调温顺,所以他并没有急着除掉司马懿。


然而令曹操没想到的是,司马懿这老狐狸的“忍术”竟然已达化境,他不仅瞒过了自己,更忽悠了曹魏四代君主。


其实,司马懿与曹操一样,并非生来便是奸雄。


司马懿是京兆尹司马防的第二个儿子,史书称他“少有奇节,伏膺儒教,有忧天下之心。”


向来以“鹰视狼顾”著称的司马懿,在少年时也是个“心怀天下”的好少年呢。


只不过后来没有坚守住本心,慢慢变质了而已。他本怀着诸葛亮的心,却一步步走上了曹操的路。



遇事最有水平的处理办法


三国时期,各路诸侯为壮大自己的势力,都十分注重人才的招揽,曹操尤其如此。


建安6年,曹操在听闻司马懿的名声后,立刻下令征辟他出来做官。


可司马懿却不干,他推脱自己中风腿脚不行了,拒绝出仕。


曹操一听,半信半疑,于是派了一名密探暗中观察司马懿的一举一动。


结果司马懿是脸不红、心不跳,完全装成了一个中风瘫痪的病人,用精湛的演技骗过了曹操的耳目。


司马懿这一装,就是7年。


然而事情并没有完。建安13年,曹操再次征辟司马懿,并撂下狠话:“他不来,就把他抓起来。”


曹操狠话一出,司马懿顿时腿也不疼了,腰也不酸了,只能乖乖出来做官。


可是,一入曹门深似海。


司马懿深知曹操为人多疑,在他面前,自己必须谨言慎行。


于是司马懿使出了他的“忍术第一招”——装小透明。



不显山不露水,自然也就不会遭到别人的猜忌和迫害,这就是他的自保之术。但是你如果认为“低调”就是不作为,那就大错特错了。


司马懿在曹操手下任职,虽然表现得谨慎低调,但也在暗中搞了不少小动作。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动作就是:力挺曹丕。


其实司马懿心里也知道,力挺曹丕就是给未来买一份保险,眼前最大的风险还是来自多疑的曹操。


果然,不久之后,曹操就开始想方设法地来测试司马懿了。


有一次,他在司马懿的身后突然大喊一声,司马懿当时也蒙了,还没来得及反应,就猛然回过了头,但自己的身体却没有同时转过来。


就这样,司马懿“鹰视狼顾”的特点被试探了出来。


要不是曹丕的百般维护,恐怕司马懿就凶多吉少了。


从此以后,司马懿变得更加低调隐忍,就怕一不小心,又被曹操抓住了小辫子。


遇事最有水平的处理办法


曹丕&曹睿时期

任你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司马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用。


曹丕虽然对司马懿还不是完全放心,但却比曹操要友好的多。


而对于志大才疏的曹丕,司马懿决定表忠心。


有能力、有忠心,这是千古明君梦寐以求的治世良臣。



彰显能力的同时表现出忠贞品格,自然会遭到君王的赏识,这就是司马懿的上位之术。


曹丕要御驾亲征讨伐东吴,司马懿第一个举双手赞同;曹丕要趁刘备之死伐蜀,司马懿立即便出了一个“五路讨伐”的计策。


面对司马懿这样的“大忠臣”,曹丕怎能不心花怒放。


他不但任命其为尚书、御史中丞,把他直接拉进了曹魏的中枢机构,还把坐镇许昌的军政大权交给了他。


从此司马懿从低调者一跃而成了上位者。


黄初七年,魏文帝曹丕病逝。


在曹丕生前,司马懿虽然得到了重用,但却从未真正执掌过兵权,直到曹睿即位后,他才成了独当一面的大将。


虽然掌了兵权、成了大将,但司马懿的日子并不好过。


曹操在时,他就一直忍着,生怕被老板抄了家;如今,他还要换个地方接着忍,而这次他要忍的对象是诸葛亮。


遇事最有水平的处理办法


面对着用兵如神的诸葛亮,司马懿采取了他的“忍术第二招”:装胆小鬼。


任凭你如何挑衅叫骂,我就是一招——坚壁固守,龟缩不出。


诸葛亮领兵远道而来,粮草供应十分困难,所以贵在速战速决。


司马懿正是瞧准了这点,才决定打长期消耗战。


对于司马懿的“忍术”,诸葛亮也非常无奈。他绞尽脑汁引诱司马懿主动出击,怎奈司马懿就是不上当。


最后,诸葛亮心生一计,他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一整套女人穿的衣服。


司马懿收到诸葛亮送的东西后,心中虽然生气,但在将士面前还是忍了下来。只见他大笑道:“哈哈,原来诸葛亮是把我当成了女人啊。”


古时候的人最重名节,甚至看得比生命还重,诸葛亮的目的很明显,他就是要侮辱司马懿,激怒他,让他出战。


即使司马懿本人能忍住,那他手下的将士们也能忍住吗?


可让诸葛亮没想到的是,司马懿不仅把自己的屈辱咽到了肚子里,还借魏明帝曹睿的名义把群情激奋的将士们压了下来。


就这样,诸葛亮被司马懿活活耗死在了五丈原。


南败吴军,西拒诸葛,北定辽东。


司马懿终于靠着连年征战,树立起了自己的军威,同时也向皇帝表示出了自己的忠心。


其实,司马懿对诸葛亮的忍,不仅是为了保命,更是为了在军中树立起威望,用“不辞劳苦”的行为向皇帝表忠心。


果然,司马懿的行为得到了魏明帝曹睿的高度赞赏。就在他刚平定辽东后,洛阳方向传来了曹睿病危的消息。


司马懿闻讯,连忙赶回洛阳。


在御榻之前,司马懿紧紧握着曹睿的手,泣不成声。


奄奄一息的曹睿看着涕泗横流的“忠臣”司马懿,放心地将幼子托付给了他,然后永远闭上了双眼。


曹睿的盛年而崩,是曹魏政权的一个转折点。


从此,大权旁落,宗庙不安。


遇事最有水平的处理办法


曹爽时期

他横任他横,装病不下床


曹叡将死之前,给儿子留下了两位辅政大臣。除了司马懿外,还有个大将军曹爽。


这曹爽是曹氏宗室,由他来掌握兵权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但曹爽这个人却是个十足的草包,他只知道一个劲的揽权,却不懂得如何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


新君还只是个小孩子,皇权形同虚设。


这样一来,真正的国家大权,就转移到这两个辅政大臣的手里了。


于是,谁来掌权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曹爽也是一个权力欲较强的人,所以他先下手为强,上奏天子,让司马懿做了地位尊崇却毫无实权的太傅。


紧接着,曹爽将自己的一批亲信都提拔到关键岗位,将整个行政机构掌握到自己手中。


这边曹爽尽力削弱司马懿的权力,那边司马懿却像个没事人一样,提前开始了自己的退休生活。


要想让一个人灭亡,就先让他猖狂。


为了让曹爽猖狂,司马懿再一次选择了忍,并使出了他的“忍术第三招”:装病。


自从司马懿远离权力中心后,就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而且据说司马懿的身体很差,经常因病卧床。


曹爽听说司马懿病得很重,于是就派一个叫做李胜的人前去打探消息。


李胜来到了司马家,发现司马懿已经是病入膏肓了。


见李胜前来探病,司马懿要站起来迎接,却根本站不起来,最后还是丫鬟把他扶起来的。


他跟丫鬟说要喝水,丫鬟就端了稀粥来。结果他连粥都喝不进嘴,还洒了满身。


李胜见状,假意说道:“我要到家乡荆州去任职了,太傅是国家的栋梁,您病成这个样子,我心里很难过啊。”


司马懿迷迷糊糊地说:“你要到并州去啊,并州那地方跟胡人相接,您小心一点啊。”


李胜见司马懿已经病糊涂了,便回去告诉曹爽:“司马懿已经病入膏肓,不足为虑了。”


经此一事,曹爽对司马懿的戒心渐渐消除了。


不得不说,司马懿的演技堪称一流,放到现在,那也绝对是奥斯卡影帝级别的选手。


遇事最有水平的处理办法


嘉平元年正月,忍了一辈子的司马懿,终于拔出了他那尘封已久的剑锋,并毫不犹豫地刺向了曹爽。


那一天,曹爽跟着皇帝出城祭祀皇陵。


司马懿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即从床上一跃而起,这时的他哪还像个瘫痪的病人。


司马懿带着暗中培养的死士与亲信,直奔皇宫找到郭太后,让郭太后下诏,说曹爽一伙居心叵测,危害国家,应废除他们。


在司马懿的软硬兼施下,郭太后只能发下诏书,让司马懿“为君除害”。


诏书拿到手,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合法手续,司马懿与曹爽的位置也发生了转变。


现在,他司马懿成了正义之士,而曹爽反倒成了乱臣贼子。


司马师攻占司马门,司马昭看守皇宫,司马懿则亲自领军出屯洛水,切断曹爽归路。


一向跋扈的曹爽,却在这危急存亡的时刻,放弃了起兵勤王的机会,转而向司马懿投降。


这一次的放弃不仅断送了几千人性命,更断送了曹家天下。


曹魏的大权,彻底落入了司马懿的手中。



遇事最有水平的处理办法


历史已经用它深厚的积淀印证了一个真理:


只有那些坚持忍耐的人,才能笑到最后,才有资格站在山巅。


司马懿忍耐了五十年,才在众多大佬的夹缝中,挤出了一条通天之路。


忍有两种:一种叫忍气吞声,一种叫忍辱负重。


很明显,司马懿是后者。


他用一生完美阐释了“忍”的含义,也用“忍术”成就了自己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