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家在喬致庸的時期到底多有錢?在當時的世界上算得上富豪嗎?

輪迴五千年


在近代商業史上,北方最善經營的首推山西客商,而山西商界最富盛名的,又當屬喬家。電視劇《喬家大院》並非憑空虛構,而是以喬家第四代傳人喬致庸為藍本的演繹。

喬致庸祖上很窮,直到其曾祖輩時,才積攢了一些錢財。此後,他們勤儉持家,不斷經營,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富商。傳至喬致庸這輩時,是由喬致庸大哥主事,喬致庸則專心讀書,準備參加科舉取士。

但不幸的是,喬致庸兄長英年早逝,使得萬貫家財無人搭理,最終只能讓喬致庸“輟學”,改為經商。棄文從商的喬致庸,自此挑起理家、理財的重擔。由於早年飽讀詩書,又出身經商世家,因而他成長的很快。

既有錢,又有才,加之為人踏實,講究誠信,喬致庸當家時,喬家的資產越滾越多,使得喬家的產業上了一個大臺階。

在喬致庸主持喬家產業時,在持有原有資產的同時,先在包頭財神廟街西口路北,獨立投資增設了復盛全商號,之後又在包頭瓦窯溝口路西增設了復盛西商號,經營業務與原來的復盛公相同,以油、酒、米、面為主,同時還經營典當、綢緞、副食雜貨等。

到咸豐年間,喬致庸又拿出280畝土地來種植蔬菜,建立了復盛菜園,供應給來往商販和當地市民。當時,喬致庸的商號採用按股分紅的方式,一般三年一個賬期,每股的分紅便有幾千兩的白銀,至於其本金更是十分龐大。

由於喬家的生意興隆,財源茂盛,人丁也越來越興旺。於是,喬致庸開始給喬家擴張宅院。進入同治年間時,喬家便一次次地購置土地,大興土木。他先是在老院西邊修建了明樓院,之後又在與兩樓院隔街相望的地方,陸續興建了兩個橫五豎五的四合院,使得喬家的院落宛如小型宮殿一般。出於安全的考慮,喬致庸索性又將四處院落連為一體,建立了一個封閉的大城堡,成了名副其實的“喬家大院”。

至於喬致庸主家時到底有多少家財,已經難以估計。僅就包頭一地來看,喬家便擁有房屋1000多間,在其老家喬家堡,另有土地200多畝,房屋400多間。此外,在山西祁縣城內及北京、天津、太原等地,喬家也有不少房產。也有人曾估計,當時喬致庸手頭僅流動資金便有千萬兩白銀以上,房產也能折價幾千萬兩,至於家中的真金白銀和古玩字畫,更是無法估量。

更為重要的是,喬家的商號每年還有鉅額收益,無疑是一個雞生蛋蛋孵雞的問題,這份產業又如何這算呢?不過,如果說喬致庸富可敵國過於誇張,那麼富甲一方又太過保守!


碣石樵子


喬致庸對喬家財產積累的貢獻是巨大的,從他接手喬家到他去世之前,喬家的產業在他手上翻了200倍。喬致庸可以算是半個紅頂商人了,朝廷國庫沒錢了,慈禧都要去找喬致庸借點錢。現在老馬老王有錢,但是國家也看不上他們那點啊。而且喬致庸手上可是真金白銀,不是數據。

餘秋雨先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抱愧山西,其中提到他在查閱了很多資料之後,發現從前對“山西窮困”的理解是錯誤的。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或者可以再往前追溯五百年,山西堪稱是中國的金融貿易中心,而我們所看到的所謂的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不過是山西商人小試身手的碼頭。

喬家到底有多少錢,固定自產千萬兩白銀,流動資金只能大致估算在700-1000萬兩白銀,最後還有不可估價的不動產、票號、門面。當時的美國學者曾經談及太谷,說這裡是中國的華爾街。

喬致庸有這樣的家底子,在世界上肯定能稱得上富豪了。看看喬家大院,大院一共有313個房間,而且據說喬致庸在修房子的時候,每一塊磚下面都要放一枚銅錢的,這樣的房子在當時到底值多少錢?當時世界上除了最高統治者和他們手下的高官王親,有多少商人能造得出這樣規模的大宅呢?

慈禧和光緒帝出逃至山西之時,因為手頭比較緊,想要和晉商借點錢週轉。當時的晉商日子都不好過,亂世之中能自保就不錯了,皆是婉言拒絕了。那個時候只有喬家的大德通的經理答應給他們借錢,而且是在沒有支會喬致庸的情況下直接給了慈禧三十萬兩白銀,按照購買力來算的話,晚晴的白銀一兩大約值現在700元左右,喬家出手之大方,真是讓人咋舌。而喬致庸借了這麼多錢,唯一向慈禧要的回報就是一塊匾額“福種琅環”,喬家將它掛在大門之上。

這還不是喬家對清政府的唯一一次捐款,在李鴻章搞洋務運動的時候,曾經因為國庫空虛,找喬致庸募捐。喬致庸也是一捐就是十萬兩。喬致庸的孫女對於喬致庸到底有多少錢雖然不是很清楚,但是她清楚記得父親對她說過,喬致庸曾經給北洋軍隊捐贈過一艘軍艦。

喬家只是晉商之中的翹楚,而整個晉商體系更是龐大到牽一髮而動全國,各晉商血肉相連,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喬家的當鋪、糧店、商鋪和票號遍佈全國,多達200多處,但是隨著清朝的沒落,這個和清朝連根的商業帝國最終還是隕滅在歷史之中。


木劍溫不勝


喬致庸家族是典型的晉商,喬致庸是喬家第四代傳人,連續幾代人經營有方,讓喬家到喬致庸時期成為當時富甲一方的土豪。

到了喬致庸時期,喬氏家族共有店鋪、錢莊、當鋪、糧店等200多家,業務涉及全國,據說總資產有數千萬兩白銀。

算一算喬家的財產在當時到底是個什麼概念。

在喬致庸時期,清政府每年的稅收大約為1億兩白銀。假如喬家當時的財產價值3000萬兩,那麼相當於清政府一年收入的30%。

在同一時期,清朝組建了著名的北洋新軍。這支軍隊人數大約7萬,裝備了數百門克虜伯大炮,數百挺馬克沁機槍和數萬杆各式槍械,這些武器每年的維護保養、添置更新都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當時,北洋軍工資也遠超一般清軍,一名士兵的工資達4.5兩白銀,排長的工資達20兩,營長的工資更是高過一般的州府官員。即便如此,北洋軍每年的耗費也不過600萬兩,約為喬家財富的五分之一。

(器械精良,訓練有素的北洋新軍)

在當時,3兩銀子就可以讓一戶五口之家在一個月的時間裡衣食無憂。也就是說喬致庸家族的3000萬兩白銀,足以供養5000人口舒舒服服的生活一個月。

喬氏這麼有錢,在國際上是什麼水平呢?

在國際上看喬家就不屬於頂級富豪水平了。

再看喬致庸和同時期外國富豪的比較。

喬致庸時期正是美國工業大發展時期,這期間造就了一大批世界級富豪。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億萬富翁的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在1870年創立了標準石油公司,高峰時期曾經壟斷了美國90%的石油市場。他的財富在1914年達到巔峰,約為9億美元,大約相當於當年美國GDP的2.4%,當年美國的財政收入為7.2億美元,洛克菲勒的財富比美國一年的財政收入還高,比喬致庸家族還誇張!

9億美元在當時大約值14億兩白銀,也就是說洛克菲勒的財富是喬致庸的46倍。喬致庸的財富與世界頂級富豪相比還是差不少。

兩人的財富差別不在於個人能力,而在於國家環境

喬致庸與國際大富豪的差距不在於經營能力,而在於所處的國家環境讓他能以使財富升值。清末正是第二次革命來臨之際,雖然清朝已經不再閉關鎖國,但仍然錯過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所以,喬致庸只能繼續經營傳統行業,而對石油、電氣產品等高科技領域一竅不通。

洛克菲勒就不一樣了,他生在當時發展速度最快,正在積極轉型的工業大國美國,這就讓他得以藉助了國家發展的東風,依靠朝陽產業石油業,在短期內完成財富的爆發式增值,從而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億萬級富豪。可見,除了他經營能力之外,國家環境的優勢更為重要!

(第二次工業革命造就的繁華)

個人認為,洛克菲勒出生在滿清不會比喬致庸做得更出色,喬致庸出生在美國也有可能取得洛克菲勒的成就!


歷史風暴


喬家在喬致庸當家的時候到底多有錢,有多少錢,具體數字我們誰也不知道,但從一個歷史事件就可以讓我們想象一下喬家的富有。

當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城,大清的掌權者慈禧太后慌亂中帶著光緒西逃,因為是跑路所以根本沒有帶多少金銀在身上,一行人一路逃到山西地界,受到了喬家的款待,喬致庸更是直接送了十萬兩白銀給慈溪。

後來辛丑條約簽訂後,八國聯軍撤出北京,慈溪回宮後問喬家要什麼賞賜。令人想不到的是,喬致庸只求慈溪給喬家大院賜了一幅牌匾,上書《福種琅環》,對於金銀珠寶和高官厚祿隻字未提,由此可見,喬家根本不缺錢。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大清多次被列強侵略,賠款割地,簽訂了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國庫早已空虛,那個時期的喬致庸可以說稱得上“富可敵國”。直到現在,我們也可以從喬家大院這偌大的院子看出當時喬家的富有了。








小七說書


喬家在喬致庸時期資產達到數千萬兩白銀,在全國各地有票號、錢莊、當鋪、糧店200多處。左宗棠在平定西北之亂、收復新疆之時就曾在喬家的票號借支,一些軍費曾通過喬家的票號存取兌換,左宗棠後來為他題了一副對聯:損人慾以復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

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時,喬家也為其捐銀10萬兩,據說李鴻章也給其題過對聯,為:

子孫賢,族將大。兄弟睦,家之肥。

作為喬家的主管人,喬致庸其私人資產肯定也是一個大數目,被時人稱作“亮財主”,在當時的世界上肯定算得上富豪。

2006年一部《喬家大院》讓山西喬家著實火了一把,該部劇就是講的喬致庸的經商史,劇中喬致庸的兄長喬致廣在臨終前告誡自己的妻子和大掌櫃:“以後喬家就靠你們了,自己當初不應該霸盤,千萬不能讓喬致庸做生意,那樣會害他一輩子,應該讓他讀書考取功名。

”喬致廣的這句話反映了當時我國商人的思想,他們雖然物質上富足了,但是仍然想考取功名,功名在他們心中仍然是第一位,如果自己沒考取功名,就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

歷史上喬致庸和影視劇中差不多,他自幼父母雙亡,由兄長喬致廣撫養,早年是走的科舉考試路線,在喬致廣去世時,他剛剛考中秀才,當時喬家的情況和電視劇《喬家大院》差不多,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喬致庸只好棄文從商,他先穩住了局面,之後不斷努力,最終生意日漸生隆,成為了晉商中代表人物,他家的大德通、大德恆票號遍佈全國各地的碼頭、商埠。

喬致庸以儒家思想指導商業,他講究仁義信,其十六字真言為:“人棄我取,薄利廣銷。維護信譽,不弄虛偽”。這十六字真言大家都懂,但是真正做到的很少。

喬致庸也教導後代要注重信義,他說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最後才是。他還專門篆刻了一副對聯:“求名求利莫求人,須求己。惜農惜食非惜財,緣惜福。

喬致庸生活在封建時代,雖然當時外來思想已經傳入,但是喬致庸心中還是有濃厚的封建思想,他把土地等看得很重,賺錢後在老家購地修房,加上當時白銀外流,國家衰敗,喬致庸便在老家花重金擴建祖宅,最終修建成了著名的“喬家大院”。


司馬長史


多有錢?“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這句話應該大多數人都聽過吧,復盛公就是喬家的一個字號,喬家在當時是一個制霸一城的大家族,毫無疑問是相當有錢,富甲一方的存在!


喬家是山西祁縣的一個富商之家,第一代喬家掌門人是喬貴,是乾隆年間時期的人物,喬致庸算是喬家的第四位當家人。喬致庸本來是個秀才,算是個文人,而且他剛開始也並沒有經商的打算,但由於兄長因戰亂對事業的重大打擊一病不起,最終英年早逝,他沒辦法,才選擇棄學從商,扛起了喬家這個重擔。

喬家本來就有很好的商業基礎,加上喬致庸以儒學經商,特別注重誠信與品德,又會用人,喬家商業自此突飛猛進,在喬致庸這一代發展到了頂峰,喬致庸也被時人稱為“亮財主”。

那喬致庸到底有多少錢呢?其實這個無法詳細計算,因為他每年都會將大部分利潤繼續投入作為資本,一直利滾利下去,錢只會越滾越多。


不過據粗略計算,喬致庸的流動資金大概在1000萬兩左右。而當時經過了洋務運動的大清一年的財政收入才大約2億兩左右,這喬致庸一個人的流動資產就有經過改革後整個大清一年財政的二十分之一。

這還只是流動資產,喬致庸還有其他的資產,比如他的票號和地產,這兩大是他的主要財產。

首先來說說他的票號,他的票號幾乎覆蓋全國各大城市,而且發展速度異常之快,當時全國的大票號幾乎全是他的,比如大德通、大德恆等。


接著來說說他的地產,他的地產最為主要的一個就是喬家大院了。由於當時清王朝對外經濟佔據很大劣勢,白銀大量外流,為了安全起見,喬致庸在家院附近購置了大量地皮,並著手修建了這個規模相當龐大的宅院。喬家大院在當時也是一份價值相當巨大的資產。而放在現在價值更是無法估量,畢竟已成為一標誌建築。

除此之外,他的錢莊、當鋪、糧店也有幾百處之多,這個也是一筆不小的資產。

其實喬致庸還投了大量的錢在賑災與軍費之上。特別是軍費,左宗棠安定西北和李鴻章組建北洋艦隊的很大一部分軍費就是出自喬致庸之手。左宗棠對喬致庸也是相當感激,曾親切的直稱其為“亮大哥”。做商人能做到讓左宗棠稱其為大哥的地步,不可謂不成功啊!

他的總資產有多少是無法計算的,但他毫無疑問是當時清朝最有錢的商人,不過比之前的和珅還是差了點。


他在當時的清朝有錢,但喬致庸在世界上應該是排不上號的,還是差的太多。畢竟當時的清朝與列強的差距太大了。就拿清末的GDP來說,當時大清的為十幾億,而英國的已上百億美元,美國的更是高達300億,這沒得比的。

清朝與列強的差距太大,社會環境和他國比不上,喬致庸自然無法在全世界打出名堂。但喬致庸在當時清末那樣的社會背景下,還能有如此成就,已屬不易了!


夏目歷史君


嘉慶二十三年,喬致庸出生于山西祁縣的一個商賈世家,父親是喬全美,幼年父母雙亡,由兄長喬致廣撫育長大。

少年時期因兄長病故,喬致庸棄學從商,開始掌管喬氏家族生意。在他執掌家務時期,喬氏家族事業日益興盛,成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戶。其下屬復字號稱雄包頭,有“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的說法。另有大德通、大德恆兩大票號遍佈全國各地商埠、碼頭。至清末,喬氏家族已經在中國各地有票號、錢莊、當鋪、糧店200多處,資產達到數千萬兩白銀。喬致庸本人也被稱為“亮財主”。

19世紀末,由於連年戰亂,清王朝逐漸走向衰落,大量銀錢外流。晚年的喬致庸一改以往不治家宅的傳統,於同治初年(1862年)開始在家院附近購置地皮,大興土木,修建了規模龐大的宅院,即著名的“喬家大院”,至今保存完好,是山西民居的代表。

喬致庸待人隨和,講究誠信為本、“以德經商”。喬致庸一生做出諸多善行。光緒三年(1877年)天遭大旱,喬致庸開糧倉賑濟災民。光緒三十二年,喬致庸去世,終年89歲。


和H一起看歷史


喬致庸資產

喬致庸是個商人,他一生都花在怎麼賺錢,怎樣解決喬家上上下下的人口吃飯的問題。他是喬家堡的大東家,一輩子兢兢業業為了家族而付出著。懷著以富治國的偉大理想奮鬥著,放在現代來講,那麼喬致庸就是個企業的龍頭老大,有著一身智慧與手段的CEO。

喬致庸畫像

他有多少資產呢?在當時,只能用“富可敵國”來形容他,這個詞雖然有點誇張,但是不否認他真的很有錢。

富商知道錢生錢的道理,喬致庸經歷了那麼多,一生都在與錢打交道,他知道怎麼賺錢,當然也知道怎麼花錢。不過說他花錢,倒也不是都是為了自己,在他晚年的時候,喬家儘量在把錢用在資助百姓上。喬致庸雖然說是個很有錢的商人,但他終究還是記掛著百姓的。這樣的商人做著好事,怎麼能不讓人敬佩呢?他也算是個有名的有錢人了,還是個大善人,自己富了有錢了還總是幫助下百姓們。要是喬家最後被孫茂才接管,他那個總是心裡好被動搖的人,指不定喬家成了什麼樣子呢!

有人粗略估計了一下,喬致庸帶領的喬家堡在當時的山西是富甲一方的大家族,據說他當時擁有的資產比清政府的一半兒還多。比政府還多,那不得是很有錢了?喬致庸在當時要當個土皇帝,誰敢比過他?怪不得清朝在打仗的時候都要跑去向喬致庸借錢呢,所以說用“富可敵國”來形容也不可謂是不合適的。

喬致庸結局

喬致庸是喬家大院裡面的大東家,喬致庸結局也非常簡單,他在妻子的葬禮上遇到初戀江雪瑛,兩個人對於一輩子所發生的事情都非常感慨,而在江雪瑛參加葬禮離開後,喬致庸從椅子上摔了下來,慢慢的閉上眼睛,就這麼逝世了。這就是喬致庸結局。

喬致庸結局其實早有預料,他因為是喬家的大東家,很多事情身不由己,家族遭到困難之後,為了解決困難,擔負起責任,他只能拋棄初戀江雪瑛,娶了大家的小姐陸玉菡。而他的這個決定致使江雪瑛因愛生恨。而陸玉菡確實典型的賢妻良母,即使被喬致庸冷漠,即使知道喬致庸有另一個心上人,她依舊毫無怨言,溫柔的對待喬致庸,慢慢的獲得了喬致庸的愛。

但是喬致庸和陸玉菡的愛情夾雜著喬致庸的初戀,所以即使幸福也很煎熬。再加上後來遇到的商家紛爭還有八國聯軍侵佔北京等等一系列的挫折,使得三個人的內心更是煎熬。但是喬致庸沒有放棄,依舊想要將喬家的商號發揚光大,一直懷揣著以商復國的理想。但是京城最後還是淪陷了,作為商家,他不顧別人反對資助慈禧逃難,後來慈禧解除了對商號的一系列禁令,喬家的事業開始蒸蒸日上。


雄霸天下完活


對喬致庸的欣賞,不在於他有多少財產,而在於經營思想和方法。喬致庸飽讀經書,受儒家思想影響,經營以“誠信”為第一要義,成歷史上有名儒商。經營中又不受傳統桎梏,從商海中敏銳捕捉生機,從貨幣功能,流通性質提出“貨通天下”大膽設想,並踐行全國,幾乎各大城市都有他錢莊分號。財富原子裂變,幾何級增長。是否世界富豪,中國首富尚不敢說,富甲一方言之不虛。對喬致庸印象深的是喬家大院對聯:惜物惜食非惜財緣惜福,求名求利不求人須求已。佛門禪光,儒家智慧從對聯中噴薄而出,今天仍具意義。喬致庸經營中的改革開放思想,亂世中的家國情懷,晚清中獨樹一幟,肩壓曾左。誠信,巍巍高山,德齊地,高配天,悠無疆。大千財,窺暑光,抓商機,千里取。仍喬致庸留給後人思想與行為財富。


情歡江川


喬致庸,喬家大院頂峰時期的當家人,一生追求貨通天下,匯通天下,是一位傑出、愛國的商人。但論經濟實力,在當時絕不是世界首富,甚至中國首富也不是,當時山西境內的何家(江雪瑛婆家)、邱家(達盛昌)、水元兩家、都是可以與之相提並論的。所以說喬致庸不是世界首富,但確是對中國經濟有深遠影響的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