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没有提前找导师影响大吗?为什么?

庄立胜


影响不大,我本科学校普通211,一同学考会计专硕242分,已经达到央财的分数线,报我们本校,分数绰绰有余,去找老师,老师说这个分没问题,研究生也打算和她继续读了,结果就是因为自以为老师这关过了,加上又是本校学生,所以复试懈怠,242被刷下来,考上的好多都是外校普通一本或二本的学生,本校过线的有10个左右,最后只过了3人。所以到哪都是成绩说话,不要怕搞小动作的人,也不要给自己平添烦恼,祝你好运


冰痕踏香


我去年硕士研究生毕业,根据我选导师的经验,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一、没有提前找导师不会有影响

你说的“没有提前找导师”应该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开学进校前没有和导师联系,害怕导师带研究生的名额已满,自己找不到导师;二是,心理有想选的导师,但没有提前联系,担心后面找导师的时候,没有混个熟脸,对找导师不利。

不管是前一种情况还是后一种情况,担心都是多余的,没有提前找导师不会导致最后找不到导师,或找自己意象的导师。

原因有二:

一是,开学后,学校、学院都有一套严格、流程化的导师选择体系和过程,不会因为你没有提前联系导师就找不到导师、好导师。

二是,导师选择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研究生想选自己喜欢的导师,导师也要对研究生的研究潜力、人品、性格进行全面了解,以决定是否要接纳研究生的请求。并不会因为是否提前联系,就影响到最后的选择。

二、大学选导师攻略

1.提前确定自己的研究兴趣和领域,筛选目标领域导师

研究生选导师,本质上是选学术研究的领路人和指导人。 研究生一旦确定被录取,就要开始着手选导师的事情。你可以去学院官网上了解导师的基本信息、研究领域,确定自己意向的导师。或者,向认识到学长、学姐打听本院导师的学术研究能力、性格特征,对学生的要求,确定和自己匹配的导师。这些工作应该是进校前要做的。

2.进校后进一步了解、接触导师

在开学之前,研究生和导师之间都不认识,即使是本校学生认识老师,也不是很熟,互相也不了解。为了解决导师和研究生双向选择的问题,学院都会举办导师见面会,让学生知道导师的研究领域和兴趣,以及对学生的要求,供学生决策选择。如果你有意向的导师,可以通过见面会了解老师的性格特征和个人风格。

3.面聊沟通,展示个人能力,并深入了解导师

导师和研究生见完面后,如果你确定意向的导师,抓紧时间约导师面聊,不要线上微信或打电话的。面聊,不仅能更立体的展示你的个人能力,让导师了解你,而且也是你深入了解导师的途径。你是否是导师喜欢的那种学生,导师是否如你预想的那样,都会在面聊中得到答案。

4.选导师也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权衡

每个学校开设专业导师的学术研究能力、声望、资源情况都会有差异。名气大、成果丰硕的导师自然人人都想选,因为跟着他们不仅能让你在学术研究方面走得更快,而且在以后找实习、工作时,社会资源广的导师,也能对你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有所帮助。但是,这样的导师,想选他们的研究生也多,竞争自然也会激烈。

如果你在本科期间有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比如发过论文,或者有突出的实践经历,比如参加过一些科研项目,也想选择比较知名的老师作为导师,那可以去试试,并积极准备。

相反,如果你没有科研经历、成果,也没有其他过人之处,如果选比较热门的导师,那竞争实力可能不够,当然可以去试试。但是,一定要有两手准备,也多和其他导师沟通,最终确保有导师要,或选到好点的导师。

5.选导师也要有目标,不要犹豫,

有的研究生可能目标明确,个人准备充分,和意向导师聊一次,就可以敲定导师。但是,有的研究生因为之前没有确定导师意向,还在多个导师之间犹豫、徘徊,最后导致一些导师带研究生的名额满了。或者,在选导师的时候不主动积极,贻误了选导师的时机,导致没有选到好的导师。这两种情况应该避免。


神奇小鲤鱼


做一名研究生毕业已经三年的老学长,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研究生考试的时候,我并没有提前去联系导师。

这里我想提前联系导师是进入面试以后才去进行的,那主要是为后面的面试,还有面试以后的导师的选择打基础。我记得我通过了笔试进入面试,当时还没有考虑好要选哪一个老师,所以也没有提前联系。

我在进入面试的时候,还出现了非常戏剧化的一面。当时我进入考场以后发现椅子围绕着一个桌子摆放的,然后呢我就坐在了其中一个椅子,而这把椅子呢正是在这个桌子的正中间。这时旁边的一个老师提醒我说,这位考生你坐的这个位置是主考官的位置,主考官刚刚去厕所了。然后呢?我就非常尴尬的,跑到了主考官位置的对面坐了下来。

关于这次面试另外一个比较深刻的就是英语口语的一个面试,英语口语的面试我也提前也做了一些准备,在考场上感觉用的比较少,他问的是你家乡的一个特产,倒是并没有去问你具体读过哪些书。因为我的家乡是河南,家乡的特产的是烩面,但是烩面这个食物又没有英语对应的词语,所以呢,我就直接打了烩面,然后呢考场上老师也是一片大笑。那么在后来呢?我也问了一下,跟我同一届一起考试的考生,其中的我有一个同学她也考上了另外一所学校的研究生,也是英语口语的面试,当时老师就英语向他提了一个问题,她直接打了三个字:你说啥?然后她的英语口语面试就结束了,但是后来她还是被录取了。面试成绩出来我发现面试确实并没有拉开差距,主要还是以笔试的名次为主,名次并没有因为面试而有太大的改动,最多上下调整一两个。

笔试面试均通过以后,我们就开始选择导师,院长把这一届的研究生和导师召集起来。院长问这些学生希望选哪个老师做自己的导师?

当然在这之前我相信我有很多同学已经提前跟相应的导师联系过了。那在这里呢,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学生有主动权,可以主动的去选择,但实际上我觉得应该提前都已经划分好了。而且基本上是按照、笔试面试排名的前后去选择老师的,选择的老师呢一般也是按照他的学术地位去选的。那当然是排名靠前的考生可以选学术地位比较高的,而且这个人也是导师所希望的,因为学术地位比较高的导师也希望自己招的学生的是优秀的学生。那这个是大家非常默契的一致的一个双向选择。

不过,在我们那一次选择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意外,有一个考生他排名非常靠后,本来把他l安排给一个副教授,正当大家其乐融融的进行导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的介绍的时候。这个学生突然站起来提出自己选的导师不是这位副教授,自己心仪的导师是学术地位比较高的一个教授。当然,现场的还是稍微有些尴尬的,但是呢导师们还是非常有风度的,最后呢还是让这位考生跟了学术地位比较高的那个教授。

所以呢,要不要找导师这个事,我觉得有条件有关系是可以的。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考生还是要认真的准备自己的专业课,做出相应的成绩,这样我相信比什么都重要。



公务员事业单位之家


这个取决于导师的人品问题和你自身的实力问题。人品好的导师更看重学生的能力,我就很幸运,读研读博遇到的导师人品都一流。现在的博导,学界大牛,我当时冒着很大的风险报了他的博士,其实心里可没底了,因为胆子小还在外地,所以没提前找过他,就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考博了,进入面试以后更没底了,因为一抓一大把的关系户早就联系好他了,这我还考个锤子😂不过他最终还是收了我,意外之喜,因为他很喜欢我的毕业论文,所以推了好几个关系户留下了我这个没亲没故的。


此处为名字


作为一个刚刚经历过考研的人,我想结合我自己的经历对您提出的问题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第一:考研要不要提前联系导师?什么时候联系比较合适?

导师作为你研究生期间学术上的直接负责人,提前联系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联系的时间值得考究,一般来说,联系导师最最最合适的时间是初试成绩出来以后,有些人在考试之前就联系导师,我认为这种必要不大,因为这种情况下导师的回应一般是比较官方的(比如好好复习,欢迎报考之类的),毕竟还没有考试,人家也不知道你的水平怎么样,当然了,这里不包括那些大神,他们一般确定自己能考上,提前联系一下,成绩出来了再联系老师也有印象,这样一般就会要了。

第二:初试成绩出来之后,联系导师的时候发现心仪的导师没有名额了。

初试成绩出来以后是联系导师的黄金时期,因此如果考完初试以后感觉自己考的还不错,或者有那么一点点希望就要在寒假的时候物色自己喜欢的导师(我认为在初试之前大可不必考虑导师的事情),并且在知道自己成绩以后,如果觉得可以进复试就立刻马上迅速的联系自己选好的导师,我本人当时就是吃了这个亏,分数挺高的,但是联系的有点晚了,所以喜欢的导师都没了。

第三:关于导师我开学以后才知道的一些“冷知识”

导师挂名,有些老师不带研究生,但是学校还是会有他的名额,正是因为这一点,如果联系的导师没有名额了,可以让他给推荐一下其他导师(这种事情他们还是非常乐意帮你的),或者问一下能不能挂名其他导师名下,实际上由他来带。

如果你最终选的导师是一个资历很老的人,特别是方向的带头人,那么你很大可能是由他梯队里的其他导师或者博士带的,但是由于你选择导师时看了方向,因为到时候学的方向一定是你喜欢的,这样其实也是不错的。

开学以后导师其实也是可以换的,我们这个老师第一次在见面会的时候就和我们说了,如果你们有喜欢其他方向的,和那边说好了去那边就行。

没考上之前感觉这是一个很严肃的事,等你真正考上了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事也就是那么回事。



蓝天里的Kepler


这要分是什么情况:

1. 如果你初试分数很高,复试也准备的很好的话,联系不联系导师,对你来说作用并不大,因为你肯定是会被录取的,有实力都好说。但这种人,我觉得还是少数。

2. 如果你初试分数处于中等水平,尤其是刚刚过线,还是要联系一下导师的。因为处于这个类别的考生有很多,提前联系一下导师,并不就是走后门,这也是一种让导师了解你的方式,这样在面试的时候,他就会对你有印象。如果你跟其他一个考生的水平差不多,但你提前联系过导师,导师大概率会趋向于选你做他的学生。

3. 本校学生在平时就要好好表现,因为复试你的肯定还是教你专业课的那些老师。如果你平时就给老师的印象就是消极的,相信在面试的时候,对你的印象也不是很好。外校的学生,更要提前联系一下导师,最好能约着见一面,当然见面之前,你要准备好,给老师一个不怕吃苦勤奋向上的形象,对你绝对是有帮助。



刺猬爱笑


作为一名硕导我来谈谈我的观点!首先要说的是肯定有影响,至于大不大主要看你想报的导师知名度高不高,或者厉害不厉害,如果你就想报最普通的,刚评上的导师,你联不联系还真的影响不是太大。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知名度低,专业水平相对于其他导师可能要差一点,资源等也不如其他导师,学生报的就要少,我身边就有的导师一年到头没人报,最后学院分配过来学生让指导。所以说你要打算报这样的导师,真的不用费心联系!

接下来,我说说有影响的,而且是要肯定联系的!对于每个专业的几个大牛导师,还是要趁早联系,不然等你去联系时,他可能都已经招满了,虽然在未复试和面试前,这只是口头答应,但这也非常关键,有时他招的学生不见得比你成绩好,比你优秀,但是没办法,人家先联系了,和导师交流后得到了认可!所以一定要趁早联系,不能自己白白丧失机会!

至于通过哪些途径可以选择优秀的导师,并取得导师的认可与联系方法,你可以关注我,我的头条号里有!


校园书匠


18年考研即将行至“裸考“开始,对于考研学生来说,和候选导师的联系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1.三类考生均应及时和候选导师联系交流

在各院校中平时表现较为突出的考生里,保研生靠的是“实力”,录取方式比较简单。

另一类是通过“夏令营”(有必要的测试)录取的考生,意味着只要通过国家分数线,不必达到专业分数线也可被录取。

第三类就是参加“裸考”的考生,有应届和历届等不同考生,要通过4-5门课程考试,很辛苦。

虽然前两类考生在录取上较为容易,但和候选导师的联系交流仍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高校,特别是985,双一流院校和专业导师资源还是不够的,加上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差异,比较活跃的候选导师一般会有几名乃至十几名考生有报考意向,因为有一定竞争,提前和导师联系,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特点,就显得很重要了。

对于“裸考”的考生,在成绩评估觉得有些把握的情况下,也建议和导师联系,至少让候选导师有个印象,成绩公布后再交流就有了基础。

2. 如何和候选导师交流

无论何类考生,在和候选导师交流时应做好准备。

首先,要把自己本科阶段的代表作,各种业绩,特点等说明材料准备充分,必要时要展示自己。

其二,在与导师见面前,需要了解该导师的研究方向,著作,论文和一些专业观点,需要了解其执教风格,也审视是否适合自己。这也是和导师成功交流的重要态度。

其三,需要了解候选导师的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阅读导师研究方向的相关基础著作和文献。评估自己对此方向的兴趣,也可回答导师或面试评委一般会提问的:对你报考导师研究方向的了解,为什么?等类似问题。

考研是个艰苦的过程,安排好各阶段节奏,主动学习,主动交流,提前和导师联系和交流必不可少。供参考。

祝考生们如愿以偿!


Fone017


之所以建议大家考研的时候提前联系导师,主主要是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首先是录取机制。研究生的招生有着严格的名额限制,且研究生的招生名额是分配到每个老师手里的。导师一年往往只有2~3个招生名额,招生名额就像是老师手里的粮票,数量有限而且宝贵。为了自己课题组的发展,绝大多数导师都希望招到最优秀的学生。既然是导师拿自己的招生名额来招生,所以在招生的过程中,导师就有很大的话语权。如果提前联系好导师的话,他愿意拿一个名额来招你,别人也不好再说什么,复试中大多也就一路绿灯了。

其次,考研的竞争不仅是考研生之间的竞争,更是考研与保研生之间的竞争。导师的招生名额是不区分保研和考研的,保研的招生比考研要提前半年左右。假如一个导师,他已经招了两三个保研生,就意味着本年度他已经没有了招生名额。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去报考他的研究生,不管多么优秀,至少在当年你是无法被录取了。

因此,考研提前联系导师非常重要。联系导师的过程不是搞关系,更不是走后门,而是一个让导师和学生提前多多了解的过程。不要去赌在复试过程中,你与导师的一见钟情,毕竟那种场合,时间短,氛围紧张,导师与学生之间难以有更多的了解。提前多接触接触,多交流交流,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选择一个好的导师,不仅决定能否被录取,甚至关系着研究生阶段能够取得多大的成果。

从导师的角度来说,也是更喜欢提前联系导师的学生,这种学生主动性好,人际交往能力强,对自己将来的发展负责,往往在科研过程中也是属于比较主动的选手。因此,考研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提前联系老师。


上庠


感谢你的提问

影响不能说大,但是还是有影响的。因为你不提前和导师做好沟通,如果别的同学去找导师,就把好的导师资源给先占用了。因为好多院校规定学生与导师是互选的,你不找导师,你怎么能知道导师是不是同意接受你呢?



如果你没有去找导师,别的同学去找导师了,可能的情况是,别的同学把好的导师资源给占用了,而你则没有导师可选,最后落到新导师的手里。



这里我并不是说新导师一定就不好,一定水平就不高。我想说的是新导师一次学生都没有带过,缺乏带学生的实践经验是肯定的。



预先同导师沟通好,由你选定的导师接收你,还有以下一些方便之处:

1. 提前进入导师的研究领域。和导师沟通好之后,如果你不太忙的话,你可以跟导师商量,你预先读哪些书?做哪些准备?(包括学习上的和科研上的)。



2. 提前找好导师,有可能选到你心仪的导师。导师和导师的研究方向不一定是一致的。你提前找导师,就有足够的时间研究他们,看看哪一位导师的研究内容、范围、领域适合你。另外,还可以优先选择科研水平比较高、学术道德比较好的导师。



3. 如果时间来得及,还可以把你本科毕业论文与导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这样做到一举两得,或者一举多得。即使不能联系起来,也可以借鉴导师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对你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