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爱人死去,会有人去追随;父亲或母亲过世,做孩子的少有追随?

蛋炒饭加紫菜汤


妈妈离开以后,我一直想要随她而去,只是她身前还有一些未了的事情,我想替她去完成。还有就是我知道妈妈虽然走了,但她活着的时候最盼望的就是我可以好好生活,她倾尽所有去疼爱培养的女儿,我如果真走了,无颜面对她,她的一世操劳也付之东流,每次感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都用这样的理由劝慰自己


清灬灬馨


因为夫妻之间有着让父母亲无法替代的生活和沟通,更有为了儿女和创造幸福温暖的家携手奋搏,这种相互依赖的感情也是无可取代的,而父母亲的情被感知地认同为依靠的养育之情,所以爱人的离世会有很多人想追随而去,但父母亲的离世也就不会有此想法的了(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孤苦一人),我曾听人说过爱人离世的痛苦胜过于父母离世的痛,可悲的是我正承受着这锥心的痛,看来这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用户4208522121952


自从有了性启蒙和性意识开始。人类并开始寻找人体的另一半,而这另一半在意识形态里成了我们认为可以相伴一生的人。就如传说中两者是前世被红绳拴在一起、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同时也接受着自古以来对相伴终生爱情的向往,类似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这种后天意识里对爱情的一种执念教育。所以,当夫妻中的一方离去另一方潜意识里也会离去。这是动物群居生活里对伴侣的一种自然性和依赖性。

相对于父母和亲情,我们就去母亲身上的一块肉,掉下来了就成为了一个个体。人类自小就接受了父母俩人在家庭形态上的组合,认为自己长大后亦是如此。这就是亲情和爱情的区别。


牧村MC


有一首歌歌词唱得好“一路多保重”。

人生是路途,上半生陪同,下半生伴侣陪同,合到一起叫一生,父母恩情似海深,夫妻情感深似海,缺一不可,父母给了生命无法报答,给予生命不是让其追随,而是一生活好、活全乎、活到底,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也要坚强的活下去,而并不是生了你让你追随而去。父母离去无论多么悲痛欲绝,担负家庭的重担还没有完成,接力赛还没有到达终点,因此,就此追随父母而去也是放弃责任逃避困难的表现,既没完成任务,又没实现父母交给的传递生命之责任,所以,追随父母而去就是半道退场,剩下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让诺言成空。


载你飞翔


我用最简单的几个词组来回答:

第一是:初次见面有感觉!

第二是:接触了解后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第三是:同生存共患难!

第四是:同床共枕,夫唱妇随!

结论:所以!


综改1


我也是中年失去丈夫,当时真是有随他去感觉,但是想到还有一个儿子还没有成家立业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


用户7007884272997


在一个家庭里,关系最亲的两个人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两口子陪伴的时间最长,中年丧偶是人生的一大不幸,我赶上了


世外的散仙


你这个说法根本就是反人类的,如果按照你说的说法,不用几代人,一代就可以灭绝全人类了,父母去世了,那子女也伤心的不能独活,孝子贤孙一定要追随侍奉于地下,然后这两代人就没有了,死去的老年父母的成年儿女殉葬了,他们的儿女那也得孝顺啊,必须伤心的不能独活,也要追随父母于地下,于是只要一代人,全人类都自杀殉葬了


Annyjiang


俗话说得好:再孝的儿女,抵不过“忤逆”夫妻!真正能在危难时刻守在自己身边的,大多还是自己的老伴儿!况且,多年的夫妻,已成为对方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而子女们有自己的生活或家庭、工作,他(她)们不可能随时陪伴你的左右!所以,很多夫妻,当一方(特别是突然)离去时,另一个会追随而去!


陈曦佳


个人觉得夫妻之情与子女和父母之情有区别,虽然说两者之间都有爱和情的因素,也都有着亲情的因素,子女之父母,孝在开枝散叶、满庭热闹;当然对于父母的离去不能追随了,否则那是不孝,也不是父母所希望的。而夫妻之间却是:爱人爱人、相伴一生,半路撒手、折翼断魂,知己难抛、黄泉也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