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成功,放屁都是道理,你若失败,再有道理都是放屁”,这句话说得对吗?

房哥说房天下


先不论对错,先讲一段我的亲身经历。记得十多年前,我还是职场愣头青,喜欢发表看法,有时候自己的主见与上司相反,但就是“扭住不过”,总是试图说服上司接受我的观点。上司有一次又气又恼,说了一句:等你坐到我的位置时,再实行你的观点吧。年轻气盛的我,当时真的是气不过。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等我坐在比原上司还高的职位时,我现在想起来还是挺感谢那位上司的。我欢迎下属提意见和建议,最后还是由我来拍板,也会遇到不理解、不服气的下属,我也会像原上司那样说话,“这件事由我负责,你去执行吧”。行走职场,责权利对等,上司坐在那个职位上,就要对部门整体工作负责,作为下属可以持不同意见,但必须执行上司决策,因为上司对决策后果负总责。

回到这个问题——你若成功,放屁都是道理;你若不成功,再有道理也是放屁。这是千百年来“成王败寇”文化的市井化,这是对权、位文化的庸俗化。归根到底就是,谁权力大,谁说了算。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官大一级压死人,话语权在于权力,谁的权利大,谁的话语权的权重就大。论证这句话对错毫无意义,在实践中,人人都是这样,人人是这句话的“受害者”,人人又是这句话的“施害者”。

第一,这句话的根源,在于人们文化观念的趋同性,对成功和权力标准的简单化。

国内职场,与西方职场不太一样,就是对成功和权力的认知不同。西方人对成功,有多种认识标准,哪怕是一个穷游族也是成功者,因为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国人对成功和权力,认知是简单的,也是趋同的,就是有钱、有权、有势(关键还是有钱,有权的目的带来有钱)。比如,经济学上的流行语,资本碾压一切,谁股份大谁说了算。

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帕累托效应,比如,财富上的二八定律。20%的有钱人瓜分80%的财富,80%的普通人瓜分剩余的20%财富。所以,普通的没钱的人占绝大多数,在职场上,在经济活动中,处于被支配地位。所以,带着不满情绪说,有钱人放屁都是香的。透着愤怒,更透着无奈,归根到底透着自己的“顺从和服从”。唯一的愿望,就是自己也要成功,将来放屁也是香的,而不是质疑这句话是否合理。对吗?

第二,存在即合理,吐槽这句话没有意义,对于普通人唯一出路是向上攀升。

前不久,流行“佛系文化”,不争不抢,随遇而安。但这种文化,很快云消雾散了。因为,对大多数人不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你可以佛性,但你孩子上学没有学区名额怎么办?你妻子要买一个和同事一样的包包怎么办?你的父母生病住院要交手术费怎么办?解决这一切问题,一个是有钱,一个是有权。其他都是扯淡。

还有许多鸡汤文,鼓吹成功多样性,自己看开了、放下了就是成功。你信他个鬼呦,糟老头子坏得狠呢。那是他们有钱有权之后,又要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又要追求思想上的放松,才发明的成功多样性,比如说提倡的极简主义才是成功,可是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追求吃得好传得体面才是成功。

成王败寇,这句话放在今天社会并不适用。但是,以成败论英雄,在职场和生活中都是通行的。当今社会,人人浮躁,都是成败论英雄闹的,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谁也无法摆脱这种文化基因的影响。你可以佛系吗?当你实现财务自由时,你可以谈佛系。当你还是土里刨食的时候,你没有资格谈佛系,你非要谈佛系,那是你在逃避责任。

第三,人微言轻,地位低下没有话语权,提高话语权重,依然靠努力奋斗。

你在职场上,只是一个小职员,一个大开间里的螺丝钉,你掌握的信息量很少,你接触的层面很低,你讲的话,就没有分量,也说不到点子上去,或者说,开会的时候,轮不到你说话,你说的话“连屁都不如”,虽然粗俗,但也是事实。

很多年轻人不服这个理,人人平等,人人都有话语权,往往给上司提建议,采纳了当然好,不采纳就生气,就甩脸子,就不愿意执行。这是职场不成熟的表现。你只是一个小职员,你可以发表看法和意见,但你没有资格对这个部门的运行负责,也轮不到你负责。人微言轻,是必然的客观规律。

有一次,一位年轻下属反对我们总经理的决策,当众说,“我对这件事负责”。我们总经理又气又恼,说了一句,“哪里轮到你负责。”总经理说的没有错,他才是公司的负责人,对整个公司运行负总责。所以,他要为自己的决策承担责任,怎么能轻易听从别人的意见呢?

职场法则,责权利对等,坐在什么职位上说什么话,负什么者,拿多少工资,这是对等原则。你不成功,说话就没有分量,因为你不需要为此负责,其实就是轮不到你为此负责。你成功了,有职有权,说话就有分量,因为你有决策权,由于信息不对称,怎么决策都觉得有道理。因为你的决策左右别人的命运,所以,怎么说都被人“尊重”。


职场火锅


绝对的正确,我一个亲戚和大时代里的丁蟹很像,做生意快四十年了,完全没道理可言,他的发家之路可以说是运气爆棚,初中没念完就工作了,平时也不学习,和他讲什么用人和做事的道理跟本就听不懂,也不会听,他的想法就是除了他,身边的人都没用,都得依靠他,不管他的行为多么的可笑,低级,可他就认为自己做的对,还有一帮人捧臭脚的,想学他的生财之道,毛都学不到,他也讲不出啥来,他是当地的首富,这几十年都没人超越,你们说在这样的人面前道理是个啥[捂脸]


不争不争


“你若成功,放屁都是道理,你若失败,再有道理都是放屁”,这句话说得对吗?

不是有个段子,叫做:名人用过的东西叫文物,凡人用过的叫废物;名人强词夺理叫雄辩,凡人叫狡辩;名人跟人打招呼叫平易近人,凡人跟人打招呼叫巴结别人;名人打扮不修边幅,叫有艺术家气质,凡人就是流里流气;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叫王老,凡人老了只能叫老王;名人死了叫仙逝,凡人死了叫死了,至多叫去世。

自然,用到说话做事上,也是如此了。如果成功了,走到哪里都是朋友,过去不理你的人,也会慢慢靠近你,甚至把他过去曾经为你做过的,不厌其烦地跟你说,而一句不讲他曾经对你不好,或冷落你。如果失败了,很快地,他们又离你而去了。至于讲话,那就更是如此。所以,没有必要在意,自己就是自己,不会因为成功了,就变成另一个人了。

如果变了,也就完蛋了。


谭浩俊


“你若成功,放屁都是道理,你若失败,再有道理都是放屁”,这句话说得对吗?大家好,我是城市问答专家@北京范儿。

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只是表达方式有些粗糙。大家还记得冯巩老师表演过的一个作品吗?叫做《小偷公司》,里面有一个经典的对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这个作品是讽刺官僚主义的。可同时也说明了和我们题目的说法一样的一个道理,就是谁有“话语权的问题。

先来说说什么是成功者?成功者首先不能用财富来证明。因为不同领域都有成功者。比如科学界有科学家,商界有民族资本家,学术界有思想家和教育家,文化领域有艺术家。所以,有很多成功者是在他自己的领域一枝独秀的,也不一定就能产生多少财富。可这个成功者在他自己的领域就有绝对的“话语权

我们普通人如果想要立志成为马云或者莫言可能都会有些困难。因此,如果我们要是认为只有那么成功以后才能有话语权那就错了。毕竟世界上没有几个马云和莫言。多数老百姓还是挣扎在生活里。至于说我们的事业,也很难达到一个公认的成功者的地步。

那么我们就不妨在小范围内争得话语权。也就是通俗的讲,说话好使。那么怎么能做到说话好使呢?

1、首先我们要做到说话算话。用专业术语说,就是讲话要有诚信,说到做倒。在公司里也好,还是朋友之间也好,都要言出必行。这样我们首先在小圈子里有一个说出话来好使的形象。最起码让人家感到这哥们儿说话还算话。不能今天这样讲,明天那样讲。没有准谱儿。如果能做到,那么,在人际交往中就会得到我们需要的话语权。

2、然后是提升我们的专业。在工作的领域里做到精益求精。首先要让同事认为我们在专业方面有水平。当然,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的学习,仔细的磨炼,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能力的。然后让同事觉得我们的态度很诚恳。工作的时候很认真。工作当中也有一定的水平。这样渐渐的在工作的小圈子里,就会有人赞同我们,就会得到相应的话语权。

3、社会中的我们也要尽量的帮助别人。 佛教有云:“是道则进,非道则退”。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我们认为对的要尽量去做,我们认为错的就不要去做。在社会中,我们要尊老爱幼,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样做肯定是对的。对陌生人也要付责任的去说话,不能信口开河。要对所有能接触到的人都诚实。这样,我们在陌生人当中也能争得话语权。

总结一下:其实,我们在小圈子里有相应的话语权也很重要。那有那么多能在世界上都有话语权的人呢?我们普通人就在小圈子里有话语权就足够了。

只要在我们设定的小圈子里,咱们可以做到让人觉得我们说话好使,就是成功。成功的得到小圈子的话语权,才能在以后得到大圈子的话语权。才能成为一个成功人士,让人觉得您“放屁”都是道理不是?


北京范儿


强者决定话语权,真理在大炮射程之内。千古一理,颠扑不破!

实力印证尊严,是国家的感悟;成功诠释存在,是民间的箴言。你见过狮子和羊讲理吗?你相信单薄的呼喊会被采纳吗?你觉得弱者能打败强权的世界吗?如果没有 ,那就敬仰这句话








论鉴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叫成功?有钱叫成功还是有名算成功,有人会说有了名自然就会有利,利就是钱,所以有钱就是成功,有钱说话分量才重,没钱说话没人听,有句俗话,酒席宴会把酒敬,杯杯先敬有钱人,有钱三十岁称年老,无钱六十岁逞英雄。现在很多人都是向钱看,为了金钱不择手段,完全没有了道德底线。



摄友25117525


你好,我是矣律,我来回答!

有人说:“你若成功,放屁都是道理,你若失败,再有道理都是放屁。”这句话可对,可不对,取决于什么场合,什么人说。

成功的定义

马云曾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定义成功,但是,我知道该如何定义失败。失败就是放弃。人的一生不在于得到了多少,而在于经历了多少!我希望在我七八十岁的时候,抱着我的孙子,告诉他你爷爷这辈子经历了多少!而不是得到了多少!”


成功,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汉语名词。同“胜利”。意思是指达到或实现某种价值尺度的事情或事件,从而获得预期结果叫做成功。出自《书·禹贡》:“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什么样的人才能算为成功呢??

有人说比如:马云,李嘉诚,王健林,试问一下世界上还能出现第二个马云,李嘉诚,王健林吗?

你认为什么样的成功才能算为成功呢???

每个人的成功都需要经历许多次人生的考验,只有通过了不同的考验,你才能证明你的实力,成功包括精神与物质两方面,它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相互配合。

其实只要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去奋斗,体现出自我的价值,无论结局如何其实你都是成功的人。而成功后你会觉得成功路上的考验都是值得的,你也会笑着向它们致敬!


社会很现实,很残酷,就目前来说,这句话是对的。有钱就是爷,说啥都是对的。

好好努力,让自己,家人过得好一点就行了,加油!


矣律


这话虽然有些偏激,但仔细一想,确是如此。同样的一句话,从成功人嘴里说出来和从平常人嘴里说出来,肯定不一样。这也是社会的一种病态,只注重成功者,轻视失败者,一个健康的社会是鼓励成功者,激励失败者,让失败者有机会追赶成功者。话虽糙理不糙。


HY航宇


这话带有强烈的感性色彩,有点偏激。如果理性分析,就会发现这话说的有点问题。现实社会生活中,失败者未必就没有道理可言。因为:

一是失败往往是成功的鋪路石。所谓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所谓的成功是从若干失败中萃取的精华;

二是历史上失败者多于成功者的事实,足以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正是因为失败者的教训证明了哪些路是行不通的,所以为成功者的选择提供了新思路与找到了新方向。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成功的概率;

三是失败者的理论与实践,常常是"时位"错置的真理。所谓的时位错置,就是泥古不化,把曾经的"真理",应用于变化了的时空中,全然不顾客观环境的变化。就是人为割裂主观与客观的联系,这是教条主义产生的原因;如孔子力图恢复周礼的行为,终其一生也无法实现,但是并不代表失败者的理论与实践中,不包含有"真理"的成份。这部分恰恰是同样应该传承的。孔子的某些思想不是一直延续到今天么?;

四是历代成功者都是非常重视失败者的理论与实践。开创汉唐盛世的帝王都是这样。汉武帝借鉴前人和亲的教训,强化了武攻的准备,终于解除了边境之患;李世民"以人为鉴",汲取隋亡的教训,开创了大唐盛世。

综合以上所述,所以说这句话有些偏激,不够理性。


天道若龙


这是个猪人的思维,放屁要是有理,那么与屁有啥两样!春秋时诸子百家有谁成功了,孔子也就一个小芝麻官的鲁国编修和执礼,六国游说又惶惶如丧家之犬。;韩非子也不过被秦始皇采用了个学说,其他都是老百姓,命运坎坷,有啥成功。在现实中有多少老师级的人物都不需要成功,成功的都是弟子,但是老祖无名,可是一旦出山就震动天下,治理天下,不可轻慢,慢侮则裂地崩天,血流千里,比如墨子,鲁班,老子,鬼谷子,孟子,庄子等等。历史中又有多少。百姓,屠夫,手工业者,他或她们都从无名到成功,包括现在百姓在农村开会,农忙或工人作工,打工都是谁说的对,谁就是真理,人们就都听谁的,只有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如果有谁胡说八道,那么绝对是甲鱼放气,屁都不如。反之,如果觉得自已成功了,有名了,妄言,胡为,与人民为敌,坑害百姓,那么就是一切反动派麦蚱秋后灭亡的结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