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樂、鄉村遊,搞清楚這幾個問題,就不怕沒人來!


農家樂、鄉村遊,搞清楚這幾個問題,就不怕沒人來!



又逢五一,各大景區均是人滿為患!

不少鄉村遊、農家樂就被預約滿了。相對,也有些農家樂的遊客並不多,看著別人的農家樂生意火爆,為啥自己的就冷冷清清?

且看分析......

問題一:模式太雷同 缺乏吸引力

“風景挺美的,但是休閒方法、項目千篇一律,每一家都差不多。”不少遊客會有這樣類似的感慨。

如果你們村的鄉村遊和大部分的鄉村風景雷同,你的農家樂,只有吃飯、喝茶、釣魚、採摘、打麻將,遊客的興趣分分鐘就熄滅了。當走遍大江南北都只能看到花海,哪裡的農家樂都能喝到土雞湯的時候,吸引力估計早就淡到九霄雲外了。像採摘、垂釣已屬低配項目,陷入類型單一的低層次重複開發,缺乏深度參與性。

農家樂、鄉村遊,搞清楚這幾個問題,就不怕沒人來!

對症下藥:深挖傳統文化、突出地方特色

什麼是特色?無非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專,人專我特的東西。但當你的獨特性被別人複製,競爭力也同步下降,咋整?

其實不需要挖空心思去搞所謂的特色。每一個鄉村都有其獨一無二的風土人情。在這些地方去挖掘“樂”、深挖其文化資源,就能達到觀賞性和遊玩性俱佳的效果。

我們不妨藉助一下國外的經驗。

在南非有一座萊賽迪民俗村,這座民俗村的運營模式就很簡單,但他們卻把幾個簡單的“套路”渲染得淋漓盡致。每當有客人來,這裡的原著村民就會盛裝在村口迎接,他們臉上的善意微笑,明顯能感受到並不是“職業訓練”出來的。

農家樂、鄉村遊,搞清楚這幾個問題,就不怕沒人來!

走進村民的院子,當地的“白牙勇士”還會用舞蹈來歡迎到來的客人。看完舞蹈之後,當地的導遊就會帶著遊客參觀民居,這些民居並不是空無一人的展覽館,而是當地村民自己居住的房子,走進屋子你可能會看見一群玩鬧的小孩,或者一位正在洗衣服的婦女,而這些村民本身也是展覽的一部分,他們要展覽的內容就是自己平時的日常生活。

到了午飯的時候,如果遊客願意,還可以留在村民家裡一起吃頓飯,還能和當地婦女學習用傳統方法制作玉米麵餅,嘗一嘗自己親手做的民族美食。現在,這座民俗村已經經營了十多年,而村裡全部的演出,其實都是由當地村民“本色出演”,這種方式不僅能保持村民原本的生活,也能讓遊客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其實,現在國內類似的沉浸式民俗體驗也有很多,比如浙江烏鎮就有一處民俗旅遊村,來到這座旅遊村,遊客都會好好住上幾天,把自己變成當地的農民。遊客在這裡需要自己摘菜,自己做飯,平時,村裡也沒有什麼服務人員,拿鑰匙入住後,就全都需要自己勞動,自己體驗了。這種體驗方式看上去簡單,但卻實實在在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來入駐。

看完這些例子,我們或許會有一點點啟示。其實,鄉村旅遊最注重的是細節,成功的鄉村遊也贏在細節。可是,如何做好細節工作呢?歸根到底,還是需要我們對當地的傳統文化抱有深深的敬意,只有尊重當地的文化,才能從根本上保護、延續鄉村的民俗。

問題二:“大洋怪”項目讓鄉村遊本末倒置

有不少農家樂為吸引人氣,花大價錢購買所謂的高科技項目,但這些項目和農家樂以及鄉村的氣場完全不符合,並且很容易被複制。這些大項目難免大動土木,本來韻味十足的鄉村,被改得面目全非,這樣的資源毀掉容易要恢復起來就難了。

對症下藥:韻味+情懷

對於高科技項目,最好少用,用也要增強其融入感。鄉村遊的興起是由於都市人厭倦了鋼筋水泥叢林裡緊張的都市生活,想回歸到自然、質樸的農村生活。農家樂要體現出“農家”,不要包含太多的城市元素。從設施到菜品,都得有鄉村的獨特韻味兒,投其所好,勾出遊客淡淡的鄉愁,情懷也就做到了。

問題三:地點偏僻 衛生條件差

雖說“酒香不怕巷子深”,但像五一這種小假期只有四天,遠途旅行顯然有點緊張。如果農家樂地理位置太遠,會讓遊客一開始就產生抗拒心理。同時,有的農莊一味求“土”,衛生條件差,服務跟不上消費需求。

農家樂、鄉村遊,搞清楚這幾個問題,就不怕沒人來!

對症下藥

:加強宣傳度

“近”是個十足的誘惑因素,在城郊附近的農家樂自然非常吃香。如果你的農家樂過於偏遠,就要學會通過微信、微博推介農莊、實時製造話題引起關注。環境一定要舒適,雖然是農家,但是也要做到乾淨整潔,尤其是廁所哦。

農家樂、鄉村遊,搞清楚這幾個問題,就不怕沒人來!

鄉村遊的主旋律就是慢生活,營造出好的氛圍,傳遞出舒適的生活理念,融入民風民俗等文化特色,讓鄉村遊更舒心自在,令人嚮往,更具有治癒性。抓住了遊客的精神世界,就抓住了致富的方向,那麼你的農家樂就不怕沒人來!


本文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農視網


農家樂、鄉村遊,搞清楚這幾個問題,就不怕沒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