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房价的本质是货币的表现”。如何解读?

野马和尚


商品价格上涨一方面是供需关系因素,另一方面则是货币因素。就国内情况而言, 房价上涨确实是货币因素为主。


在房价上涨之初,那时地价还不贵,开发商只要有一两千万元自有资金,就敢参与拍卖拿地。拿下土地后直接抵押给银行获得贷款,再让建筑公司垫资,房子还没建成就开始预售,快速回笼资金,一个项目下来资金就变成一两个亿。


在房价开始快速上涨后,不仅开发商能够获得银行巨额贷款支持,炒房客们的资金也都来自于银行。没有银行不遗余力的支持,房价绝对不会上涨到今天的程度。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房价快速上涨的过程,也是广义货币M2快速增长的阶段,两者基本成正相关。


资本会追寻高收益,所以资金会流向回报更高的领域。房产既有居住属性,又有投资属性,在有首付的情况下,银行资金支持炒房能获得稳定安全的收益,这是银行们乐此不疲的根本原因。


资金在银行体系中流转,货币乘数效应下银行从房地产上拿走丰厚的回报。我们看到房地产开发商越来越庞大的同时,也应看到房价上涨的二十年银行资产也得到快速增长。


地价上涨是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但是如果没有银行的天量资金支持,没有鼓励炒房,房价是不可能涨到今天的程度的。从这个角度讲,“房价的本质是货币的表现”很正确。当然背后还有更复杂的原因,就不方便进一步剖析了。


财智成功


不得不说,这个专家还是比较靠谱的,这一次发表的“房价的本质是货币的表现”的观点确实有一定道理。比如说2009年,由于国内货币超发,致使广义货币M2规模剧增后,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进而推高房价的大涨。但2019年以来,房企的融资渠道大幅萎缩,房地产市场的供需两端都在遭受调控打压。因此,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国内大中城市的首套及二套房价涨幅均有所回落,甚至出现很多房企加大力度促销的现象。

实际上,房企融资渠道一旦收紧后,如果不搞降价促销,就很可能要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这正是反映了房地产市场对于金融的依赖,说到底房地产就是一个金融属性极强的市场,所以管理层每每调控房价时,就想通过金融手段来达到调控房地产之目的。

过去的对楼市采取定向货币紧缩政策的金融调控事实早已证明,房价下跌或者上涨的幅度确实与金融监管部门对楼市采取的货币政策密切相关,也可以说是抓住了房地产市场的“七寸”。

就像福耀玻璃董事长说的那样,房企是一个拿着“空手套白狼”的行业,手里啥也没有,但从银行和购房者手中筹集资金后,拿着它们的钱搞期房。

如果房企融资环境进一步收紧后,又没有大量的“接盘侠”出现,那么等待它们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降价促销或者打折,因为这是快速回笼资金的最直接措施。因此,金融属性决定了房价的涨跌与货币表现不可分。

事实上,在过去的近二十多年,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一直享受着全方位的资源配置优势(甚至为此人民币很长时间内保持兑美元在7以内),集中了最庞大和最廉价的资金,有着名副其实的中国经济的蓄水池的美誉。总之,我基本上认同这位专家的观点。


东震木


这个看你怎么理解了,因为一切的物价都是货币的表现,如果认为房价是货币超发的结果才是“房价的本质是货币的表现”的解读,那么我认为也不是这样的,即便是没有货币超发,那么房价也是会涨的,只是幅度不同而已。

其实从2015年以来的M2增速是在下滑的,尤其是2017年到2019年,M2的增速在3年的时间持续维持在8%左右,而这三年房价还是在不断上涨的,所以这个又怎么解释?

房价上涨的原因是有很多的,并不仅仅是货币超发的原因,即便是没有货币超发的存在,那么我们的房价也是会涨的,因为房子的质量在提升,我们当前居住的房子和10年尤其是20年前的房子相比是大大要提升了品质的,而这些都是要通过增加成本来实现的,这些最终都是会反应在房价当中。

另外一个就是供需的不平衡,最近10年中国城镇化大幅增长,但是房屋的供应量却增加比较缓慢,这个我们可以从商品房的成交面积当中可以看出来。

从2010年的10亿成交面积到2015年的12.7亿平米的成交面积,5年时间只增长了26%,然后到2016年开始是有一个大幅的增长的,但是从2018年开始就又放缓了,2019年全年和2018年基本持平。

房子之所以会成为过去的20年价格上涨最快的一个“高价值”商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供求的不均衡,导致供不应求;第二个是房子的成本只增不减。


壹号股权


房价本质是货币现象,不是十分准确,像美国和欧洲,都实行过超级宽松货币政策,美国四年零利率,欧洲已经很多年负利率,但房价并没有像中国一样暴涨,可是中国货币一宽松,房价就抽风一样上涨。

背后是土地性质和供应,欧美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土地都是私人的,地产价格决定于市场需求,只要有利可图,就会有大量土地入市用于地产开发,我国不同,土地市场是绝对的垄断,由地方严格掌控供地节奏和规模,为了地价稳定,不排除部分地方通过调控供地节奏规模稳定预期,抬高土地价格。

另外我国居民对于房地产有更多的偏爱,有钱就想置办房产。加上部分人群收入丰厚,房姐房叔房大妈房老爸为数不少,囤积了不少房子,成为空置房,进一步加剧市场供求关系紧张。

欧美国家人少地多,土地资源丰富,我们则是人多地少,土地资源非常宝贵,土地被严格控制,土地市场高烧不退,房价易涨难跌。

货币宽松是房价上涨一个因素,但房价上涨因素很多,不是单一货币因素。


杜坤维


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是,还和银行对房贷一定时期的支持态度也有关系!

央行的货币体系有M0\\M1\\M2等指标,M2可看作投资收益类的加权指标,也可以看作国内总货币量,如果M2体量过大,说明市场上存在的钱还是很多的;M2如果增长速度过快,说明市场投资气氛是比较浓的,这些钱很容易进到楼市、股市、实体投资领域。


但如果央行的M2总货币量相对的在一定的区间的波动,说明市场内的总资金量也相对的稳定,资金在不同的行业内部做加减法,有些行业是加速流出的,而有些新兴和国家支持行业是资金流入的。这种现象说得有文化点,就是中国经济结构在转型和调整中!


转型的过程中,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市场所有相关成本都在快速上升,到市场无法承受时,房地产行业的资金会慢慢的开始流出,也就是现如今房地产行业正在发生的事。

M2的总货量的稳定个别行业比重下降的同时,另一些新兴行业却迎来的机遇发展期,这里面以三农和科技、医疗行业居多。

M2的指标增长又和GDP增长同步,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经济结构在转型调整中!

反映在房市上,要看某一阶段房地产在经济结构中占的比重如何,过高就是主角,慢慢降下来,说明市场也是慢慢选择有序退出房地产,培育新兴行业发展。

房价的表现,还和城市所拥有的各种资源有关,如教育和科研资源、工作机会和医疗环境等,所拥有的资源和人口支撑越强,其房价表现也越强。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货币总量和房价的联系的一点看法,供题主参考!


关于此问题,大家若有补充或交流,可以留言区互动,欢迎点赞支持和关注

阳光侃房


房价的本质是货币的变现,浮云君非常认同这种说法。房地产市场的本质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一种资金密集型的“

空手套白狼”游戏。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拍地皮、造高楼、买原材料等等需要动用大量的资金,但是开发商往往手头并没有这么多现钱,他们的资金大部分都是银行贷款加上期房售卖回笼的资金来进行这场游戏的



房地产行业高度依赖于央行的货币政策,信贷宽松了,那么不论是开发商这个“供给端”还是购房者这个“消费终端”,都能够获得更加廉价的信贷资源,从而助推开发商拿地的积极性,促进居民贷款买房的热情。


最明显的就属 2009 年,当初金融危机已经开始肆虐我国,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都大受打击,高层果断出台了“四万亿”的刺激政策,“大水漫灌”、“热钱涌动”,自此之后,房地产业就掀起了新的篇章,上涨的势头就已经开始启动。


降准、降息这些调节宏观经济的手段,最直接的受益方是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业和股票市场。所以,我们也时常能够在新闻中看到有专家、学者认为新一轮的降准会对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形成利好,促进行业的火热。



从去年开始,高层已经意识到高房价对于实体经济所造成的挤压和对于居民生活造成的压力,并且实施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和手段,限购、限贷、限售“三板斧”下来,房地产的火热立刻熄火,甚至不少地区的房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行。


浮云君身边还有不少买房的朋友,在 2019 年10 月份申请的贷款,一直到了现在银行都没有下来,银行工作人员解释说,已经没有了房贷的额度......从源头,也就是信贷上打击房地产的“要害”,没有银行资金的支持,地产的火热盛况就会立刻熄火。




总结


在我国高速发展的这些年,其实房地产业起到了一个巨大的“资金蓄水池”作用,把超发的货币统统吸纳,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热钱炒作导致物价的节节攀升。


根据专家的测算,我国的房地产总市值已经达到了 450 万亿的规模,相当于美国、日本、欧洲所有国家房产市值的总和,要知道截止 2019 年我国的 GDP 总量也就在 100 万亿量级以内而已......


地产行业储蓄了大量的货币,仍旧源源不断地需要资金,因为开发商造瘘的贷款都是银行给的,居民买房的钱都是银行贷的,一旦资金面吃紧,地产业的火热就会难以延续。



浮云财经观


一切商品价格都是货币现象,此言不虚。

房价作为商品的一种,同理也是货币现象。这个专家是个靠谱的人,不同于那些哗众取宠的队伍。

我从货币变化,来阐述这个问题。

1、货币的价格

认识货币,就要知道他的价格。货币的使用价格,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利率。

当央行进行降息操作,那么此时货币借贷成本较低,容易造成物价上涨。

当央行进行加息操作,此时市场流动性降低,物价会出现下跌。

我们从人类历史角度来看,总体的货币利率趋势,都是呈下降状态波动。虽然短期会出现加息的操作,但是长期来看货币规模不断扩大,利率存在了向下的态势。

我们可以从美联储观察,他们经历08年利率下降后,有了一个周期的加息。但是2019年开始,他们的货币政策开始转向,操作了3此降息并配合了购买短期国债,为市场流动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输血。

2、货币与物价

如果抛开劳动率提升因素,货币的投放直接影响了物价。劳动力提升,会一定程度降低货币对物价的影响,但是劳动率提升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研究货币和物价,只要看货币投放规模,就能知道物价的变动规律。

我们把物价比坐船,那么货币就是水,所谓水涨船高在这里能说的通。

以我们生活中的案例说明,2000年开始我国的广义货币为13万亿附近,2019年这个规模达到了193万亿的规模。

这个过程中,大多数物价都在上涨。比如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衣食住行,都在遵循这个规律,当然不能排除房价。

但是也有的商品保持原价,还有一些降价,主要原因是劳动效率的提升,比如说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2000年前一部手机、电脑都动辄上万,现在功能多了价格反而便宜了。

3、房价和货币的关系

2000年开始,我国房地产进入了彻底商业化。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房价成为了一个永恒的代名词涨。

2000年到2019年这段时间,我们的货币规模增加了10几倍,与此同时房价也涨了大约有10几倍。

虽然劳动效率在提升,但是土地的稀缺性导致了房价上涨。当然里面还有大家的共识,那就是房子有一定的抗通胀功能。

所以我们的宏观调控中,一旦切断了货币供给,那么房价的上涨就会应声而止。

这是我们近三年发生的事情,各位可以看看是不是周围的房价在下跌呢?据科学院房价研究报告表明,2019年除深圳外大部分房价都在调整。

这也就是货币和房价的关系,水涨船高的一个经济学原理。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牛牛牛说财经


路人蚁:聊社保,侃商保,说财经,专业答疑,感谢关注

1 房子从住宅变成金融属性的投资品,从十年前开始启动的。我们花了40年时间完成了城市化的初步建设,走了国外百年时间走的路。这个过程伴随着百万亿资金流入地产和基建。让很多濒临破产的房企活下来了,其中就有恒大的许家印。然后就是这些年房地产市场黄金十年,同时基础建设交通都发达起来,我们现在的初步城市化和发达的公共基础建设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都离不开百万亿货币的开闸放水。

2 房子从一个住宅变成了大多数人规避储蓄贬值,实现财富增值的工具,大家都把钱变成房子,保值的同时,随着房价大涨,也实现了财富自由。房子成了热钱的蓄水池,资产的锚定物。我们的对住房的刚需和大量热钱的流入助推者房价上涨,到今天开始进入维稳第一,避免大起大落的阶段。房子的投资金融属性开始减弱,但是作为财富的蓄水池,短时间内依然是优质资产。当下一个周期到来,热钱的流动再次重启。就会出现下一个财富的锚定物。

综上:房价是本质货币的表现,这句话其实就说明了十年时间,房子成了宽松货币下,热钱流动的财富蓄水池,一个热钱的锚定物。房子成了金融资产。


路人蚁


在房价持续上涨的趋势之下,房子似乎真的变成了硬通货,依靠房子的流通我们可以实现很多自己的目的。同时房产价值的增长也让房子越来越像硬通货,并且还是一种保值率非常高的硬通货。有人说“房价的本之就是货币的表现”这样的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房价的上涨从一定的角度来看就是货币的流动趋势。每每遇到房价高涨的年份,我们都可以看到大量的资金流入楼市,资金的流入趋势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从而政策也开始逐渐为扩张的房地产市场解围,几方面的促进之后房地产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的机会,房价自然也就得到了快速上涨的机会。而在房价上涨缓慢的年份,往往是政策和资金渠道被堵塞,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钱不到位,购房者的钱难花到房子上,房价的增速也就缓慢了下来。

所以说房价的本质就是货币的表现。货币的主导作用强了房价也就上涨的强, 货币的主导作用弱了房价的上涨也就弱了。但是除了货币的作用之外,房价的上涨其实还有多种多样的原因。

供需关系的变化:房子作为商品总会遇到供需关系上的平衡。房子的需求是多少,开发商的供应是多少,如果两者之间有平衡的关系,那么房价的发展就会稳定,但如果房子少而需求大,那么房价一定是会顺着趋势上涨的,反之房价就会下滑。

不过几乎除了购房者需求导致的房价上涨之外,再就是政策的调控带来的房价涨跌与货币的关系不大。否则,其他形式的房价上涨最终其实都离不开货币的推动。只要钱到位,房价的走势其实什么样都会有的。


房产老J


“房价的本质是货币的表现”,这一观点只是指出了房价的部分本质。与其它任何的商品一样,住房的价格最根本的是由其价值决定的。

表面上看货币的扩张与房价上涨确实有着紧密的联系。货币扩张推动房价上涨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

一、货币扩张和信贷放松直接使对住房的购买、投资和投机需求增加,推动房价上涨。而且货币的扩张带来的对住房的购买、投资和投机需求的增加都有可能诱发房价泡沫。

二、货币的扩张加速经济的扩张,收入随之增长,对住房的需求也随之扩大。

三、货币扩张带来整体物价的上涨和名义收入的增加,房价也随之上涨。

四、货币的扩张可能会造成资本收入分配的集中度提高,拉大收入差距,带来房价的相对上涨。

不论是资本之间还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都会加剧房价的相对上涨。收入分配不均导致财富分配不均,作为社会主要财富的住房也必定会分配不均。住房分配不均越严重,房价相对普通百姓的收入便会越高。房价快速上涨,普通百姓越来越买不起房,其实是贫富差距扩大的一种表现。

住房的价格最根本的是由其价值所决定的,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边际效用量。边际效用是递减的,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基础消费量”的增加,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商品的价值将会减少,反之则会增加。劳动者对住房的“基础消费量”主要是由劳动者住房需求的社会保障水平所决定的。住房保障水平提高,住房价格相对普通劳动者的工资就会下降,反之则会上涨。

收入的快速增长,贫富差距的扩大,城市居民住房保障水平的降低,这三个基本的因素推动了房价的快速上涨,货币的扩张在这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住房保障水平能够得到大幅提高,社会贫富差距能够得到显著缩小,房价问题不可能成为压在百姓头上的大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