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在農村辦喜酒,有賓客只顧吃肉而不喝酒,走時卻把酒水帶走了,難道不怕被人說嗎?

旭陽老農


臘月辦酒席關於賓客帶酒水的事情,這種情況只是極個別的,飲料有人帶回家反正請客擺酒買來就是喝的,不用太在意的。酒水基本沒人帶回家的,如果在你們那邊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可以給你建議,在賓客吃完準備散坐的時候,你請來幫忙的鄰居和家人們把沒有開封的酒水收起來,這樣可以避免一些事情發生。希望對你有幫助[玫瑰]



小龍蝦之鄉名名


大家好!我是農村人一凡,農村辦喜事客人吃完喝完走時還帶吃的和酒水,這個陋習現在在農村越演越不好我也是看的多也很無奈,今天也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情況

現在很多人參加喜事一般都開車,有很多不喝酒的,酒桌上自然會剩下好多酒,有的還沒開封。很少有男客人打包帶走酒水的,一是不是很想喝酒,二是不體面,女客就菜品,飲料酒水,香菸,都有的。有的覺得自己帶走就是賺到了,主人也都不在意的。這樣的事已經太多了,不僅吃飽喝足,走時還要打包帶走。每次他們都會用塑料貸,有的還沒吃幾口直接裝塑料袋子裡了,根本不顧其它客人感受,讓辦喜事的主人很沒面子,反感也沒法說,都是鄉里鄉親。還有專定酒水的,酒席已結束,直接菸酒全部帶走,讓人十分反感。遇到這樣的人,讓人頭大,趕這類人走吧,一個村的,低頭不見抬頭見,不趕吧這些人太過於肆無忌譚,給他人帶了不好的印象,所以現在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只有靠自覺。在村裡辦喜事,本來是很慶幸的事情,可偏偏有這些人,讓事情美中不足。無奈無奈。應該家裡孩子私下都教育安排一下家裡人,以後這陋習不能有,也不文雅,社會發展已經很文明瞭,農村怎麼越來越倒退了這陋習,不太好真的不太好。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一個農村人所見所聞。





雙雁南飛飛


辦喜酒是歷史以來的風俗,不管是農村還是城裡,紅白喜事,都要辦一下酒席。

比如:昨天在我們村上吃結婚囍酒,喜氣洋洋、熱鬧非凡,中午12.30開席了,一桌10人,每一桌上都擺放了一瓶喜酒和一瓶大大的,飲料我們一桌一起的有中老年人,由於天氣比較冷,沒有人喝酒、喝飲料,都只要吃了剛剛上來了的熱噴噴的各種各樣的菜、肉,很是豐富,到最後吃完了,我們一起坐一桌的一位村裡的女性,大概在50歲左右,把正正一瓶沒有擰開過的喜酒,順手就拿回家了,還是很自然,沒有覺得不好意思的感覺,這麼多人看見她拿,她也覺得理所當然的。

農村的風俗是改變不了的,有些桌上不喝酒,有些人也許要開車,有些桌上甚至打包了的,口袋也大,好像一桌的酒水菜都不夠她打包一樣,明明是吃喜酒,結果還吃出了搶酒席了。








農獼老二


帶走酒水,我也帶過,但是我確實是喝酒的人,且桌子上的酒也是啟封了的,是自己坐的這一桌子人沒有喝完的酒。像我這樣把酒水帶走,我認為還是無傷大雅的。但是,自己從不喝酒,也要順酒回去,特別是桌子上完全沒開瓶的,就有點說不過去了。不管怎麼說,沒啟封的酒,辦酒席的人還是可以退貨的嗎。


我家農村的


俗話說得好,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吃酒席也是這樣,吃完了就得走人,走時有些人會打包一些剩酒剩菜,這個做法的好壞,我保留意見,畢竟這都是消費品,不帶走還不成垃圾了。

年輕時好喝酒,遇到過比我更能喝的盆友,可以說是喝酒一斤二斤不醉,打麻將三天三夜不睡。

最後盆友說了能喝的秘密,八十年代也沒有什麼好衣服穿,冬天就穿一件皮襖,喝酒時也穿它,脖子上在搭一條毛巾。酒過三巡皮襖毛巾都派上用場了,用毛巾擦嘴酒都到毛巾上了,或者趁酒友不注意把酒倒皮襖上。

有人說酒是糧食精華,糟了就不對了,糧食不能糟,但是酒就不一定了,在酒場裡想方設法把酒處理掉比喝在肚裡強,畢竟酒是消耗品,這就和三十六計中的走為上是一樣一樣的。喝酒有害健康,這是我個人觀點,不能代表酒友。

閒話休提,書歸正傳。話說吃酒席光吃肉不喝酒的,酒席散了把酒打包了,我說是無可厚非的,誰家都有大凡小事,都會準備足夠的酒肉,剩多了可是個頭疼事,由其是酒水,剩下了還得送人。在一個酒席上座的都親盆好友禮尚往來的人,如果我是事主,只要他們都能光桌才好,不要浪費就好。如果我是席友,我不贊成也不反對,不贊成,因為我不是事主。不反對,酒麻誰喝都是喝,菸酒不分家。

祝盆友新年新氣象!

牛肉麵牛氣沖天

紅燒肉紅紅火火

排骨排排場場

大骨肉骨氣錚錚

嫂子面藕斷絲連


大漠甘露5


臘月是農村辦喜事最集中的時節,因為臘月對在家務農的人來說是農閒時期,對外出打工的人來說是大規模過年返鄉潮,對上學的孩子們還說也正好是放寒假的時候。農村人喜歡熱鬧,所以很多人家都會選擇臘月裡結婚辦酒席。

在辦喜酒這件事上,很多村裡人比城裡人更愛面子、講排場。比如我的老家雲南石林,養牛養羊的人比較多,結婚的時候要殺一頭牛兩隻羊或者一頭牛一頭豬,開銷輕鬆上萬!特別是養牛人比較多的村子裡,哪家辦喜事不殺牛,背後會被人說閒話的,覺得主人家小氣摳門。都是同村人,知道婚宴上的肉是紮紮實實的好肉,所以一般上了酒席,大家都會敞開吃肉。這是我老家的情況,可能情況特殊一些,因為不是每個地方辦婚宴都是自己宰牛宰羊的,大多數還是自己採買或請村裡常做流水席的廚師代為採買。

這種常規情況下,其實現在很少有賓客上了酒席一個勁只顧吃肉的,因為如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吃肉對於很多人來說也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了。但不排除有極少數人比較愛佔便宜,連吃帶拿,一樣不落下。

農村大多民風淳樸、熱情好客,在菸酒方面一定不會虧待賓客,因為比起飯菜,菸酒的社交屬性更強,大家圍在一起抽抽菸喝喝酒聊聊天,比單純吃飯更開心。所以除了每張桌子上放的菸酒,主人家幾乎都會見人就發煙,挨桌問酒夠不夠喝。如果大家留意一下就會發現,其實很多桌上的酒都不會開封或者開封后剩下很多,一是現在開車來做客的人多了,不方便喝酒,二是大家不太會在這樣的場合豪飲,除非和主人家關係特別好或者自己特別愛喝酒。

那婚宴散場後的酒是怎麼處理的呢?在農村,大多數情況都是在當地相識相熟的商店裡購酒,都會說好沒開封的酒事後可以退回。而開了封的酒要麼會由主人家自己收回,要麼會被賓客們帶走。對於開了封的酒,很多主人家其實挺樂意讓賓客帶走的,因為自己全部收回喝不了也是浪費,反而送人還是一份人情。

但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每個地方總會有極個別愛佔小便宜的人,吃飯的時候挑肉吃,走的時候把沒開封的酒水都帶走。這樣的人能做出這樣的行為,也就根本不怕別人說了,因為稍微要臉面的人也不會這麼做。另外有個別更雞賊更不講臉面的人,吃飯只顧吃肉不喝酒,走時又把酒帶走,這是因為吃飯時喝酒會佔肚子,乾脆直接不喝酒,留著肚子吃個飽。而且酒桌上還有一個現象,你不喝我不喝大家就都不喝,這樣最後帶走一整瓶沒開封的酒豈不是更得意。對於這樣的人,村裡人包括主人家大都看破不說破,畢竟是喜事場合,不會與之計較,但心裡都會看不起他。你吃了我的肉拿了我的酒,我不會因此就變窮,你也不會因此就變富。貪小便宜吃大虧,這樣的人只能留給生活去教育了。







雲小南MM


現在正是臘月階段,在我們農村地區辦酒席也更多了。就在這半個月自己就去參加了七八場酒席,而酒席種類中最多的就是喜酒了,其次到新房酒席或者滿月酒等等。今年雖然跟往年希望熱鬧,但是今年各種肉類比較貴,比如豬肉價格比去年上漲了將近一倍之多。現在舉辦酒席開銷確實也比較大。

而對於客人只顧吃肉而不喝酒,走的是卻把酒水帶走,難道不怕被人說嗎?



其實這個習俗在很多農村地區都有,我們廣西地區的農村也會出現上述問題。一般來說,農村酒席菜譜中基本上會有10個菜或者12個菜,而上的菜基本上是雙數。而一些固定菜譜是少不了的,比如白切雞、白切鴨、扣肉、魚、骨頭燉湯、一盤炒青菜、酸甜排骨、一盤蝦子等等。

而酒水方面基本上一桌子兩瓶瓶裝酒、兩瓶果汁+兩包煙。而由於一些桌子上的人不喝酒,所以最後就剩下這些酒水了。



對於客人帶走桌子上的酒水,這個主人家並不會不高興。因為這是每個桌子菜譜的“標配”,而人們前來參加酒席也是隨份子錢的,也就是都是給紅包的。因此主人家舉辦的酒席包括桌子上的菜和酒水在我們這邊是都可以打包帶走的。當然也有不帶走的,那麼最後主人家會收拾好來。這個酒席上的酒水跟其他的不一樣,因此客人的做法並不會引起主人家的反感。



現在臘月階段,很多酒席也逐漸多了起來。一般來說各地風俗都不一樣,比如有些農村地區舉辦酒席,客人是不帶走酒水的,而有些地方卻相反。比如一桌子的菜和酒水即便不吃完也是都會打包帶走,而主人家最後只負責收拾桌子就行了,這樣也避免了浪費,總體而言是好的。

而你家的酒席風俗是怎樣的?歡迎下方留言,一起交流。


鄉村波比


這個我給你回答一下,這些都是正常現象。菜的拿走老百姓認為你要是不帶走會浪費,因為辦酒席的主家也拿不走太多。至於酒水的拿走我就不知道了,也可能是當地習俗,上週我參加同學婚禮也遇到了,我還拍了視頻,如果大家想看,就關注一下我謝謝!






娛樂雙響炮


農村有句俗話叫做“娶個媳婦好過年”,添丁進口,是多喜慶的事情,加上外地打工的人都開始返鄉,農村辦喜事的酒席也是越來越紅火,在我的老家,辦喜事一般都是三天,頭一天,是要把遠處的親戚都接過來,還要把幫忙的人也都請來,提前熱熱鬧鬧的吃一天,把結婚那天的細節再安排一些,比如,誰去陪新親,誰負責酒,誰負責煙,諸多事情都要安排好,以免第二天出錯,酒打開喝不了的,由專門負責酒水的,收集到一起,放到旁邊,等第二天正日子的時候,也是如此,至於酒席上的剩菜,如果想打包,要跟主人家打一聲招呼,告訴一下,一般外人沒有打包帶走的,主人家的親戚打包帶走的多,酒席上的煙、糖大家隨手就分了,酒是沒有人帶走的,可能有些地方的風俗不一樣

我覺得如果未經主人允許,把酒帶走的人,可能是愛佔小便宜的人,覺得這麼多酒,我拿走一瓶兩瓶的,也沒啥事。如果酒沒有開封,都是可以退回去的,開封了的酒,收集到一起,主人家留著自己喝,或者主人家贈予關係不錯的人家,說,別嫌乎,拿回去喝!有情有義,主人和賓客兩高興,偷著拿走,一點鄰里情都沒有了,被別人知道了,還影響你在村裡人的口碑和形象,不值得

農村辦酒席都有大支客的,一般都有村裡比較有威望的擔任,用土話說,就是能壓住陣的,在開席之前,他講話時,可以用玩笑的語氣說:咱們敞開了吃,敞開了喝,不行往家拿!大家一陣鬨笑,可能就沒有人拿了

有賓客只顧吃肉而不喝酒,走是卻把酒水打包帶走了,難道不怕被人說嗎?

其實不管在哪裡辦喜酒,本身就是一件喜慶的事,而在農村辦喜酒,就最熱鬧的。左鄰右舍都會來幫忙,因為在農村辦喜酒,吃喝都是自己動手去做,主人家是忙不過來的,因為農村人多,吃大鍋飯的親朋好友加上鄰居至少都有幾百人,而這個時候就需要左鄰右舍來幫忙洗菜、包餃子、刷鍋碗等,而做飯的大廚主人家會提前請好的,農村都有會煮大鍋飯的廚師。都是主人家找來幫忙的左鄰右舍。我是北方人,其實在農村喝喜酒分兩種情況:

一種是新郎的父母會請左鄰右舍來喝喜酒,因為婚嫁是要隨禮的,隨禮是風俗,隨完禮之後,就會被安排到屋裡吃菜喝酒,酒足飯飽吃完之後就回家。這種情況下一般不會發生像標題那樣的拿酒打包之類的事情,因為不好意思打包,即便是打包也是喝剩下的酒打包帶回家,而不是說不喝直接打包回家,因為桌子上還有別人,你不喝直接打包別人是不會願意的。所以新郎方請街坊鄰居吃喜酒很少出現打包帶酒回家的事情

農村結婚要三四天,第一天是主人家請自己的同學好友來家裡喝酒,第二天是新郎請親朋好友來家裡喝酒,第三天是親街坊鄰居來家裡喝酒,第四天就是新娶新娘了,而在第三天的時候下午,新娘的親朋好友會來到新郎家裡來看房子,會吃上一頓餃子,喝上一頓,這種情況下才會發生打包的事情,比如說糖果、飲料,酒,都會打包,基本都是沒開封的,這基本都形成模式了,所以新郎方也都習慣了


農家宗哥


此事移風易俗,要分開來看,區分來說。帶走酒水的風俗有,不帶走酒水的習俗也有,這主要是以辦酒席的形式、以及招待客人的不同,而出現的現象。


先說不帶走酒席的風俗習慣。以我老家為例:
無論什麼時候辦喜事,辦什麼喜事,如果在農村家裡辦酒席,正席通常從中午12點開席,一直吃到天黑。先上八個冷盤,然後每桌一次上一個熱菜,一直到最後上酸辣湯、甜湯算是上菜完畢。大致上菜時間,需要2~3個小時,通常吃酒席少說需要吃2個小時以上,一般都是到下午4~5才散酒席。這種吃酒席的情況,可以說沒有人去順帶酒水走,因為大家都在吃菜喝酒,任何人都會自覺的遵守這樣的規矩。這是傳統酒桌文化的一份子,所以當地的習俗都是這樣。除非最後主家贈送酒水或者別的東西,才行。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為何這些人這麼遵守這樣的規定呢?因為當地請客,都是直系親屬,同家族的人,幾乎沒有鄉鄰禮一說。當然了,也有一些左鄰右舍不同族的人,相處的關係不錯,也會去祝賀。他們也會遵守這樣的不成文規矩。

辦酒席帶有酒水的的風氣。首先來說,這種情況通常是在流水席上發生的事。有些地區時興鄉鄰禮,就是辦酒席幾乎全村人都過來吃,需要擺很多桌酒席。好比說需要60桌酒席。在村裡辦酒席問題就來了,根本沒有那麼大的場地招待客人。當地很早就形成了流水席招待客人的現象。就是一桌酒席的酒菜,一次性上全,半個小時吃完,走人、扯桌,給下一波人騰位置。這麼一茬一茬吃酒席,也要吃幾個小時。不過對於吃客來說,喝酒的時間有點趕,就有愛喝酒的人會把剩餘的酒水帶有,主家看到也不會說什麼,大家見怪不怪了。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流水席和吃到底的酒席,招待的客人不同。流水席請客沒有那麼多禮數,也沒有那麼多講究,招待的客人並不都是直系親屬;而吃到底的酒席,幾乎都是直系親屬,禮數、座位安排等,規矩特別多,不能照顧不周,通常每桌都會安排有主家的直系族人“陪客”。這兩種不同招待客人的方式,招待的客人有一些區別,所以就會出現順帶酒水的事,對於當地人來說,見怪不怪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