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看,碗底有两只蚊子”,妈妈:“傻吧你,这不是蚊子”

“妈妈看,碗底有两只蚊子”,妈妈:“傻吧你,这不是蚊子”

孩子在小的时候,面对世界有各种各样的好奇,总是为家长"这是什么",但是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疑问,其实都是没有耐心的,甚至还会大力抨击孩子,摧毁孩子的想象力,家长不知道的是,这在无形当中打击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妈妈看,碗底有两只蚊子”,妈妈:“傻吧你,这不是蚊子”

小丽有一个三岁的孩子,平常就负责在家带娃,不过带孩子是一件十分辛苦的活。小丽从早上起床开始,就得给家里准备早饭,然后喂孩子吃饭,等到把孩子送去幼儿园之后,再回来做家务,而老公的工作比较忙碌,所以很少陪在孩子身边,小丽有时候带孩子,脾气都会变得大起来,十分不耐烦。

“妈妈看,碗底有两只蚊子”,妈妈:“傻吧你,这不是蚊子”

有一次和孩子吃饭的时候,孩子指着碗里的东西说,"妈妈看,碗底里有两只蚊子。"小丽以为真的有蚊子掉到孩子的碗里,于是慌张地凑过去看,没想到孩子指的是碗底里的图案,图案是齐白石的风格,画的是两只小虾,小丽立马就不耐烦地说到:"傻吧你,这不是蚊子,就是两只虾。"

“妈妈看,碗底有两只蚊子”,妈妈:“傻吧你,这不是蚊子”

小丽说完之后,就自顾自吃饭,而孩子却一脸失望地盯着碗底里的动物。妈妈和孩子沟通的这种方式,不得不让人觉得太没耐心,而且语带指责和批评,很容易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摧毁了孩子的想象力。

其实,孩子内心的世界是相当敏感和丰富的,有些时候,孩子的表达常常天马行空,甚至会因此闹出一些笑话,这时候,家长和孩子恰当的沟通,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

那么,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怎么做比较好?

“妈妈看,碗底有两只蚊子”,妈妈:“傻吧你,这不是蚊子”

1, 蹲下来和孩子讲话

我们会发现,有一些大人在和小孩子讲话的时候,会习惯性向下弯曲膝盖,这里的蹲下来讲话,不止是要和孩子保持同一水平说话,意思也是要和孩子站在同样的高度去讲话,而不是用自己的权威和年龄去压制孩子,很多家长在孩子面前说话,会自然而然地带上命令的语气,甚至毫无道理地强迫自己的孩子听话,而这样的沟通方式,其实会对孩子从小的性格形成很大的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孩子的想法不被倾听,总是被批评,那么孩子会逐渐成为没有主见、害怕犯错、性格自卑的孩子。

“妈妈看,碗底有两只蚊子”,妈妈:“傻吧你,这不是蚊子”

因此,家长应该学会和孩子平等地对话,站在孩子的视角上,倾听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思想,家长就会发现,孩子并不是天生喜欢制造麻烦,他们只是还不理解这个世界,这就需要家长耐心地引导和解释。

2, 尊重孩子的想法

有时候,孩子的想法十分天真,甚至会说出一些天马行空的话语,但是有很多家长,却没有耐心去保护孩子的好奇和求知欲,总是不耐烦,不给孩子解释的空间,其实孩子的话语都是天真的,并没有攻击的意思,只是想要询问一个为什么,但是家长可能并不明白孩子的心理,也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想法,就大力抨击,这样便容易摧毁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对于求知没有欲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妈妈看,碗底有两只蚊子”,妈妈:“傻吧你,这不是蚊子”

所以,家长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要学会倾听,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用大人的角度去抨击,学会耐心地给孩子解释,并保持孩子的想象力和好奇心,那么孩子在长大之后,依然会对学习和生活充满热情,这些都是家长教育的正向力量。

“妈妈看,碗底有两只蚊子”,妈妈:“傻吧你,这不是蚊子”

3,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当碰到孩子犯错误的情况下,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开始指责和批评,然而并没有询问是非原因,有些家长甚至当众去批评孩子,这就容易损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在小的时候,也有很强烈的自尊心,如果家长总是去打击孩子,那么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相当内向,不喜欢在人前表现自己,

总之,家长的一些话说过后,自己可能并不在意,但是却对孩子的心理有不小的影响,因此,家长也要学会和孩子更恰当的沟通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