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生一定要“早五晚十”才會出成績嗎?請務必由衷回答?

亦是風雨亦有晴


高中生出成績不需要“早五晚十”。

考出好成績是各種因素的綜合體現。看看我是怎麼做到免讀高三免高考保送的。

第一、依靠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好的學習性格來實現。避免出現審題錯誤和粗心之類的理由,我有一次因為一個單位的錯誤導致沒辦法考滿分。

第二、各科的基本概念掌握,熟練到脫口而出。比做筆記管用。熟練概念,做作業速度肯定快,任何題目都需要多個基礎知識點構成的。

第三、做到課堂上好好理解老師所講的,不用寫那麼多課堂筆記。理解了,就會了。自然在考試前就不需要了複習那麼多筆記和題目。

理解了,重複做一些會做的題目也沒有多大意義。一些不會的題目,沒有概念和理解,重複做,也不會,所以怎麼辦?去理解,去應用。


梁說高考


這種現象在高中比較普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我們學校是地級重點高中,考進我們學校的都是原各個初中的優秀學生。但每年經歷第一次月考,都有學生成績下滑明顯。今天正在進行第一次月考,肯定有一部分學生考得不如人意,甚至很差。

01 為什麼初中生進入高中後,成績變差了

一、學習不適應

進入高中後,學生就會發現,課程還是初中那些課程。但很多學生卻感覺學不懂了。為什麼呢?

在整個中小學學習階段有兩次學習程度的躍遷。一次中是由小學升入初中,課程內容一下子增加了很多,在難度上也有所提升,但思維度增加並不是特別大。第二次就是由初中升入高中,課程數量都沒有什麼變化。但是內容難度卻增加了一個數量級,每一本書上的字都認識,就是看不懂了。此外,內容的廣度也增加了,更加關注知識的細節,枝枝葉葉非常繁雜。

所以,本來很優秀的初中學生,到了高中也很不適應。

初中時,只要認真聽講,把老師佈置的任務完成,多背多記,一般都很優秀。到了高中卻發現,初中的一套行不通了。上課認真聽,也能大致聽懂。作業也能做,卻發現總有不會的。該背的都背了、記了,考試卻總是答不到點。

這是因為高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非常高,不僅要求記得知識,那隻能保證學生有一個基礎而已。更要求對知識理解通透。但這一點卻很難,一是高中知識很多都與大學知識關聯,不可能講很通透,所以導致學生理解障礙。二是抒知識理解通透對思維能力要求很高。除了初中時特別優秀的學生,一般學生的思維訓練還沒達到這個層次。

二、分值的相對性

初中時,一般優秀的學生每門課程隨便一考都是90分以上,進入我們學校的中考成績都是600多分(滿分710)。但是進入高中後發現,每門課程考上80分都很困難,上90分的是鳳毛麟角。大部分學生只能在70分左右徘徊。1050分的總分,大多數學生總成績也只是700分左右。

所以,從分值上來看,從初中進入高中後,成績會下降很多。

我今年是教高二生物。學校校長對我們生物命題的要求是,年級平均分要控制在65分左右,最好能達到70分。十一放假之前,我們生物組開教研會,討論月考試題的命制。出題老師都頭疼。把年級平均分達到70分,出題也很困難的。因為高中知識一旦涉及到題目中,都不能保證70%的學生做對。如果出題都是死記硬背的知識,那是肯定滿足不了高考的要求的。

02 進入高中後應該如何學?

在初中,很多學生學習是很淺表的,但成績也不錯。如果高中仍然停留在淺表層次的學習,成績不可能起來,甚至惡性循環。每天不斷做題,學得很認真,但成績卻沒怎麼上升。

所謂淺表層次學習,就是學生的學習狀態看起來很認真,但是思維深度不夠,只是機械地背記。所以,如果考試遇到做過的原題或者僅僅只是數據改變了一下,這時學生往往會做。但一旦出現 新題型,就束手無策。

因此,高中學習要注重思維能力的訓練。

一、改變聽課的方式

上課時,不僅是聽老師講,一定還要積極思考。通常老師講課時在重點知識點上會提問來引導學生思維一層一層深入。但很多學生卻不想,或者只是胡亂地猜想。然後等待老師給出結果。這是錯誤學法的根源。這樣就會逐漸喪失深層次思維能力。這時,學生一定要認真去想這個問題,想出一個結論後,還要分析自己這個結論有沒有道理,符不符合事實,與以前學過的知識有沒有衝突。最後再去看課本上關於這個知識的講述,來證實自己的想法。並且還要進一步反思,自己為什麼和課本或老師講的不一樣?

二、改變做作業的方式

由於高一有9門課程,幾乎每門課程每天都會佈置作業。即使每門作業只用20分鐘,9門課作業總計也要180分鐘,就是3個小時。這還是不停地做、不休息的情況。更何況,數學、物理等理科作業,一般情況下半個小時是絕對做不完的。有學生往往做到半夜12點還沒做完。這樣就導致睡眠不夠,影響第二天學習,就成了惡性的學習模式了。所以,高中生一定要學會規劃時間。可以某些課間10分鐘用來做簡單背記的作業。把整段的時間留出來做數學、物理。把時間利用好了之後,學習就會稍輕鬆一些,不會那麼緊張。

然後,進一步是提升做作業效率。效率的關鍵在於基礎題,速度要快,不能反覆想。如果基礎題都要想、要翻書,那就是聽課效率沒提起來。上課時,一定要把當堂講解的基礎代理商掌握。下課要迅速再回顧一遍。

最後,把較多的時間分配給提升思維的題。對於數學、物理中需要思考才能動筆的題一定要自己思考,獨立去做。一是不能亂做,不管對錯;二是不能抄答案;三是不能把答案放在旁邊,不會就看。做完之後再看答案檢查對錯,如果錯了,也不要急於看答案解析。而是要回頭再看題思考。如果完全不會,應該先去看課本,把課本相關知識反覆看懂。如果還做不出來,再對照答案一步步分析,是哪裡不會。這樣做作業,可能 開始會很耽誤時間。但是,訓練一段時間後,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會迅速提升,這樣以後的效率就會起來。否則,成績是不可能真正達到高的層次的。

三、改變做筆記的方式

上課時不要一筆一畫地跟著老師抄筆記,那沒多大作用。上課的關鍵是聽。

一定要跟著老師的節奏走,並不斷思考。比較重要的內容需要做筆記的,如果課本上有,直接在課本上畫記號。如果還有補充的知識,也直接寫在課本相關知識點旁邊的空白處。當然,也要準備一個筆記本,主要是用來記老師講課的框架,以及某個思路,或者知識關聯,就記在框架對應的知識點下。

下課後,要及時把筆記瀏覽一遍。

一章內容學完後,一定要回頭把這一章的內容整理一遍。這個整理直接用上課記框架的那個筆記本。整理不是把筆記抄工整,而是進行知識分類彙總,再根據自己的理解建立知識結構關係。

四、改變複習方式

複習不要簡單去翻書。複習也要做規劃。

一是利用週末時間把某一門課程,這個星期學的內容認真精讀一遍,邊讀邊歸納。

二是每週都要把這一週所有做過的作業中的錯題再看一遍。必要時,再做一遍。

三是每週把這一週內的筆記重新整理一遍。根據自己的情況,可以粗略可以精細。但是,不必要把課本上的結論全都抄在筆記本上,那個比較笨拙。筆記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


愛上學習教育


從時間出發,這個並不準確。

回想高中時光,你這個時間也還算一般。那個時候比較拼的時候我早上三點起來,晚上12點睡。想想那段時間打了雞血一樣,不怕苦也不怕累,為了高考!

回到正題,我回答教育類問題,我都會強調一個學習態度的問題!為什麼學習態度那麼重要?因為它直接對你的學習成果負責。一個人認真學習一小時效果可能比隨意學習一天效果好,全身心投入讓學習效率倍增!

最近看了好些衡水中學的視頻,真的令人感嘆和自豪!我看了是熱血沸騰,因為當年的自己略有幾分相似,也曾那麼努力過,相信這些孩子優秀的地方總有一個很好的理由。

都說讀書苦讀書累,這個跟走上社會工作對比,過來人都知道讀書其實是最幸福的事。

他們在這個年紀,就應該發奮努力讀書,在保持積極心態和學習效率的同時,相應再拉長一點學習時間,我覺得這是在對他們未來負責!

但是要記住,該休息的時候就休息,切勿過度學習,孔子曰:過猶不及!

最後,祝孩子身體健康,學業有成,考上心目中的大學!


學學書院


在高中階段,要想取得好的成績,我想大部分學生都需要“早五晚十”來作為自己的保障,也許有極少數不需要,那是因為畢竟還存在天才類的人物,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智力平平的普通人,在學習上沒有捷徑,唯有勤奮、踏實、認真,家長們看著孩子辛苦,其實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此時不吃苦以後有更多的苦等待著吃。

充裕的時間是學習的保障,更何況高中階段科目多、知識難度加大,要想領悟精神不能只學皮毛,所以除了老師的講解,自己還得深鑽研下功夫。

上了高中的同學都知道,它真的和初中不一樣,知識難度加大廣度靈活度的變更,都需要學生在掌握知識點的基礎上會應用,而應用並且做到熟練程度的應用,準確率100%的應用,沒有一點自己的技能訣竅,怎會在特定時間脫穎而出?每年高考結束後,大家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羨慕高考狀元或者考入名牌大學的同學,其實這些人不是聰明,而是基本功紮實,同樣的老師同學的班級同樣的考卷,為什麼就會出現千差萬別的結局?除了十幾年的堅持之外,最主要的是火候到了,好的學生的境界就是看見題目,就能像庖丁解牛一樣做到心中有數,這種功夫如果平時不多加練就本領,怎會一鳴驚人?


學習也是一件因人而異的事情,有的人就是學習的料,有的人就得經歷八十一難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天賦異稟的同學在現實中有但不多,這些人真的是老天爺給賞飯吃,但是如果不珍惜不好好利用,最後還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聰明反被聰明誤,悲哉;而我們大部分人都是資質平平,老師在學習上也只是領路人,特別是高中的物理化學數學,你自己不吃透不分析不下功夫,僅僅停留在能聽懂的份上,我想真的考不出理想的成績,

別的不說,就以數學舉例,能聽懂說明只是會應用課本上有關的定義定理做題,但數學它的知識點是相關聯的,有可能一個題的完整作出需要涉及很多知識點,而你如果知之其一不知其二,你說你和人家好學生的差距是不是真的存在?

有的同學一門學起來都吃力,還別說幾門功課都需要耗時耗力,除了老師的上課時間,自己的寫作業時間,還有未完成的疑難雜症等待著自己,請問時間又從何而來?

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真的辛苦,作為高中的家長都會面臨焦慮、困惑,但是我們真的無法代替孩子的成長,我們只能做好後勤保障工作,給孩子加油鼓勁,指導孩子合理規劃時間、利用好屬於自己的時間,然後餘下的時間多休息多睡一覺,這都是我們家長共同的心願,是你的心願也是我的心願。


名字Linda


先用一句最近很火的話來回答:

“你背不下來的書,總有人能背下來。你做不出來的題,總有人能做出來。你推到明天的事,總有人今天能完成。

那麼,對不起。

你想去的學校,也只能別人去了;你想過的生話,也只能別人過了。”

一所高中,即便所有人都堅持著“早五晚十”,也有人上不了本科線,為什麼?——蹉跎了歲月,虛度了時光。

其實,經歷過高中“煉獄”的學友們都清楚,你不努力,都不好意思待在那一群努力的同學中。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

古人古文中的話,已經在告誡我們勤奮的重要性了。

我們在這個過程,其實已經不在乎多麼辛苦和累了,只怕比別人落後,更怕努力並沒有對應的回報。

至於“早五晚十”就一定會出成績嗎?用一句俗話來回答: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一定會失敗。誰也不想把“高中”的機會讓給“對手”和運氣。——運氣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好了,大道理說了很多很多了。

最後補充一句:

你聽不進去的這些大道理,總有人聽進去,記下了,並照做了。


玖抒教育


高中生有必要一天花這麼多時間學習嗎?週六週日還得學?

很多歐洲人順不喜歡做生意的中國人,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就是“你們太勤奮了”!這個理由很是令中國人引以為傲。“我們是勤奮的名族”。週六、週日不休息,夜裡店也開著。在他們眼裡“勤奮”並不是一個褒義詞,而是規則的破壞者之意。逼著那些歐洲人去效仿,去競爭。

回到主題,高中學生真得不需要花這麼多時間去學習。但是如果外部環境都是這樣,學校家長又有什麼選擇呢?跟著往前跑吧!

高考學生的競爭,說到底是一個省同學之間的競爭。如果大家都學的少,大家都後退一步——花的時間少。老師和學生都輕鬆。然而理論很好,可是現實卻不令人滿意。學習杜郎口的那幾年,山東省做的最好。可是,家長首先不願意了——高中孩子有這麼多時間,為什麼不多學點?於是家長跟風補課,然後學校也在跟進。雖然禁令還有。可是今年有的學校高三在暑假,提前開學,大家都“裝傻”——集體默認了。

題主說有沒有不要花這麼多時間?決定多少時間的不是學習內容!而是人心,傳統和大環境。資源匱乏——好學校,好工作,所以大家都在搶。

還有就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接班人,工作就能做適應996工作制度——很多商業大佬都支持它。


江蘇考英語


我認為沒這個必要,學習應該是快樂的事。

早五晚十,我相信呀好多學校的學生可能比這個時間還要多,那麼是什麼原因產生了這樣的現象呢?從一方面說明了,學生本身有強烈的學習欲,當然這裡的學習欲更多的是為了應付高考,為了什麼什麼而學習。學生知道高考的重要性,所以呢爭分奪秒的學習,希望通過學習改變命運。這個出發點雖說不是教育的本質目的,但是卻是最真實的目的。學習為了獲取知識,懂得人生道理,豐富自己學識,提高自身素質,那麼這樣的學習看起來很好,其實有些虛假,脫離了現實的軌道。

另一個方面來說,學校對此有很大的責任。學校不應該提倡學生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影響極其大,耽誤睡眠,心裡壓力過大,不利於健康成長。學校是教書育人的方法,不應該提倡加時間的學習方法,而應該是引導學生使用高效的學習方法,去教授學生如何學習,而不是用大量的時間去硬生生的學習。學校要教授學生方法,讓學生快樂的學習。這也給了學校更多的壓力。

所以說,早五晚十,自然是不對的,但是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去改變。改變需要時間,更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的支持!


熾天使教育


不一定,有的孩子學習方法對了,只需要上課認真聽講!知變通,遇到同類型的題就會套用知識點!當然這類學生是比較少的!大部分學生還是靠題海戰術!從很久以前的老師都給孩子說,只要多練題,見得多了就可以,得心應手!其實不然,有的學生學習很死板!講一道題會一道題!不會舉一反三!這類孩子就需要題海


毋小飛


你好,對於這個問題,要看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模式,首先,我要說的一點是,不要和別人比進度,比時間,在短的時間高效率備考才是關鍵,不一定長時間的學習就有好的效果,靠自己的學習效率。你可能。一小時把一個知識點學會,他人可能兩小時,三小時才達到一小時的程度,所以,誰和誰的效率方法不同。堅持自己的方法和模式就行,不必看他人的。


走鑫影視


應試教育最好出成績的方法是什麼?就是填鴨式教育,不接受反駁。也許你會說某某從小如何如何最後上北清。但是這種情況萬中無一,對於大多數人只有不停的練習,分數才有可能提高,不經常練,知識會大幅遺忘。你問問30多歲的一般中年人,有幾個還能高考及格。所以對大部分人來說,大量聯繫才能出成績。如果你是萬中無一的人才,學校也不可能因材施教,因為這樣對於學校統一管理極其不利。所以早五晚十不一定最好,但是對於提分是最適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