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樂遭遇“寒冬”客群大量萎縮 為什麼遊客不去了?

農家樂曾是都市人週末度假的好去處,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農家樂“樂”不起來了。菜色不夠精緻、住宿條件一般、玩樂項目貧乏,農家樂的忠實粉絲慢慢開始撤退,新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因為農家樂散發著不夠時髦的“土味”也興致缺缺。


農家樂歷經30餘年的發展,是否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遊客的消費觀念、市場的千變萬化將對農家樂產生哪些行業變革?

農家樂是民宿的1.0版本


鄉村旅遊觀光市場在消退,經營農家樂的大哥大嫂們的荷包明顯在“縮水”。

​農家樂遭遇“寒冬”客群大量萎縮 為什麼遊客不去了?

李芬在貴州省黔東南雷山縣朗德鎮經營了一家美哈樂苗家樂,接待遊客時長只持續四個月,從5月份到8月份,她閒時種地、刺繡,忙時全家齊上陣。她的苗家樂可以同時接待100人就餐,10多人住宿。


李芬告訴新旅界(LvJieMedia),好的時候一年收入有七八萬,加上種地和賣一些手工藝品,收入還不錯。目前寨子裡同時經營著20多家農家樂,都是當地人自主營業的農家樂。縣裡會組織他們去向經營好的農家樂“取經”,也會開設免費的廚師培訓。


遊客來了後可以體驗苗族蠟染、刺繡、製作蘆笙、吹蘆笙、學認苗醫苗藥、下田捉魚。


現在來寨子體驗農家樂的遊客少了,因為寨子開始收門票,馬蜂窩上也有遊客留言說一張門票50元。另外,車程40分鐘外的4A級景區西江千戶苗寨似乎吸引了遊客的更多目光。李芬說如果宣傳力度大一點,朗德的寨子也會像千戶苗寨吸引更多的遊客,因為來這裡的遊客對這裡的濃郁苗寨風情很喜歡。

​農家樂遭遇“寒冬”客群大量萎縮 為什麼遊客不去了?

同樣挨著4A級景區石林峽的北京市平谷區雕窩村,村裡的農家樂有300多家,同樣也面臨著遊客量下降的問題。


中國旅遊協會民宿分會會長張曉軍在接受新旅界(LvJieMedia)說,除了貴州省、甘肅省、寧夏省等幾個少數省份的農家樂因為地域特色還保持著吸引力,全國絕大多數省份的農家樂正在面臨轉型的時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0歲的徐紀元開辦中國第一家農家樂已經33年,這家位於四川省成都郫都區農科村的農家樂已經轉型成“星級標準”的鄉村酒店。


從1986年,中國第一個農家樂開辦到現在,33年的時間,作為一個旅遊產品來講,它的生命週期也應該步入衰落期。

​農家樂遭遇“寒冬”客群大量萎縮 為什麼遊客不去了?

什麼是農家樂?以農家的快樂生活為資源稟賦,“販賣”農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進而為城市遊客提供產品和服務的鄉村旅遊產品叫農家樂。經過30餘年的發展,它的內涵並沒有發生變化,但產品和服務已經跟不上游客消費升級的潮流,產品升級步伐嚴重滯後,可以說處於嚴重老化階段。


首先是以90後和00後為主的年齡段人群成為旅遊消費市場的主力,農家樂產品針對新成長起來的主力人群並沒有做出明顯調整。其次是鄉村旅遊消費市場特徵也在改變,遊客的需求已經進行了四連跳,從最初的觀光階段、旅遊階段、度假階段,再到現在的生活階段,遊客已經不再滿足於簡單的觀光。


從朗德寨的農家樂遊客下降,再到雕窩村的農家樂商戶大規模退租,或許反映了一個現實問題,農家樂到了必須升級換代的時刻。


張曉軍表示:旅遊市場除了要應對多元化的新型年齡結構市場,還要面對新興市場的出現。農家樂是否可以抓住機遇,進行升級改造,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農家樂到了升級換代時刻


農家樂是民宿的初級產品,那麼民宿又是什麼?是城裡人和農民合作利用農民的閒置資產、空閒空間,為城裡人提供的中高端的鄉村度假生活。農民可以直接當房東,把房子租給投資者來經營,這是農家樂轉型為民宿的一個有效途徑。

​農家樂遭遇“寒冬”客群大量萎縮 為什麼遊客不去了?

據瞭解,張曉軍還是唐人唐鄉創始人,他在雕窩村改造了一間農家樂,升級為國內第一家定位為“音樂之聲”的民宿,這家唐鄉民宿打造了一個私人音樂博物館、音樂愛好者之家,可以舉行音樂沙龍、小型音樂會,9個房間有各自的音樂主題。


但是改造成民宿的農家樂畢竟還是少數,對於國內存量巨大的農家樂來說可以嘗試做引導。第一是農家樂本身進行設施升級。廉價的床、衛浴、餐飲不能滿足城市居民的食宿要求;第二是大哥、大嫂技能要升級。這也是各級政府一直在做的,但是他們的文化水平、投資能力、經營眼光決定了經營農家樂天花板的高度。


濟南大學商學院教授張振鵬表示:民宿可以看作是經營內容和場景更加豐富並延長消費時間的農家樂升級版。農家樂轉型民宿是一種現象,但並不是所有的農家樂都具備轉型的條件,轉成民宿必然提高經營成本和風險,對產品內容的豐富性和服務質量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有些農家樂經營者未必能做得到。並且,雖然資本介入可以解決經營者資金短缺的問題,但資本具有追逐快速見效和短期利益的天性,有可能會傷害農家樂經營的可持續性。


​農家樂遭遇“寒冬”客群大量萎縮 為什麼遊客不去了?

“鄉村旅遊有一個很重要的品質是鄉土性。在其發展過程中,應努力保持這種鄉土氣息的‘原真性’。隨著市場發育不斷成熟,旅遊市場的多元化需求越來越高,新的業態開始出現,青少年研學旅行、房車營地、康養等需求開始旺盛,會促使一部分農家樂開始向更具鄉土特色和高品質的鄉村旅遊目的地轉型。”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副教授王金偉說。


安徽查濟民宿負責人張波在接受新旅界採訪時表示:農家樂因有自有住房的巨大運營成本優勢,並不會隨資本進入民宿行業被“消滅”,而資本的介入,只會加大精品民宿的競爭力度,民宿的成長與消亡週期會加快。農家樂升級為民宿,硬件投入不難,難的是從業者的自身素養和經營理念,後期的民宿環境養護成本遠遠大於農家樂,否則只能流於表面的升級,無法持久。

​農家樂遭遇“寒冬”客群大量萎縮 為什麼遊客不去了?


在張曉軍看來,農家樂的出路在於抓鄉村教育。在雕窩村唐鄉,每週都會舉辦一次公益性的鄉土文化講堂,請當地的老人或者專家給村民免費講村裡的文化和歷史。這種鄉土教育的目的在於讓村民知道村裡有什麼歷史,可以增加村民的文化自信,再給遊客提供服務的時候可以侃侃而談。這也是農家樂和民宿目前的顯著區別,民宿主人可以和遊客分享各種人情風物,但是農家樂只有一頓小炒。


可以說,是否具有文化屬性和氛圍,也是當前遊客做消費決策時的重要參考,民宿在文化氛圍上遠遠優於農家樂。引領農家樂的升級發展,或許民宿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