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你知道多少?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最好呢?

初中数学蒋老师


基本都应该知道吧。

上学放学路上和孩子聊天;和近一些的同学家长聊天;和班主任或老师沟通,从知识的掌握情况,从作业的完成情况;从测验的正确错误方面等能较全面的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养了一个娃


我在跟很多家长聊天时,都发现他们心中的孩子表现与在学校时孩子的表现都差别很大。比如,同事的女儿,在上初中,她口中的孩子,是不多言不多语的,很听话老实的样子,直到有一天,班主任告诉她,孩子在校不认真听课,老师批评她,还与代课老师大喊。她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后来又问了其他的学生,才敢确认此事。后来,她再和我谈及此事时,仍表示难以相信这个与老师大喊大叫的就是自己的乖乖女。

实际上,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了解甚少,他们只看到孩子早早地背着书包去学校了,放学了背着书包从学校回来了,孩子心里想些什么?在校表现如何?喜欢什么课程等等,不甚了解。那么如何多了解孩子的情况呢?一方面,平时可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里活动。另一方面,可多与班主任或代课老师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发现问题与老师共同解决。


爱小猪的妈妈


教育好孩子需家长,学校共同努力,有些家长以为将孩子交结学校就万事大吉,不闻不问孩子的情况。家长应勤与斑主任勾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成绩不好的课目,还应主动与该任课老师联系。我的儿子读高中时,物理成绩不好,我就主动与物理老师联系,叫老师上课勤叫儿子回答问题。这样做比我的同事让孩孑上辅导班强多了,不仅节约了大量金钱,而且节约了大量时间。而且还养成了儿子高效学习的良好习惯


特辣阿婆说我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我基本可以说掌握80%。首先,我和女儿平时相处特别融洽,我是一个提倡民主平等教育的妈妈,孩子在学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和我讲,每次放学去接她,她都会把当天学校发生的事情噼里啪啦和我分享,并且乐在其中。当然除了这个以外,我还会经常和家长、老师们交流,了解学校的一些情况,通过老师和家长的视角,进一步了解女儿在校的表现。另外,我也会定期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通过观察她和小伙伴的相处,了解更多维度孩子的状态。


南媛杯哲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孩子在校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发展,所以,作为父母要多了解其在校情况,包括他的学习、交友、生活等。那么,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最好呢?我把我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1.多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联系沟通

如今互联网时代,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可以通过微信、QQ等通讯方式私下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学习情况及心理状况等。班主任管理一个班级,班级里学生少说说也有40个左右,不可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这就要求作父母的主动联系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孩子了如指掌,知道他的个性特征以及他的优缺点。老师们也非常愿意与家长深入沟通,也想了解孩子在家学习习惯,有利于教学。

2.多陪陪孩子,与孩子多沟通

父母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陪伴其实是最长情的告白!通过陪伴,孩子愿意告诉你:他心里在想什么;他的困扰;他的喜好等等。这样,父母就能及时了解孩子动态,更能对孩子正确引导。因为孩子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容易偏离方向。

3.与其他同学和家长多联系

每学期一般都会召开家长会,通过接触孩子的同学及他们家长,可以侧面了解自己孩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还有老师也会发来成绩报告单,家长们可以通过成绩了解孩子这段时间学习情况:努力用功了吗?成绩进步了吗?

了解途径有很多种,只要作父母都用心去走进孩子的心灵,与老师多沟通交流,就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校表现。希望我的回答让你满意!


霞霞老师教英语


从老师和家长两个方面回答你的问题。

从老师方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工作的对象。教师的一切教学工作,都是围绕着学生进行的。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教师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工作。有人提出,当好老师,必须首先吃透“两头”:一头是教材,一头是学生。这两头都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一头也不能丢。这就足见了解学生的重要意义。   

对于研究教材的重要意义,人们很容易达成共识。而对了解学生,不少人却认为无足轻重,以为研究教材是语文教师的硬任务,不可不为;研究学生是软任务,不足挂齿。其实,药再好,也不能包治百病,需对症下药,方可见效,收到效果。那逼人教学的两个班为例,一为实验班,语文基础很好,一为普通班,起步低,若不问底细,不顾对象,滔滔大讲,实验班可能会有人听懂,而普通班则会出现一半以上的人睡觉或不知所云。   那么,作为老师,应了解学生什么情况呢 ?   

首先,是他们的生理状况。这方面,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生理表现、体质状况等生理指标。高一学生一般以十六至十八岁间居多,这是的学生正处于“多变期”,即性格爱好,习惯等最易受外界影响的时期。很多人是带着对高中的憧憬进入校门的,面对陌生的环境、同学与老师,他们想尽力表现、完善自己,又处处显得力不从心。所以上课时,他们对老师的提问既不主动举手,又不甘心沉默,大多东张西望,持观望态度。   

其次,心理方面,注意应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倾向性、情感动机、兴趣爱好等。高一阶段,,学生对语文还处于感性阶段,以个人的好恶有选择的学习。大多对古文表现出反感,喜欢读散文与小说。普遍认为学古文没有意思,更没用处 ,离他们所处的时代太遥远。他们宁可读网络小说,也不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以致会出现学生作文我们看不懂。针对这种情况,除了强制性学习,更应需要语文教师的善导。   

再次,要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情况。大致包括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听说读写能力水平及层次、智力发展的状况、生活积累和经验、对语文课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喜欢怎样的教学方法、课外爱读什么书及已经读过什么书、课外语文活动的情况等等。这些可通过平时的作业、测试、问卷调查或个人谈话等方式获得,也是较传统的教学经验。   

了解学生的方式方法很多,也非常灵活。要学会多条腿走路,既能从多渠道角度了解学生个方面的情况。   

1、观察法   观察的形式可分为自然状态的观察和特定条件下的观察两种。应根据观察的内容来确定观察的形式,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是一种在自然条件下,随时随地的对学生的动作、神态、学习情况等进行的有目的的观察。特定条件下的观察,指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课外活动中或其他特定场合中对学生的观察。观察到的第一手资料,应随时记录下来,并将有价值的信息分门别类的整理,建立学生语文学习情况的卡片。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2、提问法   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了解学生的一条重要途径。有经验的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能够探测到学生语文学习的诸多方面情况,如本堂课学习内容的预习、掌握情况,语文知识基础,语文能力状况,智力水平,语文学习态度等等。   课下交谈提问。这是一种了解学生内心活动的极好方式。它不拘形式,气氛更为轻松融洽,容易缩短师生距离,让学生产生信任感,使其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下向对方敞开心扉。教师应有热情、真诚的态度和亲切信任的语言。要尊重学生,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地位上,消除学生的顾虑;语言诚恳,注意倾听,不指责教训,不随意打断学生的话……,讲究自己的仪表、风度,以给学生尽可能完美的形象,得到学生更多的信任和尊敬。   

方法有很多,教师可灵活处理,针对不同人采取不同的方式,以便受到最好的效果。

从家长方面:

打仗要讲究战机,播种要讲究时机,同样,教育孩子也要讲究时机。所谓教育的时机,就是家长要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选择和运用最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生作用的时间里进行教育。

  可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有哪些呢?做家长的又应如何把握?

  时机一:当孩子困惑时

  每个孩子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困惑,在这些时候,他们往往特别渴望别人的理解和得到问题的答案,而此刻也正是家长教育他们的最佳时机。

  当孩子对某件事情感到困惑时,家长抓住孩子渴望学习经验的心理,及时帮孩子进行必要的疏理,不失为教育的最佳策略。因为此刻,无论家长是摆事实,还是讲道理,孩子都会很容易地接受,从而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时机二:当孩子取得成绩时

  生活中,孩子总会取得一定成绩,如在学校中考得了好名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或在某项活动中表现突出受到奖励等。这个时候,孩子的情绪都会比较高昂,自信心也会比平常强,家长要善于抓住这个时机,在肯定和鼓励的基础上,给孩子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引导孩子乘势而上,把一时的热情转化成持久的动力。

  当然,家长也不要忽视孩子因取得成绩而引发的骄傲自满情绪。骄傲是成功的大敌,做家长的千万马虎不得。许多孩子的学习成绩经常大起大落,其原因就是骄傲自满。因此,家长在表扬孩子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该及时让孩子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另外,当孩子做了好事的时候,如给老人让座、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关心班集体等,家长一定要给予孩子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孩子做好事常常是无意识的,家长要善于把这种无意识引导到有意识,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时机三:当孩子犯错时

  综观古今中外,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许许多多的名人或成功之士,在他们成功成名的背后都有着一个经典的故事——那就是他们在犯错时,他们的父母在当时的情景下处理这些事情的方式方法,对他们有着深刻的影响,激励着他们一生的成长。

  无数事实证明: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犯错改错的过程,而犯错的过程就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因为只有在犯下错误的同时,孩子才更有可能深刻地去理解更多的人生道理。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这时候,家长就要帮助孩子去分析错误,引导孩子面对错误,最终达到改正错误的目的。

  时机四:做客时

  有很多孩子在家很听话,但是到了客人家,就容易“人来疯”,放任骄蛮,让大人很没面子。这时,如果家长当着客人的面大声训斥孩子,孩子不但不听,甚至会故意大哭大闹,弄得大家都很尴尬。因此,要使孩子在别人面前变得听话、懂礼貌,家长就必须在做客前和做客中对孩子做一些相应的指导,并且在做客后及时对孩子的表现作出评价。此时,无论是表扬还是惩罚,都将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时机五:待客时

  待客时,是孩子学习待人接物礼仪的最佳时机。

  时机六:孩子对某些事物有浓厚兴趣的时候

  家长平时对孩子的行为要细心观察,一旦发现孩子对某一事物特别有兴趣,就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抓住孩子兴趣的“闪光点”因材施教。这样做,说不定就会激发出孩子某一方面的智慧火花,引导孩子沿着自己的兴趣走向成功。

  时机七:就餐时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受,平常工作忙,几乎挤不出时间来教育孩子,于是一日三餐就成了教育孩子的一个好时机。如此一来,只要一到吃饭时间,家长便开始问功课、查成绩、讲孩子过错,常常弄得孩子愁眉苦脸、哭哭啼啼,使就餐笼罩在一种不愉快的紧张气氛中。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指出,“餐桌教育”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抑和情绪低落,使父母和孩子隔阂加深,从而导致孩子不亲父母的尴尬局面。

  但是,这并不是说在餐桌上不能教育孩子。其实,吃饭时,家长完全可以教孩子认一认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告诉孩子这些菜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烧熟了后又是什么样子,并让孩子记住它们的名字。这样,一边吃东西一边学习,孩子会吃得更香。

  其实,餐桌虽小但意义重大。家长如果能够营造一个愉快、舒适的进餐环境,就等于搭建了一个和孩子良好沟通的桥梁。在愉快的环境当中,孩子有发表自己“高见”和“新闻”的机会,这样既有利于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父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还有利于活跃进餐的心理气氛。

  时机八:当老师来家访时

  大多孩子最怕老师上门,因为,他的在校表现就会暴露出来,同时,孩子更怕家长将他在家的所作所为告知老师。因此,家长应懂得孩子的心理,在老师家访时,把孩子的长处告诉老师,同时以提出希望的口气间接地说出孩子的缺点以让老师了解。

  时机九:生活中任何一个合适的时刻

  生活中,教育孩子的好时机有很多,当孩子有崇拜的对象时、当孩子受到挫折时、当孩子经历失败时、当孩子享受成功时……家长抓住这些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每个孩子都会成长得很快。

  教育孩子讲究时机,当然,这需要家长用心去发现时机、用耐心去等待时机、用宽容的心去创造时机……只要时机得当、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不会让家长失望!





我心永恒121057776


非常荣幸回答你的问题!

对于孩子在校情况,是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有很多方法来了解。小编遇到的家长大概有以下方法:

  1. 加强与班主任联系。孩子的情况班主任是比较了解的,因为一般情况班主任都还是清楚的。所以跟班主任搞好关系是比较容易了解到孩子在校的情况。小编身边认识的家长就有这样的,每天和班主任保持联系,和班主任交朋友,有时候还帮助班主任制作ppt,视频啥的,朋友间互相帮助后,一般班主任就会特别的留意孩子的情况。
  2. 与孩子真诚的沟通。其实最直接的了解就是让孩子告诉你,所以要找到和孩子沟通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和孩子的关系,更多的可以和孩子建立真挚的友谊,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情况也是做父母要学习的功课。
  3. 利用高科技了解情况。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在的技术对于想了解对方情况的电子设备也挺多的。曾经小编看到过一个报道,而且某宝上也有这种手表,可以窃听的,小编去查了查价格也不贵。小孩带着这个手表可以把在学校的情况主要是音频都能传到家长的手机上,好像也有视频的。当然这种方式小编是不赞同的,如果孩子不知情的话,当知道了肯定会不信任家长,如果老师知道了,肯定也是有想法的,所以不是万不得已情况下,最好不要采用这种方式,有时可能还会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而触犯法律。

方法是很多种的,其实小编建议多和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孩子会主动告诉你的。

我是意外,一起学习教育子女让他走正直的路,到老也不偏离!祝你早日找到正确的方法,更好的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欢迎点赞➕关注!


意外随笔


一般情况下,做父母的,要经常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及时把握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表现好,要及时予以表扬;表现不好,问清楚是什么原因,该批评的要批评,该激励的也要激励。

在过去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都是鼓励老师进行家访的,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的职业、经济状况以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等等,便于在校期间有针对性的辅导孩子,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学习上面,以确保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老师和家长进行沟通更为便捷了,传统的家访基本上没有老师去做了,主要原因在于老师的业余时间也很紧张,有自己家庭的很多事情需要处理。而作为家长,可以通过微信、QQ进行私下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家里与在学校的相关表现,及时通报孩子的学习状况、思想状况以及其他方面的情况。这样便于家校及时交流,共同抓好孩子的学习。

当然一天下来,教师在学校里面,因为上课、批改作业、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可以说时间也很紧张,精力也很有限,下班以后还有家庭的很多事情需要处理。说联系每一个家长,不大可能,这就需要家长主动与老师进行沟通。

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一般都会主动联系老师,但也有很多家长没有这种意识,总认为只要孩子在学校不出问题,就没有必要去联系老师,常常就是这样的情况下,家庭脱离了对孩子的监管,老师也可能忽略了与家庭的沟通,等到有些事情浮上水面时,发现就已经很晚了。比如说,学生打游戏、学生与学生之间闹矛盾、学生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等等,这些只能通过平时的察言观色,才能发现,它是有一个时间过程的,一旦上浮到表面的时刻,就已经很严重了。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能够健康的成长,是非常幸运的,但常常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嗜好的影响,很容易走偏路,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帮助他纠正方向,对他是有益的,一旦发现它偏离方向很久了,再纠正过来要费很大的力气,花很大的精力,而且效果还不一定如意。

唐代颜真卿在《劝学》中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宋代朱熹在《劝学诗 / 偶成》中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唐代孟郊在《劝学》中也说,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理想与梦想,关键在实现理想与梦想的路途中,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拤助,最终实现成人成才成功的目标。

为家庭,为国家,为民族,多培养一些有用之才,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



新零售践行者


孩子在校表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诸如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无违纪问题发生等。

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的途径很多,与班主任常沟通,与科任常联系,与孩子常交流,通过成绩(试卷分析)做反馈,通过综合评定做考核,通过比较做鉴别。

但是,本人认为最好的途径还是与班主任保持常态沟通。

沟通前提要确定孩子成长应该关注的教育话题(如学习习惯养成,学习方法的运用,全科发展水平,记忆、理解、感知、体验、思维等各种能力的形成等)。注意每次沟通的话题和沟通的时间。诸如开学前,每月质量检测后,放假前这样的重要时间节点。

和班主任沟通是了解的前提和有效途径!


避暑山庄来客


我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一般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和孩子聊天获得其在校期间的表现,二是通过老师反映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

每次去接孩子放学,在回家路上我都会问她今天在学校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一般情况下孩子都会和我说发生了什么事,通过观察孩子的情绪可以大概知道在学校的表现如何。

还有就是学校老师的反映,比如有一次老师告诉我孩子在学校上课期间和同学大声说话,我才知道平时较为文静的女儿居然还有这毛病,回到家就罚站半小时。根据老师的反映,正确鼓励孩子的优点,改正缺点。

我一直认为作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到了孩子额叛逆期,不能以家长的权势来压制,跟孩子做朋友,他才会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家长。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