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覽科創板|雲計算+大數據+AI增強規模效益,「UCloud」將重點瞄準傳統行業客戶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佈的《雲計算白皮書(2018年)》,預計到2021年,全球雲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2,461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約22%。中國雖然起步晚,但目前已經進入行業高速增長期。預計2021年,我國公有云建設市場規模將達到902.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約43.7%。

當前雲計算行業馬太效應明顯,阿里雲、騰訊雲、中國電信、AWS等頭部廠商已經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根據IDC 發佈的2018 年公有云IaaS 調研報告,阿里雲已佔據超40%的市場份額,騰訊雲也佔據了11%的份額。這些公司憑藉集團資源優勢,在業務規模、品牌知名度、業務體系、資金實力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本篇介紹的UCloud是一家第三方雲計算服務商,被稱為中國“雲計算第一股”,於2020年1月20日登陸科創板,並在開盤後市值一度漲至300億元。UCloud成立於2012年,公司自主研發並提供計算、網絡、存儲等基礎資源以及構建在這些基礎資源之上的基礎IT 架構產品、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品以及行業解決方案,通過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雲三種模式為用戶提供服務,其中公有云為公司主要營收來源。

面對來自行業巨頭的壓力,UCloud的優劣勢和增長點在哪裡?本文將為大家解析公司的經營情況、競爭優勢、面對的風險及未來發展方向。

首先我們來看下公司近幾年營收情況。

總體來看,

公司營收保持在年均50%的增長速度。招股書顯示,2016 -2018,公司總營收分別為5.2億元、8.4億元、11.8億元。其中,主營業務(公有云、混合雲、私有云及其他)佔總營收比重超99%。

細分到業務領域,公有云為主營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佔比超88%。2016-2018年營收達4.7億元、7.6億元、10.1億元,增長趨勢比較穩定。

具體到客戶來源,互聯網企業客戶是公司當前營收的主要來源。招股書提到,由互聯網領域客戶貢獻的收入佔總營收比重分別為83.82%、79.96%、75.87%和74.86%。其他部分則來自傳統行業用戶。

遍览科创板|云计算+大数据+AI增强规模效益,「UCloud」将重点瞄准传统行业客户

UCloud營收

公司在近4年能夠保持快速且較穩定的營收增長,是因為公司在產品線、技術及客戶基礎上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優勢。

從產業化角度上看,公司目前已經擁有可以完全取代傳統IT 架構,支持全套雲原生應用的產品線。公司業務面向全球,客戶來自互動娛樂、移動互聯、企業服務等互聯網企業,以及金融、教育機構、新零售、智能製造等傳統行業企業,已累計服務上萬家企業級客戶。

此外,儘管面對來自行業巨頭的壓力,UCloud擁有自身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如開頭提到,近年來市場競爭加劇,公司市場佔有率已經下滑。據IDC統計,公司在公有云IaaS 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4.9%下降至2018 年的3.4%。

不過公司所採取的差異化競爭策略使其在獲客及業內競爭上具有一定優勢。由於行業巨頭的雲計算屬於分支業務,這些企業的業務同時還涉及到下游行業。

UCloud的差異點就在於——公司不從事下游客戶的業務,不與客戶發生業務競爭,這也使得很多互聯網及傳統行業用戶優先選擇公司提供的服務。

然而,涉及到盈利方面,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淨利率和毛利率還是出現了增速放緩的趨勢。

這主要是由於雲計算市場競爭激烈,頭部廠商採取了降價策略,並且公司自身成本也出現了上升。公司未來增長依然面臨壓力。具體來看:

遍览科创板|云计算+大数据+AI增强规模效益,「UCloud」将重点瞄准传统行业客户

UCloud主要財務數據

招股書顯示,公司2019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增長趨勢出現同比放緩。2016-2019 年1-6 月,公司淨利潤分別為-21,086.20 萬元、5,927.99 萬元、7,714.80 萬元和778.44 萬元。造成增長放緩的直接原因為以下兩點:

  • 主要產品持續降價導致毛利率下降。這裡有一個行業大趨勢——公有云市場增速放緩。由於我國現階段公有云需求大部分來自遊戲、視頻、電商等消費互聯網C 端流量的推動。隨著近幾年C 端紅利逐漸消失,以及個別行業的政策調整,消費互聯網整體增速有所放緩,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 年5 月發佈的《雲計算發展白皮書(2019 年)》,2018 年和2019 年國內公有云市場同比增速分別為65.2%和52.8%(預計)。加上雲計算行業競爭加劇,頭部廠商為拓展市場份額而進行競爭性降價,並且這種情況還將維持一段時間。

    具體看下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公司為第三方雲計算服務商,主要營收來自公有云,其中計算類貢獻了大部分毛利。目前A股市場並沒有與Ucloud完全可比的公司,只能用主要業務和經營模式類似的公司做一下參考,比如高升控股、網宿科技、深信服、奧飛數據、數據港。

    2016-2019年6月,以上提到的相對可比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分別為:45.40%、42.51%、36.81%、35.96%,Ucloud的毛利率分別為29.07%、36.47%、38.48%、30.04%。

  • 固定資產不斷增加導致成本上升。2018 年下半年公司大批量採購、部署了服務器資源,並配套了採購數據中心資源,這導致2019 年上半年的經營設備折舊和數據中心費用佔比大幅上升,使得淨利潤同比下降。這裡要要提醒一點,雲計算市場的發展規律是——前期重資產投入,中期靠規模效應降低成本並通過差異化的競爭策略積累客戶,後期實現規模化收益。公司目前還處在擴大規模效益、吸引客戶的階段,因此經費投入很大。而目前佔整體成本較高的就是銷售及管理費用,兩者在2018年均高於行業平均2個百分點左右。

此外,公司的經營風險還主要體現在以下:

  • 獲客能力較弱且客戶結構單一。以阿里云為例,阿里雲除了服務大中型企業客戶外,長尾客戶也較多,傳統企業客戶涉入時點也較早。目前阿里雲已經有8000 多家合作者,服務客戶超過230 萬,2018 財年中國有40%的500 強企業、50% 的上市公司、80%的科技公司是阿里雲的客戶。阿里雲客戶則涉及行業較廣,多達 60 多個行業。相比之下,Ucloud大部分營收還來自互聯網行業用戶,獲客渠道也單一。

  • 核心業務系統不足也是公司發展的一大隱患。公司近年來存在計費系統的系統變更上線審批記錄部分缺失、未對應用層、數據庫層、操作系統層用戶權限進行定期梳理、形成文檔記錄和數據庫層未開通日誌審計功能等核心業務系統的不足。這會影響到公司未來的經營數據和財務數據的準確性。

面對以上挑戰,UCloud未來的增長點在哪裡?

結合目前行業現狀及公司所處的發展階段,公司重點仍在提高規模化效益方面。具體的策略就是:

公司提出了由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戰略、大數據(Big Data)戰略、人工智能(AI)戰略共同組成的“CBA”發展戰略。我們從技術和市場兩個角度來看公司這樣做的原因:

  • 從技術角度上看,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發展戰略與公司的主營業務發展起到了互相輔助的作用

    。雲計算引發了軟件開發部署模式的創新,提供基礎的計算、網絡、存儲資源以及安全的底層架構技術,支撐著大數據的收集、傳輸、存儲和處理,為大數據的發展提供基礎技術支撐;數據的積累、理論算法的革新、計算能力的提升及網絡設施的演進共同驅動人工智能的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對雲計算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推動雲計算產業的全面升級。

  • 從市場角度上看,互聯網增長趨勢放緩,但是傳統行業對雲計算需求巨大,且傳統企業非常需要利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提升經營效率。像金融、醫療、教育、製造、零售為代表的行業目前普遍面臨數字化轉型的壓力,比如產品上線速度慢,傳統IT架構投入大、效率低,場景碎片化程度高,信息孤島問題等,這些都將對雲計算技術產生需求。因此,公司未來的客戶將重點關注傳統行業。

結合以上公司未來發展戰略,公司的募資計劃也圍繞CBA戰略展開。本次募資超18億元,其中10億元用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建立優刻得數據中心項目,這是因為雲計算企業的資源數量和質量是重要的生產要素,數據中心、專線與帶寬、服務器是核心資源。不過,這也將導致未來新增折舊金額出現大幅增長,公司預計該項目將在3年後實現規模化盈利。

遍览科创板|云计算+大数据+AI增强规模效益,「UCloud」将重点瞄准传统行业客户

UCloud募資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