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首次“出國訪問”就找到了爭霸的祕訣


楚莊王首次“出國訪問”就找到了爭霸的秘訣

楚莊王


親政之後,楚莊王勵精圖治,撥亂反正,楚國內政逐漸清明,這個一度衰弱的南方大國又恢復了實力。莊王八年(前606),楚國大軍又一次向北方挺進,這一次作戰目標是討伐伊水流域的一個尙數民族“陸渾之戎”。楚軍兵鋒所至,“陸渾之戎”被打得大敗。

越過伊水,北面,就是周王朝的首都洛陽。遙望著這座已經聳立了幾百年的古都,二十出頭的楚莊王回想起楚國四百年曆史中的風風雨雨。四百年間,楚國一直被這個傲慢的王朝視為蠻夷,開始是因為拒不進貢而受到周穆王的討伐,後來又被以齊國為首的八國聯軍大兵壓境,自始至終,被拒絕於中原文化圈之外。年輕氣盛的莊王身上流著歷代楚王桀驁不馴的血液,他產生了一個惡作劇式的念頭。

楚莊王命令楚軍北渡伊水,開到洛陽南郊,在這裡舉行了一次盛大的閱兵仗式。閱兵地點離洛陽是如此之近,事實上,如果楚國大軍再向北挺進幾公里,周王朝的首都可能就要納入楚國地圖。建立了幾百年的周朝,可能就終結於楚國之手了。這種跡同叛亂的舉動,只有楚國這樣的蠻夷才能幹得出來。

我們可以想像周王朝上下的焦慮恐慌,也可以想像旁觀著的北方諸侯的緊張不安。南蠻楚國對中原文明的威脅,又一次達到了頂峰。


楚莊王首次“出國訪問”就找到了爭霸的秘訣

《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


驚恐之下的周定王派出大夫王孫滿,以慰勞楚軍為名,前去一探楚軍虛實。楚莊王在洛水之濱會見了周王朝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寒暄過後,楚莊王語帶機鋒地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問題:

象徵著周王朝統治合法性的那九隻巨鼎,到底多重?

那意思就是說,周朝現在還有多少實力,能維持天下共主的地位?

王孫滿想了一想,委婉地回答說:“具體多重,誰也說不上來,因為九鼎體積太大,無法稱量。”

楚莊王哈哈大笑:“體積太大嗎?我看只需要把楚國兵戟上的銅鉤都折下來,就可以鑄成九鼎了!”

楚莊王的這句話,絕不誇張。誰都知道,楚國的銅礦資源,天下獨步,也就意味著這個國家的潛力,無人能比。問鼎天下,推翻舊王朝,這個實力今天似乎已經具備。

王孫滿微微一笑,說出了那段著名的答辭:“在德不在鼎。……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遠方皆至,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桀有亂德,鼎遷於殷,載祀六百。殷封暴虐,鼎遷於周。德之休明,雖小必重;其奸回昏亂,雖大必輕。昔成王定鼎於郟(辱加耳),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那意思就是說:“能否擁有天下的統治權,在於統治者是否有德行,而不在於是否擁有這九鼎。當初周王朝之所以能取代商,就是因為其德行服眾,所以獲得上天的眷顧。只要周王朝恪守周禮,仍然會得到諸侯的擁戴和上天的眷顧。”

王孫滿從容不迫的風度,和智慧深刻的回答征服了楚莊王。楚莊王神色變得鄭重。他向王孫滿深深稽首,說:“領教了!”在軍營中宴請了這位周王朝的使者後,楚莊王率兵離開了洛水。

這首次“出國訪問”,對楚莊王震動極大。他找到了楚國與中原國家的差距,也找到了爭霸的秘訣:那就是文化的力量。

楚莊王首次“出國訪問”就找到了爭霸的秘訣

是的,在王孫滿的從容鎮靜中,他見到時間沉澱下來的貴族氣質,在周朝官員嫻熟的禮儀和文雅的談吐中,他領略了周王朝深厚的歷史文化。對比自己和身邊將軍的粗魯舉止,他明白為什麼楚國以前被稱為蠻夷了。雖然自己金玉滿身,但是在王孫滿面前,他感覺自己像是一個強盜。

他明白了,中原王朝的力量,是建立在軟實力而不是硬實力的基礎上的。他們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上,因此才能一呼而百應。楚國如果真的想獲得天下各國的尊重,成為天下共主,那麼只有一條道路,那就是全力吸收和學習中原文化。

這就是一個奮發向上的君主的健康心態:見到比自己高級的文明,楚莊王的反應是健康的、積極的。他勇於承認自己的落後,而不是惱羞成怒。這種樂於向先進文明學習的心態,是歷代楚王的共同精神品質,在楚莊王身上表現得最為突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