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對銀根緊縮的判斷不準,導致企業資金緊張,甚至斷裂


因對銀根緊縮的判斷不準,導致企業資金緊張,甚至斷裂

李途純1958年出生於湖南臨湘一個普通的 農民家庭,1990年隻身南下深圳,一邊打工一 邊開始了自己創業的夢想。他先是給一位做糧 油生意的老闆做銷售,接著靠做毛澤東誕辰百 年的掛曆,掙到了第一桶金約兩百萬元,便開 始四處投資,做花花公子代理,開書店、酒 店、錄像廳等。也就在那段時期,李途純發現 乳酸菌飲料行業有著很好的市場前景。1996 年,李途純回到湖南株洲,建立起了太子牛奶 廠(太子奶集團的前身),並挖來上世紀80年 代末期乳酸菌飲料行業明星企業“活力寶”的 總工盛延嶺與自己一同白手起家。


因對銀根緊縮的判斷不準,導致企業資金緊張,甚至斷裂

“太子奶”憑藉優良的品質和良好的信譽 贏得了市場、贏得了經銷商的尊敬,開始在中 國乳製品市場——這一世界上潛力最大的牛奶 消費市場爆發出強大的生命力,迅速擴張並很 快成為國內乳酸菌奶製品的龍頭老大。據統 計,太子奶10年銷售共超過50億元,響噹噹 的“太子奶”品牌已成為國內乳品行業的一筆 無形財富。太子奶憑藉其強大的品牌效應,迅 速在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260個大中城 市和3000多個縣建立了經銷網絡,並形成了5 個行政區、4條鐵路路線、5大生產基地、長江 黃河沿線縱橫連塊的全國營銷網絡。

2007年,太子奶開始陷入資金鍊斷裂危 機,2008年11月,沸沸揚揚鬧了一年的太子奶 資金鍊問題終於落下帷幕。太子奶集團官方聲 明確認,太子奶創始人李途純與太子奶集團其餘股東於11月21日達成協議,後者共同向太子 奶集團增加投資,化解資金危機。至此,李途 純退出太子奶集團權力核心。親手創立了一個 乳業帝國的“開國之君”何以如此慘淡收場 呢?


因對銀根緊縮的判斷不準,導致企業資金緊張,甚至斷裂

“危機的出現,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必須 承認,決策者犯下了一些嚴重的戰略錯 誤。”太子奶方面某高層人士開始反思。在他 看來,過快的擴張成為太子奶資金緊張的重要 原因。但他同時強調,擴張實際上也是一種戰 略佈局,但因為對銀根緊縮的判斷不準,所以 反而成了一種拖累。

然而,李途純敗北的最直接原因卻是因為 一份協議。早在2007年初,高盛、英聯以及摩 根斯坦利聯合注資太子奶集團7300萬美元之 際,已暗含對李途純不利的條件:在收到7300萬美元注資後的前3年,如果太子奶集團業績 增長超過50%,就可調整(降低)對方股權; 如完不成30%的業績增長,李途純將會失去控 股權。

就這樣,缺乏足夠風險監控,令太子奶最終成為外資侵吞的對象。

如果我不能解僱任何人,實際上我不願意 解僱任何人,那麼我怎樣才能灌輸危機意識? 我怎樣才能說服人們如果不發生變化,我們的 公司就會慢慢走向衰敗?

——松下幸之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